《基础工程》总复习
【建筑工程管理】基础工程复习指南

《基础工程》综合复习扬州大学土建0802第二章浅基础设计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A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A 基底净反力B 基底总压力C 基底附加压力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B 一种施工措施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5、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A 框架结构B 排架结构C 筒体结构6、框架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的值控制?A 平均沉降B 沉降差C局部倾斜7、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制?A 平均沉降B沉降差C倾斜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A 筏板基础B 刚性基础C扩展式基础9、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是?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10、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A 建筑措施B 结构措施C 施工措施11、刚性基础通常是指A 箱形基础B 钢筋混凝土基础C 无筋扩展基础12、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A 刚性基础B 柔性基础C 轻型基础13、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B 伸缩缝不能填实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14、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A 基底的总压力B 基底的附加压力C 基底的自重压力15、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A 局部弯曲B 整体弯曲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16、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 .A 不会产生沉降B 也会产生沉绛C 会产生很大沉降17、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在学习基础工程的过程中,复习题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
通过解答复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一些基础工程的复习题,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基础工程?答案: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地基处理、地下水处理、基坑支护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基础,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2. 基础工程的分类有哪些?答案:基础工程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浅基础包括扩展基础、板基础、筏基础等;深基础包括桩基础、悬臂墙基础等。
3. 什么是地基处理?答案: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加固、改良或调整的工程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挖土换土、加固地基、灌浆等。
4. 地下水处理有哪些方法?答案:地下水处理的方法有抽水降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渗墙等。
抽水降水是指通过井点或抽水井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是指通过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防渗墙是指采用防渗材料将地下水与基坑隔离。
5. 什么是基坑支护?答案:基坑支护是指在基坑周围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地面塌陷、土体滑移等不稳定现象。
常见的基坑支护方法有土钉墙、挡土墙、桩墙等。
通过以上复习题,我们可以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深入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掌握基础工程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解答更多的复习题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教材中的习题,也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网站或教学视频中的习题。
在解答复习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不足。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与同学们一起解答复习题。
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我们可以加深对基础工程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得到解决。
总之,复习题是我们学习基础工程的重要工具,通过解答复习题,我们可以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工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基础工程的工作内容:、、。
2.浅基础按结构型式分为: 、、、、、 .3.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设计等级为 ;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设计等级为。
4.地基主要受力层: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 的范围。
5。
把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称作基础的。
6.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有、、、 .7。
地基变形可分为、、、。
8。
按成桩过程中挤土效应桩可分为、、 .9.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等。
10。
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等.11.建筑安全等级可分为: 、、。
12.浅基础按材料分为: 、、、、、。
13.地基压力扩散角取决于、、、。
14.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包括、、、。
15。
按承载性状桩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1.常规设计法;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联合基础;5。
群桩效应;6。
涂抹作用;7。
架越作用;8。
摩擦桩;9.挤土桩;10。
桩基础三、判断题1.群桩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2.复合基桩是指低承台桩群桩基础中包含承台底土阻力的基桩.()3。
桩穿越膨胀土层,浸水的情况会使桩周产生负摩阻力.()4.加大基础埋深,并加作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
()5.常规基础设计方法不考虑荷载作用下各墙柱端部的相对位移,地基反力则被假定为直线分别。
( )6。
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应埋置在地表一下0.5m,且基础顶面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7.对于端承桩或桩数不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
( )8。
复合基桩是指群桩中的一根桩。
( )9。
桩附近地面大面积堆载的情况会使桩周产生负摩阻力。
( )10。
基础埋深应从建筑物的用途及荷载、土层分布、地下水和冻胀情况综合确定。
( )11。
在扩展基础的冲切计算时需要使用基底净反力。
( )12。
《基础工程》总复习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1.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①建筑物性质②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的土层时,一般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3.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把基础做在这种经过人工加固后的土层上。
这种地基就叫人工地基。
4.桩基础:在地基中打桩,把建筑物支撑在桩台上,建筑物的荷载由桩传到地基深处较为密实的土层。
这种基础叫做桩基础。
5.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且把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
这种基础叫做深基础。
6.浅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不必考虑侧面摩擦力的基础。
7.浅基础的分类:①单独基础或称独立基础:柱的一般情况下的基础②条形基础:墙下基础通常是连续设置成长条形,称为条形基础③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当柱子或墙传来的荷载较大,但地基土较软弱,用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都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或者地下水位常年在地下室的地坪以上,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室内,往往需要把整个房屋底面做成一片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房屋的基础,称为筏形基础。
为了增加基础板的刚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物往往把地下室的地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刚度很强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称为箱形基础④壳形基础8.刚性基础或称为无筋扩展基础:由砖、砌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做成满足刚性角要求的基础。
9.扩展基础:当基础的高度不能满足刚性角要求时,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用钢筋承受基础底部的拉应力,以保证基础不发生断裂的基础10.基础的埋置深度: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不宜浅于0.5m,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1.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①建筑物地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与大小②地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③寒冷地区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冻结深度12.土冻结后,水分转移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土的冻胀现象。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基: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
2.基础: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
3.刚性基础:指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柔性基础:用钢筋砼修建的基础。
4.基础埋置深度:指基础底面至地面的距离。
5.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
其下的土层为下卧层。
6.相对刚度:在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比。
7.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的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8.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9.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指单桩在树下是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地基土和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沉降变形在容许范围内时所承担的最大荷载值。
10.预压法:预压法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建筑场地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的固结沉降基本完成和提高地基土强度的方法。
11.土工合成材料: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型材料。
土工织物和土工膜的总称。
12.托换技术:指解决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问题;解决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工程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
13.桩式托换:包括所有采用桩的型式进行托换的方法总称。
14.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显著下沉的黄土。
15.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16.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性黄土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后开始出现湿陷现象时的压力。
17.三七灰土:三分石灰和七分粘性土拌匀后分层夯实。
18.一步灰土:施工时常用每层虚铺220—250mm,夯实后成150mm来控制,称为一步灰土。
19.群桩效应:指群桩基础收竖向荷载作用后,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端阻力、桩侧阻力、沉降的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之和,沉降量则大于单桩的沉降量。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基础工程的复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和复习。
题目1:什么是基础工程?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基础工程是指在建筑物或结构物的下部,为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1. 确保结构物的稳定性,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损坏。
2. 合理分配荷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题目2:简述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在不产生剪切破坏的条件下,能够安全承受的最大压力。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1. 土的物理性质,如土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
2. 土的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
3. 地基的应力历史和应力状态。
4. 地下水位的高低。
题目3:什么是土压力?请简述土压力的分类及其计算方法。
答案:土压力是指土体对结构物(如挡土墙、基础等)施加的压力。
土压力可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
计算方法如下:1. 主动土压力:当土体试图离开结构物时,土体对结构物的压力较小,可通过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
2. 被动土压力:当土体被结构物推挤时,土体对结构物的压力较大,同样可通过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但取值相反。
3. 静止土压力:土体在自然状态下对结构物的压力,可通过土压力系数和土的单位重量计算。
题目4:什么是桩基础?桩基础有哪些类型?答案: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形式,通过将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土层或岩石上,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桩基础的类型主要包括:1. 预制桩:预先制作好的桩,通过打桩机打入土中。
2. 灌注桩:在土中钻孔后,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
3. 钢管桩:使用钢管作为桩体,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防腐性能。
4. 钢筋混凝土桩: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提高桩的抗弯性能。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知识要点)1、基础工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2、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3、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4、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地基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5、公路桥梁的作用,按其随时间变化的性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
6、作用效应组合的概念和作用:为了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和适用,需要根据作用的特性、桥梁结构的特性、施工方法以及桥位处的环境因素,针对结构的不同状况、不同安全等级、不同设计或验算内容,确定各种作用效应的取舍以及各种作用效应对结构的共同效果(叠加值)。
为什么要进行作用效应组合:根据荷载的作用效果,分析判断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比较,作为桥梁的地基和基础的控制设计7、浅基础与深基础有哪些区别?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故有时称按此法施工的基础为明挖基础。
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也比较简单。
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在深水中修筑基础,有时也可采用深水围堰清除覆盖层,按浅基础形式将基础直接放在基岩上。
但施工方法较复杂。
8、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分类根据受力条件及结构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大类。
刚性基础: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内容容许应力大于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断面不会出现裂缝,,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
特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
缺点是自重大。
柔性基础: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基础悬出部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超过了基础圬工的强度极限值,为了防止基础在断面开裂甚至断裂而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
9、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基础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沉降有什么影响?基础埋置深度:指地面或一般冲刷线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工程学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学复习资料
导言
基础工程学是工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工程师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基础工程学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土力学
1.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
- 土壤的密实度
- 土壤的含水量
2. 土壤的力学性质
- 土壤的剪切强度
- 土壤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 土壤的渗透性
3. 深基坑支护
- 基坑开挖的原理和方法
- 基坑支护的原理和方法
- 基坑支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二、结构力学
1. 结构的受力分析
- 结构的静力平衡
- 结构的受力特点
- 结构的内力计算
2.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 结构的局部稳定性
- 结构的失稳模式
3. 结构的振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1.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①建筑物性质②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的土层时,一般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3.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把基础做在这种经过人工加固后的土层上。
这种地基就叫人工地基。
4.桩基础:在地基中打桩,把建筑物支撑在桩台上,建筑物的荷载由桩传到地基深处较为密实的土层。
这种基础叫做桩基础。
5.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且把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
这种基础叫做深基础。
6.浅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不必考虑侧面摩擦力的基础。
7.浅基础的分类:①单独基础或称独立基础:柱的一般情况下的基础②条形基础:墙下基础通常是连续设置成长条形,称为条形基础③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当柱子或墙传来的荷载较大,但地基土较软弱,用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都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或者地下水位常年在地下室的地坪以上,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室内,往往需要把整个房屋底面做成一片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房屋的基础,称为筏形基础。
为了增加基础板的刚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物往往把地下室的地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刚度很强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称为箱形基础④壳形基础8.刚性基础或称为无筋扩展基础:由砖、砌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做成满足刚性角要求的基础。
9.扩展基础:当基础的高度不能满足刚性角要求时,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基础,用钢筋承受基础底部的拉应力,以保证基础不发生断裂的基础10.基础的埋置深度: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不宜浅于0.5m,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1.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①建筑物地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与大小②地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③寒冷地区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冻结深度12.土冻结后,水分转移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土的冻胀现象。
13.地基计算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地基稳定验算。
14.验算地基承载力所用的荷载组合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15.地基承载力有三种确定方法:f a①现场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f a = f ak + ηbγ( b – 3 ) + ηdγm ( d – 0.5 )②规范建议的地基承载力公式法:f a = M bγb + M dγm d + M c c k③工程实践经验法:f a = ψr f rk。
16.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
17.持力层以下,若存在承载力明显低于持力层的土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18.地基变形引起基础沉降可以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类。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9.地基变形验算所用的荷载组合为准永久组合,且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20.地基稳定验算所用的荷载组合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
21.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地基失稳破坏的形式有两种:①沿基底产生表层滑动破坏:F s= f F/H =1.2~1.4;②深层整体滑动破坏:F s = M R/M S≥1.2 。
22.基础构造要求:(无筋扩展基础)①砖基础:台阶的宽高比b t / h = 1/1.5或b t / h = 1/2 ②砌石基础:每台阶至少有两层砌石,每个台阶的高度不小于300mm ③素混凝土基础:基础高度h≤350mm作一层台阶;350mm<h≤900mm两层台阶;h>900mm作成三层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500mm。
23.扩展基础,在对其进行强度验算时,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24.扩展基础是一种受弯和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破坏形式:冲切破坏、弯曲破坏。
25.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㈠建筑设计措施:①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③合理布置纵横墙④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⑤设置沉降缝⑥控制与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标高㈡结构措施:①减轻建筑物的自重②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③增强基础刚度④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⑤设置圈梁㈢施工措施第四章桩基础与深基础1.桩:是指垂直或倾斜布置于地基中,其断面积相对其长度是很小的杆状构件。
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①竖向抗压桩②竖向抗拔桩③水平受荷桩④复合受荷桩。
3.竖向抗压桩按承载性状分类:①摩擦型桩②端承型桩。
4.按成桩方法分类:①非挤土桩:特点是预先取土成孔,成孔的方法是用各种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②挤土桩:主要是预制桩,施工方法:用锤击、振动或者静压的方法置入地基土中③部分挤土桩:开口的沉管取土灌注桩、先预钻较小孔径的钻孔,然后打入预制桩、打入式敞口的管桩等都属于部分挤土桩。
5.按桩的几何特性分类:㈠按桩径大小分类:①大直径桩:d≥800mm ②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 ③小桩:d≤250mm;㈡按长度l或折算桩长al分类:①l≤10m短桩②10m<l<30m中长桩③30m<l≤60m长桩④l>60m超长桩。
6.竖向承压桩的荷载传递机理:①在荷载增加的过程中,桩身上部的侧阻力先于下部侧阻力发挥作用②一般情况下,侧阻力先于端阻力发挥作用③在工作荷载Q K 下,对于一般摩擦型桩,侧阻力发挥作用的比例明显高于端阻力发挥作用的比例④对于l/d 较大的桩,即使桩端持力层为岩层或坚硬土层,由于桩身本身的压缩,在工作荷载下端阻力也很难发挥。
当l/d ≥100时,端阻力基本可以忽略而成为摩擦桩。
7.桩的侧阻力:①单位侧阻力q s :对于打入桩而言在粘性土中,其中q s 沿深度的分布类似于抛物线形;在极限荷载下,在砂土中,其q s 值开始时随深度近似线性增加,至一定深度后接近于均匀分布,此深度称为临界深度。
②q s 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主要取决于土的类型和土性。
砂土的单位侧阻力比粘土的大;密实土的比松散土的大。
单位侧阻力q s 还与桩径和桩的入土深度有关,也和成桩的工艺有关。
③单桩静现场载荷试验的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应在入土7天后,粘性土不得少于15天,对于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25天。
8.桩的端阻力:㈠影响单位端阻力q p 的因素主要是端桩土的类型和性质。
一般而言,粗粒土的高于细粒土的;密实土的高于松散土的。
㈡端阻力的深度效应:当桩端进入均匀持力层的深度小于临界深度h c 时,其极限端阻力随深度基本上是线性增加;当进入深度大于临界深度h c 时,极限端阻力基本不再增加,趋于一个常数。
㈢端阻力的临界深度的特点:①桩的端阻力的临界深度h c 随持力层砂土的相对密度的提高而提高②端阻临界深度h c 随桩径增大而增加。
9.竖向承压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㈠单桩竖向承载力应满足的要求(在荷载作用下):①桩的地基土中不丧失稳定性;②桩顶不产生对大的位移;③桩身材料不发生破坏。
㈡桩的破坏形式:①屈曲破坏,原因是桩本身材料的强度不满足要求②整体剪切破坏,原因是桩端土体的性质影响③刺入破坏,原因是桩周土体的性质影响㈢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有:土类、土质、桩身材料、桩径、桩的入土深度、施工工艺等。
㈣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①现场试验法: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其他现场试验方法②触探法:R a = q pa A p + u p Σq sia h i ;q pa ,q sia —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③经验统计分析法:R a = q pa A p ;其中q pa = f a = ψr f rk 。
10.桩的抗拔承载力与桩的负摩擦力:㈠由于某些原因,使承压桩本向下的位移量小于周围土体向下的位移量,从而使作用在桩上的摩擦力向下,这种摩擦力实际上成为作用在桩上的下拉荷载,就叫做负摩擦力。
㈡产生负摩擦力的原因主要有:①桩周地面上分布大面积的较大荷载;②桩身穿过欠固结软粘土或新填土层,桩端支承于较坚硬的土层上,桩周土在自重作用下随时间固结沉降;③由于地下水大面积下降使易压缩土层有效应力增加而发生压缩;④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冻土隔陷;⑤在灵敏性土内打桩引起桩周围土的结构破坏而重塑和固结。
㈢负摩擦力的分布:①桩身位移和桩周土位移相等的点称为中性点,中性点以上是负摩擦区,以下是正摩擦区,它是正负摩擦分界点,所以是桩的轴力最大点;②中性点的深度l n 与桩周土的压缩性和变形条件、土层分布及桩的刚度条件有关,中性点位置l n 是指桩周围土沉降稳定时的情况。
11.桩基础的设计:㈠由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组成的桩基础叫作群桩基础。
㈡群桩基础受力后,其总的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个单桩的承载力之和,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㈢桩距S a >6d (d 为桩径)时,群桩中的各桩工作状态类似于单桩,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桩距S a =(3~4)d ;S a <3d ,群桩效应影响非常大。
㈣群桩效应系数:ηp = 群桩基础承载力/组成群桩基础的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桩端处:σz 群>σz 群,S 群>S 群,桩端处:端承桩不考虑群桩效应。
㈤桩基础的验算内容包括:①桩基中的单桩承载力验算,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②桩基的沉降验算,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③承台和桩身强度验算(配筋),则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㈥承台的构造基本要求:①承台的厚度不小于300mm ,宽度不小于500mm ;②承台边缘距边桩的中心距离不小于桩的直径或桩的边长;③桩的外缘与承台边缘间距离不小于150mm ,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缘距承台梁边缘距离不小于75mm ;④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⑤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 ,当设置混凝土垫层时,保护层不小于40mm 。
12.复合桩基:群桩中,考虑承台底桩间土抗力的桩基也叫做复合桩基,其中的单桩叫做复合基桩。
一般而言,端承桩承台发挥作用小,摩擦桩的承台发挥作用大。
13.深基础:①墩基础,墩的直径大于0.8m ;墩身长度为6~20m ;长径比不大于30。
②深井基础,是以现场浇筑、挖土下沉方式进入地基中的深基础。
第五章地基处理1.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地基土一般都属于软弱土,它主要包括淤泥和淤泥质土、松砂、冲填土、杂填土、泥炭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