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力最强的四个地方

合集下载

世界着名大风浪海区情况

世界着名大风浪海区情况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世界海洋上的大风浪海域:世界各大洋上终年或整个季节多狂风恶劣的海域主要有以下几个:1、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冬季)(30︒N~60︒N之间),尤其是大洋的西部。

世界大洋中,冬季北大西洋北部是大风浪频率最高的海区。

2、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冬季)(30︒N~60︒N 之间),尤其是大洋的西部。

为什么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冬季多狂风恶浪?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这一地区是极地冷东风与西风带的暖西风相遇形成极锋的平均位置所在,极锋上频生气旋,是风暴系统的发源地。

②这两个地区是冷暖海流交汇地带,冷流使冷空气变得更冷,暖流使暖空气变得更暖,这样,使冷暖空气之间更容易形成锋和气旋,并促使其强烈发展。

③在两大洋中高纬度地区,正好是两个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的所在地,尤其在冬季低压特别强盛,因此出现大风。

3、北印度洋(夏季)强劲的西南季风。

4、南半球的咆哮西风带(全年)。

因南半球海洋广大,风向稳定,风力强盛,故称咆哮西风带。

(其中处于世界重要航道上的比斯开湾和好望角的风浪特别大。

)为什么比斯开湾冬季是世界著名的狂风怒涛海域?著名的比斯开湾是通往北欧的重要航道,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海况十分恶劣,经常大风怒吼,狂涛汹涌,极不平静。

这是因为:①比斯开湾地处法国西部45︒N附近,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中,湾口向西迎着西风,且口大内窄。

②冬季北大西洋中高纬度30︒~60︒N为狂风恶浪区,当外海的波浪传入比斯开湾时,因水深变浅和沿岸地形的影响,使波高剧增。

③此外,北大西洋海流到东部分支,其中一支沿比斯开湾北部流入,顺南岸流出,这样当波浪遇到出湾的海流时,由于流波效应使波高进一步增大。

由于以上三个因素,造成了比斯开湾冬季波涛汹涌,十分险恶,经常有10米以上的狂涛。

为什么好望角海面常年狂风恶浪?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40 S附近,处于咆哮西风带中,一年四季都盛行强劲的西风,风力常达11级;再加上好望角特有的岬角效应,致使好望角航线常年狂风恶浪,海面极不平静。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我国有效风能分布图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绘制的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KW,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陆上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3倍,则总的可开发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风力资源开发60%,那么仅风能就可以支撑中国目前每年全部的电力需求。

中国的风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分布基本均匀。

东南沿海及其岛屿、青藏高原、西北、华北、新疆、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风能储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甘肃、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风能资源可以有效利用。

我国陆地上从新疆、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是一个大风力带;同时还有许多大风口,如张家口地区,鄱阳湖湖口地区、云南大理等。

这些为风能的集中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到2008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现在在全世界是位居第四位,装机容量近三年来是连续成倍增长。

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可能会达到3000万千瓦。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来源:江苏海员服务网 点击数: 523 更新时间:2010-8-20 文章录入:wuqian ]一、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冬夏季风交替显著,为季风气候区。

中国近海大致可分4个气候区:渤、黄海为暖温带季风气侯区,东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海大部分海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纬10°以南的南海属赤道季风气候。

10月~翌年3月盛行偏北季风,渤海和黄海北部多西北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多北风,南海则多东北风,风速由北往南增大;1月6级以上大风频率在20%以上,济州岛附近和台湾海峡大风频率高达40~50%。

6~9月盛行夏季季风,渤、黄、东海多东南或南风,南海多南或西南风。

风速由北向南增强,大风频率,渤海和黄海北部不到5%,黄海南部和东海为5~10%,南海为5~20%。

此外,各海区还不同程度地受冷空气、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影响。

10月~翌年5月,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空气常影响中国近海。

冷空气过境时,常有大风,最大可达10级以上,并持续数天。

冷空气强盛时就成为寒潮,渤、黄海近岸最低温在5℃以卜,降温幅度达10~21℃,寒潮持续天数最短为2~3天,最长为8~10天。

气旋 7~9月为中国近海热带气旋的盛期,平均每年出现热带气旋29次,以南海最多,东海次之,渤海最少。

热带气旋,渤海最频繁在7月,东海在8月,南海在9月。

台风(8~11级)和强台风(大于12级)在热带气旋中所占的比例,南部海区大于北部海区。

黄、东、南海台风占热带气旋的比例分别为31.5%、37.7%和59.4%,强台风的比例分别为31.9%、40%和13.5%。

渤海仅7~8月有热带气旋活动,于1949~1978年间,侵入渤海的强台风2次(1972和1973年7月),台风3次,热带气旋4次。

热带气旋的移动途径分向西、向东北和在中国登陆3类,各占19%、49%和27%。

每年平均有7次在中国登陆。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无一定移动规律性,仅25%在越南登陆。

世界史上十大最致命超强飓风

世界史上十大最致命超强飓风

世界史上十大最致命超强飓风世界各地海岸线的一些地区在每一个飓风季节都会受到威胁。

2012年10月29日夜间飓风桑迪抵达美国东海岸。

这可能是美国大陆经受的最剧烈风暴,更有甚者形容这是末日灾难的预演。

那么,我们回头看看历史上最具破坏性、致命、规模最大和最有威胁的飓风袭击。

1、1970年波拉飓风有史以来最致命的热带气旋是1970年的波拉飓风,1970年11月12日它袭击了东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

虽然确切的死亡人数未知,据估计有30至50人在这场风波中丧生,使它成为近代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这个气旋非常大,相当于3类飓风。

这场风暴几乎完全卷袭了恒河三角洲的低洼岛屿。

2、1975年妮娜台风超强台风妮娜不像其他寻常台风那样,伴随着一声巨响,突然登陆中国,并迅速摧毁了板桥水库。

板桥大坝崩溃导致大洪水,它激发了一系列的大坝倒塌,极大地显示了妮娜台风所造成的威力。

3、飓风肯纳5级飓风肯纳是太平洋第三激烈的飓风,不断袭击墨西哥的西海岸。

2002年10月25日它登陆圣布拉斯的纳亚里特。

每小时风力达140英里,海浪可以达到16英尺,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1亿美元。

4、飓风宝莲在墨西哥登陆的最具破坏性的太平洋飓风中,宝莲是最致命的。

宝莲所带来的暴雨在墨西哥最贫困的乡村阿卡普尔科造成灾难性的滑坡,造成大约250至400人死亡,300,000人无家可归。

宝莲飓风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750亿美元。

5、飓风伊尼基当人们想到夏威夷,人们一般联想到冲浪和悠闲时光。

然而,1992年9月,飓风伊尼基达到CAT4级,风眼在考艾岛通过。

夏威夷对飓风伊尼基的处理非常好。

杂货店提供免费食物给需要它的任何人,大部分人依然坚持支付。

虽然在风暴过后有一些抢劫,但数量非常有限。

令人惊讶的是,仍有6人死亡。

这次损害总额超过18亿美元。

6、1900年的加尔维斯敦飓风这一年是1900年,地方是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

9月4日政府发布警告,一个大的热带风暴刚刚通过了古巴和整个墨西哥湾的西部地区,正在向本地区靠近。

【地理技巧】高考地理微专题答题模式-风向、风力、风能

【地理技巧】高考地理微专题答题模式-风向、风力、风能

【地理技巧】高考地理微专题答题模式-风向、风力、风能1、影响风向的因素【答题模式】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摩擦力下垫面性质不同(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典型例题1】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

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8 分)答案: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2 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2 分);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2 分);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2 分)。

2、影响风力的因素【答题模式】水平气压梯度力(风源地、等压线疏密状况)摩擦力狭管效应风带【典型例题2】图 5 所示区城中, 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分析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典例3:下图是新西兰地形和牧场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西兰领土由南岛和北岛组成,面积26.8万km2,人口439万(2010年),南北岛之间的库克海峡是世界上风浪最大的海峡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惊涛拍岸,令人叫绝。

新西兰牧场广布,畜牧业发达,羊肉、奶制品、粗羊毛、鹿茸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⑵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库克海峡冬季风浪大的原因。

答案:⑵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西风风力更强;海峡与西北风一致;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加剧风浪(狭管效应);典例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1)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世界上最大的风力级别

世界上最大的风力级别

世界上最⼤的风⼒级别 风速的单位⽤每秒多少⽶或每⼩时多少公⾥来表⽰。

⼀般⽤风⼒(wind force)表⽰风的速度的⼤⼩。

⽤风级表⽰的风的强度。

风⼒越强风级越⼤。

下⾯⼩编带⼤家认识世界上最⼤的风⼒级别。

世界上最⼤的风⼒级别 南极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也是世界上风⼒最⼤的地区。

那⾥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秒。

1972年澳⼤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风速为82⽶/秒。

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风速。

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原因在于南极⼤陆雪⾯温度低,附近的空⽓迅速被冷却收缩⽽变重,密度增⼤。

⽽覆盖南极⼤陆的冰盖就像⼀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个中⼼⾼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

变重了的冷空⽓从内陆⾼处沿斜⾯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流下滑的速度加⼤,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南极没有四季之分,仅有暖、寒季的区别。

暖季11⽉⾄3⽉;寒季4⽉⾄10⽉。

暖季时,沿岸地带平均温度很少超过零摄⽒度,内陆地区平均温度为零下20⾄零下35摄⽒度;寒季时,沿岸地带为零下20⾄零下30摄⽒度,内陆地区为零下40⾄零下70摄⽒度。

1967年初,挪威在极点附近测得零下94.5摄⽒度的低温。

据估计,在东南极洲上可能存在零下95⾄零下100摄⽒度的低温。

风⼒测量 为了更准确的测量风⼒⼤⼩,⼈们在野外常⽤轻便风速表测风。

这种轻便风速表,⼀般由感应部分和计数器所组成(见左图)。

感应部分由三个风杯(也有四个风杯)装于⼗字架上,风杯在轴承上可以⾃由转动,外⽤⼩框保护风杯。

中轴下部与计数器相接,风杯转动,也使计数器随之转动。

所以计数器是记录风杯转动的转数的。

计数器通常有两个或三个记数盘,⼤指针指⽰个位和⼗位数,两个⼩记数盘上的指针分别指⽰百位数和个位数。

仪器的下部有⼀开关(启动杆),将它推上去,可使计数器与感应部分接合,计数器开始⼯作。

风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风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风的地理分布与影响风,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其实在地球上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风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大气环流是决定风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赤道附近,常年受热的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在南北纬 30 度附近,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了信风的形成。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它们稳定而规律地吹拂着。

海陆分布也对风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在夏季,大陆受热快,温度高于海洋,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较冷,形成高气压,风便从海洋吹向大陆。

冬季则相反,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比如,在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气候寒冷干燥。

地形同样会改变风的走向和强度。

山脉会阻挡风的前进,在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风的状况往往截然不同。

像喜马拉雅山脉,其高耸的山体使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被迫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

风的地理分布对气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风的吹拂下,热量和水汽得以重新分配,从而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常年受到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四季温差较小。

而在干旱的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湿润的气流难以到达,风通常较为干燥,导致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的气候。

风对农业的影响不可小觑。

适宜的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种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

但强风或大风却可能给农业带来灾害。

比如,在干旱地区,大风容易引发沙尘暴,摧毁农作物,掩埋农田。

在沿海地区,台风等强风天气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倒伏、减产甚至绝收。

在交通方面,风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航海来说,顺风可以加快船只的航行速度,节省燃料和时间;逆风则会增加航行的难度和风险。

在航空领域,大风可能会影响飞机的起降,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与风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排行榜

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排行榜

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排行榜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排名榜1、台风美萨克2021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在3月31日晚8点到4月1日早上8点,风力达到17级以上,风速65米/秒。

台风美莎克是1949年以来,3月份的最强台风,堪称历史“风王”。

2、台风洛克2021年9月21日,第15号台风洛克在日本上空登陆,从这张日本MTSAT-1R 0430Z卫星图可以看出来源:JMA/NOAA。

台风洛克是日本本月来遭受的第二场台风,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其规模相当于四级。

截至9月22日,已造成11人死亡。

3、台风南希1961年9月12日,台风南希形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

据测量,当其风速达每小时343千米,威力相当于5级超强台风。

由于距离久远,如今都认为那次测量过高。

而已被证实的几场台风,风速达每小时306千米,可算作史上第二强。

南希破坏范围广,波及日本及美国关岛,死亡人数达191。

4、台风梅姬台风梅姬于2021年10月18日在菲律宾登陆,是有记录以来登陆菲律宾风速最高的台风。

梅姬,在韩语中为“鲶鱼”的意思,最强时风速每小时达241千米,据JTWC指标,这一速度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相当于超强台风。

热带气旋速度必须达到每小时118千米,才能被称之为台风,而超强台风梅姬造成菲律宾和台湾地区69人死亡。

5、台风维拉维拉,是史上最致命台风之一,于1959年九月底席卷日本,造成5098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

维拉破坏性之大,主要因台风造成名古屋附近伊势湾洪水严重泛滥,与其每小时305千米的强劲风速联系不大。

巨浪摧毁了防波堤,庄稼、马路、铁道全都付之一炬,150万居民无家可归,痢疾大范围爆发,坏疽和破伤风也随之而来。

此外,维拉带来的这场灾难,促使了日本富士山雷达系统的建立,用以预期未来的重大风暴。

6、台风萨拉超强台风萨拉,最大风速可达每小时310千米。

1959年9月17日,萨拉在韩国南部登陆,狂风暴雨造成6人死亡,并摧毁6000间房屋,农作物损失达数百万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风力最强的四个地方
地球上许多地方都声称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劲的。

科学家们的意见也不尽相同,主要原因在于风力测量的具体方法不同以及风力强劲与否的标准不一。

在“世界风力之最”所有的竞争者中,以下四个地方是最为著名、最令人注目的:
1.澳大利亚巴罗岛:
巴罗岛位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线附近。

这座小岛曾经经历过多次强风的侵袭。

1996年4月10日,一个无人气象台监测到一股时速达408公里的强阵风。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阵风。

气象专家认为,这股极端阵风的背后驱动力应该是“奥利维亚”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一种旋转的风暴。

当暖湿气流从洋面上升起时,就会形成一个低压区,从而导致热带气旋的出现。

这种强大风暴,如果出现于南太平洋上,则被称为“旋风”;如果出现于北太平洋上,则被称为“台风”;如果出现于大西洋上,则被称为“飓风”。

“奥利维亚”旋风可能生成过最强劲的短时阵风,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已知最强大的气旋。

更好的测量方式应该是测量持续风速。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这种测量方式测量出的冠军应该是1961年的“南茜”台风。

“南茜”台风形成于太平洋上空,袭击日本时造成170多人死亡。

据报道,“南茜”台风持续风速高达每小时346公里。

不过,有气象学家质疑这一数字被高估了。

2.美国俄克拉荷马州:
龙卷风是一种旋转的气柱,从雷暴云底部一直延伸到地面之上。

根据设在俄克拉荷马州诺曼的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的说法,“龙卷风是所有大气风暴中最为猛烈的一种。

”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这种天气现象,其在美国特别常见,出现频率远高于世界其它地方。

尤其是在美国东南部诸州,那里被称为“龙卷风谷”。

2011年4月27日,24小时内共形成了207个龙卷风。

世界气象组织记录到的风速最高的龙卷风就发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即1999年5月3日,发生于克里克桥附近的龙卷风风速高达每小时302英里(约合每小时486公里)。

尽管这些风暴能够吹出超强风,但它们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3.南冰洋:
由于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不均衡,因此地球上形成了数个巨大的风带。

在南北纬30度以内,属于低纬信风带;在南北纬大约40度以上,属于中纬西风带;到南北纬大约60度以上,则属于极地东风带。

问任何一个经常环球航行的水手,他们都会告诉你,世界上风暴最猛烈的海洋非南冰洋莫属。

南冰洋的纬度经常被标记为“怒吼”、“狂暴”、“尖叫”等等级。

与北半球不同,南冰洋上的西风不会受到陆地阻挡,因此可以持续加速。

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达到每小时100英里(约合每小时161公里)以上。

4.南极洲:
南极洲的风与众不同,那里盛行下降风。

这种下降风是由严寒的气候条件与大陆地貌共同促成的。

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南极考察”项目组科学家约翰-金解释说,“在南极,尤其是在南极寒冬期,地表温度持续下降,导致在地表形成一个寒冷、密集空气形成的薄层。

由于南极本来就是圆拱形的,因此基本地形就是地势中心高,向海岸方向逐渐降低。

风向也是如此。

由于地球的自转,下降风不会直直地向下吹,而是相应地偏向左。


从1912年2月到1913年12月,科学家在南极丹尼森角监测风速。

直到如今,丹尼森角仍然被认为是地球上风力最强的海平面监测站。

被监测到的最强风发生于1913年7月6日,风速高达每小时153公里。

根据广泛运用的“蒲福氏风级”标准,丹尼森角的平均风速应属于大风级。

曾经带领科考队前往丹尼森角探险的科学家道格拉斯-莫森描述道,“暴风一年到头持续猛吹,气候没有任何改观。

一个飓风盘旋了长达数周时间。


超强的风力和零下的气温意味着很难测量这种下降风的风力。

比如,暴风经常摧毁监测设备,甚至会将固定有监测设备的桅杆吹断。

即使偶尔出现较为温和的阵风的情况,螺旋桨
式风速计或杯式风速计都有可能被立即冰封。

约翰-金认为,“使用超声波风速计或许可行,因为它们没有任何移动的部件,而且可以被加热,以避免出现被冰冻的尴尬。

但是,如果空气中存在高吹雪,这些方法或许不行。

总之,在南极测风速充满了挑战。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