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园林文化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第四章中国古代园林

导游基础文化知识试卷第四章中国古代园林出卷人:金盈洁答卷人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分,共30分。
)1.世界各国园林基本分为两类:一是19世纪以前的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二是中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
2.中国古代园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人工美。
3.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与宫室外戚休憩,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4.北方类型园林也称“黄河类型”,以北京为代表;江南类型园林也称“扬子江类型”,以苏州为代表;岭南类型也称“广东类型”,代表有清辉园。
5.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是自然式园林。
6.魏晋南北朝时期式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7.亭榭是全园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
8.叠山的石材主要有两种:一是浙江武康的花岗岩,称叠脚;二是太湖石,称收顶。
9.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是沧浪亭、网狮园、拙政园和留园。
10.中国古代园林重视饲养动物。
例如林浦养鹿放鹤。
1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是叠山、理水、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等等。
12.杭州西湖北面宝石山上的保叔塔,与南面重建的雷锋塔,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13.任何园林内都有必须遮挡之物。
用山、石、花木加以掩盖和处理也可以成为一种美景这叫障景。
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障景的典范。
14.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江苏苏州拙政园、狮子林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园林。
15.承德避暑山庄与1998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6.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十二石斋现已废圮。
17.苏州的画家很多,号称“吴门四家”的有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18.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19.普宁寺“大乘之阁”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的木雕佛像。
20.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是江南最大的太湖石。
二.单选题(共20 题,每题2分。
共40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2.属于“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是A.苏州拙政园B.绍兴沈园C.顺德的清辉园D.留园3.古典园林中将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汇集在一起的建筑是A.厅堂B.楼阁C.亭榭D.馆斋4.杭州拥有江南三大奇石中的A.瑞云峰B.绉云峰C.冠云峰D.玉玲珑5.建于北宋的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它的特色是A.以假山著称B.以对比、借景取胜C.未入园林先成景D.以竹为植物主景,四季假山别具特色6.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是A.颐和园B.承德避暑山庄C.拙政园D.清辉园7.江南最大的太湖石是A.玉玲珑B.冠云峰C.绉云峰D.环秀山庄假山8.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A.天人合一B.人文的力量C.建筑美人工美D.整齐一律9.江南类型园林的特征是A.略显局促B.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C.河湖圆石较少D.具有热带风光10.下列关于植物与寓意正确表述的是A.竹子—气节高尚B.松柏—坚强长寿C. 牡丹—洁净无暇D.紫薇—高官厚禄11.关于楼阁的是叙述错误的是A.是园林中的二类建筑B.用以储藏书画C.供读书用D.可以供佛12.西湖美景往往因为近处的盛开的桃花和倒挂的柳丝作为过渡景而显得更加生动。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起源于古代宫廷和寺庙的园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以自然山水为基础的园林艺术形式。
以下是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
1. 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将大自然的景色、声音、气息等因素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2. 布局精心:中国园林的布局非常重要,通常是由文人雅士或风水大师精心设计的,旨在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3. 建筑与园林相结合: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将建筑风格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
4. 对称美:中国园林通常采用对称美的设计,通过对称的设计来营造出一种平衡、稳定的氛围。
5.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通常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景观转化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6. 赏景与赋诗:中国园林中的景观通常是用以赏景和赋诗的,赏景时以自然景观为主,赋诗时则借助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7. 文化意义:中国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的诗情画意、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都在中国园林中得到体现。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景观转化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
内涵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的设计理念、构造形式、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写作。
一、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山水合一”、“景中有景”、“意境优美”等方面。
其中,“山水合一”是指将山水融为一体,使得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景中有景”则是指在一个景点内设置多个小景点,增加游览者的欣赏乐趣;而“意境优美”则强调了园林所传达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二、构造形式中国古代园林的构造形式主要包括建筑、水池、假山和亭台等。
其中,建筑是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如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水池则是园林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常见于大型皇家花园和私人府邸;假山则是通过人工塑造自然山石而成,常用于表现山水景观;亭台则是园林中的观景点,常用于欣赏园林美景。
三、植物配置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非常注重,常用的植物包括松柏、竹子、梅花等。
其中,松柏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树种之一,其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因其高洁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而备受推崇;梅花则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其清雅脱俗的气质常用于表现冬季园林美景。
四、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皇家园林通常以皇家权力和荣耀为主题,在设计上强调华丽和豪华;私人府邸则更注重私人情感和审美价值,在设计上强调自然和恬静。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还表现了诸如宜居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其设计理念、构造形式、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类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第一章:教师引导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了解园林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要掌握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建筑的美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社交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进而尊重并认识不同的文化。
第二章:学生充分研究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每个文化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建筑的构造和设计,与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背景下,感受文化的多样化。
第三章:设计适宜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从而提高学生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这些教学模式包括:视频制作、美术创作、问卷调查、演讲和ppt 制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学情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思考中国园林文化的未来
通过对园林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接纳多元文化的共同价值,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展示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预测。
中国园林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文化理解。
中国的园林文化

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结合本人依据所整理材料,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园林:一、中国园林发展史1、商代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圃、囿等字,而从它们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
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仅隶主在其中游憨、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
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商代的园囿应该就是中国园林艺术最初形式。
(商纣王的鹿台)2、周代周朝时期,前有周文王建灵囿,周边圈围,其内放养珍禽奇兽,以供观赏。
四时花木繁盛,水中鱼跃。
这就是最初的囿。
后有吴王夫差建姑苏台,可在宅内观赏水中的鱼,这是前所未有的。
(已经不复存在)3、秦代《史记·始皇本记》记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后更名信宫为极庙。
自极庙道骊山,作甘泉前殿,筑南道,自咸阳属之。
《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信宫亦称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
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咸阳“北至九峻、甘泉(山名),南至鄠、杜(地名鄠县和杜顺),东至河,西至汧、渭(水名)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融合
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园艺技巧和艺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其中蕴
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避难所、
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中国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生态学、建筑学、
园林艺术、诗词歌赋等。
中国园林中常常运用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增色园林景色和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园林中还常常运用材料,如竹子、树木、矿物、的色彩和纹理等,来营造自然、清新的氛围。
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存。
中国园林中常常通过布局、道具、建筑等方面来表现这一思想,如通过建筑和植物的布局,营造出一幅山水自然、生态文明的画卷。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和文化内涵,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

拙政园芙蓉榭
承德避暑山庄水心榭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三)建筑
4、舫 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
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 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 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 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 作两层,下实上虚。
(一)生成期
1.商、周朴素的囿
《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是中国最早文字记载的园林
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汉武帝刘彻建上林苑
3.西汉山水建筑园
梁孝王刘武的梁园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二)转折期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三)全盛期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万寿山和昆明湖
沿昆明湖北岸 横向而建的长 廊,长728米, 共273间, 像 一条彩带横跨 于万寿山前, 连结着东面前 山建筑群。长 廊中有精美图 画 14000多 幅,素有“画 廊”之美称。
沿昆明湖北岸 横向而建的长 廊,长728米, 共273间, 像 一条彩带横跨 于万寿山前, 连结着东面前 山建筑群。长 廊中有精美图 画 14000多 幅,素有“画 廊”之美称。
《中国旅游文化》 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
第四章
旅游园林文化
教学计划说明
❖ 第一节(共用2课时授课) ❖ 第二节(共用2课时授课) ❖ 第三节(共用2课时授课) ❖ 实训课:观看录像(颐和园、苏州园林)
《中国旅游文化》 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明确中国古典园林
的主要特征; 掌握中国各种类型的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内涵,真正领 悟中国园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提高在中国园林文化方面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和鉴 赏识别能力。
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传统园林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主要由山、水、花木和建筑等元素构成。
它是多种艺术的集大成者,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可谓最大的人间艺术品。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还体现趣味和感情,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主体画卷。
本文将从我国园林的历史与发展、分类、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园林文化做简要介绍。
一、西方世界的“中国园林热”中国传统园林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趣,以及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追求,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马可·波罗和明清以来的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园林风貌介绍到欧洲以后,引起了西方人士的极大惊异和兴趣,很多人企图仿造中国园林。
因此,在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一阵“中国园林热”。
但是,欧洲人最终发现,中国的造园艺术极难掌握,没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根基是很难造出来的。
于是,由欧洲人自己建造中国园林的“热”慢慢冷却下来。
今天,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的“中国园林热”又重新兴起,不过,它不再是由西方人自己建造,而是由中国的园艺家设计,而后作为文化产品出口,在西方国家落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向美国出口“明轩”、“东方园”、“思退庄”,在英国建成“燕秀园”,在德国建成“帼园”,在荷兰建成“名胜宫”,在加拿大建成“苏州园”等。
自然,今天的西方人对中国园林的了解和欣赏,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比如在德国就有专门研究中国园林的学者,其著作已达到了美学欣赏和美学比较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 多以山水画为蓝本,诗词为主题, 楹联、诗对与园林建筑相结合,
富于诗情画意,耐人寻味。经文人
画家着意经营的园林艺术达到了
妙极山水的意境。
绍兴沈园
6、 明、清古代园林发展高峰时期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 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 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皇家园林的创建以康熙、乾隆时期最活跃。 私家园林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 就。 明末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 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 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 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寺庙园林开 始出现。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文 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乐
4、隋唐时期:山水园林繁荣发展时期。
皇家园林的宫殿楼宇更加雄伟壮观,大明 宫内挖太液池,池中堆蓬莱仙山。私家园林 进一步与文学和绘画结合起来,注重诗情画 意。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候,开发西湖区。 同时寺庙园林随着宗教世俗化开始普及,各 地陆续出现以寺庙为主体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
风景的布置是在人们游览过程中“动”和“静” 相结合的要求下设计的。使用一些手法,使园中 景致的布置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 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景物变幻多端 在造园艺术手段上,充分利
第四章 中国园林文化
第五章 旅游园林文化
第一节 中国园林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园林建筑的审美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 第四节 中国园林的旅游价值 第五节 中西园林建筑比较
第一节 中国园术和艺术
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
1、商囿you:古代园林的雏形。 囿的形成:与古人的自然崇拜有关。古
人对大自然既感激又恐惧,选择自然风光优 美、植物茂盛、动物繁多的地方举行祭祀、 集会歌舞活动,表达对神的感激和敬畏心情。 渐渐的,在合适的地方,掘地为池,称为 “灵沼”,垒土堆山,称为“灵台”,然后 在水中养鱼,岸边种花,林中喂养禽兽,周 围盖围墙,形成了“囿”,人们在这里祭祀, 还打猎游乐。如商殷纣王的“沙丘苑台”、 周文王的“灵囿”。
两宋时期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日趋成熟,文人士大 夫的造园活动更为普遍。
两宋是文学的极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
山水画。而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 意化。借景抒情,融汇交织,把缠绵的情思从一角红 楼、小桥流水、树木绿化中泄露出来,形成文人构思 的写意山水园林艺术。
文人画家亲自参加造园,所造之
秦汉时期,苑囿的功能发生变化:除了 狩猎、游乐,还建造宫室,供帝王起居和处 理朝政,从汉代起,“囿”改称为“苑”或 者“苑囿”,成为帝王园林的专有名词。
3、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
从秦汉时期以宫室楼阁为主的园林建筑形式转 变为以山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林,强调自然、古朴 、恬淡、旷达,建筑的位置不再那么重要了,自然 山水成为园林的主体因素。
第一节 中国园林建筑概述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的不同在于: 西方一般是几何图形式的园林设计,强调整 体的形式美,而中国的园林则是师法自然, 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 掘池造山,布置房屋花草,并利用环境组织 借景,构成富于自然风趣的园林。
4、隋唐时期:山水园林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以后皇室造园风盛,私家园林(文人园林) 增加。大明宫;华清宫;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
华清宫
辋川图
王维晚年在陕西 蓝田县南终南山下作辋 川别业据《唐书》载:“维别墅在辋川, 地奇胜,有华子冈、歌湖,竹里馆,茱 萸汴,辛夷坞、鹿柴”。
5、 两宋造园更为普遍时期
1、商囿you:古代园林的雏形。
沙丘苑台为商代最后一位帝王纣王在今 河北省广宗县境内所修造,是我国园林的最 初形式,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 遗址尚存。
在囿中挖池堆山的做法 延续下来,并成为中国园 林最根本的造园方法。
2、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园林的生成时期
。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三山一池”的风格 。秦始皇在咸阳建上林苑,挖池筑岛,取名 蓬莱仙岛。汉武帝在建章宫中开凿太液池, 池中堆土石成三岛,即蓬莱、方丈、瀛州, “三山一池”风格对后世园林建筑的影响较 大。
园径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民族风格浓郁,是东 方艺术的代表,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古人 造园,强调“天人合一”,园林艺术的灵感完全来 自于自然山水,造园方法模拟自然意境,注重文化 品位。园以诗为题,以画为本,以景生情,以情取 景,情景交融,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文化四绝:园林,山水画,烹饪和京剧。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 商囿you:古代园林的雏形。 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园林的生成时期。 3、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 4、 隋唐时期:山水园林繁荣发展时期。 5、两宋造园更为普遍时期 6、 明、清古代园林发展高峰时期
第一节 中国园林建筑概述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寓情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形成了寓情于景的特点,许多题材取自山水画。
山水诗和文学作品的名句或神话传说,着重表
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如苏州园林中沧浪亭壁间 石刻《沧浪亭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2、动静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好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
国家分裂,对现实生活失望,文人墨客对儒家思 想提出质疑,开始研究老子、庄子、周易,出现了 一股玄学思潮;同时受佛教思想影响,最终文人士 大夫逃避现实,隐居山林,寄情山水,山水诗、山 水画大发展时期。于是,通过“移天缩地”,将自 然山水“搬进”私人园林,达到“不出城郭,而享 山林之美”。
3、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