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口迁徙资料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地历史(附历史表)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的历史(附历史表)(摘自:希尼之声)犹太信仰的历史既悠久又傲人。
这段至今超过三千八百年的犹太历程交织着伟大的发现、无止尽的创造力与辉煌的成就,但也曾有过深沉的绝望、痛苦的灾难与破碎的梦想。
犹太人在享有几个世纪的自由与独立后,被放逐漂流了数千年之久。
不止一次,甚至是超过十次以上,犹太人所得到的接纳、欣赏与尊重到头来都被暴政、压迫与几乎逃不掉的杀戮所破碎。
但犹太人与犹太信仰在历经这一切之后仍得以幸存,并稳定和茁壮下去。
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着他们对上帝的坚定信靠,对实践上帝诚命的委身,对犹太社群所展现的永久信心,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奔放的希望与信靠。
若想完全了解犹太信仰,必须先对犹太历史做个综览,并了解犹太信仰与实践的历史来龙去脉。
而若要明白并掌握犹太历史的全貌,也有许多值得参考与阅读的好书。
这篇文章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犹太历史的基本综览,先列出大要的时间点,接着补上附有评注的完整相关事件纪录。
这个简表列了许多对犹太生活造成巨大冲击的重要事件,也提供了一条管道,让我们藉以理解历史背景、哲学与政治环境、时势、不同的民族,以及那些塑造犹太信仰及犹太人的思想。
公元前大约前1800年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亚伯拉罕宣告信仰独一的主上帝;犹太信仰的开始。
大约前1700年希伯来人迁居埃及雅各布的子孙开始长达450年在埃及的寄居。
大约前1250年出埃及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
大约前1250年上帝在西乃山赐下启示上帝将十诫颁赐给以色列民。
大约前1200年征服迦南地乔舒亚带领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
大约前1200-1030年士师时期十二支派定居应许之地;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饱受四境列国的攻击;士师们相继承担领导大任。
前1030年扫罗被膏为王建立君主政体。
前1010年戴维王朝本身既是战士,又是诗人的戴维王定都耶路撒冷,并让该地成为献祭敬拜的中心。
前970年所罗门王朝这位智能又和平的君王为以色列地及其百姓带来了一段太平盛世。
犹太教

约旦和以色列于1994年10月签署了《和平协议》,同年11月建立了外交 关系,表明双方的领土争端已解决,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全部撤出黎巴嫩,仅留有“谢巴农场”未解决, 以方说这块土地属于叙利亚,待同叙方谈判解决,叙、黎则一致表示 “谢巴”系黎领土。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次会议有三个 重要突破:一是实现了阿以双方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叙、巴、约、黎均 与会,埃及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二是实现了巴、以的相互承认;三是会 议在联合国第242和338号决议基础上产生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自此以后,中东摆脱了战争的阴云,走上了布满荆棘的和平解决之路。
公元1、2世纪后,流离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处境 悲凉。流亡至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的欧洲,犹 太人几经被大屠杀,其中,尤以19世纪末沙俄 的“排犹”最为严重。这促使犹太人复国的愿 望成为一种全民性的目标。
一战期间,英国欺骗了阿拉伯世界的力量。而后背地里同法国签定了处理战后奥斯曼 领土的《塞克斯——皮科尔协定》。协定除划分两国的势力范围之外,规定巴勒 斯坦由“国际共管”。在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 宣言》,成为第一个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国家。 1917年11月6日,英国军队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领全境。1920年国际联盟给予 英国以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英国政府以执行《贝福尔宣言》 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称外约旦,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西部仍为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直接统治。 为扩大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持犹太复国主义, 排挤英国。1943——1945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赞成在巴勒斯坦无限制移民和建 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和宣言,但同时,也加深了阿犹矛盾。
《犹太人纪念馆》课件

05
CATALOGUE
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犹太人在商业和科技领域的贡献
犹太人在商业和科技领域有着卓越的 贡献,他们以独特的商业头脑和创新 能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犹太人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有 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为世界文 化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犹太人在建筑、绘画等领域也 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价值。
犹太人在文学、音乐、电影等 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们 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纪念馆的展品和展示方式
01
展品包括历史照片、文 物、艺术品等,用以呈 现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 。
02
采用多媒体展示方式, 如投影、音效等,以增 强参观者的沉浸感和体 验感。
03
特别展区展示了一些重 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如集中营的生活、抵抗 运动等。
04
纪念馆还设有教育区域 ,为参观者提供学习和 了解历史的平台。
《犹太人纪念馆》 ppt课件
目 录
• 犹太人历史背景 • 犹太人大屠杀 • 犹太人纪念馆的建立 • 犹太人的文化与信仰 • 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01
CATALOGUE
犹太人历史背景
犹太人的起源
犹太人起源于古代以色列地区 ,是闪米特语系民族的一支。
他们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代以色列 国家。
犹太人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他们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医 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获得了 许多诺贝尔奖。
犹太民族的历史

犹太民族的历史(1)犹太民族正如中华民族一样有着古老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有四千多年。
然而犹太民族的历史真正是一部血泪史、流浪史、奋斗史。
他们在近二千年中所经历的生活印证了他们是不死的民族的说法。
最早的犹太人出现在阿拉伯半岛,与其它部落一起被称为“闪米特人”。
这些闪族人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大约在公元2000年前,这个小部落移居到乌尔(据考证在今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附近)。
后在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开始了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迁徒。
历尽艰险,他们定居到迦南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开始了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饥荒,犹太人不得不再次西迁,定居到埃及尼罗河畔的歌珊。
在埃及和平的生活了几个世纪后,由于犹太人不堪忍受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奴役和压迫,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并在西奈漂泊了四十年。
在此期间,摩西创立了犹太教,声称上帝雅赫维授予犹太人十条诫命,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
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浪和斗争,犹太人再次夺得迦南定居下来。
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扫罗成为犹太人的第一个王:以色列王,开始进入君主制度。
经过扫罗、大卫的努力,到公元前970年,犹太人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疆域包括了整个巴勒斯坦。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称王后不但与各邻国结盟,保证国内的稳定,而且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建起了一座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成为犹太民族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所罗门王死后,国家很快分裂成两个部分:以色列王国,包括了十个部落;犹太王国,只有两个部落。
公元前722年,以色死被强大的亚述帝国来亡,国人大部分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最后在历史上消失了,直至今日,这部分人的消失仍然是个迷。
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也被新巴比伦帝国消灭,国人大部分做了奴隶。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征服巴比伦,并让被奴役的犹太人回到故国巴勒斯坦,建成犹太第二圣殿,开始了犹太人的第二圣殿时期。
在这一时期,犹太人虽然处在波斯帝国的控制范围内,但保持了高度的自治,使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华犹太人状况简述_徐新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华犹太人状况简述徐 新 近现代犹太民族在华散居史始于中国的门户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的19世纪后半叶。
在不到100年时间,有大约4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先后来到中国,其中有的是为了经商,有的则是来避难。
上海、香港、天津、哈尔滨相继成为来华犹太人寄居生活的主要城市。
祖籍巴格达和孟买的犹太人于19世纪50年代率先来到上海经商,到20世纪初这批犹太人已在上海建立起了一个颇具规模、富有富足的犹太社区。
原籍俄国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犹太人由于那里出现的迫害和革命,于20世纪初来到哈尔演、天津等地谋生。
其人数增长迅速,到1920年仅在哈尔滨一地生活的犹太人便在12000人以上,使哈尔滨一举成为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寄居地。
二次大战期间,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约有2万犹太人来到上海避难,造成了历史上犹太人来华的最大一次浪潮。
尽管在二战结束和现代以色列国成立后绝大部分在华的犹太人已先后离去,但是到50年代中期仍有近千名犹太人滞留在我国境内。
这些犹太人的基本状况如何是目前研究犹太人在华散居史学者关心的一个课题。
笔者在近年对犹太文化的研究过程中,特别是1998年访美时在胡佛研究中心档案馆见到一批涉及当时(1955—1959年)生活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犹太人的资料。
这些资料丰富了我们对犹太人在中国基本状况的了解,现根据这批资料及其他相关材料对50年代后期我国境内犹太人的情况作一勾勒。
基本状况 50年代对于在华犹太人而言无疑是一个特殊时期。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如其说是犹太人在华生活的继续,不如说是犹太人在华生活的止息更为贴切,因为对于多数在华的犹太人来说,等待获得或希望拿到去其他国家,特别是有亲友生活国家的签证已成为他们的最主要目标。
因此,在50年代最初的几年中,每年均有千余名犹太人在获得签证后离去。
到了50年代中期,在华的犹太人总数已不足1000人。
资料表明,1955年至1959年期间,离开人数的比例每年都在25%以上。
犹太民族史——大流散时期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与犹太教
也门的犹太教社团 穆罕默德与犹太人
哈里发时代的对犹太教政策;
也门的犹太教社团
5世纪,也门的统治者皈依了犹太教,后来由于拜占庭与
阿比西尼亚人的联合攻击,也门的犹太人王国陷落,沦于 基督教一性派的掌握下。但是,犹太教在此地仍然势力强 大,人数众多。 他们分部落而居,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据说他们曾把 ‚枣椰树文化‛引起了这个地区;而在城镇中,他们以金 银匠和手艺人而闻名遐迩。几处绿洲和一些城市完全掌握 在他们手中。 他们文化发达,有许多有名气的男女诗人,阿拉伯的编年 史中对于他们的社团生活都有相应的记载。 他们同邻居的关系一般都很友好,而许多邻居都为犹太教 的教义所吸引,他们的民间传说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文化 背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东哥特王国对犹太人政策
东、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是阿利乌派信徒, 他们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义,愿意联合犹太 人共同反对基督徒;并允许犹太人加入他 们的军队。 阿利乌派-阿利乌派基督教强调圣子耶稣 是人,他来自于上帝,却与上帝非同性同 体,也、是受造之物,从而公开向三位一 体的教义挑战。
格里哥里教皇的《训谕》
三次流散:
第一次流散:约当公元前1700年,雅各举家 南下埃及,大约430年后,由摩西率雅各子 孙出埃及,返回故土。 第二次流散:公元前587年,巴比伦灭亡犹 大王国,毁第一圣殿。犹太人被劫持到巴 比伦,成为囚虏。 第三次流散:公元70年,犹太人起义被罗 马镇压,第二圣殿被毁。
流散地域中心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
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 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蹭不可这样。你们谁愿 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 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 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太20:25-28) 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 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太23:11 -12)
美国犹太人的移民历程

影响
这种思潮和浪潮对犹太人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阻碍,许多犹太 人被迫离开欧洲,寻找新的家园。
犹太人对反犹主义的应对策略
移民
许多犹太人选择移民到美国,希望在美国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详细描述
犹太人在美国的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例如,犹太裔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费曼、弗里德曼等 人在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犹太裔企业家如马克·扎克伯格、爱德华·切诺夫斯基等人 在计算机科技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04
犹太人在美国的困境与应 对
反犹主义与排犹浪潮的兴起
历史背景
犹太移民面临的歧视与排斥
反犹太主义
犹太人在美国也面临着反 犹太主义情绪和歧视,他 们受到歧视、排斥和仇恨 言论的攻击。
教育机会限制
一些州通过法律限制犹太 人的教育机会,阻止他们 进入某些学校和大学。
工作机会限制
一些行业和公司存在对犹 太人的就业歧视,他们被 排斥在一些职业领域之外 。
02
犹太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犹太人在美国商业和金融领域有着深厚的 影响力。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犹太裔 商人如萨姆·沙克斯、阿瑟·布赖特等人在 华尔街呼风唤雨,成为当时美国商业和金 融领域的重要人物。此外,犹太裔企业家 如鲁伯特·默多克、乔治·索罗斯等人在全 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犹太人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
总结词
犹太人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 献,他们为美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犹太移民在美国的初期生活状况
01
02
03
犹太人的历史

犹太人的历史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
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而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
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雅格)(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天使搏斗的人”,并且在他和天使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他们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他生有12个儿子,在一次灾荒中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
喜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犹太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摩西(阿拉伯发音为穆萨)的带领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12个部落,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一个国家,由犹太部落的大卫担任国王,以色列国家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阿拉伯称为苏莱曼大帝)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所罗门死后,10个部落的人不同意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继承王位,他们拉出去单独成立以色列国,推举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为王;犹太部落和本雅明(便雅悯、本杰明)部落联合成立了犹太国。
以色列国不久即被巴比伦人消灭,犹太国尚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亚述帝国攻占。
人民被虏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亚述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国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以后犹太国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最终因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开始自称为犹太人。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意地胥文”;在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被称为“蓝帽回回”,并逐渐和其他回族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
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
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
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
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
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
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
”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
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
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
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
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
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
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
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
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
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
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
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
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
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
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
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
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
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
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
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
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
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
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
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
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
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
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
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
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
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
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
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
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
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
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
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
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
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
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
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
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