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口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人口与人口分布
- 人口: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 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

二、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
- 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

- 自然增长率:指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计算公式为(出生率 - 死亡率)/ 10。

- 人口控制: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例如计划生育政策。

三、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 内外迁移:内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个国家内的迁移,外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

- 人口流入和流出:人口迁入某一地区被称为人口流入,人口迁出某一地区被称为人口流出。

四、人口年龄结构
-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个地区人口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分布情况。

- 年轻化:指人口中年轻人口比例的增加。

- 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五、人口城镇化
- 人口城镇化: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的过程。

- 农民工:指来自农村地区到城市工作的农民。

六、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人口问题:指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指不损害未来人群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人口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
帮助。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它们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过程。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一些地区的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压力增大。

而另一些地区的人口稀少,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服务无法得到有效的提供。

人口迁移则可以缓解这种不均衡,使人口更加合理地分布在各个地区。

例如,中国的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人口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地区,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口过多的地区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而人口过少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劳动力不足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人口众多,适宜发展制造业和贸易业,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宜发展农业和能源产业。

因此,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互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过多的地区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

例如,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度高,会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难题。

而人口过少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减轻人口过多地区的环境压力,同时也可以保护人口过少地区的自然环境。

例如,中国的西部地区因为人口稀少,自然环境相对较好。

政府鼓励人口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地区,可以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同时也可以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地域或者某一特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反映了人口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变化。

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分布情况。

根据人口密度不同,可以将人口分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高密度人口聚集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城市是典型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区。

城市通常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2. 低密度人口分散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如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的人口分散在农田和村庄周围,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存在着广阔的土地资源。

3. 中密度人口分布区:这些地区介于高密度和低密度之间,人口密度适中。

这类地区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有农村经济的痕迹,如郊区或者小城镇。

不同的人口分布类型反映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人口聚集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内部人口迁移。

1. 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

这种迁移涉及到不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一些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选择移民到发达国家。

2. 内部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流动。

这种迁移主要有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农民工潮)、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等。

内部人口迁移一般受到经济、就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是内部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动力。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它既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也可能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

总结: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对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4年初中地理关于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2024年初中地理关于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2024年初中地理关于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人口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

有的地方人口密集,热闹非凡;而有的地方则人烟稀少,显得十分寂静。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均匀的分布呢?这就涉及到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

从大洲的角度来看,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如中国东部、日本、印度等地,人口十分密集。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能够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

同时,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

而在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

像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城市众多,基础设施完善,也吸引了大量人口。

相比之下,非洲的人口分布则相对较为分散。

不过,在一些沿海地区和河谷地带,人口相对集中。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便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美洲,北美洲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南美洲的人口则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巴西的东南部。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而印度的人口则主要集中在恒河流域和沿海地区。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世界人口迁移的情况。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比如,在欧洲,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引发了欧洲人向新大陆的大规模迁移。

他们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带来了欧洲的文化、技术和制度。

在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更加多样化。

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会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地区。

例如,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会前往发达国家工作和生活。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

比如,教育水平的差异、医疗条件的好坏、文化和宗教的因素等。

一些人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会选择迁移。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分布与迁移则是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迁移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分布与迁移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以及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1.1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西部内陆地区拥有更密集的人口。

这主要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工业与服务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同时,东部地区拥有更多的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1.2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城市还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吸引了人口流入。

1.3 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相对于东部地区,中国的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

这主要与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有关。

西部地区山地和沙漠较多,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就业机会有限,因此吸引力较小,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

1.4 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农民工是中国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

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可以带动目的地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为目的地地区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人口迁移还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2 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人口迁移可以缓解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人口外流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减轻了农村地区人口压力。

同时,人口流入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更好地满足了城市经济的需求。

2.3 影响人口结构与社会均衡人口迁移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口的结构和社会的均衡状况。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另一个国家的行为。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岳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往往人口稀少;而沿海地带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程度较高。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口较多,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口较少。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是吸引人口居住和分布的一大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制度等。

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也会形成人口的集聚;而社会制度的不同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人口分布差异明显。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习等目的,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会选择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迁移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例如,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以寻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和社会动荡等政治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在战乱地区,大量人口会选择逃离战乱地区,寻求更安全和稳定的居住环境。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文化和社会福利等。

人们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和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

例如,一些家庭会选择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互动关系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人口迁移会改变人口分布的格局,而人口分布则会影响人口迁移的目的地选择和规模。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中国人口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西部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此外,城乡差异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迁移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迁移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城市的经济机会、教育医疗资源、生活水平等方面相对优越,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等人口进入城市。

这种人口迁移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三、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15岁以下的少年人口比例相对减少。

这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人口迁移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人口迁移带来了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压力。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的风险。

在西部农村地区,大量的人口外出打工导致了农田撂荒、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迁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五、政府的人口政策调控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来调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例如,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此外,政府还通过推动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等措施,试图改变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呈现出不平衡性、向城市集中、老龄化和少子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等基本特点。

政府在调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中地理高考 第25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新高中地理高考 第25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口第25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2]1.1;1.2天津卷第8、9题;上海卷第11题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20°~6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2)分布状况——分布极不平衡[易误辨析] 平原地区人口都十分密集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 不是。

如湿热的亚马孙平原、寒冷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主要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 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水平也不高,但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却非常多?提示 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南亚地区历史上就是人类活动较早,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开发的历史很悠久。

二、人口迁移 1.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移动⎩⎨⎧人口流动:暂时性的,如探亲、旅游等人口迁移: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2)人口迁移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4)人口迁移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迁移者 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迁出地 减轻当地资源环境压力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文化交流带来就业压力,影响社会治理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2)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 因素 拉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推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人文 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思考] 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市区内的非农业人口 2.市区内的全部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 人口) 3.城市市区和辖区的全部人口
人口地理分界线
(三)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四)人口迁移促进了多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互 相取长补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作用。
(五)国际人口迁移使多民族相互通婚,造成人口群 体基因交流、融合,有利于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
七.人口城市化
(一)人口城市化的概念
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 逐渐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逐渐转变为城市的过 程。人口城市化是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日 益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在较为低平的地 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四 川盆地等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人口密度 耕地人口密度 农业人口密度
世界
45
312
56.5
印度
313
520
122.3
日本
335
2442.2
122.6
人 马来西亚
67
320.2
53.7

德国 俄罗斯
(二)衡量人口城市化的指标
城市人口比重: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 的百分比。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 高低。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城市
人口(百万)
--------------------------------------------------------------
1.东京(日本)
28.8
232
824
8
116.7
13.9 8.8
密 美国
29
121.7
1.1
度 古巴
100
304.7

埃及 马里
69
1516.9
8
356.4
比 澳大利亚
2
35
20.8 215.6 162.9
0.8
表 新西兰
阿根廷
14
679
13
80.8
24.9 3.7
新加坡
6636
35314
285.7
☆城市人口的三种统计口径:
2.墨西哥城(墨西哥)
17.8
3.圣保罗(巴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7.5
4.孟买(印度)
17.4
5.纽约(美国)
16.5
6.上海(中国)
14.0
7.洛山矶(美国)
13.0
8.拉各斯(尼日利亚)
12.8
9.加尔各答(印度)
12.7
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12.3
--------------------------------------------- -----------------
二.人口迁移分类 (一)按空间范围分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移民 外籍劳工
移民 侨民
国际难民
(二)按动机分 自愿性人口迁移 强制性人口迁移 有计划地人口迁移
(三)按迁移的主体差异分 农村人口迁移 城市人口迁移
三.衡量人口迁移规模的基本指标 (一)绝对指标: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迁出人数、 迁入人口数、总迁移人口数、净迁移人口数等。
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 布》一文中提出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自黑龙 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有研究表明,我国距海岸200公里、500公
里、100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分别占35.9%、 60.2%、3.9%。 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 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2002-8-0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
二.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人口密度:指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
的居住的人口数量,一般以人/平方公里或人/ 公顷表示。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一)气候对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 (二)地形对人口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三)能源和资源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四)社会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因素
(二)相对指标:指人口迁入、迁出的频率。包括迁入率、 迁出率、总迁移率、净迁移率等,为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 迁出人口数、总迁移数及迁移差额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 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总迁移率(%)=(一定时期总迁移数/同期平均人口 数)×100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移差数/同期平均人口 数)×100
第四章 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
第一节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 指以改变定居地为目的而越过规定边界的人
口移动行为。是人口机械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判断迁移行为的两条标准是
①迁移者须越过市、镇、乡(社)的地域界限; ②随迁户口不论入住新居时间长短,或者是并 未随迁户口,但是离开原居住地后,已在新居住 地连续住满一年以上者。
四.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 (一)世界人口分布的区域性与地带性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 1 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 指向和平原指向。
2 世界上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 南 亚;欧洲;北美洲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图
11%
59%
五.中国人口分布的格局 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稀少。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经济因素是制约和影响人口迁移的 决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水平的 高低
(三)政治因素 (四)宗教因素 (五)战争因素
五.人口迁移的后果
(一)人口迁移会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二)人口迁移会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某些结 构,如人口的自然结构、文化结构、民族结构等, 从而影响人口再生产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