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歌词的特点
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品赏析

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品赏析摘要:一、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简介1.歌曲背景2.歌曲创作意图二、歌曲的音乐特点1.旋律优美2.节奏明快3.和声丰富三、歌曲的歌词赏析1.歌词主题2.歌词寓意3.歌词艺术手法四、歌曲的演唱特点1.嗓音要求2.情感表达3.演唱技巧五、歌曲的影响及意义1.社会影响2.艺术价值3.启示与借鉴正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首广受欢迎的中国歌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一、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简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首经典的中文歌曲。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首歌曲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传唱至今。
二、歌曲的音乐特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优美,充满感情。
歌曲的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同时,歌曲的和声丰富,使得整首歌曲更加立体丰满。
三、歌曲的歌词赏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词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歌词通过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提问,寓言式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歌词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歌词更具表现力。
四、歌曲的演唱特点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需要嗓音优美,情感表达要到位。
歌手需要把握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运用相应的演唱技巧,将歌曲的内涵和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五、歌曲的影响及意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喜爱。
这首歌曲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即歌曲创作要注重旋律、歌词和演唱的完美结合,以表达歌曲的内涵和感情。
第三节歌词的文学性

人们阅读,又可以谱上音乐供人们演唱,或录制
在各种传播媒体中供人们欣赏。
2019/9/12
11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2019/9/12
可以作为两种艺术形式而存在。如宋代爱国英雄
岳飞的《满江红》一词,一方面作为优秀的古代
歌曲而存在,至今仍然有许多歌唱家在演唱(见第
三章视听鉴赏) ,另一方面又作为优秀的古典文学—
—词,而传诵在人们的口头上,记载在文献里(见
第三章视听鉴赏) 。
今天有许多歌词作品也是如此,一首好的
歌词也一定是一首好诗,它既能发表在刊物上供
2019/9/12
20
歌词与诗,其意象一样需要有新鲜感,有创意。
其不同之处在于,怎样体现这种新鲜感和创意。
诗的意象更推重新奇、独创和陌生感。对于诗,
前人创造的意象,与其说是可以继承的遗产,不如说
是已经申报的专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
始
干”的意象已经属于李商隐了,“我愿意是……只要
我
的爱人是……”这一意象组合方式已经属于裴多菲了,
第三节 歌词的文学性
一、歌词的文学性特征 歌词的文学性,要求歌词必须具有独立的文学形象和
完美的艺术意境。 (一)独立性特征 歌词在文学方面的独立性,是对音乐的依附性而言的。
歌词除了对音乐的依附之外,还应该有独立存在的文学价 值。
2019/9/12
1
在讲到歌词文学方面独立性的时候。我们 会很自然地想到诗,因为今天的歌词与诗,毕 竟同是在民间歌谣和古代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至今,歌词与诗之间仍有极为密切的血 缘关系。人们要求歌词作品有“诗意”,正是 按照诗的特性强调歌词的文学性。这些要求对 加强歌词作品在文学方面的独立性,提高歌词 创作的艺术质量是有益的。
中国风歌词 (3)

中国风歌词引言中国风歌词是指歌曲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一种音乐风格。
随着中国文化和音乐的发展,中国风歌词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种独特的风格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风歌词的特点以及其中融入的传统元素。
中国风歌词的特点1.文化元素:中国风歌词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古代诗词和神话故事等。
这些元素给歌曲增添了一种深沉和优雅的氛围。
2.情感表达:中国风歌词对情感的表达往往更加细腻和含蓄。
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歌词传达出了深情和内敛。
3.音乐特色:中国风歌词通常配以具有东方风味的乐器,如古筝、二胡和琵琶等。
这些乐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与歌词相得益彰。
传统元素的融入1.古代诗词:中国风歌词常常引用古代诗词作为歌词的一部分。
这些诗词有着丰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带给听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远。
2.神话故事:中国风歌词还经常以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
这些故事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理,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牵丝戏,玉笛声声减,崩朱阙。
灵台无计遣飞仙。
五凤楼上,吟成东风恶,岁月芳年。
3.传统乐器:中国风歌词使用传统乐器作为伴奏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乐器的音色浑厚悠扬,与歌词的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古筝韵,声声入耳。
二胡悠扬,琵琶幽怨。
鼓铸丝竹,奏出中华风韵。
中国风歌词的影响中国风歌词不仅在音乐圈引起了轰动,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中国风歌词的流行使得更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通过歌曲中融入的传统元素,人们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其次,中国风歌词的创作也激发了音乐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借鉴中国的传统元素,创作出独具一格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无限魅力。
最后,中国风歌词的受欢迎程度也促使了传统乐器的发展。
歌曲喜乐年华 赏析

歌曲喜乐年华赏析
摘要:
一、歌曲背景介绍
二、歌曲歌词分析
三、歌曲音乐特点
四、歌曲意义及欣赏价值
五、总结
正文:
一、歌曲背景介绍
《喜乐年华》是一首充满喜庆氛围的歌曲,歌词寓意丰富,旋律优美。
这首歌曲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成为了许多场合喜庆氛围的必备曲目。
歌曲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均是我国音乐界的佼佼者,旨在通过音乐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二、歌曲歌词分析
《喜乐年华》的歌词以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欢庆节日的画卷。
歌词中运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如“瑞雪”、“鞭炮”、“红灯笼”等,寓意着好运、吉祥、幸福。
歌词还融入了民间谚语和成语,如“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三、歌曲音乐特点
《喜乐年华》的音乐旋律欢快、流畅,采用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
歌曲的节奏紧凑,富有动感,为舞蹈伴奏提供了良好的
基础。
此外,歌曲中还采用了丰富的和声,使音乐更加立体、饱满。
四、歌曲意义及欣赏价值
《喜乐年华》不仅传递了喜庆、欢乐的氛围,还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用于节庆场合、红白喜事等,寓意着祝福、团圆。
这首歌曲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民族凝聚力。
五、总结
《喜乐年华》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传递了喜庆、祝福的氛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流行音乐歌词特征的几点思考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 作自主申报项目《大ຫໍສະໝຸດ 河(衡水)音乐传承与弘扬》研究成果
◎ 音乐论坛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3期 总第548期
对流行音乐歌词特征的几点思考
王晓晓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的今天,人们的物质也不断得到满足,一首歌的经典与否,歌词的好坏也是检验的一方 面。好的歌词能为歌曲锦上添花,增加其音乐内涵,为大众所接受和欣赏。所以,歌词的写作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研 究意义。 关键词:流行音乐;歌词特征
市相关部门应积极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利机遇,与驻桃城高 校音乐院系联手启动并推进大运河音乐文化“共生带”项目建设工 程,并随着任务进展情况积极推进筹建运河音乐文化博物馆和相关 沉浸式音乐旅游项目的工作。这样,就不仅能够为衡水市运河沿岸 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资金来源,而且还能凸 显衡水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从而为本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 设的顶层设计蓝图中争得应有的位置,为进一步弘扬衡水运河音乐 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想。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到了当今,意象仍对中国的文化和艺 术有些一定的影响。仍有许多词作者仍喜欢使用意象这种手法。例 如,歌曲《妈妈和我》:童年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天上的星星千颗万 颗/有一颗星星就是我/啊我是星星/星星是我/妈妈那你是什么是什 么/妈妈那你是什么是什么/少年的时候 妈妈对我说/春天的鲜花千 朵万朵/有一朵鲜花就是我……歌中写到的星星和鲜花就是自然物 象。再例如歌曲《小背篓》: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小背篓 圆溜溜/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词中的小背篓装满了满满 的情感。该歌曲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妈妈 的思念。
中国民歌有哪些特点?

中国民歌有哪些特点?一、多种节奏形式中国民歌以其多样的节奏形式而著名,形成了各地区的独特风格。
例如,北方的民歌节奏鲜明有力,节奏感强烈;南方的民歌则以柔和、细腻的节奏为主。
不同地区的民歌节奏形式有所差异,但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情感真挚动人中国民歌通常以真实的情感为主题,抒发人们对生活、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这些歌曲表达了广大民众真挚的情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
无论是忧伤、愤怒、喜悦还是温柔和浪漫,中国民歌都能够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产生共鸣。
三、丰富多样的题材中国民歌的题材丰富多样,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密切相关。
民歌中涉及的题材范围广泛,包括田园生活、民间传说、战争英雄等。
这些题材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四、歌词简练优美中国民歌的歌词通常简练而优美,字字珠玑,表达了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民歌歌词常常使用寓意深刻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对偶等,以增加诗意和艺术性。
这些歌词韵律感强,容易被人记住和传唱,成为了广大民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五、传承民俗文化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歌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
通过唱歌,人们能够了解民间传统习俗、社会风尚以及历史文化的渊源,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总结起来,中国民歌以其多样的节奏形式、真挚动人的情感、丰富多样的题材、歌词简练优美以及传承民俗文化等特点,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大瑰宝。
无论是在农田里还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国民歌都能够打动人心,带给人们温暖和快乐。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并生发出勃勃生机。
歌曲中的情绪和特点

社会影响
文化传承
一些经典的歌曲已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音乐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现象
一些歌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或现象,成为时代的标志。
价值观传播
歌曲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对于听众的价值观塑造和传 播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地位
音乐评价。
歌词常具有诗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意象,给人以 美的享受。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歌曲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反映了当 地的文化特色。
ABCD
通俗易懂
为了更广泛的传播,歌词往往简单易懂,容易记 忆。
创新与实验
一些艺术家在歌词创作上进行创新和实验,打破 传统语言规范,追求独特的表达效果。
04
歌曲的结构特点
前奏与间奏
表达方式
比喻与象征
歌词中常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使抽象的情感和思考变得形象
具体。
叙事性
一些歌曲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 一个故事,以情节发展展现主 题。
抽象表达
另一些歌曲则通过抽象的词汇 和意象,表达难以言说的内心 感受。
口语化与俚语
为了更贴近听众,歌词有时使 用口语和俚语,显得亲切自然
。
语言风格
诗意化
歌曲中的情绪和特点
• 歌曲的情绪 • 歌曲的旋律特点 • 歌曲的歌词特点 • 歌曲的结构特点 • 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01
歌曲的情绪
快乐
快乐情绪
歌曲通常通过明快的节奏、轻快 的旋律和积极的歌词来传达快乐 的感觉,激发听者的愉悦和欢乐。
音乐元素
快乐的歌曲通常使用跳跃的旋律、 明亮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营造 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
05
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现代歌词的文学特色和风格

现代歌词的文学特色和风格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歌词作为音乐的灵魂之一,也在逐渐演变和成熟。
现代歌词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色和风格,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现代歌词的文学特色和风格。
一、语言的变化
现代歌词的语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对于传统文学作品中较为古典的语言,现代歌词使用更为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更贴合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接受。
例如,林宥嘉的《说谎》一曲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用现代人更加熟悉的语言说出了关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真相。
二、表达情感
现代歌词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描绘,简洁而生动地传达出人们对爱情、友情、亲情等的情感体验。
在情感表达方面,像顺子的
《寂寞沙洲冷》和李健的《假如爱有天意》等歌曲,用深情的旋律和深思熟虑的歌词,将听众带入感情升华的境界。
三、广泛的文化内涵
现代歌词的文化内涵十分广泛,涵盖了生活中各种人际关系和问题。
歌手们常常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中汲取灵感,表达他们对生命、爱情、人生的理解。
例如,邓紫棋的《光年之外》一曲是对未来科技时代的探索,直接引用了太空探索中广泛使用的术语,表达了她对探索与未知的向往。
四、曲风的多样性
现代歌词的曲风也十分多样,包括流行、摇滚、民谣等等。
不同的曲风在音乐结构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带来了不同的歌词表达方式。
例如,陈奕迅的《浮夸》一曲中,他生动地描写了现代社会的虚荣和浮华,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和共鸣。
总之,现代歌词在文学特色和风格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魅力,作为音乐的灵魂之一,它的发展将继续推动现代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歌词的特点
中国古代歌词,包括歌词和曲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最为紧密、最为普遍的形式,因此也是音乐文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歌词有悠久历史,是古代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之一。
它是诗和歌唱两种不同门类艺术形式的交叉和结合。
追溯至原始社会,诗歌、音乐、舞蹈在它们的初始时期,是紧密联系、融汇在一起的,往往是以原始综合艺术形式出现。
最初的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诗也称“诗歌”,即是明证。
古老的诗,如《诗经》中的三百多首,几乎都是能唱的,这时的诗与歌词没有什么界限。
随着文学的发展,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上文坛,它循着自己的审美要求,在结构形式、语言表现、声音韵律等方面逐步完善,愈加规范,而不顾及歌唱的规律和要求。
为适应歌唱的需求而专门创作(包括口头和书写形式)的文学作品—歌词,也逐渐循着自己的规律发展而形成特色。
但是,歌词和诗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很难把它们截然区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歌词做一界定。
歌词的首要特征,是它的可歌唱性。
由于音乐记录手段的限制,现在已经很难完全从音乐角度论证古代文字作品的可歌唱性,因而需要从诗歌产生过程分析。
它的可歌唱性从产生形式上论证,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依词度曲式。
就是先有了词,根据词作曲。
这在现代歌曲作法中是通例,而在古代则是少数。
主要原因是受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制约.这类作品绝大多数是专门为歌唱而作,也有少量虽然原作者并不是专为歌唱而作,但曲作者出于对词的欣赏或歌唱者的需要,而专门为它作曲,也称“自度曲”。
这部分歌词多数在题目和内容中有所注明,有些没有注明,则需寻找根据。
第二种,依曲制词式。
这是在民歌和文人词、曲子词、散曲创作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按相对固定的曲谱对于歌词字数、音韵的要求而创作。
古代绝大多数曲谱都有自己的名称,如词牌、曲牌和民歌中的腔、调等。
这类诗词也是专为歌唱而作的,除个别民歌外,一般都注有曲调名称(词牌、曲牌、腔调名)。
第三种,依声填词式。
由于歌词创作满足不了歌唱的需求,一些艺人、歌者就选取一些现成的诗当作歌词,填到原有的曲谱中演唱,这种情况在唐、宋十分常见。
艺人、歌伎重声而不重词,他们要求声拍的相和与音韵的和谐,对内容和诗体的选择并不苛刻。
这些诗被充作歌词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协音律、易上口的诗歌自然能获得较多的机会。
这类歌词数量不少,对它们身份的确定要寻找可靠的歌唱依据。
歌词的另一特征是它的抒情性。
“诗言志,歌永言”,歌曲以抒情言志为能事,自古而然。
当然不排除有叙事成分的歌曲,但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依然是以抒清为主。
像《木兰辞》那样的叙事歌曲,并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抒情仍占重要地位。
随着唐、宋以来说唱文学和宋、元以来戏剧文学的发展,音乐文学呈现了日益多彩的丰富性。
说唱文学和戏剧文学的特点是以铺陈叙事为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这是它们与歌词的重大区别。
在表演上有动作和说白,这是它们与歌唱的区别。
因此,戏曲、说唱的唱词不应列人歌词范围。
在曲艺说唱中也有极少数没有人物、情节的写景、抒情小品,如曲艺中岔曲、牌子曲的一些抒情小段子,具有歌词的文学特征,但它在曲艺说唱中一般只是作为铺衬。
在歌词发展史上,民间歌词和文人歌词,是贯穿始终的两个组成部分,形成了歌词的两条发展脉络。
民间歌词以它浓厚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新鲜活泼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歌词的本源。
但是由于它出自社会下层的民间,且多以口头方式流传,在文学表现上比较粗陋,很少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重视,在封建社会的文坛上难以立足,能够刊印、保存、流传至今的,数量极少。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总有一些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文人,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或社会的需要,不断从发展着的民歌中汲取营养,加以取舍,以自己辛勤的创作把民歌形式完善、提升,逐渐形成新的上层文学形式。
这些被“雅化”的歌词形式成了文人的专利,日渐远离现实、远离歌唱而枯萎,再逐渐被新的形式所取代。
这是文人歌词和诗歌发展的轨迹,也是上层文学源于民间文学而上升发展的一般规律。
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歌词发展时,应努力使这两部分都能如实反映出来。
回顾了下古代歌词的演变以及其与诗歌相区别开的特性。
紧接着我们关注下现代歌词的演变是怎么样的。
在我国的流行歌坛,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即歌词从歌曲的次要地位上升到平等地位,进而又上升到主要地位。
这种状况的改变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
罗大佑的作品面世以及台湾校园歌曲的出现,可以称为是流行歌坛的一次革命,起到了移风易俗、推陈出新的作用,引发了港台流行歌坛创作上的大繁荣。
现代流行歌词我们以方文山为代表进行艺术分析。
方文山,因其自成一格的作词方式而在华语流行
乐坛独树一帜。
他以作诗的方式填词的风格让很多当代的词作者望其项背,难以超越。
他的歌词中,处处闪现着中国传统诗词的典故和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以蒙太奇的方式流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人们欣赏方文山的歌词,不仅是在品评一首普通的音乐作品,更是引发他们进一步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之所在。
歌曲是词、曲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它作为最大众化的、最易于人们所接受的、也可以说是最短小的(当然也有较长大的)音乐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也正因为它短小,要写出新颖的、有个性、有特点并能够广泛流传开来的佳作也并非易事。
一首好歌,通常情况下先要具备简练、感人、富有诗意和音乐性,然后再根据词意谱写出动听的曲调。
歌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先谈谈歌词本身的功能。
所谓歌词就是合乐的唱词,它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吟唱出来,变成声音。
或粗野或柔顺,或明快或舒缓,或叙说或抒情,等等。
据我体会,歌词深受大众喜爱源于其自身的功能,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佐证。
其一,由于歌词是配乐演唱之辞,“言为心声”,歌词具有强烈鲜明的抒情性。
“救勒川 /阴山下/天似弯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歌气势雄浑,帮助我们认识救勒族的游牧生活,极富启蒙和审美教育功能,一直被选人小学生语文课本,不正说明了歌词的魅力吗? 其二,歌词深受大众喜爱是由于其本身的娱乐性。
从古到今,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歌声不绝于耳,有的歌唱劳动的愉悦欢快,有的歌吟生活的闲适舒畅,有的宣泄劳累之后的轻松惬意,还有的则抒发安度太平盛世的梦
幻憧憬。
歌词独具回环往复之特性,人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那些赞叹之辞是颂歌,那些哀痛之言是悲歌,那些春动之语是情歌,那些风云之声是战歌。
只有暴风骤雨过后,才有清新宁静之感,只有发泄淋漓尽致,方能享受愉悦轻松之快。
人生之乐莫过于一吐为快也。
歌词配乐演唱,或呐喊呼号,或娓娓道来,令人心旷神怡,清爽无比。
其三,歌词深受大众喜爱原由,乃因其具有广泛的广告宣传效益。
家喻户晓的那首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日“杏花村”之品牌正是源于此,这说明人们在享受到产品带给人们的实惠的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之美我羡慕当今的词家,也嫉妒写词的人:歌词悄然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令某些无法插上音乐翅膀的新诗望洋兴叹。
歌词啊,正带着强烈的情感的力量,撞击着世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