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用水要求

泡茶的用水要求
泡茶的用水要求

泡茶的用水要求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真正泡好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度与方法等。总之,要掌握好茶叶的冲泡,重点是要选择适宜的泡茶用水与器皿;同时,要学会科学的冲泡技术。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

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山介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

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种为好,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一般说来,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水已失去饮用价值。

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长年流动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描绘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诗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说明江河之水,尽管浑浊度高,但澄清之后,仍可饮用。通常靠近城镇之外,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法水。千余年前况且如此,如今环境污染较为普遍,以致许多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东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曾经是皇宫里的重要饮水来源。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当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长沙城内著名的“白沙井”,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描绘得有声有色: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景,不宜饮用。

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但有时自来水中用过

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和之泡茶,严重影响品质。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的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还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为硬水和软水两种: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水叫永久硬水。暂时硬水通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沉淀。这样硬水就变为软水了。平时用铝壶烧开水,壶底上的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钙1毫克的称为硬度1度。硬度0-10度为软水,10度以上为硬水。通常饮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25度。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关系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于5时,汤色加深;pH达到7时,茶黄毒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这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一铁作用的结果。如水中铅的含量达0.2ppm时,茶味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ppm,则茶味变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于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的软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为一般饮用水。

泡茶煮水

泡茶择水——煮水大讲究(来源:和茶网) 泡茶择水,有了好水必加以烹煮方能冲泡。煮水貌似简单,实为极讲究之事。古代饮茶用的是饼茶和团茶,虽用煮饮方法,但煮茶也得先煮水,故对候火、汤辨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不能一一列举。到了明代,炒青散茶的出现,煮茶渐渐被点茶(冲泡)所代替,在明代屠隆撰的《茶说》中就有“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的记载。要煮好泡茶用水,须在煮水过程中不致染上异味,并掌握火候,分辨水沸程度。 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一、煮水燃料及容器 煮水燃料有柴、煤、炭、煤气、酒精、电等多种,除电无异味外,其余燃料燃烧时多少有气味产生,为使煮好的水不带有异味,应注意:①烧水的场所应通风透气,不使异味聚积;②柴、煤等灶,均应装置烟囱,使烟气及时排出,用普通煤炉,屋内应装排气扇;③不用沾染油、腥等异味的燃料;④应使柴、煤、炭燃着有火焰后,再搁水烧煮;⑤水壶盖应密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品茗用水最好以煤气、酒精、电等为热源,既清洁卫生又简单方便,达到急火快煮的要求。 烧火容器古代用镬,现在边远山区农村也仍沿用,但必须用专用的或洗刷干净的饮镬,否则会使水沾染油腻,影响茶味。现在一般都用烧水壶,即古书上称为“铫”或“茶瓶”者。论其质量以瓦壶为最佳。品用潮州工夫茶的“四宝”茶具之一-玉书煨,即为烧水陶壶,小巧玲珑,烧一壶水正好冲一道茶,故每次均可准确掌握水沸程度,保证最佳泡茶质量。港台地区茶艺馆林立,且又多以品乌龙茶为主,为增添品茶情趣,煮水用小型石英壶,其壁透明如玻璃,易形辨煮水程度,却不易碎,可耐高温,下配酒精炉或电炉,让茶客自煮自泡,其乐无穷。有的地方仍沿用铜壶,如四川成都的茶馆等。有的茶艺馆刻意定做铜壶,但对人体健康而言,铜壶煮水,会提高水中铜的会计师,未必是佳品。多数场合,煮水用金属铝壶或不锈钢壶。 大型茶室或企事业单位,供应开水是用铁制锅炉,常含铁锈水垢,需经常冲洗炉腔,否则所煮之水长时间难以澄清,泡茶时绿茶汤色泛红,红茶汤色发黑,且影响滋味的鲜醇,断不可用以待客或品茶。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二、煮水程度 煮水“老”、“嫩”都会影响到开水的质量,故应严格掌握煮水程度。自古以来,在煮水程度的掌握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至今仍可参考沿用。最早,辨别煮水程度的方法是形辨,正如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指出:“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以后,又发展到形辨和声辨。明许次纾《茶疏》中云:“水,入铫,做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适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最全面的辨别方法要属明张源《茶录》中介绍的,原文为:“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所直冲贯,方是纯熟。”从以经验可知,水要急火猛烧,待水煮到纯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为什么开水过“嫩”和过“老”均不佳呢?这与煮水过程中矿物质离子的变化有关。前已介绍,现今生活饮用水大多为暂时硬水,水中的钙、镁离子在煮沸过程中会沉淀,煮水过

详聊一下泡茶用水

关于水的论说: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陆羽言:“茶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而十分之茶遇八分之水,茶只八分尔”; 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小煮,品固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 《红楼梦》第41回详述烹茶讲究用好水,妙玉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瓮。”第23回也有“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诗句; 水的划分: 一般而言水分为“软水”和”“硬水”两种。“软水”是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其流经地方多是山林的砂岩层过滤渗透出来,水中所含矿物质和氯化物较少,用来泡茶,清澈甘香。 “硬水”是指城镇里的井水,污染较重,含有较多钙、镁和氯化物,水质矿性重,会导致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氧化,汤色较暗,失去鲜香和味美。 而现代城市多采自水塘的自来水,其水质加入了氯、氟两种化学物质,用意是减低水中的细菌滋生长,水味比井水为好,而冲泡时可将水静置一段时间或延长煮

沸,力求氯、氟减少,但其效果是令到水中量小的矿物质飘逸散失,泡出的茶就比较缺少鲜味,茶人多为不用。 水的选择: 《茶经》“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陈眉公《试茶》:泉从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 宋代唐庚《斗茶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现代茶人煮茶之水讲个“清、轻、甘、冽、活”。即清洁第一、质轻为上、甘甜为美、清冽味正、活水不腐。 古之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山水尚分等级,“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泉清甘,沙中泉清洌,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其水无味”。江水应取于远离居民区者,井水应从常用井中汲取,现代井水多有不用,多选用瓶装矿泉水或纯净水较佳。 何为“清、轻、甘、冽、活”: 其一:质地洁净之水,澄之无垢,搅之不浑。清是茶人对饮茶用水的最基本要求,澄澈无垢之水才能显出茶汤本色。宋代盛行的斗茶首先以水的清洁作为斗茶输赢的第一标准。古人创造了多种方法以得到“清”水,比如陆羽《茶经》中的所提的漉水囊,是饮茶煎水前用来过滤水中杂质的一种茶具。 其二:为轻水,重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若泡茶会使茶多酚与金属离子结合产生沉淀,使茶汤变浑,茶味变淡。古人测量水质轻重自有一套,比如乾隆每次带上特制银质小斗游历大江南北,得出北京西郊玉泉山西南麓的泉水水质最轻。

泡茶水质的选择

泡茶水质的选择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我国人民对沏茶用水一向很讲究。 泉水甘洌,质清味美,用泉水泡茶,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是因为,泉水涌出地面之前为地下水,汩汩清泉经过地层沙粒的层层过滤,清澈如镜;涂涂泉水沿溪涧流淌时,裸露在地面上,吸收了空气中足量的氧气;并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具有矿泉水的营养成分。 饮茶的用水以泉水为上,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论述。陆羽在《茶经》中层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明代《茶笺》一书认为:“山泉为上,江水次之,如用井水,必取多波者为佳(即深井)。”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泉的踪迹。据估计,全国泉眼的总数,共有十几万之多。其中以水质好、水质大等原因而著称于世的所谓“名泉”也有上百处。我国的五大名泉:江苏镇江的冷泉、无锡惠山的惠山泉、苏州虎丘的观音泉和杭州的虎跑泉,都是沏茶的优质泉水。游过西湖的人,都爱到西湖虎跑泉去享受一下龙井茶的美味。 虎跑泉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虎跑山虎跑寺中,坐落在滴翠崖前。传说唐代元和年间,性空和尚来到杭州,见到此处风景优美秀丽,便想在此处建座寺庙,可是却苦于缺少水源。后来承仙人托梦:“南岳有个童子泉,当遣二虎前来。”一日,果然跑来两纸老虎,刨地为泉.惠山泉原名漪澜泉,又名惠泉,在无锡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的寄畅园内,为唐代大历末年无锡令敬澄开凿。在西域僧惠照曾在附近居住,故山名惠山,泉叫惠山泉。泉池旁的大三石上,镌刻着“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由元代书法家赵孟府书写的,至今历历在目。人们如此喜爱惠泉水,是因为惠山泉的水质特好。这是由于当地层多乌桐砂岩,地下水从地层中涌出地面时,水中杂质已在砂岩中滤去。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特别爱饮惠泉水,曾派人用坛封装,驰马传送,从镇江运到陕西,全程几千里。唐代诗人皮日休,用杨贵妃骚递荔枝的故事,做诗相讥,诗曰:“丞相常思煮苟茗时,群侯催发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陆羽和刘伯当评观音泉为“第三泉”。观音泉在苏州虎丘三石观音殿后,泉水甘洌,质清味美。泉井所在的小院,花艳竹翠绿,清幽雅静。小院圆门之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为虎丘胜景之一。 宋代诗人曾巩有诗,称赞趵突泉水味美。诗曰:“滋荣冬茹常早,润泽春荣味更真。”趵突泉在济南旧城西南角。泉的西南侧有一玲珑精巧的小亭,名曰:“观澜亭”。旧时凭栏俯视,可见泉水怒涌,蔚为壮观。 中冷泉、惠山泉、观音泉、虎跑泉和趵突泉,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称为我国五大名泉。对于“天下第一泉”,古人各有己见,并未取得一致。除镇江中冷泉为天下第一泉外,还有庐山谷帘泉、北京的玉泉。谷帘泉在庐山汉阳峰康王谷中。张又新《煮茶水记》一书认为谷帘泉为第一。宋《谷帘泉序》中,认为该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玉泉在北京郊玉泉山上,泉水出自山间石隙,艳阳光照,水卷银花,宛如玉虹,因此有“玉泉垂虹”之称。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经特制一个小银斗,根据水的轻重,评比全国名泉。结果以北京玉泉为第一,镇江中冷泉、无锡的惠泉、杭州的虎跑泉次之。但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则不宜用于泡茶。 泉水泡茶最佳,江河水又何尝不美。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曾赞赏江水煮茶,诗曰:“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宋代杨万里写有“舟泊吴江”一诗:“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休妨且泊家,汲吸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这首诗描写了船家用江水泡茶的乐趣。 江河之水,近市镇宜受污染,最好到远离市镇的地方汲取净水。古入深知此理,“远于

古人泡茶用水的“洗水”和“养水”之说

古人泡茶用水的“洗水”和“养水”之说 2015-3-11 07:49来源:宝安日报 摘要:古人非常讲究泡茶用水,甚至把“石泉佳茗”看作是“人生清福”。但名茶难得,好水则更为不易,为此,古人就想到一些解决和变通的办法,不仅设法保持其水质,而且千方百计提高其水质。比较常见的就有“洗水”和“养水 ... 古人非常讲究泡茶用水,甚至把“石泉佳茗”看作是“人生清福”。但名茶难得,好水则更为不易,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贫人不易致茶,尤难得水。”为此,古人就想到一些解决和变通的办法,不仅设法保持其水质,而且千方百计提高其水质。比较常见的就有“洗水”和“养水”之说。 洗水 山泉泡茶固然是好,但名泉之水不易得,所以古人认为普通的水或是水质变劣的泉水,只要“洗水”得当也可以泡茶。“洗水”即洁水,其实就是提高水质。

“石洗法”,即让水经石子过滤后再饮用。 “炭洗法”,干土、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可吸附水中尘土等脏东西,净水作用十分明显。此方法可以说是现代净水器的前身。 “水洗法”,这是乾隆皇帝的发明。乾隆帝嗜茶,外出时车载玉泉水随行,但时间久了水质变劣,他捉摸出一种“洗水法”。具体做法是:“以大器储水,刻分寸,如他水搅之。搅定,则污浊皆沉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未必科学,但还是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泡茶用水的讲究。 养水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所谓“汲泉远道,必失原味”为避免水味、水质变差,古代的品饮专家们想出“以石养水”方法。“以石养水”是保持其山泉之味、之质,而带石而煮,更是增添了煮茶的清幽之趣。 名泉之水,古人是通过“以石养水”的方法来保持其水质,但名泉之水,可遇而不可求,所谓“居家,苦泉水难得”。古人们还尝试过用其他的“养水”方法,目的是为了使普通之水能达到名泉之水的泡茶效果,如“以露养水”。明代的朱国桢就因泉水难得,把日常用水煮开后倒入大瓷缸,到了夜里“开缸受露”,这样“养水”三天后,据说“烹茶与惠泉无异”。 古人为了泡茶用水,真是千方百计,费尽了苦心。但有些方法现在看来,未必可行,乾隆皇帝“洗水”真的洗干净了?或许只有天知道,其实古人的“洗水”、“养水”,不仅是为了去杂质和养水味,也不失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增加品茶乐趣的一种途径。

泡茶专用水代理

泡茶不仅对茶叶、茶具有讲究,对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桶装水由于水质较纯净,所以用于泡茶出汤色较慢,且因桶装水中含氧量较低,缺乏活性,所以冲泡茶叶时香气表现不充分,影响茶水口感,泡出的茶效果不好,最好不要用桶装水泡茶。 纯净水属于死水,很多懂泡茶的人士都不会用纯净水泡茶的。适宜泡茶的水,一定要符合水的天然特性。纯净水的反渗透工艺,虽然将水中的矿物质阳离子全都除去了,但阴离子却都留下来了,导致这种水pH呈酸性反应,失去了水中天然的平衡。因此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对人的细胞来说,这种水是个“异物”。 中国茶道是水和茶叶并重的,茶道专家中有很多也比较懂水,所以他们中有些人才会说纯净水是死水,不适宜泡茶。其实中国消费者协会早就提示过我们,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泡茶使用天然矿泉水最佳,天地精华矿泉水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天地精华矿泉水是天然矿泉水: 1.坚持水源地灌装,坚持原水源地建厂 我们始终坚持矿泉定位,坚持水源地选址、灌装。其中,大别山矿泉宝藏基地占地面积200亩,现在已建成4条颇具规模的生产线,日出水2000吨,首期工程投资现代化标准厂房近20000/m2,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完全启动,预计完成矿泉水年产100万吨,致力成为矿泉水产业园区。 2. 不使用地表水

我们向广大消费者保证不使用地表水,我们每滴矿泉水都来自我们地下矿泉宝藏,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天地精华加盟的优势: 1. 代理一个产品等于代理多个产品+设备: 丰富产品线,多重利益收入;集团可以输出母婴水、瓶装水、桶装水。

3秒速热6秒沸腾,4档温控水量可控,TDS智能识别水质,体积小巧不占空间。32°常温,即按即出,随接随用,适合直接饮用、煮饭、煲粥; 45°泡奶粉,尽可能保留奶粉营养成分和口感,适宜的温度适合孩子直接饮用;60°泡柠檬,给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水,补充必须的维生素C; 85°泡咖啡,咖啡豆特有的浓郁必须有合适的温度; 95°-100°,提升泡茶、待客之道。 2. 套餐产品,带来背后更多的获利模式; ①产品销售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XX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XX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

泡茶常用的六种水-----------

泡茶常用的六种水: ⑴山泉水 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 但也并非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如硫磺矿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⑵江、河、湖水 它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⑶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于雨水,一般说来,因时而异: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可惜,近代不少地区,特别是工业区,由于受到工业烟灰、气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变了质,走了样。 ⑷井水 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煎茶七类》中讲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⑸自来水

如何选择正确的泡茶容器

如何选择正确的泡茶容器 绿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的名贵绿茶,适合用透明玻璃杯泡饮,便于观察茶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 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一二级炒青、珠茶、烘青之类的 中高档绿茶,重在品味或解渴,可用瓷杯泡饮。中低档绿茶含纤维 素多、耐冲泡、茶味浓,适合用茶壶泡饮。如果用茶壶泡饮细嫩名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新的香味。 红茶 一般情况下,冲泡高档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等一般选用白瓷或者玻璃盖碗,一方面高档红茶汤色要求红艳,白色或者奶白色的瓷器 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红茶的汤色,便于茶客观赏。另一方面,使用盖 碗冲泡可以发挥红茶固有的香气和滋味,无损于茶叶品质,对于品 茗闻香都很方便。对于条形红茶来说,紫砂壶冲泡是不错的选择, 可使红茶滋味更加醇厚绵长。另外,长时间使用同一把紫砂壶来冲 泡同种红茶还能够增加香气,使其香气更加浓郁。对于红碎茶或者 片末茶来说,不妨用白瓷壶,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发挥茶叶浓鲜的 滋味,但是壶泡法对香气不利。 乌龙茶 乌龙茶主要分为四类:闽南乌龙(如铁观音)、闽北乌龙(如大红袍)、广东乌龙(如单丛)、台湾乌龙(如冻顶乌龙)。对于闽南乌龙尤 其是铁观音来讲,除了品茶汤,闻香、赏叶底也很重要,用盖碗冲 泡特别方便茶客观察叶底和闻香。对于闽北乌龙和广东乌龙来说, 用盖碗冲泡能凸显茶叶原本的滋味、香气,便于观察叶底,用紫砂 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一般建议存放的老茶选择壁 厚扁圆的紫砂壶,以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滋味。紫砂壶冲泡,宜专 壶专用,不可一把壶冲泡几种茶,否则茶味不正。

花茶 花茶的泡饮以能发挥香气和观察茶坯特质美感为原则。冲泡茶坯特别细嫩的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龙珠等高级花茶时,因茶坯 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放两三克花茶入杯,等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 以防香气散失,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可以观察茶在水中 上下舞动、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 泡饮中档花茶,可用洁白瓷器盖杯,冲泡100℃沸水后盖上杯盖,5 分钟后闻香气,品茶味。泡饮中低档花茶或花茶末,一般采用白瓷 茶壶,因壶中水多,保温比茶杯好,有利于充分泡出茶味。

泡茶的用水要求

泡茶的用水要求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真正泡好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度与方法等。总之,要掌握好茶叶的冲泡,重点是要选择适宜的泡茶用水与器皿;同时,要学会科学的冲泡技术。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 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山介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

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众所周知,一杯茶的好坏关键在于它的冲泡方法是否正确得当。要学会品茶,必先学会怎么泡茶。今天,为大家介绍下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1.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 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 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纯粹从科学理论上讲,水的硬度直接影响 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 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 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 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自己 泡茶用的水,多是矿泉水。国内的水,我比较常用农夫山泉,微带泉水的 清甜。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 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 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2.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 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 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 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 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 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3.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 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 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4.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 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 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 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

[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

[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基础知识——泡茶用水的选择 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

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1.感官指标 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 ph值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1.0毫克/升,锌不超过1.0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3.毒理指标 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0.5~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5毫克/升,镉不超过0.01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各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以祁门红茶为例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

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饮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教学文案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

泡茶的基本步骤: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 茶的冲泡方法有简有繁,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茶性而定。但不论泡茶技艺如何变化,一些基本的方法则是相通的。冲泡一杯好茶出来,除了备茶、选水、烧水、配具之外,都需要遵照泡茶的基本步骤。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泡茶先识茶 肉眼看外形和颜色,大致区分茶的种类。 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断条索紧结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调轻重等多个方面。

再根据自己对茶的认识,选择最恰当的冲泡方法的选择。 绿茶:大多为黄绿带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显白色; 黄茶:条索嫩黄、肥壮挺直; 乌龙茶:绿叶镶红边,条索肥厚卷曲; 红茶:乌金色、茶芽少,带有甜香; 黑茶:乌润色泽,独特陈香。 水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适合它的水。 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则:要用软水,纯净水、矿泉水、过滤水,都比较适合用来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冲泡,也需要先烧至100℃再放凉。 器为茶之父 茶器要结合冲泡的茶类选择,盖碗和茶壶适用的茶类范围很广。 平时多练习使用,泡一般茶类即可得心应手,但注意绿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冲泡。 其他的辅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场合搭配使用。 体积投茶法 有的茶细小、扁平,或者是紧压茶,看起来一点点,实际上已经够重量了;

[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

[ 茶道入门三篇]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基础知识——泡茶用水的选择 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 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 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 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 铝含量超过0.2ppm 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 钙离子达到2ppm 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 铅

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1. 感官指标 色度不超过15 度,浑浊度不超过5 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 化学指标 ph值6.5 ~8.5 ,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 毫克/ 升,锰不超过0.1 毫克/升,铜不超过1.0 毫克/ 升,锌不超过1.0 毫克/ 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 毫克/ 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 毫克/ 升。 3. 毒理指标 氟化物不超过1.0 毫克/ 升,适宜浓度0.5 ~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 毫克/ 升,砷不超过0.05 毫克/升,镉不超过0.01 毫克/ 升,铬(六价)不超过0.05 毫克/ 升,铅不超过0.05 毫克/ 升。

泡茶用具的选择

泡茶用具的选择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外,还要有好的器皿。在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这是由于当时的茶类、饮茶习惯和物质条件与现在迥然不同,所以器皿十分复杂。例如现在有了自来水,取水用具就不必要了:有了煤气炉,也就没有必要去选择生火用具。如今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内容。早已有人将其列为“茶具文化”进行专题研究。茶器具应包括泡茶时用的主茶具与一些辅助用品,以及备水备茶的器具。 中国茶类丰富,民族与地区的饮茶习俗多样,茶器具的具体配备有很大的差异。再者由于个人的爱好与品味不一,冲泡技艺的不断创新,

茶器具自然也不断变化与创新。在初步掌握茶类茶性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搭配茶具。这里摘要介绍一些基本的茶器具,以便于选取。 1、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身、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形态就有几百种。 根据壶把造型可分为: 侧提壶:壶把成耳状,在壶嘴对面。 提梁壶:壶把在壶盖上方成虹状者。 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呈彩带飞舞。 握把壶:壶把如握柄,与壶身成直角。 无把壶:无握把,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根据壶盖造型可分为: 压盖壶:壶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嵌盖壶:壶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截盖壶: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根据壶底的不同造型可分为: 捺底壶:茶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钉足壶:茶壶底上有3颗外突的足。 加底壶:茶壶底加一个圈足。 根据茶壶形态特征可分力: 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的茶壶。骨肉匀称、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方器: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构成的茶壶。线面挺刮平整、轮廓分明,显示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 塑器:仿照各类自然动、植物造型并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茶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构思奇巧、肖形而不落俗套;理趣兼顾,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备的效果。如树瘿壶、南瓜壶、梅桩壶、松干壶、桃子壶等等。 筋纹壶:茶壶壶体作云水纹理,口盖部份仍保持圆形。如鱼化龙壶、莲蕊壶等。 此外根据有无内胆,茶壶分为普通壶(无内胆)与滤壶(壶口内安放直桶形的滤胆,令茶渣与茶汤分开)。

怎样泡茶才是正确的

怎样泡茶才是正确的 泡茶是一门学问,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泡茶过程中讲究水质的选择、泡茶的器皿选择、茶叶种类的选择和泡茶的用量等多方面的知识。不同的茶叶种类适合的茶具、水温、冲泡时长等都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对于一种茶叶的正确冲泡方法可以带来非常美妙的口感与精神上的享受。 如何泡茶才正确 很多人在闲暇十分,都会约上三五好友来家中喝茶,细细的品尝其味道,既可以养生,又增进友人之间的感情,岂不妙哉!不过当朋友坐定后,自己却不知道如何泡茶,那就很尴尬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正确的泡茶方法及相应的步骤: 1、大家在泡茶前需要先温杯:将茶杯洗净,用开水稍微烫过此为温杯。 2、泡茶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醒茶,它关系到茶水最终冲泡的效果:大家先将茶叶放入高温烫过的茶杯中,用85摄氏度的开水冲泡,水量盖过茶叶稍多一些即可。等茶叶舒展片刻,将水倒掉。这一步有何意义呢?其目的是使茶叶完全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并且茶叶中的一些杂质,碎末,此时也随之流出,使得下一步冲泡的茶质将更清新,洁净。 3、接着就可以直接冲泡了,这一步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可适当提高水壶的位置,由上而下,水流如瀑布一般落入杯中,叫杯底的茶叶泡个澡。注意泡茶的水温80-90度为好。

4、茶泡好后不易立即饮用,可以先赏茶,这是因为刚刚泡好的茶温度过高,此时不宜牛饮,先仔细欣赏一番,闻其香,观其色,形之变化。 5、最后就是饮茶:待茶汤凉至适口,且慢慢品尝。 泡茶应注意哪些事项一 想要泡茶清醇可口的茶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首先就要把握好水温。并且不同的茶叶应用不同温度的水来冲泡。比如说泡芽叶细嫩的名贵绿茶适宜用80℃左右的水,花茶、红茶、低档绿茶则需要用90-100℃沸水冲开,乌龙茶、普洱茶、紧压茶也适宜用100℃的沸水。 泡茶应注意哪些事项二 有不少人因为没有把握好茶叶的用量,而导致茶水过浓或者过淡,因此大家在泡茶时应把握好茶叶的用量,比如说绿茶以100毫升水为例,投茶3克最合适,若是红茶可加至5克,可重复冲泡多次;乌龙茶、铁观音、台湾高山茶则以干茶占茶具容量的1/3~1/2为宜;普洱茶熟茶的茶叶用量与铁观音相近,若是生茶则应减少投茶量。

泡茶用水的选择

泡茶用水的选择 茶作为一种饮料,其饮用价值是通过水的溶解而实现的,因此水的优劣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叶冲泡水的选择,甚至把“石泉佳茗”视为“人生清福”。在古籍中有许多篇章与专著,论述茶与水的关系,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的《烹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宋徽宗赵估的《大观茶论》、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明代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清代汤蠹仙的《泉谱》、陆廷灿的《续茶经》以及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卷七“品泉”等。其中在《茶经·五茶之煮》中,总结了唐以前煮茶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并说取山中泉水时,要选择白色石隙中涌出的泉水,而水出源头时,又有石池盖水,再由石池中缓缓流出的最好。喷涌而出或飞流直下的水“勿食之”,若常饮用“令人有颈疾”。不畅通的死水,即使再清冷,也不能饮用。江水要取离居民点较远的水,井水要用人们常来汲取的井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是两条标准:一是水质;二是水味。关于水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要求清、活、轻。清是对浊而言,要求水澄之无垢,搅之不浊;活是对死而言,要求有源有流,不是静止的死水;轻是对重而言,好水质地轻,浮于上,劣水质地重,沉于下。烹茶的水要清,是古人的最基本要求。明代田艺蘅说水之清是“朗也,静也,澄水之貌”,把“清明不淆”的水称为“灵水”。饮用水应当质地洁净,烹茶用水尤应清净。明代熊明还在《罗公茶记》中说:“烹茶,水之功居大。”水不洁净则茶汤浑浊,难以入人眼。水质清洁而无杂质且透明无色,才能显出茶色。宋代斗茶的茶汤以白而稍带青色为好,就是以水的清洁作为斗茶用水的第一标准,要取“山泉之清洁者”。宋徽宗说,有的江河之水有“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这样的水,“虽轻、甘无取”。为了达到清洁的目的,除了注意选择水泉以外,还很注意水的存放,常在水坛里放人白石等物,以澄清水中杂质。饮茶用水以清为首,才能做到活、轻、甘冽。直到今天,日常饮用水的最低要求也是如此。 烹茶的水要活,古人更有深刻的认识。苏东坡曾在《汲江煎茶》诗中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深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苏东坡深知茶非活水则不能发挥其固有品质。田艺蘅也说:“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激流瀑布之水最活,但古人并不主张用来煎茶。明代顾元庆在《茶话》中说:“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瀑涌湍激勿食。”古人认为这种水“气盛而脉涌”,没有中和醇厚之气,与茶质不相合。 烹茶用水还要以轻为好。水之轻、重,与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软水、硬水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说得比较直观。现代科学中的软水、硬水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来鉴别的。在现代科学中,以每升水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称为硬水,反之为软水。实践证明,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都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大减。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其他矿物成分,如盐溶液、碱性溶液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