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这节数学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生活垃圾图片)。看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生活垃圾太多了,把河水都污染了。

生:垃圾破坏我们的环境。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这些垃圾,垃圾就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生活垃圾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分成了这样几类:我们来看看,通过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到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3/20,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1/4,纸张和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3/10。

生:我发现废金属和纸张是可以回收的。

2、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停顿4 0秒)

3、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算式,哪些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

生:3/10+3/10=6/10

生:老师我帮她纠正,6/10还可以约分成3/5.

师:你们两个合作正确的完成了这道习题。××虽然忘记了约分,却给全班同学提了醒,分数的结果要是最简分数。那么同分母加减法如何计算?(强化分母不变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

二、新授

1、搭建平台

师:看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异分母加减法。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加减法(板书)请同学们想想这些算式能直接计算吗?

生:不能。因为分数单位不相同。

师:是呀,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生:能。(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随便挑选一道来试试:(板书)1/4+3/10。看看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的垃圾,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这对于我们妥善处理垃圾是很有帮助的。

2、小组合作

师:请你先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再和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把思考的过程写在学习卡上,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解决方法。音乐停,小组合作停。

(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你们小组再思考,组织好语言,一会和全班同学交流。3、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交流?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请你认真倾听,发言完毕,你们可以补充,可以纠正,也可以提出质疑。

生:我们小组有三种方法,我是用单位“1”减去食物残渣,再减去危险垃圾,也可以得到结果。

师:孩子你可真了不起!当我们都在想办法解决1/4+3/10时,你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为我们打开了思维的天窗,逆向思考,换个角度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好办法。

生:老师,我们也是用通分的方法,只是公分母不同。我们的公分母是40。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说他的计算过程可以吗?生:计算的结果是对的,我认为可以。

生:我觉得计算时还要约分,比较麻烦,如果是最小公倍数就不用约分。

生:现在是比较小的分母,还可以,如果分母比较大,就更麻烦了。

师:你听了同学们的话,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同学们说的对,我接受大家的意见。

师:善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我们计算时就应该选用简便的方法。那么还有小组想要汇报吗?

生:我们小组有两种方法,一种和他们一样,另一种是画图的方法。(展示)

我们先画出来一条20厘米长的线段,先画出它的1/4也就是5厘米,然后又画出它的3/10,也就是6厘米,然后看看出来,现在一共是11厘米,也就是这条线段的11/20。

师:这组同学不仅想的办法和别的小组不一样,而且讲解时条理非常清晰。有同学提问吗?(没有)那老师想问问,为什么选择20厘米长的线段,而不选择其他的长度呢?

生:因为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这样比较容易相加,单位一样了。

师:现在我明白了,你们是为了让1/4和3/10的单位相同啊.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4、提炼方法

师:同学们精彩的思考,给我们研究异分母分数加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这么多的方法,都是通过把1/4+3/10 这个算式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这些算式的转化中,其实都有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相加。

师:你不仅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1/4和3/10直接相加可以吗?(因为分数单位不同)怎样把这两个分数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呢?(通分。对,通分)由于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我们把1/4通分成5/20, 把3/10通分成6/20,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师: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选择哪种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同座交流)

生:喜欢通分,因为比较简单。画图比较麻烦。

生:喜欢化成小数。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喜欢的方法,再做一道题。1/7+3/8

师:现在来说一说,你觉得哪种方法适合做任何一道异分母分数加法?

生:通分,化不成有限小数了。

5、总结异分母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是啊,先通分,再计算,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应用到所有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中。采用通分方法的同学说算理.。异分母分数加法,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的加法进行计算。(同坐强化)

6、独立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掌握了,那减法一定不攻自破!试试这道题:来看看食物残渣比危险垃圾多几分之几的减法。(全体试做,指名板演)说一说你的想法?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我们怎样计算。

7、应用方法

师:现在黑板上剩下的这些一步计算的算式都可以解决了吧,请你自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在练习本上完成。请你们说一说你计算的结果,谁选择的是这道题,给出判断?

8、总结方法。

师:现在来总结一下: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把异分母分数通分后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在计算中,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生:约分。

生:验算。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小数加减法验算一样。

师:好,就用通分的方法来做两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9、环保教育

通过计算,(课件)我们发现这两种可以回收的垃圾的占生活垃圾的11/20,而食物残渣比危险垃圾多了3/20,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要减少生活垃圾。

生:我觉得生活垃圾不可能减少,只是要把可以回收的好好回收。师:垃圾其实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合理处理回收再利用垃圾,也是节约能源的好方法!

生:我觉得可以减少浪费,比如食物残渣,就是浪费粮食。

师:节约也是一种美德。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学校是国家级绿色环保学校,我们都是环保小卫士,我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的家乡环境会越来越好。

三、练习:

在小组合作中,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共同学会了新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好吗?

1、先让我们来做两道判断题。(1)说明错的理由。(2)在计算分数时,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2、各个小组的表现都很积极,现在我们来个小组赛,看看哪个小组的计算又对又快,全组计算完成拍手示意。这个大组中做第一题....汇报,第一小组汇报。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新发现吗?你们真会观察,如果再看见这样特点的分数,就能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积极的探究,利用转化的思想,学会的新知识,同时也在交流中懂得了欣赏,你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懂得汲取别人优点的做法让我感动。希望你们下节课,就这样来学习,像这样(指黑板),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分数除以分数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core divided by sco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addition and sub traction of denominator fractions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下面是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一: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基本方法,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计算能力。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整节课学上完后,本人感到自己教学能力还远远不够。有很多不足,却不能用语言整理出来。以下两点只是很多不足中的两点。值得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一、计算要讲清算理,学会算法。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迁移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老师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分母不变,只要将分

子相加减。这可以借助分数的意义或分数单位来理解。那么,异 分母分数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减呢?本节课中,我虽然认真备课, 画了图,但是上课过程对算理的强调还是不够,因此使很多学生 对“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不是很理解。可在学 生练习中,再次用图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 直接相加减。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不一样的时 候是不能相加减的,比如3斤苹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学生明 白了这一点后,其他的,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 二、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就拿本节课说,我设计本节 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习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 母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虽然这样有几个 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分数单位这个必要知识 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习 1/4+3/10 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 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不能很好的通过图让学生理解通分。我可以问“图1/4+图 3/10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 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填空。 1、 178+133 11()248 ---表示8个( )加上6个( ),和是( )。 2、计算47 +59 时,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 )不同,所以要先( )才能直接相加。 3、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4、5 1 1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5、在○里填上“>”、“<”或“=”。 34○45 1.8 ○95 18-(14-18)○18-14+18 6、95与3 1的和再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 )。 7、比4 5 米长 3 20 米的是( )米。 8、一根铁丝长45 米,比另一根短14 米,两根铁丝共( )米。 9、一块饼平均切成8块,妈妈吃了3块,小明吃了2块,还剩下这块饼的( )( ) 。 10、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3,第二天运走它的25 ,还剩这

批化肥的( )没有运。 11、三个分数的和是 15 11 ,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是相邻的三个自然数,这三个分数是( )。 二、判断。 1、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 )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3、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 ) 4、1-25 +3 5 =1-1=0 ( ) 5、一根电线用去41,还剩下4 3米。 ( ) 三、计算。 1、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81+152+87 65+43 -31 1112 - ( 16 + 18 ) 73111010-- 731()1242-- 133248 (--) 四、解决下列问题。 1、小芳做数学作业用了5 2小时,比语文作业少用4 1小时,小芳做这两项作业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王彬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 4 。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分数》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6 面例4。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案、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 2、班班通展示题目,列式计算。 3、什么是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 109和910互为倒数,也 可以说109的倒数是910。 说一说下面各个数的倒数 8312562229 4、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分数除以整数要先转化成乘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5、整数除以分数

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整数除以分数也要先转化成乘法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6、引入谈话。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都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提问:这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10÷3/10 师: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分数÷分数) 揭示课题(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2、画图分析,引导探索 (1)你能试着在图中把9/10升,按每3/10升为一杯分一分吗看看可以倒几杯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交流汇报(3个)。 (2)讨论:分数除以分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学生试着完成书上的计算。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3)交流:结果是3个,与分一分的方法结果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分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3、小结 (1)前面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以及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都是怎样计算的 今天所学的分数除以分数是怎样算的由此可见,不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这样算 归纳得出(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练一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这节数学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生活垃圾图片)。看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生活垃圾太多了,把河水都污染了。 生:垃圾破坏我们的环境。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这些垃圾,垃圾就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生活垃圾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分成了这样几类:我们来看看,通过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到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3/20,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1/4,纸张和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3/10。 生:我发现废金属和纸张是可以回收的。 2、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停顿4 0秒) 3、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算式,哪些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 生:3/10+3/10=6/10 生:老师我帮她纠正,6/10还可以约分成3/5. 师:你们两个合作正确的完成了这道习题。××虽然忘记了约分,却给全班同学提了醒,分数的结果要是最简分数。那么同分母加减法如何计算?(强化分母不变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 二、新授 1、搭建平台 师:看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异分母加减法。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加减法(板书)请同学们想想这些算式能直接计算吗? 生:不能。因为分数单位不相同。

师:是呀,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生:能。(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随便挑选一道来试试:(板书)1/4+3/10。看看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的垃圾,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这对于我们妥善处理垃圾是很有帮助的。 2、小组合作 师:请你先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再和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把思考的过程写在学习卡上,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解决方法。音乐停,小组合作停。 (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你们小组再思考,组织好语言,一会和全班同学交流。3、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交流?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请你认真倾听,发言完毕,你们可以补充,可以纠正,也可以提出质疑。 生:我们小组有三种方法,我是用单位“1”减去食物残渣,再减去危险垃圾,也可以得到结果。 师:孩子你可真了不起!当我们都在想办法解决1/4+3/10时,你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为我们打开了思维的天窗,逆向思考,换个角度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好办法。 生:老师,我们也是用通分的方法,只是公分母不同。我们的公分母是40。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说他的计算过程可以吗?生:计算的结果是对的,我认为可以。 生:我觉得计算时还要约分,比较麻烦,如果是最小公倍数就不用约分。 生:现在是比较小的分母,还可以,如果分母比较大,就更麻烦了。 师:你听了同学们的话,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同学们说的对,我接受大家的意见。 师:善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我们计算时就应该选用简便的方法。那么还有小组想要汇报吗?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的内容。 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 9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

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 指名列式: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科学、合理。】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分析 那克塔小学王贵臣 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人教版数学教材66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现在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的折纸与涂**况? 生1: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颜色的部分是1/4。 生2: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上涂颜色,涂色部分是3/4。 …… 十分钟的时间,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况;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纸中涂色部分合起来的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生1:我可以列出:+ 生2:我可以列出:+ 生3:我可以列出:+ 生4:我可以列出:+

……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相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师:现在大家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 生1:我选择了“”这道题,计算过程是:。 生2:我也选择了“”这道题,但计算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 生3:我选择了“”这道题,计算过程是: 生4: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 ……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李林龙 一、课前交流 师:今天黄老师和大家上一节没有课件的课。没有课件,很多内容就不能在屏幕上看了,请大家更加投入地学习。我要介绍一下,我叫黄爱华,我比较喜欢别人在课堂上叫我“华哥”。(走到一位同学前)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刘佳。 师:(伸出手)刘佳同学你好,你怎么和我打招呼呢?生:华哥你好! 师: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就应该像大哥哥一样和大家一起聊数学。喜欢吗?相信你们喜欢。 [思考:“华哥你好”,目的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师生间产生融洽、亲密的情感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往往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大问题”教学总是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放在第一位。] 二、提“大问题” 师:咱们就聊起来吧!最近我们在学习分数,在我看来,在小学阶段,把分数学明白了,基本上就可以毕业了。关于分数,数学家说过两句话,我说给大家听,看你能不能听懂。第一句是“分数是个新朋友”。 我们先认识了自然数0,1,2,3,4……,当遇到要表示1除以3等于多少的时候,新朋友就来帮忙了,可以用 31 表示。慢慢地,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分数。数直线上的 很多点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认识了分数这个新朋友,就意味着我们在数学学习上又长大了许多。第二句是“分数是个大家庭”。 你会发现,每一个分数都会有很多和它形式不同,大小相等的分数。比如,3|1 还可以看成6|2 ,也就是2个 6|1,也可以看作9|3,也就是3个9|1……有人说,既然它 们都相等, 选一个最简分数做代表就行了, 要那么多相等的分数做什么?老师告诉大家,在计算的时候,最简分数作为代表有时候并不方便, 有时,需要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出适当的分数表示才能参与运算。分数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各有各的用处, 都有其特定的价值。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请大家看黑板,(板书:加、减法)在小学阶段,加、减法我们主要研究整数(板书:整数)的、小数(板书:小数)的、还有分数(板书:分数)的。你说,分数加减法跟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算的道理上是不是一回事?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下课离开教室的时候,有自己的判断。你的回答可能是“是一回事”,可能是“完全不是一回事”,希望不是“我没有弄清楚是不是一回事”。[思考:“在算的道理上是不是一回事”是这节课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目标。我们倡导的“大问题”,是指根据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以求最大限度地突破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并且挑战性强的问题。大问题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三、探究分享 1. 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六年级《一个数除以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31例2及P3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再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83÷3 76÷2 14÷7 83÷6 76÷5 14×7 1 2.小明2小时走了6km ,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填空 二、创设情境 小时。)个小时有(小时,)个小时有(3113132 小时。)个小时有(小时,)个小时有(12 1112 1125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分数除法中的相关知识,请看大屏幕(出示例2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小明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生2:小红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生3:小明和小红谁走得快些? 三、探索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3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走得更快呢?(学生回答) 2、怎样求速度?请列出算式。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的:2÷ 3 2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的: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小明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3 2 3.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3 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 2小时走了2 km 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3 2小时走的路程)出示课件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3 2小时走了2 km ,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21,算式:2×2 1 12565

人教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110~112页例一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概括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突破方法:分析思考,比较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归纳概括。 学法:合作探究,分析概括。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 与例一相应的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2010年5月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7372+ 8285- 103109- 123125+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 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5341和 3152和 4183和 10365和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两个数具有特殊关系的:成倍数关系,成互质关系(公因数只有1) ②无特殊关系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1出示课文第110页教学例题 ○2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3反馈探索结果 提问学生回答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一边听学生回答,一边在黑板演示思维过程。(见课本第111页图) 10341+ ——————> 206205+ 列出计算过程 2011206520 620510341=+=+=+ ○4折一折 a 、取出学具——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张。 b 、折出一张纸的21,并剪下来,折出另一张纸的41 ,并剪下来。 c 、将剪下来的部分拼在一起,看占原来的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d 、写出算式表示以上过程 4341424121= +=+ ○5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异同点 (2)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1提出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2学生自主探索 ○ 3反馈探索结果 a 、你如何比较20310 3和的大小?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 (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王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 在教学1/2 +1/8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1/2+1/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或者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学生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由折纸涂色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 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 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 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 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在讲解1/2+1/8的算理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还没有讲透为什么分数单位 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添加这样一环节,就 是出现二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两个图形时,把它们重叠合并成一个新的 图形,并提问学生现在这个图形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学生自然 是无法对这个既有二分之一又有八分之一的图形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反 过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从而也就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说明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谢桥中心小学:任秀丽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后续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通分的知识准备,在学习本课时,只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也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计算时首先要把它们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要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是分数与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算理,只是停留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的话,就不能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探究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见课件1) 教学流程: 1、先出示八个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如果想把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起来,你认为哪两个可以合并?算式怎么列?(课件显示问题)为了方便交流,把八个图形标上号码(课件显示编号) 3、随着学生的交流,逐步出示图形与分数加法算式。 注意:如果学生出现:1号与8号,2号与4号类似的组合,要让学生明白,1号与8号,2号与4号,他们整体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把这两个分数做加法。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的加法,而是都先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引导: 1111 2 回顾: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里有几个分数单位: 922 8 3 92835 如果想把两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来,应该如何计算?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⑧ ⑦ ① ③ ④ ⑤ ⑥

浙江省优质课《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绍兴新昌城关中学赵晨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 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 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 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 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 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 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 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 生:条。丝。抹。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用了什么量词,芥。芥是什么意思? 生:小。 师:既然我们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那我们就直接按照原文来理解。会读了,我们就走进下一个环节,文言要会理解,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浮在海边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沉在海面之下。谁来跟我们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对雪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作者把雪当做了自己的象征,突出了自己对洁白的追求。 生: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读不懂的有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痴”在哪里? 师:不懂的还有吗? 生:前面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 生:在亭上的两个人,作者问的是姓名,可是那两人回答的确实“金陵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痴”字很重要。这个“痴”表现在哪里? 生:在晚上八点左右还独自一个人撑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师:还有吗? 生: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去看雪。 师: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于雪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行为在有一个人眼中可不是痴迷的意思啊,你知道是谁吗? 生:湖上的两个人。 师: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生:志同道合。 师:在谁的眼中不是痴迷的呢? 生:在船夫眼中。 师:船夫理解张岱吗? 生:不理解。 师:所以在舟子眼中,这是什么呢? 生:痴呆。 师:看起来舟子是不理解张岱的。“独”与后面的舟子的出现是不矛盾的。

分数除以分数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 (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科学、合理。】

省优质课游课堂教学实录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师:大家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 生:“山重水复”指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生:“柳暗花明”指柳荫深深,鲜花簇簇。 师:是啊,多么美丽的意境啊!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师: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 生:山西村(板书:山西村) 师:是谁发现的? 师:陆游(板书:陆游) 师:谁来说说对陆游的认识? 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师: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 师:(夸张地)清脆的女高音! 生读 师:这一遍读得很有诗意。 师:这一次我想听男中音来吟读这一首诗。 (一位学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好,浑厚的男中音。读得不错,但我怎么感觉金戈铁马,慷慨激昂呢?如果把最后一句读得再慢一些,再轻一些,重现出山村月下的宁静情趣,用延长时值的拖音体现诗中那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师(范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跟读 三、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 师:(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师:请大家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生:自由说诗意。 师:想: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生:农家的热情地接待客人。 师:从哪里看出农家人热情待客?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Textbook analysis and teaching design of frac tion divided by score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了4个例题: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三部分内容,下面我就重点说一说自己对例4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及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 对例题4的认识及分析 分数除以分数这一内容是在例4中出现的。在例4教学之前学生已经体会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一个几分之一的数和整数除以一个几分之几的数的计算方法,而且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教材借助了分一分、画一画等直观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了算法,有了这些做基础,虽然这个例题是个新知,但学生完全能够利用比较、类推,迁移,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自己解决分数除以分数应怎样计算。然后再让学生在示意图中分一分,画一画,借助直观

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有了这些环节做铺垫,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 除以分数也可以等于分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个例题的设计 与以前的传统教材不同,它不在通过复杂的数学算式去理解为什 么要变成乘10/3,而是通过直观的图示去验证9/10里面就是包含着3个3/10,所以9/10÷3/10就等于3,再就是要让学生明确除 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这种方法在分数除以分数中也同 样适用就可以了。 至此,分数除法各种类型的题目,就都学完了,紧接着就可 以联系前面学习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 总结概括出分数除法计算的一般方法。这个方法的概括和学习为 后面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应 用以及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打好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设计 在这一课时中,我认为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通过验证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由前面的4道例题概括出分数除 法的一般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下面就是我根据对这一课时的教材理解进行的教学环节的设 计 (一)复习旧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与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

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1)探究的材料由学生提供。 (2)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两个分数相加的和。 (3)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造成学生思维冲突。 (4)由学生自己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5)进行验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