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
侧面、细节)等 。
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 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三)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感)、拟人、 夸张、借代、
对比、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 等。 (排比、引用、反复在古诗词中不用)
青山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
水》)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
义·临江仙》)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
渡自然等。(见姚P56)
(二)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方法:可分为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腻、多角度描写(俯仰远近、视觉听觉等)、色 彩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侧面、细节)等 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典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判断下列诗歌的题材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 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
A、细读题目,初步了解诗歌内 容。

诗歌鉴赏之基础

诗歌鉴赏之基础
因状语“暂”、“只”、“多”而省去“驻扎”、 “作”、“生长”一类动词谓语。
(4)因相关而省略。这里所说的相关,一般体现为 词语的搭配,比如“风”经常和“吹”相联用,“雨” 经常和“淋”、“打”相联用,“日”经常和“晒” 相联用等。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 逊《春日即事》 2008年高考全国Ⅱ选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指他家乡绛州 龙门的一个地方。“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后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 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 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 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 好处。
(2)因对举而省略。由于字数、声律的限制, 有的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事物时,往往只在表达 前一事物时使用相关的动词或其它词语,而在表 达后一事物时把相同的词语略去。例如:
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 《吴兴杂诗》,2010年高考安徽卷选材)
例①前一句意思是“深处种菱,浅处种稻”,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 “春风”不受
“笑”的支配,而是表示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 首之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中坐看翠微。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
由于字数的限制,只好把对举两件事的后一件 中的名词“处”省去。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题西林壁》)
例②前一句意思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由于字数限制,便把对举两件事的后一件中的 谓语“看”省去。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意象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

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准确理解修饰词。

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

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

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资料

古诗赏析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练习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

“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虚实结合。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秋夜朱淑贞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古诗鉴赏基本常识

古诗鉴赏基本常识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古典诗歌的内容纷繁复杂,现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二、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1、修辞方法: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

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一、古诗含意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早期的诗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

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

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常见的语言风格
①.朴素与绮丽 ②.直白与含蓄 ③.沉郁与豪迈
用来答题的词还有:清新淡雅 简洁洗白晓畅 笔调婉约 沉郁顿挫 ……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朴实无华 浑厚雄壮
精品课件
2.常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
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夸张、
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
设问、反问、反语等
篇章结构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仅仅要辨识诗歌运
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还要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
精品课件
②风格流派 两大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③诗歌流派: 山水诗:以山川风物为诗歌内容,如谢灵运、王维的诗,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田园诗:以田园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陶渊明、孟浩然、范 成大,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 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诗歌内容,如高适、岑参、王 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精明品课月件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精品课件
④作家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 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 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下面是唐 宋一些主要作家的风格:
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 丽清纯;韩愈——雄博奇险;杜牧——峭健俊逸;李 商隐——绮丽缠绵;
陆游——豪岩丰腴;姜夔——清刚疏岩;温庭筠——细 实秀密;苏轼——雄奇清俊,豪放婉约;辛弃疾—— 雄浑雅健,激昂豪放;柳永——清丽遒劲,婉转细密; 周邦彦——浑厚圆润,和婉明密;秦观——清新倩丽, 柔情婉约;王安石——思深学博,爽健峭拔;李煜— —清新秀丽,深沉凄婉;李清照——新巧清丽,婉约 刻挚;黄庭坚——深沉奇岖,挺拔瑰丽;
精品课件
归类 具体表述
举例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王昌龄《闺怨》、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 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
精品课件
归类 具体表述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1.常见的语言风格 2.常用的表达技巧 3.常见的情感、主旨 4.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精品课件
相关基本知识
① 诗歌体裁

古体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近体诗
古代诗歌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词: 小令、中调、长调

曲: 主要指元人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豪放派: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 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声律所束 缚。苏轼、辛弃疾、岳飞都是豪放派词人,如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 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 严格遵守音律。柳永、李清照、姜夔、李煜、温庭筠、 周邦彦等都是这一派作家,如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 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 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精品课件
归类
具体表述
举例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举例
4.生活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杂感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送别诗:以临行送别为诗歌内容,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咏史诗:以历史兴衰、前朝旧事、怀古讽今为诗歌内容, 杜牧、李商隐写了许多,如李商隐的《隋宫》:“乘兴南游不
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咏物诗:借物抒怀言志的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
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
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 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 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 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 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精。品课)件
作用和效果。
精品课件
3.常见的情感、主旨 ①.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 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精品课件
②常见术语归类
归类
具体表述
举例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