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超全)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超全)填空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
(1)和_________;(2)KOH 和_________;(3)和_________;答案:(1)>(2)KOH >(3)>;解析: (1)N 和P 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因此酸性:>;所以答案是:>。
(2)Na 和K 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因此碱性:KOH >NaOH ,Na 和Mg 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因此碱性:NaOH >,所以碱性KOH >;所以答案是:KOH >。
34H PO 3HNO ()2Mg OH ()3Al OH ()2Mg OH 3HNO 34H PO ()2Mg OH ()2Mg OH ()3Al OH 3HNO 34H PO 3HNO 34H PO ()2Mg OH ()2Mg OH ()2Mg OH(3)Al 和Mg 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因此碱性:>;所以答案是:>。
2、观察课本附录元素周期表,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_____(2)以第2周期、第3周期元素为例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又是怎样递变的?______(3)以第1纵列、第17纵列为例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列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又是怎么递变的?_____(4)总结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关于周期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_______ 答案:(1)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种 (2)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3)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递增) (4)周期是按电子层划分,有几个层就是多少周期。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第四章:硅(1)工业制单质硅(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SiO2+2C 高温Si +2CO↑(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2)硅单质与氢氟酸、Si +4HF = SiF4↑+ 2H2↑(3)硅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Si及其化合物:(一)二氧化硅(1)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 =Na2SiO3+H2O SiO2+2OH -=SiO32-+H2O (2)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3)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 H2O(二)硅酸(H2SiO3)(1)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2)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胶体)(3)硅酸受热分解:H2SiO3△SiO2+H2O(4)工业制玻璃原理:SiO2 + Na2CO3高温Na2SiO3 + CO2↑SiO2 + Ca CO3高温Ca SiO3 + CO2↑氯(一)氯气(1)氯气实验室制法:(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MnO2+4HCl(浓) MnCl2+Cl2↑+2H2OMnO2+4H++2Cl-Mn2++Cl2↑+2H2O2、氯气性质:A、金属和氯气的反应:(1)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Cu +Cl2点燃CuCl2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2)氯气和金属钠反应:2Na +Cl2点燃2NaCl(3)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2Fe +3Cl2点燃3FeCl3(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H2+Cl2点燃2HCl(5)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H2+F2=2HFB、氯气与水反应(6)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Cl -、ClO -、OH-、Cl2、HClO、H2O)Cl2+H2O =HCl +HClO Cl2+H2O =H++Cl -+HClO 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7)Cl2+2NaBr =Br2+2NaCl Cl2+2Br-=Br2+2Cl-(8)Cl2+2NaI =2NaCl +I2Cl2+2I-=I2 +2Cl-光照(9)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2HClO 2HCl +O2↑C、氯气和碱和的反应:(10)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2Ca(OH)2 + 2Cl 2 =Ca(ClO)2 + CaCl 2 + 2H 2O 2Ca(OH)2 +2Cl 2 =2Ca 2++2ClO -+2Cl -+2H 2O (11)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HClO 2HClO HCl + O 2↑ Ca 2++2ClO - + CO 2 + H 2O =CaCO 3↓+ 2HClO(12)制漂白液(或氯气尾气处理): Cl 2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硫和氮的化合物:(1)硫与非金属:S + O2 点燃SO2 H2+ S△H2S(2)硫与金属: Fe + S△FeS 2Cu + S△Cu2S(3)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4)二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 + CaO = CaSO3 (5)二氧化硫与碱反应: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 + Ca(OH)2 = CaSO3↓ + H2O(6)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反应:2H2S +SO2 = 3S ↓ + 2H2O(7)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Cl2可换作Br2、I2) (8)二氧化硫被O2氧化:2SO2 + O2 2SO3(9)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10)三氧化硫与碱反应:SO3 + Ca(OH)2 = CaSO4↓ + H2O (12)工业合成氨:N 2 + 3H 2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13)氨的催化氧化 :4NH 3 +5O 24NO + 6H 2O(14)NH 3在水中的反应:NH 3 + H 2O NH 3• H 2O NH4+ + OH -(15)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 + H2O催化剂 光照 △(16)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 2NH3↑+ 2H2O(1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18)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HCl +NH3=NH4Cl(19)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HCl↑(20)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NH4)2SO4+2NaOH △2NH3↑+Na2SO4+2H2ONH4++ OH -△NH3↑+ H2O(21)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加热)(检验NH4+的方法)NH4NO3+NaOH =NH3↑+H2O +NaNO3 NH4++OH-=NH3↑+H2O (22)氮气和氧气放电下反应(雷雨发庄稼)N2+O 2 2NO 2NO +O22NO2(23)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H2O 2HNO3+NO3NO2+H2O 2H++2NO3-+NO(24)NO2、O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2+O2+2H2O =4 HNO3(25)NO 、O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3O2+2H2O =4 HNO3(26)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 NO2+H2O5、浓硫酸、HNO3与Cu反应:Al、Fe遇浓HNO3、浓硫酸钝化(常温)(27)Cu与浓HNO3加热:Cu+4HNO3(浓)=Cu(NO3)2 +2NO2↑+2H2O (28)Cu与稀HNO3反应: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 (29)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 (浓)CuSO4 +2H2O+SO2 ↑(30)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2H2O+CO2↑+2SO2↑(31)浓硝酸与木炭反应:C+4HNO3(浓)2H2O+CO2↑+4NO2↑放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公式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公式总结化学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公式总结第四章公式总结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SiO2与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SiF4↑+2H2O2、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CaO反应的方程式:SiO2+CaO高温CaSiO3SiO2与强碱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NaOH=Na2SiO3+H2O3、制备硅酸(H2SiO3)的化学方程式:Na2SiO3+2HCl=2NaCl+H2SiO3↓二、富集在海水中会的元素氯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钾的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2与金属Na、Fe、Cu反应的方程式2Na+Cl2===2NaCl2Fe+3Cl2===2FeCl3、Cu+Cl2===CuCl2Cl2与非金属H2反应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喉部有白雾化学方程式:H2+Cl2===2HCl3、Cl2与水异构化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纯化的化学方程式:2HClO===2HCl+O2↑4、Cl2与NaOH异构化的化学方程式:2NaOH+Cl2=NaCl+NaClO+H2O离子方程式:2OH+Cl2=Cl+ClO+H2OCl2与石灰乳异构化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离子方程式:Ca(OH)2+Cl2=Ca2++Cl+ClO+H2O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5、氯离子的检验算法: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剂,释放出不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Ag++Cl=AgCl↓三、硫和氮的氧化物1、S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SO2S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H2OSO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2+O2H2SO32SOSO2的检验方法:滴加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2、SO3是酸性氧化物,SO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3+H2O=H2SO4SO3与CaO反应的方程式:SO3+CaO=CaSO4SO3与Ca(OH)2反应的材料科学方程式:SO3+Ca(OH)2=CaSO4+H2O3、N2与O2反应的材料科学方程式:N2+O2=2NONO与O2反应的材料科学方程式:2NO+O2=2NO2NO2与水反应的材料科学方程式:3NO2+H2O =2HNO3+NO4、NO2与O2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异构化:4NO2+O2+2H2O=4HNO3NO与O2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异构化:4NO+3O2+2H2O=4HNO3四、氨、硝酸、硫酸1、工业动物细胞的反应方程式:N2+3H22NH3实验室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氨水生成与分解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3↑+H2O3、NH3与HCl反应方程式:NH3+HCl=NH4ClNH4Cl加热分解的方程式:NH4Cl=NH3↑+HCl↑NH4HCO3加热分解的方程式:NH4HCO3=NH3↑+H2O↑+CO2↑NH4NO3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NH4NO3+NaOH==NaNO3+NH3↑+H2O4、检验NH4+的方法:(灵活运用与碱的反应检验NH4+离子的存在)向样品中加入碱溶液,加热,若放出石蕊试纸的气体能而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含NH4+5、浓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H2SO4与Cu反应的方程式:2H2SO4(浓)+Cu==CuSO4+2H2O+SO2↑浓H2SO4与C反应的方程式:2H2SO4(浓)+C==CO2↑+2SO2↑+2H2O6、浓HNO3与Cu反应的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离子方程式:Cu+4H++2NO3==Cu2++2NO2↑+2H2O稀HNO3与Cu反应的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1、硫酸根氧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抽样:CaCl2+Na2CO3=CaCO3↓+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底物:Fe+CuSO4=FeSO4+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12、铝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15、氧化铝与硝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16、氧化铝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21、物理组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23、氢氧化铝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24、氢氧化铝蒸发分解:2Al(OH)3△Al2O3+3H2O25、盐酸与醋酸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40、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48、碳与水反应:C+H2O高温H2+CO49、氧化铜与氢气反应:CuO+H2△Cu+H2O50、碳酸氢钠加压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51、氧化铁和盐酸溶液反应:Fe+2HCI=FeCl2+H2O52、三氧化二铁和盐酸溶液反应:Fe2O3+6HCl=2FeCl3+H2O。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水化物(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锶的原子序数为38,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5周期第IVA族B.第5周期第IIA族C.第4周期第IIA族D.第5周期第VIA族答案:B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是37号元素Rb,则38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
答案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先排满M层再排N层C.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或10或25D.铊(T1)与铝同主族,其氢氧化物一定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AA.核外电子在电子层上由内向外能量越来越高,故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A正确;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但副族元素的M层不一定全部排满再排N层,B错误;C.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或11或25,C错误;D.铊(T1)与铝同主族,铊的金属性强于Al,故其氢氧化物不一定是两性氢氧化物,D错误;故选A。
3、在以下分子中,含10个电子的分子是A.H2O B.HClC.C2H2D.CO答案:AA.H2O为含10个电子的分子,故A符合题意;B.HCl为含18个电子的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C2H2为含14个电子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CO为含14个电子的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Al—PMOF其结构如图(分子式:C4H9XYZ),可快速将芥子气降解为无毒物质。
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 XB.自来水不能用ZX2杀菌消毒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D.YXZ2遇水能产生使品红褪色的气体答案:B分析:X、Y都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1个共价键,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则X是O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化学键。
1. 化学键的概念。
化学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连接,是维持化合物稳定性的基础。
化学键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或共享来实现的。
2. 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两者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化学键。
3. 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在共价键中,原子间的电子对是共享的,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4. 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而形成的。
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这些电子形成了电子海,能够自由移动。
金属原子通过电子海相互连接,形成了金属键。
5.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在共价键中,由于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云被吸引到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周围,使得这个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另一个带有部分负电荷。
6. 共价键的性质。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长度可变、能量较大等特点。
共价键的方向性使得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长度可变性使得分子能够发生振动和转动,而共价键的能量较大则保证了分子的稳定性。
7. 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是指原子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重新组合形成的新轨道。
通过杂化,原子能够形成与共价键所需的轨道数目相符的轨道,从而更容易形成共价键。
8. 共价键的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可以用价键理论和轨道叠加理论来解释。
价键理论将共价键看作是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和原子间的吸引力之间的平衡,而轨道叠加理论则是通过原子轨道的叠加来解释共价键的形成。
9. 共价键的性质。
共价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从而揭示出共价键的本质和特点。
10. 共价键的多样性。
共价键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的性质和特点上。
不同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价电子数目、轨道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共价键的性质和多样性。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Si)- 存在形式。
-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SiO₂)和硅酸盐等。
- 物理性质。
-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点高(1410℃),沸点高(2355℃),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 化学性质。
- 与非金属反应。
- 硅与氧气反应:Si + O₂{}SiO₂。
- 与氢氟酸反应:Si+4HF = SiF₄↑+2H₂↑,这是硅的特性反应,可用于刻蚀玻璃。
- 与强碱溶液反应:Si + 2NaOH + H₂O=Na₂SiO₃+2H₂↑。
- 工业制法。
- 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SiO₂+2C{高温}Si + 2CO↑,粗硅再经过提纯得到高纯硅。
2. 二氧化硅(SiO₂)- 存在形式。
- 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有结晶形(如水晶、玛瑙)和无定形(如硅藻土)两种。
- 物理性质。
- 硬度大,熔点高(1710℃),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₂+CaO{高温}CaSiO₃。
- 与强碱反应:SiO₂ + 2NaOH=Na₂SiO₃+H₂O(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生成的Na₂SiO₃有粘性,会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 与氢氟酸反应:SiO₂+4HF = SiF₄↑+2H₂O。
3. 硅酸(H₂SiO₃)- 物理性质。
- 硅酸是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硅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
Na₂SiO₃+CO₂+H₂O =H₂SiO₃↓+Na₂CO₃(证明酸性:碳酸>硅酸)。
- 制备。
- 通过可溶性硅酸盐(如Na₂SiO₃)与酸反应制得,如Na₂SiO₃+2HCl = H₂SiO₃↓+2NaCl。
4. 硅酸盐。
- 定义。
- 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 硅酸钠(Na₂SiO₃)-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每日一练)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氢和钠分别是第一周期和第三周期的两种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A.质子数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D解析:把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把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按电子层数依次增大从上到下排列的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D。
2、南京理工大学合成出如图所示的离子化合物,该物质由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构成,其中有两种10电子离子和一种18电子离子。
X、Y、Z、M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均不在同一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弱B.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M 的强D .在该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答案:B解析:该物质由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构成,其中有两种10电子离子和一种18电子离子,且X 、Y 、Z 、M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均不在同一族,根据图示可知,X 为H ,Y 为O ,Z 为N 元素,M 为Cl 元素,含有的离子为NH 、H 3O +、N 、Cl −,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X 为H ,Y 为O ,Z 为N 元素,M 为Cl 元素。
A .非金属性:O>N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故A 错误;B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同族元素的其它氢化物,故B 正确;C .非金属性N<Cl ,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M ,故C 错误;D .该盐中含有NH 、H 3O +和N 离子,其中NH 、H 3O +含有极性键,N 中的N−N 键为非极性键,故D 错误;故选:B 。
3、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C 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A 、B 、C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硅的化合物
二、氯及氯的化合物
3.能与非金属反应,如:Cl2+H2。
(安静燃烧,
发出火焰)。
4.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为。
5.能与碱反应,如:与NaOH反应:,
可利用此反应制漂白液,制备氯气时尾气处理。
与Ca(OH)2溶液反应:
利用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
有效成分为。
新制氯水 1.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七种微粒,分
别是。
2.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中的微粒,(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
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
FeCl2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在
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
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能使有色布条退色。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
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次氯酸见光分解,久置氯水(浅黄
绿色)会变成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生成(氯水中有Cl-)。
漂白液 1.主要成分:,有效成分:。
2.漂白原理,有效成分与水、CO2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同时,这个反应也是漂白液在空
气中久置变质的原因。
漂白粉 1.主要成分:,有效成分:。
2.漂白原理,有效成分与水、CO2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同时,这个反应也是漂白粉在空
气中久置变质的原因。
氯离子(Cl-) 1.利用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
2.方法:先加溶液(排除CO32-、SO32-干扰),再滴加AgNO3
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三、硫及硫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知识点
硫单质(S ) 1.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____态, 又有 态。
(如火山口
中的硫就以 存在)
2.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3.S+O 2 ===点燃
SO 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
4.能与金属反应,将变价金属氧化成低价态,如 ,。
二氧化硫(SO 2) ②SO 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 、与NaOH 溶液反应:SO 2(少量)+2NaOH =Na 2SO 3+H 2O
SO 2(过量)+NaOH =NaHSO 3
对比CO 2与碱反应:CO 2(少量)+Ca(OH)2=CaCO 3↓(白色)+H 2O
2CO 2(过量)+Ca(OH)2=Ca(HCO 3) 2 (可溶)
将SO 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 2
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 2和CO 2。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
为SO 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SO 2将通入酚酞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O 2和水反应生
成亚硫酸,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O 2不能漂白指示剂。
③SO 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
气等)反应。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 2的强还原
性(不是SO 2的漂白性)。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
(将SO 2气体和Cl 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
④SO 2的弱氧化性:如2H 2S +SO 2=3S ↓+2H 2O (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 2的漂白性: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用
此可以检验SO 2的存在。
三氧化硫
硫酸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
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
不挥发,沸
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
可干燥H 2、
O 2、SO 2、CO 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 3、H 2S 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H 和O 原子个数比2︰1脱去,
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
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ⅰ)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
性 )
(ⅱ)与非金属反应(如C 反应):(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
四、氮及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