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触摸屏联网实验报告

触摸屏联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触摸屏的联网功能,包括4G通信和WiFi接入公网的能力,以及远程调试和操作、VNC远程监控触摸屏画面、PLC穿透等功能。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联网技术在触摸屏应用中的理解,并掌握触摸屏联网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实验设备1. 触摸屏:型号TPC7022Ni2. 4G天线3. micro-SIM卡(移动、联通、电信)4. 电脑(用于配置触摸屏参数)5. 手机(用于远程访问触摸屏)三、实验步骤1. 硬件安装(1)将micro-SIM卡插入触摸屏的SIM卡槽。

(2)将4G天线安装在触摸屏上。

2. 通信配置(1)上电后,触摸屏自动连接到4G网络。

(2)进入TPC系统设置,选择“网络”->“网卡”->“4G”,查看4G网卡的网络信息(IP、掩码、网关、DNS)。

3. 远程调试和操作(1)在电脑上下载并安装MCGS组态软件。

(2)在组态软件中,创建一个新项目,并添加触摸屏设备驱动。

(3)配置触摸屏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

(4)设计触摸屏画面,包括按钮、文本框、图形等控件。

(5)编写脚本,实现触摸屏的功能。

4. VNC远程监控触摸屏画面(1)在触摸屏上安装VNC服务器。

(2)在手机上下载VNC客户端。

(3)输入触摸屏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连接VNC服务器。

(4)在手机上查看触摸屏画面,并对其进行操作。

5. PLC穿透(1)在触摸屏上配置PLC驱动。

(2)在组态软件中,添加PLC设备,并设置PLC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

(3)编写脚本,实现触摸屏与PLC的数据交互。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4G通信实验过程中,触摸屏成功连接到4G网络,并获取了IP地址、掩码、网关、DNS 等信息。

这说明触摸屏的4G通信功能正常。

2. 远程调试和操作通过组态软件,成功配置了触摸屏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并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触摸屏画面。

在电脑上,可以远程访问触摸屏,并对其进行操作。

3. VNC远程监控触摸屏画面通过VNC客户端,成功连接到触摸屏,并查看其画面。

昆仑通态触摸屏实训报告

昆仑通态触摸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昆仑通态触摸屏实训,使学生掌握昆仑通态触摸屏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技巧。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昆仑通态触摸屏基本操作(1)认识昆仑通态触摸屏:了解昆仑通态触摸屏的外观、功能、特点等。

(2)连接昆仑通态触摸屏:学会连接触摸屏与PLC、变频器等设备。

(3)使用昆仑通态触摸屏:掌握触摸屏的基本操作,如按钮、开关、指示灯、趋势曲线等。

2. 昆仑通态触摸屏编程(1)MCGS组态软件:学习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新建项目、添加设备、设置变量等。

(2)昆仑通态触摸屏编程:掌握昆仑通态触摸屏编程语言,如C语言、梯形图等。

(3)昆仑通态触摸屏程序调试:学会调试昆仑通态触摸屏程序,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3. 昆仑通态触摸屏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1)远程控制:实现触摸屏对PLC、变频器等设备的远程控制。

(2)数据采集:通过触摸屏采集PLC、变频器等设备的实时数据。

(3)报警处理:实现触摸屏对设备的报警处理。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准备好昆仑通态触摸屏、PLC、变频器等设备。

(2)安装MCGS组态软件,并创建新项目。

(3)设置触摸屏与PLC、变频器等设备的通讯参数。

2. 实训步骤(1)学习昆仑通态触摸屏基本操作,熟悉触摸屏界面。

(2)学习MCGS组态软件,添加设备、设置变量等。

(3)编写昆仑通态触摸屏程序,实现基本功能。

(4)调试昆仑通态触摸屏程序,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5)进行实际应用,实现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报警处理等功能。

3. 实训总结(1)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昆仑通态触摸屏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技巧。

(2)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训成果1. 完成昆仑通态触摸屏编程项目,实现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报警处理等功能。

2. 编写昆仑通态触摸屏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远程控制PLC、变频器等设备。

触摸屏实验报告

触摸屏实验报告

触摸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触摸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触摸屏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掌握触摸屏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相关技术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设备1、触摸屏实验装置一套,包括触摸屏、控制器、数据线等。

2、电脑一台,用于运行测试软件和数据处理。

3、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和近场成像技术触摸屏。

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ITO 膜),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使上下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接触,从而实现触摸位置的检测。

电容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

电容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 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 ITO 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 ITO 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

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四、实验步骤1、连接设备将触摸屏实验装置与电脑正确连接,确保数据线连接牢固,设备电源正常接通。

2、安装驱动和测试软件在电脑上安装触摸屏的驱动程序,并运行相应的测试软件。

3、校准触摸屏按照测试软件的提示,进行触摸屏的校准操作,以确保触摸位置的准确性。

4、进行触摸测试使用手指或专用的触摸笔在触摸屏上进行点击、滑动、缩放等操作,观察触摸屏的响应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触摸屏控制实验设计报告

触摸屏控制实验设计报告

触摸屏控制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触摸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搭建触摸屏控制系统、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指定目标的精确控制。

通过该实验,能够深入了解触摸屏控制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优缺点,提高对触摸屏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解和能力。

二、实验原理:触摸屏控制利用电容触摸屏的测量原理,通过在触摸屏表面均匀布置的电容传感器,测量触摸物体(例如手指)在触摸屏表面的电容变化,从而获得触摸物体的坐标信息。

电容传感器是由两层导电层和介电层构成,当触摸物体靠近时,电容传感器之间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这种电容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

触摸屏控制是一种简单、直观、灵敏的人机交互方式。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搭建触摸屏控制系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实验装置,组装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触摸屏控制系统。

2.设计控制算法: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相应的触摸屏控制算法,实现对指定目标的精确控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控制算法,例如PID控制算法。

3.进行实验测量:使用触摸屏控制系统进行实验测量。

在实验中,可以模拟不同的控制场景和操作要求,比如在屏幕上模拟运动目标,观察控制系统的响应情况。

4.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控制算法的性能。

可以通过图表等方式展示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1.触摸屏控制装置(包括触摸屏模块、控制器等)2.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控制装置供电)3.电脑或单片机(用于与控制装置进行通信)4.数据线和连接线(用于连接各部分设备)5.相关软件和工具(用于实验配置和数据处理)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触摸屏和相关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避免操作错误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电源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电源过压或过流等问题。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所的整洁和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六、实验预期结果:通过本实验,预期可以实现以下结果:1.成功搭建触摸屏控制系统,实现对指定目标的精确控制。

触摸屏实验报告(一)2024

触摸屏实验报告(一)2024

触摸屏实验报告(一)引言:触摸屏作为一种常见的人机交互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本文将对触摸屏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概述:触摸屏是一种基于感应和响应原理的人机交互设备,通过用户的触摸操作实现对电子产品的控制。

本文将从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开始,介绍其分类、应用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结果。

正文:一、触摸屏的工作原理1. 电容式触摸屏的原理2. 电阻式触摸屏的原理3. 表面声波触摸屏的原理4. 负压传感器触摸屏的原理5. 其他类型触摸屏的原理二、触摸屏的分类1. 按触摸方式分类:电容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表面声波触摸屏等2. 按触摸点个数分类:单点触摸屏、多点触摸屏3. 按材质分类:玻璃触摸屏、塑胶触摸屏4. 按尺寸分类:小尺寸触摸屏、大尺寸触摸屏5. 按应用场景分类:手机触摸屏、平板电脑触摸屏、工控触摸屏等三、触摸屏的应用1.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2. 数字广告牌和信息亭3. 工控设备和仪器仪表4. 汽车导航和多媒体娱乐系统5. 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四、触摸屏实验设计和结果1. 实验目的和背景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实验步骤和方法4.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5. 结果和讨论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触摸屏的性能和优化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以上是关于触摸屏的实验报告(一)的概述和正文内容,该报告详细介绍了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实验结果。

通过对触摸屏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可以为触摸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触摸屏 实验报告

触摸屏 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及总线控制实验指导书实验地点:一区主楼623房间指导教师:胡振坤实验时间:2010年12月17日姓名:刘婷班号:10S0431 学号:10S004011 同组人:教师签字:成绩:第一章计算机控制PLC实验:1.1 实验目的:1了解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和应用FPWin软件的设计开发方法。

2.掌握PLC与PC机的联结通讯,3.编写程序,烧写,运行1.2实验设备1. 北京达盛科技PLC实验教学箱一套,其内置PLC型号为松下FP1。

2. 松下GT01触摸屏一台, 包含相关使用和编程说明书。

3. 实验用PC机一台,用于设计PLC及GT01触摸屏相关程序1.3.1电机控制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编程软件及编程方法(2)掌握简单控制技巧I/O分配表如表1-1所示,实验梯形图如图1-5所示。

表1-1 电机控制实验I/O分配图1-5 电机控制实验梯形图接线方法:INPUT00接开关输出插孔P01(P01——电机启动,停止命令开关)INPUT01接开关输出插孔P02(P02——电机正反转命令)OUTPUT00接电机启动,停止控制DJTDOUTPUT01接电机正反转控制DJZF转。

同时按下P01,P02转盘逆时针转动。

1.3.2混料罐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PLC编程原理及方法(2)掌握也为控制技巧(3)了解传感器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内容:使用数字量输入,输出控制混料罐液位。

I/O分配如表1-2所示,实验梯形图如图1-6所示。

接线方法:INPUT00接高液位报警HLS1INPUT01接中液位报警HLS2INPUT02接低液位报警HLS3OUTPUT00接HL1(表示进料泵1)OUTPUT01接HL2(表示进料泵2)OUTPUT02接HL4(表示混料泵)OUTPUT03接HL3(表示出料泵)表1-2 混料罐实验I/O分配图1-6 混料罐实验梯形图实验结果:进料泵开,低液位报警,出料泵HL3关,进料泵HL1开;中液位报警,进料泵HL1关,进料泵HL2开;高液位报警,进料泵HL2关,混料泵HL4开;3S后,混料泵HL4关,出料泵HL3开第二章:触摸屏控制电机2.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GTWin2.72开发GT01触摸屏应用程序的方法。

实验18 触摸屏TS相关实验

实验18 触摸屏TS相关实验

实验十八触摸屏TS相关实验一,实验目的完成这个实验后,您将具有以下能力:n熟悉关于触摸屏的工作原理n了解基于A R M的触摸屏的驱动编程n移植触摸屏t s l i b,并且进行测试二,基础知识进行本实验前,您应具有:n C语言基础n Linux环境下vi编译器的使用n Makefile的编写和使用n Linux下的程序编译与交叉编译过程三,实验环境准备为了完成本实验,以下硬件条件是必需的:n 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平台n PC机Pentium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128M以上为了完成本实验,以下软件条件是必需的:n 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n ARM-LINUX开发环境n Tslib.tar.gz压缩包四,情景描述使用C语言编程、M a k e f i l e文件完成触摸屏驱动程序的编写。

并且移植t s l i b,并且在开发板上进行校准和测试。

五,实验基本原理1,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在开发平台U P-N E T A R M2410S上使用的是电阻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基本上是薄膜加上玻璃的结构。

当触摸屏薄膜下层的I T O接触到玻璃上层的I T O时,相应的感应器就会传出一个讯息,再从控制器送到计算机端,之后再通过驱动程序进行转化到屏幕上对应的坐标值。

(如图18.1所示)。

一般来说,电阻触摸屏分为四线电阻和五线电阻触摸屏。

在该开发板上使用的是四线触摸屏。

四线电阻模拟量技术的两层透明金属层工作时每层均增加5V恒定电压:一个竖直方向,一个水平方向,总共需四根电缆。

特点是高解析度,高速传输反应。

表面硬度处理,减少擦伤、刮伤及防化学处理。

具有光面及雾面处理。

一次校正,稳定性高,永不漂移图18.1 (正面图)图18.1 (侧面图)接触屏幕,两层I T O导电层出现一个接触点,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Y轴方向的5V均匀电压场,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控制器侦测到这个接通后,进行A/D转换,并将得到的电压值与5V相比,即可得触摸点的Y轴坐标,同理得出X轴的坐标,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摸屏共同的最基本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报告

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报告

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报告1. 测试概述本次测试旨在对电容式触摸屏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包括触摸精度、触摸响应时间以及多点触控能力等。

通过测试,旨在确保触摸屏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

2. 测试设备- 电容式触摸屏设备- 触摸笔- 测试工具软件3. 测试内容及方法3.1 触摸精度测试使用触摸笔在触摸屏上进行一系列点触,并记录触摸点的位置。

测试过程中,触摸点应准确无误地对应到屏幕上相应的位置。

3.2 触摸响应时间测试在触摸屏上随机选择多个位置,使用触摸笔进行点触,并记录触摸到屏幕反应的时间。

测试过程中,触摸屏应能即时响应触摸操作,呈现出稳定和流畅的触摸效果。

3.3 多点触控能力测试在触摸屏上同时进行多个点触,并记录屏幕对多个点触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测试过程中,触摸屏应能准确识别和处理多个触摸点,并保持触摸点之间的独立性,以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

4. 测试结果本次测试获得的结果如下:- 触摸精度:触摸点准确率达到98%,符合设计要求。

- 触摸响应时间:触摸到屏幕反应的平均时间为0.1秒,满足要求的响应速度。

- 多点触控能力:触摸屏能同时识别并处理最多5个触摸点,符合多点触控的需求。

5. 结论根据对电容式触摸屏的测试结果,确认触摸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

触摸精度高、响应时间快且支持多点触控功能,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

6. 建议和改进尽管本次测试结果符合要求,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容式触摸屏的性能,建议在制造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并持续改进触摸屏的设计和工艺,以提供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和更可靠的产品可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姓名:张银成、石天涯班级:2011320105学号:11、24触摸屏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TFT屏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STM32的FSMC接口驱动TFT屏。

3. 学会使用触摸屏控制器检测触点坐标。

4. 掌握触摸屏的触摸功能。

二、实验内容:CHD1807-STM32开发板驱动配套的3.2寸液晶、触摸屏,使用FSMC接口控制该屏幕自带的液晶控制器ILI9341,使用SPI接口与触摸屏控制器TSC2046通讯。

驱动成功后可在屏幕上使用基本的触摸绘图功能。

1. 验证触摸屏校正功能;2. 验证触摸绘图功能;三、实验原理:1. TFT屏概述LCD,即液晶显示器,因为其功耗低、体积小,承载的信息量大,因而被广泛用于信息输出、与用户进行交互,目前仍是各种电子显示设备的主流。

TFT(ThinFilmTransistor)是指薄膜晶体管,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屏之一。

2. 数据点的像素格式图像数据的像素点由红(R)、绿(G)、蓝(B)三原色组成,三原色根据其深浅程度被分为0~255个级别,它们按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出各种色彩。

如R:255,G255,B255混合后为白色。

根据描述像素点数据的长度,主要分为8、16、24及32位。

根据描述像素点数据的长度,主要分为8、16、24及32位。

16位描述的为216=65536色,称为真彩色,也称为64K色。

16位的像素点格式见图1。

D0-D4为蓝色,D5-D10为绿色,D11-D15为红色,使得刚好使用完整的16位。

图 1. 16位像素点格式RGB比例为5:6:5是一个十分通用的颜色标准,在GRAM相应的地址中填入该颜色的编码,即可控制LCD输出该颜色的像素点。

如黑色的编码为0x0000,白色的编码为0xffff,红色为0xf800。

3. STM32驱动TFT屏因为STM32内部没有集成专用的液晶屏和触摸屏的控制接口,所以在显示面板中应自带含有这些驱动芯片的驱动电路(液晶屏和触摸屏的驱动电路是独立的),STM32芯片通过驱动芯片来控制液晶屏和触摸屏。

以实验中的3.2寸液晶屏(240*320)为例,它使用ILI9341芯片控制液晶屏,通过TSC2046芯片控制触摸屏。

ILI9341的8080通讯接口时序可以由STM32使用普通I/O接口进行模拟,但这样效率较低,它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控制方法——使用FSMC接口。

4. 触摸屏感应原理TSC2046是专用在四线电阻屏的触摸屏控制器,电阻触摸屏的基本原理为分压,它由一层或两层阻性材料组成,在检测坐标时,在阻性材料的一端接参考电压Vref,另一端接地,形成一个沿坐标方向的均匀电场。

当触摸屏受到挤压时,阻性材料与下层电极接触,阻性材料被分为两部分,因而在触摸点的电压,反映了触摸点与阻性材料的Vref端的距离,而且为线性关系,而该触点的电压可由ADC测得。

更改电场方向,以同样的方法,可测得另一方向的坐标。

图2 触摸屏电阻计算方法四、程序代码1. 主程序int main(void){SysTick_Init(); /*systick 初始化*/LCD_Init(); /*LCD初始化*/Touch_init(); /*触摸初始化*/while(Touchl_Calibrate() !=0); /*等待触摸屏校准完毕*/ Init_Palette(); /*画板初始化*/while (1){if(touch_flag == 1) /*如果触笔按下了*/ {if(Get_touch_point(&display, Read_2046_2(), &touch_para ) !=DISABLE)/*获取点的坐标*/{Palette_draw_point(display.x,display.y); /*画点*/}}}}2. 画板初始化void Init_Palette(void){Set_direction(0); //设置为横屏LCD_Rectangle(0,0,320,240,WHITE); /*清白屏*/LCD_Line(39,0,39,29);LCD_Line(0,29,39,29);LCD_Str_6x12_O(7, 10,"CLR", 0);LCD_Rectangle(0,30,40,30,GREEN);LCD_Rectangle(0,60,40,30,BLUE);LCD_Rectangle(0,90,40,30,BRED);LCD_Rectangle(0,120,40,30,GRED);LCD_Rectangle(0,150,40,30,GBLUE);LCD_Rectangle(0,180,40,30,BLACK);LCD_Rectangle(0,210,40,30,RED);delay_ms(500);}3. 获取位置char Get_touch_place(u16 *x, u16 *y){if(touch_flag == 1) /*如果触笔有按下*/ {if(Get_touch_point(&display, Read_2046(), &touch_para ) !=DISABLE){*x = display.x ;*y = display.y ;return 0;}}return 1;}五、实验结果:1. 触摸屏校正:图3.触摸屏校正2. 画板界面:图4.画板界面六、思考题:问题1. 触摸屏校正是不是必须的?如果不校正会产生什么后果?答:电阻触摸屏是必须要校准的。

但是我们可以提供某些参考值,方便我们能够将接收到的原始模数转换值转换成高层软件所需的屏幕像素坐标,理想情况下,校准程序只要在产品初次加点测试过程中运行一次就可以了,参考值可以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比如EEPROM。

这样,只要我让触摸驱动程序在一启动就运行校准程序,并把参考值保存下来,以后下次再使用时,只需读取该组数据即可。

这样在下次开机使用触摸屏时,只要读取该位内容,就可知道触摸屏是否已校正,没有校正则需要进行校正,已经校正过了则无需再重复校正了。

问题2.能否编写程序,将输入的内容识别并通过串口发送到上位机?答:不可以。

由触摸屏原理可知,LCD之所以能够显示各种字符,靠的是触摸屏与显示屏的相互接触,输入完成后,二者就不再接触,导致无法识别输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所以说不能编写程序,将输入的内容识别并通过串口发送到上位机。

七、常见故障很多人在使用触摸屏时,都遇到触摸屏因出现故障而不能使用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触摸屏是一种比较精密的设备,加之触摸屏多是面向大众开放使用的性质,其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从而造成其故障频繁出现。

1. 触摸屏不准2. 触摸屏无响应3. 触摸屏响应时间很长4. 触摸屏局部无响应等八、扩展与应用1. 与触控板的区别触摸屏(touchscreen)是绝对定位设备。

触摸屏是以显示屏为参照的绝对定位设备,其给出的数据是绝对坐标的。

像ipad,iphone之类的面板都集成有触摸屏。

触摸屏在HID设备类当中,是属于touch事件的设备。

触控板(touchpad)是相对定位设备。

触控板是不以显示屏为参照的相对定位设备,其给出的数据是相对坐标数据。

比如笔记本上的触摸板。

触摸板在HID设备类当中,是属于mouse事件的设备,其工作时通常操作系统上会显示出光标,其工作方式类似于鼠标。

2. 发展趋势触摸屏技术方便了人们对计算机的操作使用,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交互式输入技术,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发,新型触摸屏不断涌现。

a、触摸笔:利用触摸笔进行操作的触摸屏类似白板,除显示界面、窗口、图标外,触摸笔还具有签名、标记的功能。

这种触摸笔比早期只提供选择菜单用的光笔功能大大增强。

b、触摸板:触摸板采用了压感电容式触摸技术,屏幕面积最大。

它由三部分组成:最底层是中心传感器,用于监视触摸板是否被触摸,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中间层提供了交互用的图形、文字等;最外层是触摸表层,由强度很高的塑料材料构成。

当手指点触外层表面时,在1 / 1000s 内就可以将此信息送到传感器,并进行登录处理。

除与PC兼容外,还具有亮度高、图像清晰、易于交互等特点,因而被应用于指点式信息查询系统(如电子公告板),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c、触摸屏:可用于在演播室使用触摸屏点评系统,简单讲就是输入和输出合二为一,不再需要机械的按键或滑条,显示屏就是人机接口。

整个触摸屏系统由LCD、触摸屏、触摸屏控制器、主CPU、LCD 控制器构成。

多点触摸屏控制器是触摸屏模组的核心,触摸屏控制器是采用PSoC(可编程系统芯片)技术,PSoC是集成了可编程模拟和数字外围以及MCU 核的混合信号阵列,所以PSoC 的灵活性、可编程性、高集成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触摸屏控制器。

现在搭建的触摸屏幕有32、46 和70 英寸,支持1080p FullHD 分辨率,无需任何额外设置就可以支持多点触摸控制,可以纵向或横向摆放。

更为方便的是,它采用标准的HDMI、FireWire和USB 接口,插上电源并连接Mac、Linux或Windows PC即可开始使用。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专业化、多媒体化、立体化和大屏幕化等特点。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获得各种各样公共信息,以触摸屏技术为交互窗口的公共信息传输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文字、图像、音乐、解说、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地把各种信息介绍给人们,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触摸屏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利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输入手下触屏但是同样全键盘输入,触摸屏没有物理按键效率高,原因在于:输入法需要定位手指的位置,比如双手操作电脑键盘时,左手食指中指定位在F键,右手中指定位在J键,而触摸屏无法像按键的凸点或者输入感觉定位,难以形成高效的盲打。

触摸屏本身点击没有物理按键精准,触摸屏点击目标区域没有真正点击到目标区域,偏向目标正中心的下方。

无论是单手和双手输入,触摸屏本身误点击的概率高。

在虚拟键盘这样按键密集型的区域,每个按键的可点击区域有限,误点击的概率更高。

3. 实例应用我们在参加2013年6月份的陕西省五校联赛时,选择了双音源定位系统(A 题)这个题目,其中就用到了触摸显示屏。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发声模块、声音接收放大模块和数据处理及显示三大模块。

声音接收放大模块接收到声音信号后经过放大再交给数据处理模块处理,最后要将声源的具体位置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