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罗静;彭桂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7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
后等情况。

方法对40例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年轻女性宫颈癌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化程度、术后或术前是否放化疗对预后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


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较高,年轻宫颈癌临床期别早、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其独特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其不良生物学特征对患者的预后是有影响的。

建议对年轻妇女应加强普查和防治。

【总页数】3页(P493-494,495)
【作者】罗静;彭桂华
【作者单位】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
阳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Meta分析 [J], 李青梅;魏芳
2.90例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彭俊;黄勇
3.宫颈癌年轻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骆惠萍;李毕华;骆秀春
4.80例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柴春晶
5.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与早期宫颈癌预后因素分析 [J], 唐大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颈癌临床表现及转移途径

子宫颈癌临床表现及转移途径
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特点:接触性出血 轻患者: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量可多可少,也可有经期延长,经 量多。早期流血量少,晚期如病灶大表现为多量,一旦侵蚀大血管而引起 致命大出血。老年妇女呈绝经后不规则流血。一般外生型出血较早,量多, 而内生型出血较晚。 2).阴道排液:阴道分泌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时 脓性。 3).80%-85%有阴道流血及分泌物增多病史,但是如随机病灶范围增大, 继之又出现相应症状,如癌灶侵及盆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和直肠、 膀胱,病人可出现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厚重及下肢肿 瘤。严重者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尿毒症等。 4).晚期出现恶病质:消瘦、发热、全身衰竭等症。
பைடு நூலகம்
转移途径 三种:1.直接蔓延 2.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宫颈癌的扩散以直接蔓延和淋巴道转移为主。癌组织可直接侵犯宫颈榜、 宫旁和盆壁组织。向上累及宫体,向下累及阴道,向前累及膀胱,向后 累及直肠。 肿瘤压迫输尿管造成泌尿道梗阻,输尿管和肾盂积水。 淋巴道转移首先至闭孔、髂内、髂外淋巴结,然后髂总、腹主动脉旁、 深腹股沟或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血行转移发生于晚期癌,转移至肺、肝、骨、肠、脑及脾等。因癌组织 破坏小血管,经体循环转移所致。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范红燕;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年(卷),期】2008(21)4【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元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总页数】4页(P387-389,插1)【作者】范红燕;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IB~II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J], 陈慧君;黄亦波;林蓉蓉;郑飞云2.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J], 段律芳;李瑞珍;胡艳3.Ⅰb和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J], 胡明;朱滔4.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与预测 [J], 李素玉;郑祥钦;宋建榕;林丹枚;张宇龙;张钧;杨丹林5.Ⅰ~Ⅱa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刘山;张映红;魏巍;吴小华;陈鸣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作者:段律芳李瑞珍胡艳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

结果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

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

结论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 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

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规律;高危因素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10-03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段律芳(1981-),女,广东省梅州市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妇科肿瘤。

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笔者试就临床与病理对盆腔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妇科施行手术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149例。

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岁。

临床分期(FIGO分期)ⅠA期3例(1.5%),ⅠB期67例(33.5%),ⅡA期17例(85%),ⅡB期62例(31%)。

宫颈癌的转移途径

宫颈癌的转移途径

宫颈癌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进入晚期。

宫颈癌到了晚期容易出现各个器官的转移,引起相应的症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到生命。

那宫颈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呢?一、直接蔓延:直接蔓延是最常见的宫颈癌转移扩散形式。

癌瘤可直接蔓延或循淋巴管浸润而侵犯邻近的组织和器官。

1 向外向下浸润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因前穹窿较浅,故前阴道壁常常较后壁受侵为早。

有时阴道壁的浸润呈间隔状,癌细胞可沿阴道粘膜下的淋巴组织播散,在离宫颈较远处出现孤立的转移灶。

2 癌瘤向两侧蔓延至宫旁和盆壁组织由于宫旁组织疏松,淋巴管极丰富,癌瘤一旦穿破宫颈肌膜,即可沿宫旁迅速扩散,累及主韧带、骶韧带,甚至盆壁组织。

当输尿管受到浸润或压迫造成梗阻时,可引起肾盂输尿管积水。

3 癌瘤自颈管内向上侵犯可蔓延至宫体颈管型发生的机会较多。

4 邻近器官的侵犯晚期宫颈癌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及直肠。

由于膀胱与宫颈较直肠与宫颈的关系更加密切,往往先穿过阴道前壁侵犯膀胱,再向后穿破阴道直肠隔,累及直肠。

但侵犯直肠较少见。

二、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宫颈癌转移扩散最重要的途径。

一般是沿宫颈旁淋巴管先转移至闭孔、髂内及髂外等区域淋巴结,而后再转移至髂总、骶前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晚期患者可远处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或深浅腹股沟淋巴结。

当宫颈癌晚期出现癌细胞转移时,此时的治疗就不仅仅局限在转移肿瘤的治疗上,而应是注重患者的全身性治疗,做到全面预防宫颈癌的复发转移。

如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可以对整个患者身体机理调节,可起到明显的增效减毒的作用,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以上内容就是对“宫颈癌的转移途径”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专家提醒,女性朋友一旦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应尽早到好的医院做检查,一旦确诊应立即配合医生治疗。

切不可盲目用药,更不要失去治疗的信心。

影响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因素

影响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因素

The e f c s o e v c lc r i m a wih m e a t s s o l i y ph no f e t f c r i a a c no t t s a i f pe v c l m de
CA I H on b ng g— i
维普资讯0 2年 第 2 9卷 第 4期
影 响子 宫 颈 癌 盆 腔 淋 巴结 转 移 因素
蔡 红 兵
摘 要 :目的 了解影 响 宫 颈 癌 盆腔 淋 巴结 转移 的 影 响 因素 。方 法 对 l 6例 宫 颈癌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 l 顾 性 分 析 。结 果 I期 宫颈 癌 盆 腔 淋 巴结转 移 率 为 6 6 , .7 Ⅱ期 宫 颈癌 淋 巴结 转移 率 为 3 . l , 疗 未控 4 6 放 及 复 发 癌 盆腔 淋 巴结转 移 率为 3 . 9 。 盆腔 淋 巴结转 移 率与 患 者 的 临床 分 期 、 理 类 型 、 瘤 体 积 及 生 长 52 病 肿
r t l i y p od e a e t ln c ls a ,pa h o c yp a e ofpe v c l m h n e r l t d wih c i i a t ge t ol gialt e,s z f t mor a el d fe e i — ie o u nd c l if r nta ton Co u i n The n l nc o e a t s s e v c od o e v c l a c no a i . l so i fe e f m t s a i p l i n e f c r i a c r i m ma ea e t c i i a y be r lt d wih ln c l sa t ge,p t l i a ,sz um o nd c l if r nta i a ho og c l i eoft r a e ld fe e iton.W e s houl o i rrs fe t e v c lc nc r d c nsde i k e f c sofc r i a a e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论文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论文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论文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a(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180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经病理确诊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9例。

2009年1月—2014年7月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Ⅰa2~Ⅱa(FIGO分期),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40例。

经病理确诊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例。

将淋巴结转移47例为研究组,无淋巴结转移173例为对照组。

研究组年龄30~75岁,对照组年龄31~74岁。

2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7例因局部病灶较大或明显浸润阴道穹窿部,术前接受腔内放疗,A点剂量为15~20Gy,腔内放疗后2周行手术治疗;3例术前腔内放疗+新辅助化疗1次后2周行手术治疗;3例介入化疗治疗后2周左右后行手术治疗;1例术前新辅助化疗2次后2周行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10.0,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淋巴结转移特征220例手术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47例,占21.4%。

其中Ⅰa1期1例,Ⅰb1期19例,Ⅰb2期2例,Ⅱa期25例。

8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阳性(其中1例淋巴结大与周围粘连无法切除),5例髂总淋巴结转移(单一转移1例,多个淋巴结转移4例);4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中(单一转移18例,多个淋巴结转移29例,左右盆腔均转移17例)。

2.2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表明:研究组肌层浸润深度>2/3者21例(占44.7%),对照组21例(占12.1%),肌层浸润深度>2/3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脉管内瘤栓阳性者33例(占70.2%),对照组24例(占13.9%),脉管内瘤栓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肿瘤直径(≥4cm)、肿瘤类型(内生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术前辅助治疗无关(P>0.05)。

宫颈癌I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I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h e n,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e l v i c l y mp h n o d e me t a s t a s e s o f u t e r i n e c e r v i c a l c a r c i n o ma a s we l l a s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p e l v i c l y mp h n o d e me t a s t a s e s o f u t e r i n e c e r v i c a l c a r c i n o ma wi t h c l i n i c a l s t a g e s , p r i ma r y l e s i o n , d e e p mu s c l e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o f c e r v i x, t h e S CC — Ag l e v e l s b e f o r e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a g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 t h e c o u r s e o f d i s e a s e , h u ma n
( HP V) 、 病理分化 、 组 织学 类 型 、 生长方式 、 阴道 穹 隆受 累等 的相 关 性 。结 果 单 因素 分 析 显 示 : 宫 颈 癌 盆 腔淋 巴
结转移与临床分期 、 原发病灶 大小 、 官颈深肌层浸润 、 治疗前 血 S C C — Ag水 平 有 关 (P< O . 0 5或 0 . 0 1 ) , 而 与 患者 年 龄、 病程 、 HP V、 病理分化 、 组织学 类 型、 生长 方式 、 阴道 穹隆受 累等无 关 ( P> 0 . 0 5 ) 。 总 体 盆 腔 淋 巴 结 转 移 率 为 2 4 . 1 6 ( 3 6 / 1 4 9 ) , 主要 分 布 于 闭孔 区 ( 8 5 . 7 1 ) , 其 他 部 位 淋 巴 结 转 移 者 多 合 并 有 闭孔 淋 巴 结 转 移 。 结 论 临 床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