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选修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16张ppt)

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三国同盟主要是对付法国。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因为德国实力最强, 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主要是德国组织的。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难点精讲】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史料] 材料一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权利„„而作 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 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引自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材料二 (1917年11月8日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 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开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 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难点精讲】
材料二 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与两个或两个以上
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 的理由。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史证 (1)表中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一现象的出 现主要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后起的德国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难点精讲】
[易误辨析]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的依据 (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 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 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 协约国之间精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②凡尔登战役和索姆 河战役伤亡惨重;③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 的海上封锁
①美国和中国参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于 1918年退出战争
● “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背景 :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 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
1.对国际秩序: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的 国际秩序;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护国际秩序,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 际争端的方式发展。 2.对世界格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以及美国参战与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3.对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 日益高涨。
体系的内容等方面,思考该体系是怎样体 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华盛顿会议对中
现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国问题的处理;国联的委任统治条款等。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积极性:
实质:建立在强权政治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
1.维护了短期和平,推动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发展。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
上面两张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其实力对比发生重 大变化,国家间矛盾逐渐激化。
史料阅读(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争夺)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家关系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本课结构图
第
一
次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世
(一战背景:国际旧秩序受到挑战)
①美国和中国参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于 1918年退出战争
● “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背景 :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 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
1.对国际秩序: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的 国际秩序;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护国际秩序,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 际争端的方式发展。 2.对世界格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以及美国参战与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3.对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 日益高涨。
体系的内容等方面,思考该体系是怎样体 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华盛顿会议对中
现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国问题的处理;国联的委任统治条款等。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积极性:
实质:建立在强权政治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
1.维护了短期和平,推动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发展。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
上面两张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其实力对比发生重 大变化,国家间矛盾逐渐激化。
史料阅读(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争夺)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家关系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本课结构图
第
一
次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世
(一战背景:国际旧秩序受到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三)结果: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此次战 役中,双方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 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它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 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 协约国手里。
一战导火线 学习萨拉聚热焦窝事件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 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根源
为什一么战巴性尔质干:半是岛列会强成重为新一瓜战分前世欧界洲、的争“夺火世药界桶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开始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 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 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也极其巨大,它使欧洲人第一次
深深怀疑西方文明的基本走向,并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精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890-1914各国国防预算(单位法国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890
三
1914
国 德国
同
盟
三 国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英国
协 约
奥匈 帝国
巴尔干半岛问题
俄国
注: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4.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巴尔干部分地区曾先后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 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 中,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沙皇俄国支 持塞尔维亚人希望统一塞尔维亚各民族的“大 塞尔维亚主义”,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 亚独立。1908-1913年,巴尔干地区先后发生波 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列强直接或间 接介入其中,使巴尔干成为最敏感、最易爆发 战争的地区。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三、一战的影响
1.削弱了 帝国主义 和 殖民主义 力量,动摇了 欧洲 的世界优势; 2.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的民族觉醒; 3. 美国的参战 和 俄国十月革命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反对战争 、 要求和平 的运动日益高涨。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
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
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
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
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00
90
80 70
67 66
60
55
50
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
1913 1920 1925
世界
100 93.6 121.6
欧洲
100 77.3 103.5
40
俄国
100 12.8 70.1
30 20
美国
100 122.2 148.0
二、一战的进程
(一)爆发标志: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相继参战。 (二)一战性质 (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德国VS英法
西线
决定 战场
德奥联军VS俄军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思考:战争开始双方 都抱着什么心态?
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德皇威廉二世对士兵 说道:“叶落之前你 们就能返回故乡。”
二、一战的进程
法国元帅福煦与德国代表 签订停战协定
三、一战的影响
1.削弱了 帝国主义 和 殖民主义 力量,动摇了 欧洲 的世界优势; 2.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的民族觉醒; 3. 美国的参战 和 俄国十月革命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反对战争 、 要求和平 的运动日益高涨。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
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
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
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
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00
90
80 70
67 66
60
55
50
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
1913 1920 1925
世界
100 93.6 121.6
欧洲
100 77.3 103.5
40
俄国
100 12.8 70.1
30 20
美国
100 122.2 148.0
二、一战的进程
(一)爆发标志: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相继参战。 (二)一战性质 (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德国VS英法
西线
决定 战场
德奥联军VS俄军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思考:战争开始双方 都抱着什么心态?
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德皇威廉二世对士兵 说道:“叶落之前你 们就能返回故乡。”
二、一战的进程
法国元帅福煦与德国代表 签订停战协定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16张PPT)

一一周一良、吴于座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结合时间轴,阅读教材P84-85,梳理一战的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914.9
第二阶段 1916年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欧洲战场 形势图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
一个不受喜爱的继承人 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
何以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战后国际秩序
探究1:
一战为何发生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 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 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第一阶段:1914.9 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 1916年 凡尔 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 德兰海战
“凡尔登绞肉机”>25万人
“索姆河地狱”
>130万人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 爆发,德国投降
▲ 残酷的战场
▲ 新式武器坦克的参战
法国每3名军人里面,恐怕只有一人能够毫发无损地打完这场大战。 英国整整失去了一代——50万名30岁以下的男子在大战中身亡一一其中 尤以上层阶级损失最重。1914年从军的牛津、剑桥学生,25岁以下者半数 不幸为国捐躯。 德国损失人数虽然远超过法国,但由于它军事年龄总人口高出更多,死亡 比例就比较小了——13%。 比起来,美国的损失显然少得多(美军阵亡入数11.6万名,英国近80万, 法国160万,德国180万),但同样可以证明西线战事的残酷,因为这是美 军唯一参与的战区。
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结合时间轴,阅读教材P84-85,梳理一战的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914.9
第二阶段 1916年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欧洲战场 形势图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
一个不受喜爱的继承人 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
何以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战后国际秩序
探究1:
一战为何发生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 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 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第一阶段:1914.9 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 1916年 凡尔 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 德兰海战
“凡尔登绞肉机”>25万人
“索姆河地狱”
>130万人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 爆发,德国投降
▲ 残酷的战场
▲ 新式武器坦克的参战
法国每3名军人里面,恐怕只有一人能够毫发无损地打完这场大战。 英国整整失去了一代——50万名30岁以下的男子在大战中身亡一一其中 尤以上层阶级损失最重。1914年从军的牛津、剑桥学生,25岁以下者半数 不幸为国捐躯。 德国损失人数虽然远超过法国,但由于它军事年龄总人口高出更多,死亡 比例就比较小了——13%。 比起来,美国的损失显然少得多(美军阵亡入数11.6万名,英国近80万, 法国160万,德国180万),但同样可以证明西线战事的残酷,因为这是美 军唯一参与的战区。
课件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 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 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重难点 4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
项目
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
1917— 1918 年
战,中国等一批国家对同
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力量对比: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2.战略失误: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 潭。 3.内部矛盾: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使同盟国内部矛盾日 益加剧。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或事件
影响
爆发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 1914 年 战,俄、法、德、英相继
7 月 投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一 阶段 1914 年 马恩河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
第二 阶段
1915— 1916 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一方
第三 阶段
《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 内容 亚和土耳其等的和约以及国联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背景 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趋激化
内容
1921 年 11 月 12 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四国条 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实质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影响
积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优秀课件

英国第一:3000多万平方公里 法国第二:1200多万平方公里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德国第三:259万平方公里 意大利第四、美国第五
材料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占据殖民地形势图
英国第一:3000多万平方公里 法国第二:1200多万平方公里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德国第三:259万平方公里 意大利第四、美国第五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
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B.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
D 3.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B.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2)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 洲的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两个 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削弱欧洲,美俄崛起)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殖民地民族觉醒) (4)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启示和教训
德国、俄国、英国、法国参战
意大利参战
(加入协约国)
三、一战的过程(1914—1918年)
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1916年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坦克参战) 第三阶段:1917年 美国参战,俄国退战
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四、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1.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2.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
3.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恐怖主义。
高三历史课件从一战到二战的国际格局

(3)交战各国实力对比发生新的变化
国家
实 力 对 比
美国
掌握世界 经济霸权 但军事实 力不是英 法对手
英国
经济实力削 弱但仍是海 上霸主和世 界殖民霸主
法国
经济实力 严重削弱 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欧 陆最强大 的陆军
意大利
战争损 失重大 相对贫 弱的资 本主义 国家 扩大领 土,争 霸地中 海
日本
战后成为 欧洲债权 国,经济 军事实力 增强
一战:德国挑战英国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世界格局东西方的重点: 西方:战败的德意志 东方:瞩目的中国
一、巴黎和会(1919年)
1、背景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 义国家诞生,世界处于两种制度并存的状况。 (2)1918年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 宰割的对象。
二、华盛顿会议 l.召开背景:
(1)亚太地区,美日两国发生严重利益
(2)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922年
冲突。
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核心议题:中国问题、限制军备
二、华盛顿会议 3.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
《四国条约》(美、英、法、日 ) 《五国海军条约》(海军限制) 《九国公约》(中国问题)
巴黎 和会
2、会议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 列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凡尔赛 体系” 1、1921年美国召集,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 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等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的“华盛顿体系”
华盛 顿 会议
1930年代前的世界:和平蕴含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国公约》使中 国回复到几个帝国
引发了伟大的五四 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运动。
的局面。
复习巩固:
B 1、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
A.奥匈帝国 B.德国 C.俄国 D.意大利
B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同盟形成 D.三国协约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专题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及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复习目标: 1、全面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过及性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3、熟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所有考点; 4、掌握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构成的史实。
由于( A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4、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与中国有
B 关的文件是( )
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九国公约》
④《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
复习引领: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三条战线 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转折点 转折年
凡尔登战役 1916年
新式武器 远程大炮、机关枪、手榴弹、坦克、毒气、
攻击机和轰炸机、潜水艇等
加速大战结 束事件
①1917年4月,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对德宣战, 协约国力量大增;②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
月革命,退出大战;③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高
小组讨论: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是怎样损害中国利益的?同 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的特点是以大国的强 权政治为基础的?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美国向中国提出了
和会无视中国的合 “门户开放”“机
损害中 法权益,规定德国 会均等”的原则。
国利益 在中国山东的全部 体现 权益移交给日本,
D 狱”的一次战役是( )
A.萨拉托加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滑铁卢战役 D.凡尔登战役
复习巩固:
1、材料分析题:
我们刚刚结束了对“一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这一内容的 复习。一战后召开了哪两个 国际会议?分别签订了哪些 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这些 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条约:《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启示 (教训)
1、热爱和平,反对战争;2、反对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3、反对恐怖袭击事件;4、以 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和平 与发展。
一战后的世 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复习引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时间 地点
巴黎和会
1919年
巴黎凡尔赛宫
华盛顿会议
1921年
华盛顿
操纵国 英、法、美
美、英、日
目的 清算战败国、重 协调美、英、
Hale Waihona Puke 新瓜分殖民地和 势力范围。
日等大国在东 亚、太平洋地 区的关系及限
制海军军备
复习引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实质 大国重新争夺世界霸 权
签订的
和约 《凡尔赛和约》
资本主义大国重新分割 中国
《九国公约》、《五 国公约》
作用 暂时调整了列强 暂时调整列强在东 在欧洲、西亚和 亚、太平洋地区的 非洲的统治秩序 统治秩序。
3、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无 视中国的合法权益,规定德国在中国 山东的全部权益移交给日本,引发了 伟大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美国向 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中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 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当堂检测:
听写中……
涨,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
结束标志 1918.11.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复习引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确定一战 交战双方都是为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 性质的依据
影响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破坏,
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复习引领: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起止时间
1914.7.28——1918.11.11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重 新瓜分世界。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及 对抗。
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双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开始标志 主要战场
1914.7.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