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所谓能力问题,80%都是态度问题读后感

所谓能力问题,80%都是态度问题读后感Attitude is everything. When it comes to self-improvementor achieving success, many people tend to focus on their abilities or skills. However, the truth is that 80% of what is commonly perceived as an "ability problem" is actually an attitude problem.态度决定一切。
当涉及到自我提升或取得成功时,许多人往往专注于他们的能力或技能。
然而,事实是,所谓的“能力问题”中有80%实际上是态度问题。
Our attitude towards any situation determines how we approach it and ultimately affects the outcome. Having a positive attitude can make a huge difference in our lives, allowing u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achieve goals that may have seemed impossible at first.我们对任何情况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如何处理它,并最终影响结果。
积极的态度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我们能够克服最初似乎不可能达到的障碍并实现目标。
An individual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embraces challenges as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and learning. They see setbacks as temporary hurdles rather than insurmountable roadblocks. This mindset allows them to maintain resilience and persevere through difficult times.积极态度的人把挑战视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工作能力与态度的关系

试论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工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是作为个体的人在遗传和后天的努力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工作的态度,是人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工作态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个人对待工作的认真与否,可以从工作绩效表现出来,但这个考察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事半功倍,也有事倍功半。
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取得工作成绩的基础,表现出的是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有了较强的工作能力,而又辅之以正确的工作态度,那么必将是事半功倍,能促进任务的完成、事业的成功。
相反,既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又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牛屎做的鞭,闻(文)也闻(文)不得,舞(武)也舞(武)不得,那必将是一事无成的。
有了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不去身体力行,这就是消极的工作态度。
大事不去做,小事不愿做,终将是不能成就大事的。
相反,只要工作态度端正,即使能力不强,但由于用踏实、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应对工作,并时常加以总结,久而久之,工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看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这种志,其实就是体现在良好的工作态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这是持之以恒所达到的效果。
一个人,能用正确的工作态度去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不因工作能力的低下而自暴自弃,也不因能力过强而恃才傲物,这样就有了正确的态度。
“人一能之,己百之”,别人一次能做好的事,我就做一百次。
说明只要肯下功夫,即使能力低,也是能做好的。
不因自己的能力低下而气馁,脚踏实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这就是值得倡导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都阐述的是这些道理。
这也是作为工作能力一般的我们,所应当具有的工作态度。
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中,态度始终占着人际交往中一个很大的交往分量。
在小学,老师喜欢听话的小孩;在中学,老师喜欢听话并且爱学习的孩子;在高中,老师喜欢听话并且爱学习还要加上很爱学习的孩子;在大学或其它同等职能的学校,老师还是喜欢听话并且爱学习的人。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攻辩例子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攻辩例子
假设一个人有很高的能力,比如他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一项任务,但如果他的态度不好,比如他经常发脾气、不合作等,那么他的能力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他可能会在团队中引发紧张气氛,让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
这样一来,他虽然拥有出色的能力,但他却无法与别人合作,无法实现更大的目标。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销售人员。
假设他非常有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销售任务,但他的态度却很差。
比如说他经常不尊重客户,不关心客户的需求,而只是为了快速完成任务而推销产品。
那么客户可能会感到不愉快,对他的产品也没有什么信任感。
这样一来,他虽然有很高的能力,但他却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客户信赖,无法实现更高的销售额。
因此,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影响他在团队中的合作效果,以及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和业绩表现。
即使他有很高的能力,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态度,他也无法实现更大的成功。
最新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所需立论陈词

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所需立论陈词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立论陈词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方的辩题是: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业者具备开展工作所必须的能力。
西点军校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你就认为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不会有好的结果。
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首先,态度决定能力的发挥与提升。
工作需要能力,而开启能力的钥匙,则是态度。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假如没有正确的态度来驾驭,那么他的能力就像一匹野性不羁的马,这匹马能跑得很远,但是却不能创造价值,甚至还会造成危害。
工作中的单调、重复、挫折等会消磨你的激情,磨灭你的斗志,使你的执行变得被动而无力。
而唯有积极的态度能驾驭能力这匹快马,充分发挥和提升其能力,驰骋万里。
其次,态度决定工作的成功或失败。
成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一项工作能否成功,就看对工作的态度;一项事业能否成功,就看对待事业的态度。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老练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开启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则被过去的失败、疑虑和消极所支配。
再者,态度决定个人的前途和未来。
心有多高,天空就有多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就可以燃起心灵引擎无穷的能量,继而激发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也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展示给它的自己。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工作,工作就怎样回报我们;我们怎样对待未来,未来就怎样召唤我们。
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我们承认,工作中态度和能力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素,但态度决定能力的发挥与提升,工作的成败与否及个人的前途和未来。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所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二季度要打胜仗,就得从提升执行力开始。
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在我看来,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有些人不缺乏把事情干好的能力,但他们主动做事的态度,要么是磨洋工,要么折扣式的执行,导致结果差强人意。
实际上,所谓的执行力问题,80%都是态度问题。
你以为的执行,可能是“伪执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具体的工作中,通常会有三种“伪执行”现象:第一个,象征式执行在执行中阳奉阴违,上级让他执行,就装装样子,表演给上面看,看完了事。
很多年前,我刚做主管的时候,严格要求下属每天必须执行销售的一些标准动作,比如客户资料的整理、打电话的数量和拜访信息的记录,等等。
团队中有个人,特别努力,每天干到十点、十一点,他的工作习惯也特别好,但就是不出单。
我很疑惑,明明这么努力,怎么可能拿不到结果呢?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有一次他请假,我想工作不能耽搁,我就代替他给那些客户打电话,连打了三十个客户。
结果这些客户都告诉我:“你们公司没有人给我打过电话,我也根本不知道你说的这个员工是谁!”到这时候我才知道,他的执行都是假的,那些客户的拜访信息是假的,那些工作习惯和记录全都是假的,他只是表演得很努力。
这就是象征式的执行,是拿不到结果的。
第二个,折扣式执行他的执行是打了折扣的,他是“差不多”先生,执行不到位,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100分总觉得做到60分就满意了。
比如,领导让他去做个PPT。
他确实去做了,但是显然没有用心做,PPT视觉呈现极其糟糕,也没有重点,领导只能让他一改再改。
再比如,公司推行一项销售制度,他总是选择式的执行,对自己有利就执行,对自己不利就不执行,导致销售制度大打折扣,名存实亡。
第三个,机械式执行俞头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规定,销售一天要有8家拜访量。
管理者在执行的时候,就出了问题。
团队里有一位还在哺乳期的妈妈。
她说:“一天8家拜访量,有时候会耽搁太晚。
怕孩子挨饿,我能不能回去喂完奶以后再补,大概在9点~10点?”但管理者却说不行,今天干不完,你就不准回家。
我要结果,完成任务≠结果,“做不做,态度问;做好做坏,能力问题。

《我要结果》读后感读完李哲贤先生作的《我要结果》心中难以平静,这本书改变了我对问题一贯的看法。
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的本身,真是受益非浅。
完成任务≠结果,“做不做,态度问;做好做坏,能力问题。
”这是我们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去完成任务时的心态。
我们认为只要我去做了,我就没有责任了。
自己最少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完成任务的本身只是一个过程,而我们要的是结果。
我们必须要把完成任务和得到结果区分开来。
不能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想法。
要知道上级把任务交给你,他不是要看你如何去做的,他要的只是你完成的结果。
如果你得不到结果,你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为你的无能来辩解。
只要结果,不要借口。
认准结果,努力前进,就一定能得到它。
心态创造行动,行动创造结果。
结果心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
结果心态要我们,不要把眼光停留在结果上,不要把心态局限在单位给你的回报上,这样不能够帮你改变现状。
要把眼光放在创造结果上,要把心态放在如何为单位创造更多价值上。
有了这种心态命运就从此掌握在自己手中。
结果心态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因为在面对结果时,我们需要一个“一定要实现”的决心。
为了结果我们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永不放弃。
我们一定要见到风雨过后的彩虹。
只有行动才能出结果。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结果来自行动。
虽然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是没结果的。
无论你如何思考,无论你思考了什么,也不论你思考的水平有多高,都不能通过思考获得结果。
结果永远只能从行动中获得,不可能是通过思考获得。
执行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想要结果,先要行动。
坐着不动,永远也赚不到钱。
执行就是要结果,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
0.1永远大于0。
不要盲目的追求完美,先要行动,用行动来修正我们的结果。
让他尽量完美。
不要犹豫,立即行动,速度制胜!行动就会有收获,行动就会有结果,但快速的行动,更能保证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先开枪,后瞄准”不要当瞄准后,而错过了射击的目标。
所有能力不行,归根结底是态度问题

所有能力不行,归根结底是态度问题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职场中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知道了。
1遇事别废话、不计较第一时间先解决问题人这一辈子,能混成什么样子,过上什么样的人生,早就由你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决定好了。
2你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工作态度有问题工作过程中,当有人遇到问题时,只会两手一摊说不会,而从来不去想着带上解决方案讨论一样,这才是工作协同中的大忌。
3能做好不喜欢的工作才配得上更好的工作很多人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看不上端茶倒水,看不上机械重复,却从未想过,即便是看上去再低级再没有意义的工作,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稻盛和夫曾说过: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能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好,才是一种高级的修行,这一路能赐予你的,何止是更好的机会,更是过好任何一种人生的能力。
4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总有刚毕业不久的学生,问我当下的工作不喜欢该怎么办?你让他辞职,他说不敢,因为怕找不到更好的;你让他继续适应,他说自己很清楚,这压根就不是自己的喜好所在。
看上去好似无解。
但真正厉害的人,无论一份工作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会干得漂漂亮亮、利利索索。
你越是浑浑噩噩,就越没有跳板可言。
你明知当下的工作很烂,但你可曾想过,自己到底配不配得上更好的工作?人人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你要是不努力,压根就没得选。
这不是悖论,而是前提。
任何一份工作,长年累月地做下来,都会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存在。
但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龄,同样的强度,放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人就会絮絮叨叨、抱怨不止,有人就会高效完成、微笑面对。
这,便是工作态度起到的作用。
由工作态度反映出来的状态,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格局、思维方式、承压能力、耐力等重要品质。
5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先看他对工作的态度没人能做到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能高高兴兴。
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干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干与不干是态度问题,能力是态度来决定的》今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做一些辅助监理工程师工作。
虽然只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我仍然学会了很多我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首先是心态。
心态影响着人的情绪和意志,心态决定着人的工作状态与质量。
无论什么工作都要保持一颗热爱的心,要把自己分配的工作做到极致。
每个人都应该将心态摆正,戒除浮躁,勤奋敬业,脚踏实地,抛弃借口;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要多关注工作本身,多关注在工作中能够学到的知识与经验。
实际上,无论什么工作,你如果能秉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真正积极的重视它,它都一定会带给你真正想要的一切——幸福,快乐,成功与荣耀。
若不能保持一份正确的心态,即使在学校再优秀也是不可能成大气的。
当初我们充满热情的选择了土木,我们就一定要热爱土木,以土木为骄傲,为我们的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其次就是意识到与人沟通是异常的重要。
我们为了高效的工作就一定要和与我们工作相关的人员有良好的交流。
如果交流不畅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了工作我们走到一起,如何交往就要看我们自己了,优秀的交往技巧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交往中,有些东西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别人的性格与做事的风格,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去适应他;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别人的处理事务的方式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能力,为我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沟通简单的说就是“听”与“说”。
“听”也是一门技术,要判断对方意见的准确性,不能盲从,但是也要能听进去刺耳的但是非常准确的话,毕竟人无完人,虚心聆听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充分的认识自己,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与与缺点。
“说”就是要用委婉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只有“听”与“说”的良好的结合才能给我们带来成功。
而说话技巧和应变能力同样重要,什么场合下说什么样的话,讲话不能冷场等等,这些技巧都是需要我们平时就多加努力的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居北京,五岁女孩的妈妈,七年麦肯锡咨询,三年互联网运营,目前创业 中。天秤座 AB 型血的纠结星人,主写职场与情场的选择题。
1、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2、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3、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4、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 5、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
如何做一个“有态度”的人? 如何变他人人脉为自己人脉?
3、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两年多前,我在前一家创业公司,CEO 提出在陆家嘴地区投放广告。 我们选择了某个地铁站厅的广告位,速度签约了。
飞去上海,供应商陪着到现场一看,团队里一个 90 后当场脸色难看。
我悄悄问他,“你是否觉得不行?”
那是比较早的地铁线,站厅较为陈旧昏暗,效果比远程看图片差不少。 站厅里乘客行色匆匆,所选区域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同时投放不同形 状的灯箱和立柱,又增加了创意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我忽然听到他问道,“如果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 承诺利息 10%,你会考虑投资吗?”
说句实话,我设计的这个互动,真没啥了不起。我欣赏这个年轻的 同事,因为他见到一个可能有点效果的方法,就去留心,然后有机 会就去试用。
职场上能力比较强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是怎 么做的,什么方法能帮我做得更好”。
然而,我这个 CMO 天性犹豫,掂量着档期已定,这时候修改,不知道 是否能行。
90 后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改!我去说!可以商量的!来得及!” 所幸供应商很配合,帮助我们做出了调整。
后来我把此事写进给 90 后的推荐信,他拿下了 Kellogg、Berkeley、 LBS等若干名校 offer。
实话说,买陆家嘴地区广告是 CEO 的主意,签约这个区域是这个 90 后好几层老板们的决定;事后没人能判定投放原来的位置一定不好;他 早就说好两年后申请出国,也没打算跟这家公司生死到老。
他们的雷达始终开着——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经验,敏感更优 方式。就好像少年时那些学霸,总关心别的学霸用什么参考书、做 什么题库一样。
职场上的技能,包罗万象,动态发展,并没有一本“工具大 全”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怎么写清邮件、怎么有效开会、 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活跃气氛……放眼望去,是日常中许多人 在给你示范。
1、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离开麦肯锡后,我做营销。有次内部培训,分享理财用户洞察,我问大 家,“如果有个理财产品,银行承诺回报率 8%,你考不考虑?”
座中多数人会回答“考虑”,因为银行背书给人感觉风险极低,而收益 率高过一般同等风险等级产品。
然后,我又会问,“还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回报 率 10%,你考不考虑?”回答是:“不考虑。”
有能力的人,对未知的世界,有“我可以”的态度。
感谢互联网看帮助文件,可以边试边学……
这世界上肯定有挑战智商极限与情商高度的事儿,但阻挡我们的, 往往是“这没意思,这很难吧,我不行吧,以后再说”的状态。
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 变得多强,过得多好。
“那 12% 呢?”“不考虑。”
“那 15% 呢?”“更不敢考虑了!”
因为,你表哥的同学是谁啊,不太敢相信。
这就是个简单的问答,让参与者代入用户角色,感受一下对风险与收益 的权衡。这能让培训气氛稍微互动一些。培训嘛,互动一点没那么枯燥。
不久后,我们团队有个小哥们去给人培训,我忙,没参与准备,培 训时我电话接入旁听。
这一本本打开的书,看我们是否愿意去阅读、去琢磨、去 实践。是在点滴中,我们慢慢地武装自己,变得更高效。
2、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每个幼童的妈妈,大约都讨论过孩子吃饭的习惯问题,会有些孩子需要 大人满世界追着喂。
当我们成年后,职场上也有“等投喂”和“自己吃”的大人。前者需要 一点推动,后者自己买菜、自己点菜、自己搜索菜谱学做菜。
职场上有句话,“TA 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
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我承认,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等这些我们 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关系重大,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 某个范围内。
譬如,身为帝都一个普通的职场妈妈,我觉得自己大概率不能为人类 飞向火星做出直接贡献了,也不能参加奥运会了。我也不敢拍胸脯保 证自己现在创业能赚大钱或者改变世界。
是我打乱了他职业生涯的节奏,我挺不好意思,就卖力用自己的人脉 帮他找机会,最终结果也挺理想。这事儿照理就翻篇儿了。
去新工作报到那一天,他发消息给我,“我今天去 XX 上班,我小窗 感谢了你帮忙建立机会的所有朋友,真心谢谢!”同时给我发了对别 人表示感谢的聊天记录截屏。
也就是说,改位置,他只是给自己“找麻烦”罢了。
只是,优秀的人,有最强的渴望,要把事情做好。并因为此,他们独立 思考、反思判断、提出建议、积极推动。
漫漫职场路上,有那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 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
4、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
去年,我忽悠一个电商行业的前同事来我们创业公司做消费金融。干 了半年,这哥们觉得自己还是喜欢“消费”,不感冒“金融”,决定 重返零售行业。
我们营销团队有个女孩是“内容运营”,俗称“小编”。她写作流畅, 排版精美,但从来不怎么用 Office 软件。直到有一天,某个项目熬夜赶 工一个 PPT,拉她也来帮忙。
我听到项目经理跟她说,“这些图用 PPT 画行吗的 PPT 很专业(当然与她的写作与设计底子有关),只有 一张图她不会用 PPT 画,用 Photoshop 先做出来,问大家这样行不行。
然而,个人选择的力量,依然是太被唱衰了。
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依然有广阔的、 不确定的空间。
我想分享几个身边小伙伴的故事,讲讲为何“能力”由“态度”决 定——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