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

⾼⼆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记忆,⽽且还能培养学⽣的归纳能⼒。

通过归类,对学⽣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希望能助你⼀臂之⼒!⾼⼆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府”:中书门下是⾏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省制度;元朝⾏省制度的创⽴是地⽅⾏政制度重⼤变⾰。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政权,不允许有独⽴的⾏政体系存在。

(3)地⽅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2⼀、理性时代的到来1,原因:(1)⽂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然科学取得重⼤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益强烈。

2、代表⼈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于对⼈性的尊重,要求获得⼈本⾝的解放,进⼀步发展了⼈⽂主义。

(2)他们否定⼀切外在,认为判断是⾮的标准只有⼈⾃⼰的“理性”。

高二历史选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三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 欧洲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解放思想,追求人文主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艺术上注重透视和人体比例的准确表现。

2.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推动了科学、艺术、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探索新航路的需求,追求经济利益和扩大殖民地的欲望,科技水平的提升。

4.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发现和影响: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西方列强开始殖民扩张,推动了文化、商业和科技的交流与发展,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二章:摩尔人统治与科尔多巴战役1. 摩尔人统治西班牙的背景和过程:西班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摩尔人的对抗,韦斯卡奪取哥多华,西班牙逐渐沦为摩尔人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

2. 马略卡王国的建立及其对西班牙的影响:黎波里诺依亚王国马略卡岛上建立独立王国,填补了基督徒势力与摩尔人统治之间的空白,为后来收复失地奠定基础。

3. 科尔多巴战役的经过和意义:由伊本·哈克南领导的基督教联军在科尔多巴战胜强大的摩尔人统治势力,标志着西班牙收复失地的开始,开启了后来的“圣战”之路。

第三章:普鲁士兴起与德国统一1. 普鲁士的兴起和军事改革: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改革措施,建立强大的普鲁士军队,成为欧洲的一支强国。

2. 普奥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普鲁士通过战争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帝国的领导权,最终成功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3. 德国统一对欧洲的影响: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扩大了德国的领土和影响力,对欧洲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美国南北战争和美国民主的发展1.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和过程:北方和南方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差异,围绕着奴隶制度和联邦权力的争端而爆发的战争。

2. 解放黑奴和战争结果:北方胜利,解放黑奴,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

3. 林肯的执政和政策:林肯领导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反对奴隶制度的政策,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等重要法令。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是⾼中⽂科⽣的主要学习科⽬,那么选修三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呢?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选修3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历史选修3知识点:第⼀次世界⼤战 1、背景: ①在第⼆次⼯业⾰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等相继进⼊帝国主义阶段。

②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战前两⼤军事集团: ①三国同盟:德国、意⼤利、奥匈帝国(核⼼国: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国:英国 ) ②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③影响:两⼤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战⼀触即发。

(引发⼀战) ④⽬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世界。

3、有欧洲“⽕药桶”之称的是巴尔⼲半岛。

4、⼀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导⽕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6、开始标志:1914年7⽉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参战国家: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利、美国、中国等 8、战场:欧洲、⾮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9、⾸次使⽤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远程⼤炮。

10、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机”,是⼀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11、1917年,美国、中国都加⼊到协约国⽅⾯作战。

12、结束标志:1918年11⽉,德国投降。

13、结果:同盟同失败。

14、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影响: (1)给各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的⼈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诞⽣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历史选修3知识点:巴黎和会 1914年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

当年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开打。

”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7⽇,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展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采邑制度的起源-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设-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会的组织结构-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代表性人物与作品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理念 -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的统治与影响- 君主制的终结与共和制的确立3. 世界两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代理战争2.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兴国家- 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非洲与亚洲的去殖民化- 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2.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 信息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伦理与隐私问题3. 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 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与文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代以家族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设立了官职,形成了成文法律,进一步健全了政治体系。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人阶层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智、信等,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二、世界史
美国的独立: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压迫和暴虐统治导致北美人民反抗,最终走上独立道路。

《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通过,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对世界市场和霸权的争夺,列强的矛盾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科技进步和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权在德方,第二阶段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现代史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德、日等国的专制建立。

以上仅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2.(1)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澳;协约国:英、法、俄(2(3(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巴尔干火药桶(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为抢夺胜利果实(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练习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A. 19世纪70年代B. 18世纪晚期C. 20世纪初D. 20世纪20年代中期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3)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1、2、3B. 2、3、4C. 1、3、4D. 1、2、3、4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和思想。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冲突1.古代东亚文明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关系及交往。

2.古代欧亚大陆文明的交流- 西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东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和冲突。

二、第二章:近代世界的多元成长1.15-18世纪的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 经济、产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欧洲探险与殖民扩张。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 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三、第三章:近代世界的风云变革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特点;- 帝国主义的形成和表现;- 殖民地问题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背后的原因; - 冷战的起因和发展;-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四、第四章:当代世界的变革与发展1. 经济全球化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特征;- 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挑战。

2.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当代世界的大国与地区;-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国际安全与合作。

以上是高考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汇总,每章都包含了该章内容的重点和要点。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复习。

同时,要记住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事件和人物,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在高考历史选修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历史高二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选修三是我学习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学习历史高二选修三中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我所学习的三个主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西方现代国家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在学习西方现代国家的兴起与工业革命这个知识点时,我了解到了欧洲国家在近代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从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学习和效仿,现代工业的发展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工业革命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知识点二:近代中国社会与经济变革在学习近代中国社会与经济变革这个知识点时,我了解到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改革措施。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我了解到了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和社会问题时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改革尝试。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思潮和政治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知识点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与对华战争在学习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与对华战争这个知识点时,我了解到了中国在近代受到外国列强侵略的种种情况。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我对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对中国历史中的外来侵略和国际关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以上是我在历史高二选修三课程中所学习到的三个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不仅对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工业革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近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高二历史选修三的学习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知,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5、人类渴望和平。

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就是真理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

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1、形成的原因(1)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

两国是宿敌。

(2)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3)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2、成员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3、形成经过:(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2)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4、影响: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二)三国协约:1、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三国同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使两国接近。

2、成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3、形成过程:(1)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2)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3)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影响: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思考问题:5、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复杂,有哪三对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哪一对?各因何问题产生的矛盾?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1)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2)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3)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4)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1、德国的军国主义浪潮出现的原因:德国自身的军国主义传统;在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国的军国主义尤为严重,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对殖民地分配现状最为不满。

2、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德国、俄国、及英国、法国等极端民族主义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复习提问: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两大军事集团?集中体现了哪些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矛盾的实质。

3、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表现有哪些?4、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什么?5、为什么人类历史到了20世纪会发生世界大战?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云密布的欧洲,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及如何进行的?讲授新课:一、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讲课思路:先让学生简述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然后再来分析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并结合地图。

形成时空观。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出现了众多的民族独立国家。

欧洲列强利用这一复杂局势,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夺尤为激烈。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是欧洲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矛盾冲突非常尖锐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展的障碍,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2、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其影响是什么?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二、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一)、一战的爆发1、爆发:1914年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2、交战双方:德、奥匈、奥斯曼、保英、法、俄、塞、比、意、日等想一想: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战争的进程1、战争的三条战线:2、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阶段战役或重大事件影响第一阶段(1914)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协约国力量增强,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回答问题:3、在大战的第一、二阶段,战争的中心是如何变化的?西------东---------东4、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中立政策”目的:远离战火,避免战争;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俄国爆发革命,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德国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目的: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三)大战结束1、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2、促使大战结束的原因有哪些?(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总体上,协约国的力量大于同盟国的力量。

n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中国等国家的参战也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n德奥集团挑起的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非正义的战争是必然失败的。

n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

各国的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如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n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三、大战的结果和大战性质:1、结果:⏹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3、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3课大战的后果复习提问:1、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影响?2、一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3、一战在欧洲战场的三个阶段、各有何战事?4、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5、你认为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讲授新课:1、巨大的灾难:2、西欧的相对衰落3、美国和日本崛起4、革命与独立浪潮高涨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重大影响?第4课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民族主义是在什么时期兴起的?一般认为,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2、举例说明,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经起过或者进步、或者反动的作用?3、阅读教材材料,回答18页知识窗的问题4、如何来认识极端民族主义的❽爱国主义❾面貌?课后记:阶段战役或重大事件影响第一阶段(1914)第二阶段(1915~1916)第三阶段(1917~1918)第二单元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短暂和平。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2课时)一、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热切希望和平;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强间的争霸斗争从战场上转移到谈判桌前2、什么是巴黎和会?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3、与会代表:战胜国的代表,但没有苏维埃俄国,中国政府的代表是陆征祥等4、和会召开的目的:实现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削弱德国,巩固战争成果(以解决分赃、反苏和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这三大问题)5、战胜国的主要意图同学阅读教材分析并结合新课堂22页材料题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提出严厉的赔款计划,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国:继续❽欧洲均势❽的传统政策,维护殖民帝国和海上霸主地位,消灭德国的海军,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而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更关心建立国际联盟,使美国能够更大程度干预和控制国际事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