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共33页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15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1.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1)空气动力噪声,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噪声,例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2.振动(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

(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

(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如汽车、火车、收割机、脱粒机等驾驶员,手臂长时间把持操作把手,亦存在手臂振动。

3.电磁辐射1)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2)红外线辐射——白内障。

(3)紫外线辐射。

常见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等。

电弧光照射——电光性眼炎。

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辐射——激光所致眼损伤。

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

4.异常气象条件1)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作业环境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

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

(2)高温高湿作业。

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辐射源。

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具有热害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到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一定的危害因素下,可能导致职工患上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培训资料。

一、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可引起中毒、过敏、损害内脏器官等健康问题。

1.有毒物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接触过多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控制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症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有害气体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排除室内有害气体。

(2)采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随时检测室内气体浓度。

(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等。

二、物理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下,容易导致耳聋、震颤病、放射性损害等。

1.噪音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聋哑症等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高噪音环境,应建立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2.振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持续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震颤病、腰椎损伤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振动设备,应采用减振措施。

(2)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持振动工具,采取轮班制度。

3.辐射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辐射下会导致放射性损害、癌症等健康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通过屏蔽或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用防护装备。

三、生物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或不适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体如下:1.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包括有毒、致癌、致畸形、致变异等物质。

例如: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等。

2.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电离等。

3.生物因素:各种微生物、昆虫、病菌、致病因子、病毒等。

4.粉尘和纤维:包括矽尘、石棉、化纤等,可以引起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健康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都在7万例以上,工人残疾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职业病不仅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给工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也给企业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及企业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根据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风险。

2.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

严格操作规范,实施工程防护、人身防护等措施。

督促工人每天佩戴防护设备,减少工业危害。

3.健康体检: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依据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就行预警、或者提出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建议,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职业健康教育: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逐步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让工人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工人自觉抵御职业危害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现有的职业病种类和本行业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验室及现场检测、规范操作以及督促工人佩戴防护措施等方法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减少工业危害和维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2023/5/14
毒物危害及控制
致敏性
某些化学品可引起 皮肤或呼吸系统过 敏的症状
窒息性
化学品对身体组织 氧化作用的干扰, 导致缺氧窒息
致癌性
化学物质可能引起 细胞的无节制生长 ,形成恶性肿瘤
刺激性
身体与有毒物接触已相 当严重,受刺激部位为 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2023/5/14
麻醉性
化学品中枢神经和周 围神经系统的功能抑 制,导致知觉丧失
2023/5/14
耳塞使用:将耳塞的圆头部分搓细,手从头 后部绕过,将耳朵向上、向外拉起,将耳塞 的圆头部分塞入耳中。轻扶耳塞直至耳塞完 全膨胀定型。为舒适安全的摘下耳塞,请一 边旋转一边往外轻轻拉出耳塞。
噪声危害及控制
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 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 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2023/5/14
构成
防毒面具主要是由过滤元件、 罩体、眼窗、呼气通话装置以 及头带等部件组成,它们各有 各的职责,同时又能默契配合
用途
用于对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 及面部皮肤提供有效防护,防 毒面罩可以根据防护要求分别 选用各种型号的滤毒罐,应用 在化工、仓库、科研、各种有 毒、有害的作业环境
毒物危害及控制
2023/5/14
粉尘除具有职业健康危害外其爆炸危害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粉尘危害及控制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 ,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 、爆破、破碎、磨粉、农林 产品加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