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_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中的正常菌群PPT课件

人体中的正常菌群PPT课件

影响正常菌群组成的因素


饮食结构
年龄 环境(卫生条件) 药物(抗菌药物) 疾病(消化道疾病) 气侯 生活习惯 精神状态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饮食结构的影响


饮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多食蛋白质的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 淀粉为主的人,乳杆菌较多。 吃什么饭,养什么菌。
3、胃肠道微生物
胃内酸度高,含消化酶,细菌数量少。人体 中共生菌最多的部位是大肠。以厌氧菌为主 (人的粪便中,约有60%的干重是细菌。)
2010年3月4日《自然》一项研究:抽取l24名 丹麦人和西班牙人的肠道细菌进行了宏基因 组测序。结果表明,肠内细菌群中共有330万 个基因,而人类的基因只有2.2万个左右, 是肠内细菌群的1/150倍。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2、口腔
口腔是一个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生境:(1)温度稳定; (2)水分充足;(3)口腔内高低不平的表面为微生物 提供多样的微生境;(4)营养丰富。
龋齿与微生物(变异链球菌)有关
龋齿为一种牙质的进 行性崩溃,开始于牙 齿表面釉质脱矿质, 然后向内部扩展。这 是由于细菌分解糖类 产酸的缘故。
皮肤上的细菌以汗液、皮脂、角质(皮屑)为营 养来源,容易在潮湿的部位滋生。另外皮肤面 积大,暴露在外,正常菌群数量多。 《科学》(2009年5月29日)一项研究表明: 采集了l0名研究对象全身20处不同部位皮肤上 的细菌样本,对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细 菌种类最多的部位是手腕(44种),最少的部位 是耳后(15种)。
肠道的正常菌群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PPT课件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PPT课件

编辑版ppt
21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的细胞中,有许多成分可以促 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
有学者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没有 细菌的环境中生活,成为无菌鸡;另一组让它们正常生活,即带菌鸡。结果 发现无菌鸡的小肠和回肓部的淋巴结都要比普通带菌鸡的少80%左右。如果 将这些无菌鸡暴露在普通有菌的环境中饲养,使之建立正常菌群,则经2周 后,它们的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就可与普通鸡相近。此外,有些正常菌群 的细胞组分与病原菌的相同,因此,它们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像抗体一 类的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也能对抗相应病原菌的侵袭。
编辑版ppt
16
泌尿生殖道
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较多,常有表皮葡 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菌、 类杆菌、奈瑟氏菌、不动杆菌、耻垢分枝 杆菌、支原体、假丝酵母等。这些菌群也 可以在男女两性的尿道口发现。
编辑版ppt
17
阴道内菌群随内分泌变化而波动。阴道分泌 物中常含有无害的微球菌。初生女婴阴道的酸 碱度在5左右,主要为乳杆菌;出生后1个月 至青春期,酸碱度升至7左右,主要菌群转为 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青 春期后,阴道酸碱度又下降,乳杆菌等重占优 势,直至绝经期为止。
编辑版ppt
13
1克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 重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肠道菌 群受饮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多食蛋白质 的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 的人,乳杆菌较多。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 要是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随着 成长,双歧杆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 等逐渐 口腔细菌增多。
编辑版ppt
11
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的口腔菌群,与母 亲阴道内的菌群相同,随后逐渐接近成人 的口腔菌群。

菌群失调症ppt课件

菌群失调症ppt课件

Ⅰ度菌群失调症
临床表现: 为潜伏型,临床症状不明显,可逆,去除病因,不经治疗也能恢复。 粪便外观: 正常成形软便,或不成形软便或稀便。 涂片所见: 仅是数量和比例轻度改变。 细菌总数在正常范围、正常低值或略有减少。G+b在正常低值,G-b多有增加,G+C在正常高值或增多,类酵母样菌、梭菌常有增加。
10:40:45:5
正常范围
优势菌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其他(特征菌变化)
酵母样菌增多
影象诊断: Ⅱ度菌群失调表现
本表主要适用于成年人。杆菌与球菌比例约为75:25 [区间为:百分率之比(73.5 –79. 5): (2.5 –26. 5), 数量之比(7.5± 1. 0): (1.0± 0. 5)]。
大便菌群比例报告方式
文字描述法 简表法
文字描述法范例
涂片所见: 细菌总数: 明显减少 革兰阳性杆菌: 较正常明显减少 革兰阴性杆菌: 较正常略减少 革兰阳性球菌: 较正常增多 革兰阴性球菌: 未见改变 类酵母菌: 较正常略有增加 其他: 可见少量脓细胞 镜下印象: Ⅱ度菌群失调表现
Ⅲ 度菌群失调症
临床表现: 为弥漫型,又称二重感染或菌交替症。主要表现急性腹泻,排便次数多,常见性状多呈粘液性和稀水样、脓血便、或黄绿色粘液稀便等。例如假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常有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等,病情重或凶险。 粪便外观: 多为程度不等的稀便,也可为粘液便,常呈黄绿色或黑色。
涂片所见: 细菌总数明显减少或无明显改变,偶见部分病例细菌显著减少。 G+b明显减少 G-b明显增多,有时达90%以上 有的病例G+C(常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增多 杆菌和球菌比例倒置 类酵母样菌或梭菌呈明显增加。 总之粪便菌群已有明显改变, Ⅱ度菌群失调应粪便细菌培养和鉴定。

正常菌群肠道菌群PPT课件

正常菌群肠道菌群PPT课件

促进热量产生的维他命 B1、B2及B6等,以及 与止血、骨骼形成有关 的维他命K等。
条件致病菌
与宿主共栖,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 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 生态平衡时,条件致病菌对人体无害,但在 特定的条件下该菌群会具有一定的侵袭性。
肠球菌
肠杆菌
大肠菌
肠球菌
梭菌
如果有害菌群在肠道内占优势,肠内黏膜会变 粗糙,呈现暗红色。随之而来的后果:
杀灭入侵菌。
现代社会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加上抗生 素、激素等的大量使用,严重干扰着机体内正 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特别是肠道 菌群的平衡。 然而肠道菌群对于生命体的正常运转又起 着相当大的作用,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 更好的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的平衡?
五.影响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人体自身的因素以及人所处的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肠道的酸碱性,胆汁及消化酶的分泌,肠道的蠕动,肠道黏 液的分泌,肠道表皮的脱离等 环境因素:压力、出差等
正常菌群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 (微生物层),这些微生物是动物机体内环 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 益无害的,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正常菌群。
婴儿在出生之前的肠 道是无菌的,新生儿第 一次排出的胎便也是无 菌的。 在出生同时,各种 菌开始在婴儿的肠道内 繁殖。最初是大肠菌和 肠球菌、梭菌占主体, 出生后5天左右,双歧杆 菌开始占优势。在婴儿 期双歧杆菌保持着绝对 的优势(双歧杆菌: 85~90%;大肠杆菌、链 球菌:0.1~1%)。 母乳喂养儿之所以 抗病能力强的理由之一 就是因为肠道内双歧杆 菌所具有的防御感染的 作用。
小肠
泌尿生殖 道
结肠 直肠
三.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课件

《肠道菌群失调》课件

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
全身症状
乏力、发热、营养不良等。
其他症状
过敏、免疫功能低下等。
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
01
02
03
04
饮食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高糖、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衡。
疾病因素
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道 肿瘤等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
平衡。
药物因素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01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
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02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
探讨肠道菌群如何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影响免疫
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如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
一步揭示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
探索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 2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发与应用
深入研究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 制,开发针对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疾病的益生菌和 益生元产品。
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优化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提高移植效果和安全性 ,为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健 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环境。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 的食品,减少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的 风险。
加强锻炼与免疫力
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提 高肠道抵抗力,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PPT优质课件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PPT优质课件
31
三、微生态特征
• 微生物的特点
主要是机会致病菌致病,90%以上毒力较弱或无 毒,多为内源性感染,与传统的传染病不同。 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如MRSA不仅对甲氧西林 耐药,而且对多种广谱抗生素耐药;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随年代不同而发生变化。 适应性强
•主要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既有致病性微 生物,也有机会性致病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 合状态。
互生→抗生→偏生
37
第五节 感染的微生态调节
一、微生态调节原则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先抗后调 • 多抑少补 • 清扫扶正
38
二、微生态调节剂的分类 • 益生菌(Probiotics) • 益生元(Prebiotics) • 合生素(Synbiotics)
• 培养乏液(Spent culture) • 活性生长促进因子(Viable growth promoter) • 生物原(Biogenics)
28
•特点:
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 但易感 对象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感染的地点、时间必须发生在医院内, 包括出 院不久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主要是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以接触为主; 病原体常为耐药菌。
29
二、分类 •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
4

人体肠道菌群 ppt课件

人体肠道菌群  ppt课件

ppt课件
14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因素
年龄增大 婴幼儿 气候变化 饮食不当 精神压力 水土不服 抗生素 感染 手术 放化疗等
乳酸菌或 双岐杆菌
有害菌,
如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
ppt课件
小肠 乳酸菌 链球菌
大肠 真杆菌 双歧杆菌
15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调节剂是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益生 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物质 的制品。
生物 拮抗
ppt课件
11
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 合成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 性防御作用。
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道黏膜内的相关 淋巴组织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 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 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
生物 拮抗
生物 拮抗
ppt课件
8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pipt课件
9
在CD病人中,增殖期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生物膜完全覆盖了黏膜表面进而进入滤泡
细菌进入上皮内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pipt课件
200g 20g
5
由于胃酸、胆汁作 用及小肠液流量大、 蠕动快,因而胃、十 二指肠、空肠细菌的
十二指肠
103-104 CFU/g 拟杆菌
白色念珠菌
乳酸杆菌
种类及数量极少,主
链球菌
要为G+需氧菌,如链
球菌、葡萄球菌和乳 酸杆菌。
结肠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PPT文档共86页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PPT文档共86页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