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核记录表
过程质量审核表-全过程

3.20 出货之前,是否通过筛选、老化和抽样加速试验来确保产品可靠性?
3.21
是否有文件规定对成品进行型式试验(或可靠性)管理程序,对产品性能测试计划 、频次、项目、设备等作出规定并实施? 试验项目是否齐全且试验方案合理?
3.22 是否全面模拟产品的使用环境进行破坏性试验或寿命测试,并保留试验记录?
3.23 对模具、夹具、工装是否有变更履历、使用寿命管理台帐等信息?
3.24
对设备是否采取三级保养制度(如:日、月度/季度或年度保养),且对每类设备明 确定义预防保养的项目且保留保养记录?
3.25 订单是否能明确区分不同的生产要求?(如:RoHS和非RoHS、内销和外销等)
3.26 生产线的在线检测工序是否制定了措施可以保证所有产品都检测并不会被重复检测?
材料供方并追踪)?
1.8
来料检验是否规定对零部件进行型式试验(即可靠性测试),并按要求实施且保存 相应的测试记录?
2. 仓库管理
2.1 仓库管理和环境是否符合产品质量保证要求? 是否对需要防护的物料进行保护?
2.2
是否合理规划定置区域,如:待检区、不合格品区、来料合格品区等,且标识明显 并按要求放置在规定的区域内,以防止混淆?
4.3 包装的产品是否统一朝同一方向并排列整齐,如:产品标示码统一向一个方向?
4.4 产品放入包装盒/箱内时,是否有保护措施避免产品变形、破损和产品表面氧化? 4.5 在每一个包装盒上,是否都有贴环保标贴或盖环保标示印章? 4.6 入库产品是否对存放环境(温湿度)、堆放高度有明确规定并满足该要求? 4.7 在每一个包装盒上是否都有合格章? 变更前后的标识是否有明显的区别? 4.8 是否有制度规定出货前对物料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和抽样数量是否合理?
2021版VDA6.3过程审核记录表(打分表及详细记录检查表)共21页 -

2021版VDA6.3过程审核记录表(打分表及详细记录检查表)共21页 -提问表格 VDA6.3过程审核提问记录表潜力分析× × × × × × × × 潜力分析× × 零件运输零件运输分类估算PV ZI KO RI × × × × × × × × ×× × × × × P2 项目管理 2.1 建立项目组织(项目领导)和确定项目领导的任务和职权,以及项目组成员? 2.2 2.3 2.4 2.5 2.6 2.7 2.8 规划和具备开展项目必要的资源,以及通报变更?具备项目计划并与顾客协商确定?由项目领导确保在项目进行中的更改管理?在组织中和顾客的职责人员履行变更服务?项目中具有一个质量计划,并且获得落实和定期监控执行情况?建立升级过程并有效贯彻?贯彻和落实风险管理?× × P3 3.1 3.2 3.3 3.4 3.5 P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P55.1 5.2 5.3 5.4 5.5 5.6 5.7 P66.1 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的策划具有产品和过程的特殊要求?基于产品和过程的要求对可行性进行功能评定?具有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的策划?考虑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的必要资源?具备采购范围内的质量管理策划? PV ZIKO RI × × × × × 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的实现编制设计-FMEA 和过程-FMEA,并在项目流程中更新,以及确定整改措施?有效落实在质量策划中确定的方法和任务?具有人力资源及其资质?具有适用的基础设施(用于产品和过程)?具有必要的针对每个阶段要求的能力证明和认可?应用每个阶段的生产控制计划并且由此编制出生产和检验文件?在批量生产条件下为了批量生产认可进行预生产(试生产)?有效落实采购范围的规划措施?进行确保起步批量生产的项目转交?潜力分析× ×× 潜力分析× × × × × 潜力分析× × 零件运输零件运输零件运输× × × PV ZI KO RI × × × × × × ×× × × × 供方管理仅使用认可的和合格的供方?考虑供应链中顾客的要求?与供方确定和落实供货业绩的目标?具有采购范围内必要的认可?担保采购范围商定的质量?符合目的要求的零部件入库?人员资质满足各自的任务并且定义职责(过程所有者)?过程分析和生产什么进入过程?过程准入 / 输入PV ZI KO RI × × × × × × PV ZI KO RI × 6.1.1 完成从设计开发至批量生产的项目转交? 6.1.2 预加工材料必要的数量/生产批次,在确定的时间点和准确的库位/工位提供使用? 6.1.3 预加工材料符合要求存放并且按照预加工材料的特殊的性能商定运输工具/包装装置? 6.1.4 具有必要的标记/记录/认可并且符合要求堆放预加工材料?6.1.5 跟踪和记录批量生产时产品和过程的更改?× × × × 共21页第1页6.2 工作内容 / 过程流程(所有的生产过程) VDA6.3过程审核提问记录表× × × × × × × × × × × × × × 潜力分析× × × × × × × 零件运输× ×× × × × × × 6.2.1 基于生产控制计划在生产和检验文件中完整给出重要数据? 6.2.2 完成生产流程的认可并且掌握调整数据? 6.2.3 用生产装备能达到顾客产品特殊的质量要求? 6.2.4 在生产中控制特殊特性? 6.2.5 废品、返修和调整的零件,以及内部周转余量始终分开放置和标识? 6.2.6 保障原材料和零件的物流杜绝混料和混淆 6.3 6.3.1 6.3.2 6.3.3 6.4 6.4.1 过程支持 / 人力资源赋予员工监控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职权?员工满足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保持素质的要求?有人员到岗计划?物质资源具有机器和装置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6.4.2 所使用的测量和检验装置能有效监控质量要求? 6.4.3 生产和检验工位符合要求? 6.4.4 模具、工装和检具合适的存放? 6.5 过程效率(有效性、卓有成效和避免浪费) 6.5.1 具有生产和过程的目标值? 6.5.2 掌握可评定的质量和过程数据? 6.5.3 当产品和过程的要求偏差时分析原因并且检验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6.5.4 过程和产品定期审核? 6.6 过程应该完成什么?过程结果(输出) 6.6.1 满足有关产品和过程的顾客要求? 6.6.2 按照需求商定的数量/生产批次,并且准确(库位/工位)转交给下道过程段? 6.6.3 产品/结构件符合要求存放并且按照产品/结构件特殊的性能商定运输工具/包装装置? 6.6.4 产品和过程进行标记/记录/认可并且相应存档 P7 7.1 7.2 7.3 7.4 7.5 7.6 顾客照管 / 顾客满意度 / 服务满足有关顾客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供货)和过程的要求?保障顾客的照管?应急反应市场抱怨并且保障零件供给?当质量要求偏差时进行故障分析并且有效落实整改措施(质量控制环)?具有确保有效的故障件分析过程?人员资质满足各自的任务并且定义职责(过程所有者)?× × × × × × × × × × × PV ZI KO RI × × × × × × × × × × ×表格说明:(1)PV 过程责任;(2)ZI 以目标为导向;(3)KO 沟通;(4)RI 以风险为导向;(5)阴影部分提问:具有产品和过程特殊风险的带“ * ”的提问;(6)带“ ** ”的提问:在潜力分析(P1)范围内至少要提问共21页第2页VDA6.3过程审核提问记录表P2.项目管理被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员:过程号 2.1 提问是否建立了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管理),并且为项目管理以及团队成员确定了各自的任务以及权限?记录评价 2.2 是否为落实项目规划了必要的资源,相关的资源是否已经到位,并且说明了变更情况? 2.3 是否已经编制了一份项目计划表,并且与客户进行了协商沟通?共21页第3页VDA6.3过程审核提问记录表P2.项目管理被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员:过程号 2.4 提问项目管理机构是否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提供可靠的变更管理?记录评价 2.5 组织内部以及客户那里相关负责的人员是否已经被纳入变更管理?2.6 是否为项目编制了一份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是否得到落实,其落实情况是否被定期监控? 2.7 是否建立了事态升级程序,该程序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共21页第4页VDA6.3过程审核提问记录表P3部分:产品和过程开发的策划目标: 被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员:提问记录评价 3.1 针对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是否已明确? 3.2 在产品和过程要求已明确的基础上,是否对制造可行性进行跨部门分析? 3.3 是否具有产品和过程研发计划?共21页第5页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6版VDA6.3过程审核检查表

是否对原材 污染。仓储区/加工区/容器必须达到零部件/产品所需的必要的
料进行适当 整洁/清洁要求。要定义清洁周期,并且加以监控。
的仓储,所 3.加工工位/装配线上的零部件/物料的供应必须便与安全操作
6.1.3
使用的运输 。 工具/包装设 4.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监控为特殊材料/零部件规定的仓储时
备是否适合 间以及使用有效期(最长、最短仓储时间,规定的中间临时仓
量要求? 性有影响的测量装置的校准。
4.对于影响到测量结果合试验的附属装置,要采取同样的方式
加以监控。
加工工位和
6.4.4
检验工位是 否满足具体
要求?
1.加工工位及周边布置的条件环境适合于生产操作和产品的要 求,从而可以预防或避免污染、损伤、混料。 2.这也适用于临时的和永久的返工返修、拣选、检验工位。 3.除此以外,还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在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 对加工工位设计进行了调整。
P6.2
工作内容/过程流程(所有生产过程是否受控?)
控制计划里 的要求是否 6.2.1* 完整,并且 得到有效实 施?
1.基于控制计划的生产和检验文件完备。其中必须对检验文件 、检验设备、检验方法、检验频度/周期、重新评定等加以规 定。 2.这些文件必须随时可获取。 3.对于影响到产品特性/质量的过程参数必须加以完整地描述。 过程参数和检验特性必须带有公差。 4.在过程控制图上规定控制限,控制限可探测、可追溯。 5.针对过程要求和检验特性,要对发现的不符合项以及启动的 措施加以记录。 6.对过程异常所要采取的措施(反应计划),相关责任人必须 清楚,实施措施并加以记录。 7.如产品对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那么相关的机器/工装/辅助 设备的参数数据要在控制计划和/或生产检验文件中加以规定 。 8.详细规定返工条件,并且在过程中加以保障(零部件标识, 重新检验)
过程审核记录及记录表--模板

X XXX有限公司
过程审核计划
1.审核目的:验证产品所属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和可靠,验证过程是否具有能力并受控;评定过程相关结果的有效性,确保满足质量目标。
2.审核范围:XXXX批量生产过程。
3.审核依据:IATF16949:2016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顾客要求、相关性法律法规。
4.审核日期:XXXX年XX月XX日
5.审核组长:XXX
6.成员:XXX等
对应要素
审核时间受审部门/现场审核员对应人员
(过程审核表)
9:00-9:30首次会议会议室审核成员审核部门成员9:30-11:00P2:项目管理研发、生产审核员审核员
11:00-12:00P3:产品/过程开发的策划研发、生产审核员审核员
13:30-14:30P4:产品/过程开发的实现研发、生产部审核员审核员
14:30-15:00P5:供应商管理质量、采购部审核员审核员
15:00-16:00P6:过程分析/生产质量、生产部审核员审核员
质量、
16:00-17:00P7:客户支持审核员审核员
销售
17:00-17:30审核小组会议会议室审核成员N.A.
17:30-18:00末次会议会议室审核成员审核部门成员。
过程审核检查表-ok

过程能力/目标
与过程有关的质量目标是否达到?
抽××件产品进行检测,查其合格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目标要求)?
查看现场的SPC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受控?
与特殊特性有关的过程是否进行了过程能力研究?
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FR820203 B/0
控制计划中有无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控制要求?是否执行?
控制计划中的反应计划是否得到实施?
综合评价控制计划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2/1
过程/人的因素
是否持证上岗?有无经验?技能如何?
上岗前是否接受过上个岗培训?有无过程质量控制的知识?
是否熟悉本岗位的作业文件并能掌握其要求?
是否能认真执行作业文件的规定?
作业效率高低如何?
员工是否熟悉并执行包装规范,是否明确包装要求?
产品包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进行了检查?
2
交付
是否确定了与顾客保持联络的顾客代表?
交付时产品是否满足了所有顾客要求?
产品出库是否符合程序或文件规定,手续是否齐全?
交付是否按合同要求进行,是否满足100%准时?
在交付至目的地期间,是否对产品进行了防护?
3
材料在仓库和车间现场是否进行了适当防护?
是否对顾客财产按要求进行了接收、贮存、使用、异常报告?
FR820203 B/0
过程审核检查表
No
品名规格
审核过程
交付/服务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序号
审核
项目
审核内容
审核情况记录(分)
备注
10
7
4
0
nb
1
终检
包装
对最终产品是否进行了验证(检验和试验),是否符合顾客或订单要求?
VDA6.3过程审核表(中文版)

序号问题P2项目管理2.1是否建立了项目组织(项目管理)?是否规定了小组领导和成员的任务和权限?2.2项目发展所需的资源是否有计划并可获得?所有更改是否明确展现?2.3是否有一套项目计划?客户是否同意此计划?2.4项目组织是否保证项目中的变更管理?2.5项目组织负责人和客户公司的负责人是否参与变更控制系统?2.6项目是否具备一套质量管理计划?此计划是否实施并定期监控其合规性?2.7是否建立了升级过程并有效实施?P3产品规划和过程开发3.1是否规定了产品和过程的特殊要求?3.2是否用跨功能的方式对生产可能性进行评估?评估是否根据产品/过程的特殊要求进行?3.3是否具备产品和过程开发计划?3.4是否对产品和过程开发的必须资源加以考虑?3.5质量管理计划中是否安排采购外购产品和服务?P4产品和过程开发执行4.1是否制订了产品FMEA和过程FMEA?是否随着项目进度对它们进行更新?是否制订了纠正措施?4.2是否执行产品和过程开发计划的规定?4.3是否具备合格的人力资源?4.4是否具备适当的基础设施?4.5根据要求,不同阶段的必要证据和发布是否可用?4.6生产控制计划是否用于不同阶段?生产、测试和检验文件是否来源于这些计划?4.7是否有在连续生产条件下实施的预生产运行以获得生产批准/发布?4.8是否有效实施与采购外部产品和服务相关的规划活动?4.9是否对项目到生产的交接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发布?P5供应商管理5.1是否只选择被认可的和质量过关的供应商?(B)TS16949:除非客户特别指定,供应商必须是由公认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在实际的ISO 9001注册认证的组织;(C)半导体封装和测试供应商必须服从ISO/TS-16949的要求,包括半导体附录。
合规性可以由注册实际ISO/TS-16949(认证可能只有工厂和封装)的第三方组织进5.2在供应链中是否考虑到了客户的要求?5.3交付目标协议是否已经被供应商同意并生5.4外购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批准和发布是否可用?5.5外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否得到保证?5.6是否将进料进行适当保存?5.7不同任务的员工是否合格?是否明确规定了职责?P6过程分析/生产6.1什么进入了过程(过程输入)6.1.1项目是否从开发转移到了连续生产?6.1.2来料的必要数量/生产批次大小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和地方(储存:工作站点)可用?6.1.3是否将来料适当地保存?运输设备和包装安排是否适用于来料的特殊特性?6.1.4必要的标识、记录、审批是否可用?是否将它们适当地分配到来料6.1.5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或过程的变更是否被追溯并记录?6.2工作内容、工艺步骤(所有生产过程是否受到控制?)6.2.1是否根据生产控制计划将所有相关细节列进生产、测试、检验文件中?6.2.2生产作业是否被检查并审批?设定数据是否被记录?6.2.3所用的生产设备是否能满足客户的特殊产品要求?6.2.4生产中重要的特性是否受到控制?6.2.5报废、返工和设定产品是否分开保存并标识?6.2.6材料和生产件的流通是否受到保护以免混料和错误指令?6.3过程支持、人力资源6.3.1操作员是否有监控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6.3.2操作员是否有能力执行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作业员的工作资格是否保持更新?6.3.3是否有一份人员雇佣计划?6.4材料资源6.4.1怎样控制生产设备、工具的维护保养和检修?6.4.2是否能通过测试、检验和测量设备有效监控质量要求?6.4.3工作站点和测试、检验区域是否符合要6.4.4工具、设备、测试/检验设施是否正确储6.5过程有效性(整合效果,效率,消除浪6.5.1是否制定了产品和过程的目标要求?(C)在保护频带作为满足要求的证据的情况下,用一种顾客风险等于或小于一个过程能力(Cpk>1.67)的方法对保护频带进行统计评估。
过程审核检查及记录表

内部评审: 外部评审:
编号: 编号:
产品: 供应商:
评审人: 日期:
No
第一章 QAP.p
评审标准
N/A
R
C
CRI
备注
CAR
1 2
1.1 QAP.p 有一份完整的强制性要求文件提供吗?
有关的要求文件必须提供,并要求随时更新;
5 10
有一份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提供吗?
标识:零件号、更改等级、标记、可见性、可读性,等等; 可追踪性:产品由来源到终点存在联系
46 在生产工位和传送过程中无破损风险?
包装和装卸设备,周转库存区,等
5 5
47 生产计划与荣光公司交货要求(每日送货需求量)一致? 紧急批次有标识吗?
R: Risk重要性C: Conformity合格程度 (0 = 好; 4 =通过; 7 =不足; 10 =没有)
评审标准
Chap. 2 sub-total carried over:
N/A
R
C
CRI
备注
CAR
16 对于进货产品有评审程序吗?
对于有关的产品进行PQA评审。有一份评审时间安排吗?
5 5
17 对于每一类零件,是否进行包括更改等级的PQA归档吗 (手工样件,试装零件)? 2.1.4 标识与可追溯性 18 对于物料批次和具有受控特性、关键特性、安全/法规特性的零部件, 有标识和可追溯性吗? 19 分有如下质量状态吗?:待决定、接受、拒收、例外接受、返工等等?
评审标准
N/A
R
C
CRI
备注
CAR
8 9
2.1 采购及进货检验 采购订单上有特定的要求吗?
过程审核记录表模板

研发 生产管理部
产品 对各个项目阶段,已按要求具有了必要的能力证明以及认可批准。详见《项目小组成员名单》。
过程 对各个项目阶段,已按要求具有了必要的能力证明以及认可批准。详见《项目小组成员名单》。
产品
对各个阶段应用了生产控制计划,并在生产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具体的生产和检验文件。例如试生产 、批产阶段均应用了控制计划。
提问
3.5
是否确保了采购件质量符合要求?已供货的批量产品是 否得到所要求的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被审部门 采购部
适用 过程 模具开发协议、质量协议。
薄弱环节/建议措施及审核发现
得分 2 4 6 8 10
10
是否启动应 急措施?
是否启动应 急措施?
No.
提问
被审部门
适用
薄弱环节/建议措施及审核发现
4.9
为确保正式投产,是否对项目移交至生产开展了控制管 理?
生产管理部 过程 对项目移交进行移交评审接收。
10
是否启动应 急措施?
No.
提问
5.1
是否只和获得批准/放行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应商开展 合作?
5.2 在供应链中是否考虑到了客户要求?
5.3
是否与供应商就供货绩效约定了目标,并且加以了落 实?
产品 已落实。详见《APQP进度表》。
过程 已落实。详见《APQP进度表》。
得分 2 4 6 8 10
10 10 10 10
研发
产品 人员已到位并进行培训
10
4.3 人力资源是否到位并且具备资质?
生产管理部 过程 对新进员工已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见培训记录、《生产员工技能矩阵表》
10
研发
产品 基础设施到位并且适用。详见《设备、工装、监视和测量设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