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措施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本文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知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掌握压疮发生的原理,熟练掌握手术压疮的防护措施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从而降低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压疮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2007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更新了压疮的定义,指出“压疮是身体局部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1]。
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
护理中发生压疮不仅加剧患者的痛苦,影响恢复及增加医疗费用外,还会加重护理工作的难度和护理工作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有报道,综合性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3%—14%,而其中几乎1/4压疮的发生于手术有关[2]。
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因此,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有效的预防压疮,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的关键,本文将从分析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阐述如何降低手术室压疮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室工作的护理质量。
1 压疮的危险因素1.1 患者自身的因素1.1.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出现生理性退变,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比年轻人高。
有实验表明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小于40岁以上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3]。
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研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40 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 6 ~7 倍[4]。
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在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1.1.2 体重患者体型过于肥胖或者过于消瘦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
患者的体重与皮肤受压程度呈正相关,当患者的体重大于75kg,卧床时体重对皮肤的压力增加,易导致压疮的形成。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PPT

04
疼痛与不适
压疮可引起皮肤疼痛、红肿、 水疱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
。
感染风险增加
压疮易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影响康复。
影响手术效果
压疮可能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心理负担
疮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风险
建立压疮预防指南
制定手术室压疮预防指南,明确压疮预防措施和流程,确保医护人 员遵循。
实施压疮预防质量监控
建立压疮预防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评估医护人员的执行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并改进。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压疮教育
提供压疮预防教育资料
01
制作并发放压疮预防教育资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压疮预防知
识。
开展压疮预防宣讲会
的先进技术。
促进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 的合作,共同研发更有效的压疮
预防产品和技术。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手术室压疮概述 • 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 • 手术室压疮管理流程 •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案例分享 •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建议与展望
01
手术室压疮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室压疮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 于长时间压力作用导致皮肤及皮 下组织损伤的现象。
分类
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分为Ⅰ 期、Ⅱ期、Ⅲ期、Ⅳ期等不同类 型。
发生原因与风险因素
发生原因
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 ,局部皮肤受到持续压力作用,导致 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压疮。
风险因素
手术时间、体位、年龄、营养状况、 基础疾病等均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风险 因素。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手术室患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术后压疮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压疮危险评估与处理操作规范》(2009 年修订)和医院手术室规章制度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手术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
三、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肤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应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湿度过高的物体。
并根据手术时间适时翻身或换位,确保患者各个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
3. 床铺护理:手术后,护士应及时为患者更换干燥清洁的床铺,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皱褶和摩擦。
尤其注意患者的骨骼突出部位,如脊椎尾骨、肩胛骨、踝关节等。
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适当的润肤剂,避免皮肤过于干燥和水泡。
定期使用乳酸菌制剂进行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四、医务人员责任1. 医生责任:医生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及时给予患者相关的保护措施。
2. 护士责任:护士要及时为患者评估压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术中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调整和皮肤护理,术后要及时更换床单,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
3. 护理技师责任:护理技师要配合医生和护士,及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皮肤护理产品和器械。
五、患者教育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压疮风险和预防措施,教导患者主动调整体位,积极参与自己的护理。
提供术后皮肤护理的指导和相关的宣教资料供患者在家进行自我护理。
六、处罚措施对于未按本制度执行的医务人员,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惩罚,包括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罚措施。
七、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在手术室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评估方法、皮肤护理技巧等。
并通过海报、册页、宣教资料等形式将制度的内容宣传给医务人员和患者。
手术室预防不良事件安全措施

手术室预防不良事件安全措施一、预防压疮的措施:1、巡回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评估手术患者的皮肤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措施。
2、手术床单平整无皱褶,病人骨隆突处用衬垫衬托,防止受压,破损。
3、巡回护士术中注意帮助病人变换面部等受压位置,防止长时间受压。
二、预防物品遗留体腔的措施:1、进入体腔的纱布、纱垫类物品有显影线,以防遗留术野。
2、严格落实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
三、预防电灼伤的措施:1、认真执行各种电器设备操作规程,正确连接导线,安全使用。
2、手术病人的皮肤不与金属床、头架、托盘等金属物接触,用辅料阻隔以防导电灼伤。
3、使用电刀中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焦痂,防止因切割效果差加大电流而烫伤病人。
4、停止使用电刀时,手柄放在保护盒,防止放电击伤病人。
四、根据手术患者情况,应用变温毯,防止发生低体温。
五、预防肢体神经损伤的措施:1、固定病人肢体时,用各种固定器或约束带将病人固定稳妥,保证舒适牢靠。
2、平卧位时,颈下垫软垫保护颈椎,上肢外展不超90度,,膝关节、踝关节下垫软枕,防止神经肢体损伤。
3、截石位时,跨关节外展小于90度,尽量减少腿部支架对肢体的牵拉,关节加衬垫。
4、侧卧位时,胸部垫软枕,舒展健侧肢体,术中密切观察,及时调整,避免肢体、神经损伤。
六、防止导管脱出:1、手术结束,固定各种引流管,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护,全身麻醉躁动病人应约束肢体,防止将引流管挣脱或拔出。
2、搬动胸科病人时,先用血管钳离切口10cm处夹闭胸管,以防危险。
七、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桶妥善存放,防止泄露,标识清楚。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火、防震、放热、防油,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意外损伤。
压疮预防的护理规范及措施

压疮预防的护理规范及措施1、有效减压:长期卧床者需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可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
或4-5cm厚的海绵床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
坐轮椅者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每15分钟抬起身体一次。
对于关节突出部位可加垫软枕,但是禁用气圈或环状点,因为环状垫不能有效减压可能造成新的受压。
?只要有可能,不要将患者翻转压到先前受压后仍发红的身体表面。
发红表示机体没有从先前的受压中恢复,需要暂缓休息,再接受反复受压。
?更换体位应该是30 度角倾斜的位置(交替着,右侧,背部,左侧),如果患者可以耐受或者她/他的医疗状况允许的话,可以使用俯卧的姿势。
避免使用增加压力的姿势,比如90 度侧卧位或半卧位。
2、使用支持面预防足跟压疮:确保足跟不接触床面。
?足跟保护设备应把足跟完全提起(使足跟不受压),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是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
膝关节应轻微弯曲.膝关节过度伸直可能会导致腘静脉阻塞,这可能使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小腿下垫一个枕头,使足跟升高(即“悬空”)。
?定期检查足跟部位的皮肤。
3、特殊人群(手术室的患者):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检查其他可能导致压疮发生或增加风险的因素。
包括: a) 手术的时间长度。
b) 手术进行中发生的低血压。
c) 手术过程中的低核心温度。
d) 术后第一天行动不便。
在手术台上为所有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压力重新分布的气垫。
为患者摆放恰当的姿势,以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风险。
?充分提升足跟(悬空足跟),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
膝关节应轻微弯曲。
膝关节过度伸直可能会导致腘静脉阻塞,可能使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
?注意手术前后压力的重新分布。
a) 手术前和手术后均将患者放置在压力可重新分布的床垫上。
b) 手术前后为患者摆放的体位应与术中的体位不同。
4、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1次,保持清洁。
如有大小便污染须随时清洗,注意:?.勿用刺激性大的碱性肥皂,可用弱酸性的沐浴露,采用冲淋的方法,勿泡澡或用力搓洗。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引言概述:压疮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为了减少压疮的发生,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需要制定有效的防范预案。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如何制定和执行压疮发生防范预案。
正文内容:1. 评估和识别高危人群1.1 定期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等级1.2 识别高危患者的特征和因素1.3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及时调整护理计划1.4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医疗团队共同评估和识别高危人群1.5 培训护理人员,提高他们对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2. 有效的压力分散和减轻2.1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床垫覆盖物2.2 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式2.3 使用特殊的护理技术,如旋转护理和体位调整2.4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避免长期卧床不动2.5 教育患者和家属,提高他们对压力分散和减轻的重要性的认识3. 皮肤护理和保湿3.1 定期检查皮肤,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问题3.2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保湿剂3.3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和化学物质3.4 培训护理人员,提高他们对皮肤护理和保湿的知识和技能3.5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澡和保持干燥清洁4. 营养和水分管理4.1 提供均衡的营养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4.2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4.3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4.4 培训护理人员,提高他们对营养和水分管理的认识和技能4.5 与营养师和饮食科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5. 教育和培训5.1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压疮的教育和宣传5.2 培训护理人员,提高他们对压疮发生防范的意识和能力5.3 定期组织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5.4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分享5.5 定期评估和监测防范预案的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总结:压疮发生防范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减少压疮发生的重要措施。
通过评估和识别高危人群、有效的压力分散和减轻、皮肤护理和保湿、营养和水分管理以及教育和培训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手术室预防压疮管理制度

手术室预防压疮管理制度
一、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手术体位易致受压部位受压,手术时间≥2 小时,手术中患者体温波动
≥3℃;年老体弱、肥胖患者等有压疮潜在风险,对这些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和观察。
危急重手术患者先抢救病人,病情平稳后再行风险评估。
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搬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三、合理放置体位,使用合适的体位枕,使用约束带时要加衬垫,松紧适宜。
四、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实施压疮预防措施。
如使用减压贴、硅胶软枕等。
五、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术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
22℃-25℃,使用棉被、毛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冲洗体腔时使用温冲洗液。
六、术中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情况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每 2 小时为患者放松约束带。
七、术后观察高风险部位皮肤状况,发现或发生难免压疮时,积极采取措施并填写“压疮高危人群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留底,一份 24 小时内上交护理部。
八、压疮质量管理评估:每季度对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经验。
提出压疮预防与干预的措施,不断提高压疮防护与处理的水平。
手术室压疮防护制度

手术室压疮防护制度
一、术前评估
(一)术前访视时详细询问患者:皮肤是否容易过敏、受伤后是否容易愈合。
第一次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情况,特别是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有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于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备注栏中。
(二)大脏器移植手术患者和手术难度高且时间长的患者,全身营养情况差、糖尿病、过度消瘦、过度肥胖的患者,需填写压疮护理预报单。
二、术中护理
(一)手术当天第二次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情况。
(二)正确放置手术体位。
患者全身骨隆突和皮肤受压部位均用软垫保护。
接触皮肤的床单要保持平整、干燥。
(三)正确放置电刀的负极板。
(四)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及无菌原则的情况下,巡回护士可适当对患者受压部位做局部按摩;对于手术时间长、术中病情不稳定且不宜做局部按摩的患者,考虑可能发生压疮的可在手术安全核查单备注栏中注明。
三、术后护理
(一)手术后患者及时恢复成平卧位,去除电刀的负极板时特别要检查该处皮肤有无灼伤。
第三次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是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对症处理,报告护士长,详细记录并与病房护士交班。
(二)手术后患者若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搬运到另外的手术床,而手术床单
潮湿的,应设法加铺床单或更换床单,并保持床单平整。
三、本制度自2021年xx月xx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疮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皮肤特点。
2. 术前查对时,对患者作全身状况及皮肤情况评估。
制定个案皮肤护理计划并实施:(可能含以下内容。
1.病情致皮肤损伤非常难免,或术中情况变化时,向护士长申请褥疮预报。
(>6小时、高龄,瘦,被迫体位〉4小时)。
3、用气垫床。
4、贴褥疮膜,局部涂石蜡油。
(保护、支持皮肤,提高耐磨力和抗张力)术后酌情保留揭去。
揭去时方法要得当一向四周轻轻拉起。
5、安置体位时,动作轻、稳、准,避免皮肤张力过大,避免垫单或者皮肤皱褶,避免皮肤受压到剪切力。
(体位安置好后,可以于受压部位上下端轻轻抬起患者,然后稳稳放下。
)
6、调节手术床前后倾角度,减轻受压部位支重力。
7、消毒皮肤时候,注意消毒剂勿过多,避免渗入灼伤皮肤,发现渗入立即擦除
8、尽力保持床单及垫单干燥。
9、做好术中患者的保暖措施,尽量减少暴露,以增加皮肤的受压耐
受。
10、电极板粘贴在离手术较近且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术中保持清
洁、干燥、防止灼伤皮肤。
11、对体弱、消瘦、水肿的病人,在受压局部垫软枕,以防止骨突处皮肤过度受压
12、术中加强对受压皮肤的观察,必要时对特殊着力点部位予以按
13、实施术中按摩护理。
两种时间隔方案备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或2。
1、卧定后2 小时第一次按摩,以后每小时按摩。
2、卧定后每小时按摩。
(颈椎手术必用)颈、腰、脊柱俯卧患者头按摩的含义及手:
1抬起受压部位,缓解血运障碍。
2 改变支重。
3 适度力按摩,避免摩擦。
4、评估加垫的位置及效果。
5、如实随时记录皮肤护理情况,含提出按摩的次数和时间
6、经常与清醒患者沟通,了解及感受,及时给予适当护理和应对知道。
术后评估及处理
术后评估及处理:
对患者做全身状况及皮肤情况评估。
有压红的处理:当场按摩致恢复基本正常,并涂以碘伏。
有明显压迹的处理:当场按摩,涂以碘伏,并向病房交班。
比压迹更严重的情况或拿不准的情况的处理:当场处理同时报告护士长或其他高年资同事请求指导。
14、如发生压疮按护理部制定的皮肤压力登记报告制度上报并留存记
录。
二、手术压疮发生的因素
1. 手术体位
2•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是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
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组织损伤的风险将增加两倍。
手术持续时间并不总是产生压疮的首要预示。
3. 手术患者自身
4•麻醉麻醉使用的所有药物都会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导致一定程度的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而血压降低会导致组织灌注减少。
麻醉和手术低体温的综合作用导致灌注减少。
5. 易受损伤的手术患者65岁或65岁以上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最高。
老人的肤更可能遭受组织损伤,因为老人的皮弹性更差,真皮更薄,胶原、肌肉和脂肪组织更少。
三、常见手术体位的重点保护部位和摆放要点
(一)平卧位平卧位摆放重点保护部位:枕部、骶尾部、足跟部。
摆放要点:
1. 避免头部的过伸或过屈;
2. 约束手臂的单子要保持平整,不能在身体下形成皱褶;
3. 双腿分开,避免两腿相互接触使用单极电刀时造成烧伤
4. 重点保护部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二)俯卧位俯卧位重点保护部位:前额、髂前上嵴、膝关节、足尖、
眼睛、鼻尖
摆放要点:
1•保护好病员的眼睛,避免角膜的损伤;
2. 腋下加软垫或水袋,避免腋神经受压;
3. 双上肢置于头部上方,固定好手的位置;
4. 膝部及足背部给予软垫或水袋保护,约束带不要压迫腘窝部 5 .重点保护部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三)侧卧位侧卧位重点保护部位:耳廓、肩部、肘部外侧、髂嵴、膝关节外侧、足尖、眼睛、受压侧外踝、女病人的乳房。
摆放要点
1. 头部下使用薄垫,使颈椎与身体轴线一致
2. 腋下加软垫或水袋,避免腋神经受压
3. 侧卧固定器选择支点的位置是腰骶部和耻骨联合,注意保护与身体接触的地方;
4. 双腿间放置泡沫垫,应放置在大腿根部,充分将两腿分开;
5 .肾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弯曲;同时注意将腰放在腰桥的位
置;
6. 胸侧卧位时,上腿弯曲,下腿伸直;
(四)截石位传统截石位重点保护部位:枕部、双侧肩胛部和骶尾部、腘窝。
摆放要点:
1. 调整腿架合适的高度;双腿外展时,避免外旋;
2. 腿架上加软垫,避免腿架边缘压迫腘窝;
3. 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4. 臀部置于床缘或略出床缘
5. 重点保护部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