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
压疮的防范管理制度(五篇)

压疮的防范管理制度一、防范1、凡接收新入院、转入、大手术等卧床病人,当班护士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发现问题当面交接。
有院外带来的压疮应及时填写“压疮评估表”,于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备案。
对符合“难免压疮”的病人,应申报难免压疮表,并上报护理部备案,由管辖的科护士长确认是否为“难免”,审批确认后,定期进行跟踪,早期介入预防干预措施,尽量避免压疮的形成。
2、具有压疮高危患者,如。
年老、体弱、消瘦、瘫痪、昏迷、长期卧床患者,按压疮预防常规处理,根据情况给予使用气垫床、翻身垫、定时翻身,悬空按压部位等预防措施,并要求有实施护理记录。
3、保持卧床患者卧位舒适,床单位平整、干燥,皮肤清洁,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4、告知患者及家属翻身的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每____小时翻身一次,定期做好患者翻身记录,对于病情不允许翻身或经过反复说明而拒绝翻身的病人,应做好护理记录。
二、措施1、各病区发现入院病人有压疮形成,应在____小时内填写“皮肤压疮报告表”注明“院外”带入,并上报护理部,分管的科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深入病房,核查并指导病房护士做好患者压疮的管理。
2、各病区若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护士长填写“压疮评估表”应主动、及时的上报护理部,科护士长在接到病区上报的压疮表后____小时内应到该病区了解情况,确定压疮的范围大小、深度是否准确,并指导护士做好记录及应对的措施,跟踪“压疮评估续表”,每周至对患者压疮情况进行续评一次,必要时请求会诊,并将“压疮续表”随病历归病历档案,转归情况告知护理部。
3、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皮肤清洁,营养支持,按时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三、管理发生压疮科室护士应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总结经验教训,护理部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例会上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防止压疮的再次发生。
压疮的防范管理制度(二)一、病人皮肤评估1、入院病人根据braden评分标准对皮肤进行评估并记录在首次护理记录单皮肤情况栏内。
防范压疮管理制度(5篇)

防范压疮管理制度一、压疮及高危压疮管理制度1、发现病人存在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或入院带来压疮者,当班护士或护士长必须按要求填写“压疮及高危压疮报表”,一式两份,一份于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一份科室留存备案。
2、科室负责人应按规定认真填写“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和“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每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压疮的防护,每周评估一次,记录皮肤变化情况。
3、夜查房护士长每晚查房时详细查看各科室“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和“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的记录情况,并记录于夜查房登记表上;护理部每周检查一次,通过监控高危压疮患者及院外带来压疮患者转归情况,了解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切实有效,根据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按要求签名。
4、对于高危压疮的临终患者,其家属拒绝翻身或危重患者以及病情不允许翻身时,由护士长确认后,在记录表上写明情况,并请家属在翻身卡上面签字,护理人员按要求继续做好其他护理工作,给予临终关怀。
5、上报高危压疮的患者一旦发生压疮,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凡属院外带来压疮的患者,要求每三天做一次压疮转归记录。
6、中午入院的压疮或高危压疮患者由当班护士下午上班后报护理部,夜班入院的压疮或高危压疮患者由当班护士填表后于次晨____时前上报,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入院的压疮或高危压疮患者由当班护士填表,做好相应的记录,报告夜查房护士长。
7、院外带来压疮的患者出院、死亡、压疮治愈或高危压疮评分大于____分停止监控时,将“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和“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于当月底交回护理部。
8、当患者转科时,应将患者的“高危压疮评估监控表”和“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移交所转科室继续评估,接受患者科室按本规定要求上报护理部。
9、护士长当月工作报表要有压疮情况统计,数目与护理部相符。
10、如发现患者有皮肤压疮或高危压疮不及时上报护理部者,一经发现,与科室负责人考核挂钩。
二、难免压疮管理制度申报难免压疮。
当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向护理部提交难免压疮申请单,护理部到实地查看,确定是否符合难免压疮的条件,并指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术中压疮预防预案

术中压疮预防预案
1.术前探视病人,对有可能出现术中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恶液质、长期卧床患者等做出评估,制订预防措施。
2.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检查其全身皮肤情况,若已有压疮应及时与病房护士联系,或让手术医生查看并签名。
3.术中采取的措施:
3.1应用抗压体位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2手术床单平整清洁防止损伤皮肤。
3.2有压疮的部位用体位垫保护,避免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压疮的部位,也采取保护措施,减轻受压部位压力;对时间长的手术,用体位垫保护外,在手术许可情况下,每隔2小时托起受压部位按摩。
4.术后巡回护士再次检查全身皮肤情况,与病房护士交接并签名。
术后回访,了解病人是否有术后并发症。
【流程】
术前评估
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检查其全身皮肤情况
手术床单平整清洁,应用抗压体位垫
术后巡回护士再次检查全身皮肤情况
与病房护士交接并签名。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PPT

04
疼痛与不适
压疮可引起皮肤疼痛、红肿、 水疱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
。
感染风险增加
压疮易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影响康复。
影响手术效果
压疮可能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心理负担
疮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风险
建立压疮预防指南
制定手术室压疮预防指南,明确压疮预防措施和流程,确保医护人 员遵循。
实施压疮预防质量监控
建立压疮预防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评估医护人员的执行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并改进。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压疮教育
提供压疮预防教育资料
01
制作并发放压疮预防教育资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压疮预防知
识。
开展压疮预防宣讲会
的先进技术。
促进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 的合作,共同研发更有效的压疮
预防产品和技术。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手术室压疮概述 • 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 • 手术室压疮管理流程 •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案例分享 •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建议与展望
01
手术室压疮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室压疮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 于长时间压力作用导致皮肤及皮 下组织损伤的现象。
分类
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分为Ⅰ 期、Ⅱ期、Ⅲ期、Ⅳ期等不同类 型。
发生原因与风险因素
发生原因
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 ,局部皮肤受到持续压力作用,导致 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压疮。
风险因素
手术时间、体位、年龄、营养状况、 基础疾病等均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风险 因素。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手术室患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术后压疮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压疮危险评估与处理操作规范》(2009 年修订)和医院手术室规章制度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手术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
三、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肤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应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湿度过高的物体。
并根据手术时间适时翻身或换位,确保患者各个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
3. 床铺护理:手术后,护士应及时为患者更换干燥清洁的床铺,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皱褶和摩擦。
尤其注意患者的骨骼突出部位,如脊椎尾骨、肩胛骨、踝关节等。
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适当的润肤剂,避免皮肤过于干燥和水泡。
定期使用乳酸菌制剂进行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四、医务人员责任1. 医生责任:医生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及时给予患者相关的保护措施。
2. 护士责任:护士要及时为患者评估压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术中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调整和皮肤护理,术后要及时更换床单,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
3. 护理技师责任:护理技师要配合医生和护士,及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皮肤护理产品和器械。
五、患者教育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压疮风险和预防措施,教导患者主动调整体位,积极参与自己的护理。
提供术后皮肤护理的指导和相关的宣教资料供患者在家进行自我护理。
六、处罚措施对于未按本制度执行的医务人员,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惩罚,包括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罚措施。
七、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在手术室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评估方法、皮肤护理技巧等。
并通过海报、册页、宣教资料等形式将制度的内容宣传给医务人员和患者。
压疮预防的护理规范及措施

压疮预防的护理规范及措施1、有效减压:长期卧床者需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可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
或4-5cm厚的海绵床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
坐轮椅者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每15分钟抬起身体一次。
对于关节突出部位可加垫软枕,但是禁用气圈或环状点,因为环状垫不能有效减压可能造成新的受压。
?只要有可能,不要将患者翻转压到先前受压后仍发红的身体表面。
发红表示机体没有从先前的受压中恢复,需要暂缓休息,再接受反复受压。
?更换体位应该是30 度角倾斜的位置(交替着,右侧,背部,左侧),如果患者可以耐受或者她/他的医疗状况允许的话,可以使用俯卧的姿势。
避免使用增加压力的姿势,比如90 度侧卧位或半卧位。
2、使用支持面预防足跟压疮:确保足跟不接触床面。
?足跟保护设备应把足跟完全提起(使足跟不受压),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是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
膝关节应轻微弯曲.膝关节过度伸直可能会导致腘静脉阻塞,这可能使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小腿下垫一个枕头,使足跟升高(即“悬空”)。
?定期检查足跟部位的皮肤。
3、特殊人群(手术室的患者):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检查其他可能导致压疮发生或增加风险的因素。
包括: a) 手术的时间长度。
b) 手术进行中发生的低血压。
c) 手术过程中的低核心温度。
d) 术后第一天行动不便。
在手术台上为所有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压力重新分布的气垫。
为患者摆放恰当的姿势,以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风险。
?充分提升足跟(悬空足跟),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
膝关节应轻微弯曲。
膝关节过度伸直可能会导致腘静脉阻塞,可能使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
?注意手术前后压力的重新分布。
a) 手术前和手术后均将患者放置在压力可重新分布的床垫上。
b) 手术前后为患者摆放的体位应与术中的体位不同。
4、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1次,保持清洁。
如有大小便污染须随时清洗,注意:?.勿用刺激性大的碱性肥皂,可用弱酸性的沐浴露,采用冲淋的方法,勿泡澡或用力搓洗。
手术室预防压疮管理制度

手术室预防压疮管理制度
一、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手术体位易致受压部位受压,手术时间≥2 小时,手术中患者体温波动
≥3℃;年老体弱、肥胖患者等有压疮潜在风险,对这些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和观察。
危急重手术患者先抢救病人,病情平稳后再行风险评估。
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搬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三、合理放置体位,使用合适的体位枕,使用约束带时要加衬垫,松紧适宜。
四、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实施压疮预防措施。
如使用减压贴、硅胶软枕等。
五、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术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
22℃-25℃,使用棉被、毛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冲洗体腔时使用温冲洗液。
六、术中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情况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每 2 小时为患者放松约束带。
七、术后观察高风险部位皮肤状况,发现或发生难免压疮时,积极采取措施并填写“压疮高危人群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留底,一份 24 小时内上交护理部。
八、压疮质量管理评估:每季度对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经验。
提出压疮预防与干预的措施,不断提高压疮防护与处理的水平。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1. 背景压疮是指在压力、摩擦和剪切力等因素作用下,皮肤和组织遭受损伤的现象。
手术室是一种特殊的医疗环境,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容易遭受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因此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和管理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遭受压疮损伤,制定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2. 目的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管理手术室内患者的压疮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室体验,降低手术室相关压疮的发生率。
通过规范手术室内压疮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 范围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手术室内的患者,包括门诊手术室、急诊手术室和住院手术室等。
所有从事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
4. 管理责任4.1 手术室压疮管理小组应由手术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手术室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和预防感染科医务人员等。
4.2 手术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监督手术室压疮管理工作的执行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4.3 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确保他们掌握压疮预防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4.4 手术室医生和护理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压疮预防和管理工作。
5. 手术室压疮管理流程5.1 风险评估在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将结果记录在患者的护理文书中。
5.2 预防措施•保持手术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过度通风和低温。
•避免过度搬动手术患者,减少摩擦和剪切力的作用。
•使用合适的手术体位,减少局部压力。
•定期检查手术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避免使用过紧的绷带和固定装置。
5.3 管理措施•针对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压疮管理计划。
•定期评估压疮的进展情况,调整压疮管理计划。
•为有压疮的患者提供适当的压疮护理和治疗措施,如清洁换药、应用抗菌药物等。
•进行压疮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管理效果。
6. 员工培训和教育6.1 手术室压疮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压疮预防和管理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风险因素
•术前活动受限 • Rademakers等通过髋关节骨折的患者进 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压疮患者的 术前平均等待时间为23.1小时,而未发生 压疮患者的术前平均等待时间为17.5小时。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 • 2453名患者(压疮290例)Meta分析, 与没有糖尿病的手术室患者比较糖尿病患 者与压疮相关性更高。
202X-10-09
压疮的定义
手术室压疮 手术室压疮(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on room)目前认为在术后数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
大多发生在术后(1~3d)[2]。
[2] 刘英,高兴莲.我国术中压疮的研究进 展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X,19(8):981-983.
▼体位
• 仰卧
• 前胸(例如心外手术)
• 腹部
• 骨盆
• 面部、颈部和口部
• 四肢
受压部位分布图
枕部
肩胛骨
胸椎 手臂和
肘部
腰区
骶骨和尾骨
足跟
• 俯卧位Leabharlann •背部和脊柱•
小腿后侧
• 受压部位分布图
• 侧卧位 • 胸部 • 肺部 •肾 • 臀部 • 受压部位分布图
手臂
注:本插图中床位是针对肾脏手术的
踝部和足部
•体温 • 体温升高:kokate 研究证明皮肤温度增 高时组织损伤增加低体温:末梢血液循环障 碍。
•血压
自身风险因素
•年龄 • 郭月等[7]对115例发生手术室压疮的患者进 行总结,其平均 年 龄为(40.23±18.31)岁;蒋琪 霞等[8] 研究中发生手术室压疮患者的平均年龄 为(51.72±18.47岁;
•营养 • 白蛋白下降1g,压疮的发生率增加3陪,当 白蛋白值小于35g/L时,压疮发生率增加5陪。
• 体重 [7]郭月,余云红,赵体玉.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2X,29(24) :36-39.
• 过瘦、过胖 [8]蒋琪霞,瞿小龙,郭秀君,等.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
压疮的发生机制--三力作用
损伤深层的 皮肤
剪切力
损伤肌肉 组织
垂直 压力
损伤表皮
摩擦力
主要内容
压疮的定义及机制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原因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 手术室压疮质量控制体系
手术压疮发生的因素
手术患者自身 麻醉
手术时间 手术体位
其他
手术压疮发生的因素
麻醉
-麻醉使用的所有药物都会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导致一定程度的血 管扩张,血压降低,而血压降低会导致组织灌注减少。麻醉和手
面部和耳部
肩部和腋部
臀部
腿部
• 截石位 • 妇科手术 • 泌尿科手术 • 肛门、直肠科手术 •
•
受压部位分布图
肩和肩胛骨 枕部
臀部
足跟 腿的外侧
骶骨和尾骨
主要内容
压疮的定义及机制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原因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 手术室压疮质量控制体系
协同关注 共同配合
术前病房高危备注
B
协同宣教 A
协同配合
2757—2758. [5]瞿永华,柴颖,刘琳.术中患者急性压疮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23(10):50—51.
压疮发生的机制
压力
压疮形成的关键是压力的强度和 持续时间,皮肤及其支持结构对压 力的耐受力。
NPUAP 发生机制
外因
外因包括剪切、摩擦和潮湿。
内因
内在因素包括高龄、体重、营养 不良、代谢性疾病、活动减少等
脂肪组织更少。
手术风险因素[6]
手术时间 3---4h 4---5h 5---6h >6h
>7h
发生率 5.8---6.0% 8.9%
9.9%
9.9%
13.2%
[6]姚丽. 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2X,13(1):32.
手术风险因素
•潮湿 • 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减弱,对摩擦 等机械性的防护能力下降。
C
术中积极防 护及干预
术后持续观察反馈 E
及手术应激防护
D 严格交接强
调关注点
手术室压疮预防
1. 使用方 法使压力
再分布
压力
内因
4. 有效改 善血液循
环
2. 减少摩 擦力、剪 切力的发
生
外因
3. 预 防潮湿
外因
其他
5. 保暖, 即是外因 也是内因
通过对压疮发生机制的掌握,结合 手术发生压疮的因素,有针对性的 采取预防,更能有效的避免术中压
引起[1]。 1.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and 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 ∕EPUAP).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g[M].Washingtou,DC: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2009
术低体温的综合作用导致灌注减少。
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持续时间是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组 织损伤的风险将增加两倍。手术持续时间并不总是产生压疮的首
要预示。
易受损伤的手术患者
-65岁或65岁以上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最高。老人的皮肤更可能遭受 组织损伤,因为老人的皮肤弹性更差,真皮更薄,胶原、肌肉和
手术室压疮预防与管理
主要内容
压疮的定义及机制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原因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 手术室压疮质量控制体系
压疮的定义
•2009 年国际NPUAP-EPUAP压疮定义为:
(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明ry确P损a伤n的el,
EPUAP)
性质
•
•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好发发部生位 在骨隆突处,主一要般原因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
• 邱赛琴等[3]研究指出,因体位引起的压疮占手术安全隐患 的第4位,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更易发生术中压疮.
• 由于手术中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手术患者成为院内 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其压疮发生率高达4.7%~66%[4-5]。
• [3]邱赛琴,郑阮华许映娜,等.手术体位安置培训方法的改进 [4及]韩效旭,范果里[莉J,]曹.颖护俐.理483管1例理病人杂手术志中,压2疮0危10险,评1估0及(防7)护:[5J]0.护5—理研5究0,62.009,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