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与其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形制特点

中国古代服饰形制特点

中国古代服饰形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衣下裳制:中国古代服饰最基本的形制是上衣下裳制,上衣为“衫”,下裳为“裳”。

这种形制一直沿用到明朝,成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对称美:中国古代服饰注重对称美,上衣和下裳的形状、图案和颜色都要对称,以体现和谐、平衡的美感。

3. 衣袖设计:中国古代服饰的衣袖设计非常独特,一般分为直袖、喇叭袖和蝴蝶袖三种。

直袖是指袖子与衣身平行,显得端庄稳重;喇叭袖是指袖子宽大而下垂,显得华丽高贵;蝴蝶袖是指袖子两侧向上翻起,形似蝴蝶翅膀,显得轻盈飘逸。

4. 领口设计:中国古代服饰的领口设计也非常考究,一般有圆领、立领和交领三种。

圆领是指领口呈圆形,适合穿在圆领上衣上;立领是指领口高耸,与现代的立领类似;交领是指领口呈交叉状,适合穿在交领上衣上。

5. 装饰风格:中国古代服饰的装饰风格非常丰富多样,一般包括绣花、织锦、镶嵌、镂空等多种技法。

这些装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刻,常常与服饰的用途和场合相匹配。

总之,中国古代服饰形制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和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服饰风格概览

中国古代服饰风格概览

中国古代服饰风格概览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

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风格特点,以期展现中国古代服饰的独特之美。

一、古代服饰的分类中国古代服饰可以按照时代、地域、性别和官职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时代划分,中国古代服饰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

按照地域划分,中国古代服饰主要有北方和南方的差异。

男女性别的不同也导致了男女服饰的差异。

此外,官职的不同,也会决定服饰的等级差异。

二、古代服饰的特点1. 立体剪裁:中国古代服饰强调衣食住行的礼仪规范,注重服饰与人体的整体协调。

因此,古代服饰的裁剪追求立体造型,使衣物更加贴合身形,突显人体线条之美。

2. 绣花装饰:绣花是中国古代服饰的重要装饰方式之一。

中国古代绣花工艺独特精湛,通过不同种类的线、针和织物,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花鸟图案、神话故事等,增添服饰的华丽和艺术感。

3. 色彩丰富:中国古代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不同的时期和场合有不同的色彩规定。

例如,唐代流行浓艳鲜亮的颜色,而宋代则讲究素雅的色调。

这些色彩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4. 不同材质:古代服饰所使用的材质主要包括丝绸、棉布、麻织物等。

丝绸是中国古代服饰不可或缺的面料,品质上乘,质地柔软,被视为高贵和典雅的象征。

而棉布和麻织物则更多用于民间服饰,轻便舒适。

三、中国古代服饰的代表性风格1. 隋唐风韵: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风格的高峰期之一,以豪华、庄重、多彩的风格著称。

垂直衣褶的袍、对襟的衫、宽袖的袍袖,构成了唐代服饰的基本款式。

饰有金银线的绣花图案,丰富了服饰的视觉效果。

2. 宋代典雅:宋代服饰注重整体轻盈、素雅的气质。

男子的上衣为对襟,下穿菱步裤或直裤。

妇女服饰则以束胸为主,突出了娇小的身材曲线。

细腻的绣花、软糯的织物,体现了宋代服饰的典雅风格。

3. 明清庄重:明代服饰注重庄重大气的造型,男子一般穿长袍,女子则穿直裙或对襟衫。

盘点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有哪些

盘点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有哪些

盘点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有哪些一、传统服装的特点中国称自己为“衣冠王国”。

《易经》上曾这样写:“黄帝尧舜垂衣裳治天下,盖取乾坤。

”中国的传统服装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其基本体系没有太大的变化,能基本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

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如下一些特点:1、服装的社会等级森严封建社会历来强调“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服装不仅为了遮体暖身,更是为了分辨人的身份。

比如清朝冠顶上那颗小小的顶珠的有无和所用宝珠的颜色、大小,都能显示出不同的官阶和身份来。

至于寻常百姓,也能从穿长衫和短打来区分其不同的社会地位。

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尽管穷困潦倒不堪,还不肯轻易脱下身上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以保持其读书人的身份和“尊严”。

人分三等,衣分五色,中国人历来习惯衣貌取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只重衣衫不重人”。

2、服装的象征意义浓重由于受“故旧皆好”等因循守旧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普遍趋于保守,服装样式的继承多于创新。

人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倾注在服装局部范围的装饰美化上,尤其在衣料、颜色、图案、纹样以及刺绣、镶色、滚边、嵌线、荡条、纽带等装饰性工艺的点缀上不惜功夫、不厌其“繁”。

中国服装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色彩、图案、外形上的象征意义。

例如根据古代“五行”、“五方”、“五色”的学说,黄色象征着四方拱卫的中央,表示至尊至贵,于是黄袍便成了皇权的特殊标志。

至于民间服饰图案、纹样的象征意义更是花样迭出,名目繁多。

常见的如“连(莲)年有余(鱼)”、“三羊(阳)开泰”、“六(鹿)合(鹤)同春”、“吉(戟)庆(磬)如意”、“子(莲子)孙(花生)满堂”等等。

这些吉祥图案、纹样的出现和广为流传正是传统思想和宗教迷信在群众衣着生活中的复合折射,同时也反映了质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表达了祈求子孙万代幸福美满的强烈生活愿望。

3、款式单一、裁剪平面化、面料单一、饰品繁多中国服装历来沿用平面造型和直线裁剪,宽衣博带,广袖高髻,长裙曳地。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1.夏朝服装:夏代人的服装主要为麻布与兽皮裙、裹胸、腕簪和腰带,腰带和头冠上面都带有装饰品。

2.商朝服装:商代人的服装较为华丽,男装主要为紧身长袍,女装为
长袍、长裙和上下两件式,用花纹和点缀图案进行装饰。

3.周朝服装:周代人的服装多以丝绸为主,男装为束腰短衫,女装为
长袍、长裙和长袍裙。

周朝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和花纹的应用。

4.秦朝服装:秦代服饰形式谨严,纯色布料,清新朴素,男女皆戴秦服,女子秦裙通常有卷边,男子则着长袍、长裤和靴子。

5.汉朝服装:汉代人的服装有明显的区别,男子穿半截袍子带尺褊,
戴笠帽。

女子则着长袍、长裙和褶子裤,并悬挂首饰,例如耳环、项链和
手镯等。

6.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风格多样,女性服饰以
褶子裙为主,戴花冠,男性则多穿戎装,也有文士装。

7.唐朝服装:唐代服装比较华丽,主要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女子
则穿着长袍裙和长绸袍,男子则穿着雪白袍装和五色车马服等。

8.宋朝服装:宋代服装注重轻巧形式,男装为素色束腰袍和短单裤,
女装为长袍和褶子裙,并注重细节、刺绣与装饰等风格,常常印有各种花
鸟图案。

9.元朝服装:元代服饰以五色丝纱为主,注重袖口与花边的点缀,红色、紫色和金色等色彩较为常见。

10.明朝服装:明代服饰以丝绸为主,讲究色彩鲜艳、图案华丽,并注重领子和袖口的花边刺绣。

11.清朝服装:清代服装以素色简约为主,注重纱质与滋润程度,男装以长袍裤为主,女装则有宽袖直筒长袍和长裙等简洁款式。

中国古代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是一个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时期,其服饰文化也颇具独特魅力。

古代中国服饰多样且丰富,每个时期、每个阶层都有其特定的着装风格。

本文将从汉朝至清朝,逐一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和演变。

一、汉朝服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服饰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男性的主要服装有襦裙、袄衫、束腰和大袍等。

襦裙通常由束腰和长裙组成,衣袂宽松自然。

而女性则以襦裙、蓝旗袍为主要服饰,精致的刺绣和宝石装饰使得女性服装更加华丽。

二、唐宋时期的服饰唐代是中国服饰发展的巅峰时期,和服、褙子、襦裙成为流行的服饰。

皇帝的服饰通常由长袍和褥衣组成,衣褶的数量和服饰的质地反映了崇高的地位。

而宋代则更加注重颜色和纹理的变化,丝绸和亚麻布料成为主要材料。

三、元明时期的服饰元代服饰受到蒙古和西亚服饰文化的影响,男性以宽大的札萨和打褶连衣裙为主。

女性则以修身并略显宽松的长袍和裙子为主。

明代服饰则回归传统,复古的元素重新回到流行,男性的服饰简洁且端庄,女性则以丝绸、刺绣和珠宝装饰为主。

四、清朝服饰清朝是中国服饰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的特点也与前朝有所不同。

男性的服饰以马褂为主,这是一种宽大的长袍,配以白色束腰和长裤。

女性的服饰则以旗袍为主,独特的立领和合身的剪裁使得旗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的经典代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服饰多样而独特,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从汉朝至清朝,服饰的演变体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这些服饰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习俗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笔。

通过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与特点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与特点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与特点
中国历代的服饰变化与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夏商周:古代中国的服饰主要以裳衣为主,男女通用。

男子穿长袍,女子穿长裙,材质多为麻布或丝绸。

衣物上通常以花纹、图案、腰带等装饰,展示社会地位和身份。

2. 秦汉:秦汉时期,男子的服装主要为短衫或长衫,女子则开始出现分裙裳和上衣的穿着方式。

服饰的颜色丰富多样,流行有褒禺服、袄、襦、褂等,丝绸成为主要的面料。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开始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变化。

男性的服装包括长袍、兜裆裤等。

女性的服装则出现了单衣、襦裙等形式。

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褶皱、花纹、刺绣等。

4. 隋唐:隋唐时期,服饰变得更加宽松大气。

男子的服装为袍褐,女子的服装则以长袍、长裙为主。

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装饰的华丽程度。

5. 宋元明清:这个时期的服饰注重礼仪和规范。

男子的服装为袍褐、青衫、衫褂,女子的服装以衣服的裙摆宽松、衣袖宽大为特点。

宫廷中的服饰更加华丽,采用丝绸、金银线等高级面料,并注重绣花、刺绣等技艺。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的服饰变化与特点体现了不同朝代的社会文化和时代风尚的演变。

尽管有很多差异,但继承和发展也是共同的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的服饰讲究细节、注重装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尊重礼仪和美学追求的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介绍:
1.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典雅,注重面料和绣花工艺的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唐装:唐装是唐代时期的传统服饰,以其宽松、华丽、大气的特点而闻名。

唐装的特点是宽袍大袖、高腰束腰、色彩斑斓,常常用金线、银线、珠片等装饰,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3.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朝时期,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紧身、修身、高腰、开叉,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优雅气质。

4.中式礼服:中式礼服是中国传统婚礼、宴会等场合的传统服饰,包括龙袍、凤袍、唐装、旗袍等。

中式礼服的特点是华丽、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与典雅。

总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征1.形制多样:中国古代服饰形制多样,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性别、季节等因素,服装款式、种类和面料都会有所不同。

其中,汉服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代表之一,流行于汉代,曾经影响了几百年的中国服饰历史。

2.社会地位的象征: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例如,皇帝的龙袍、贵族的礼服和冠冕都体现了其高贵的身份。

相对而言,平民百姓的服饰则较为朴素简单。

3.着装的讲究:古代中国人讲究穿戴的仪态和礼仪,尤其是宫廷和贵族阶层。

服饰样式、颜色、配饰和材质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以展现身份地位和美感。

4.色彩的象征:在中国古代,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红色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用于庆典和喜庆场合;黄色则是皇权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穿着黄色的服饰;蓝色则被认为是高贵、清雅的色彩。

5.含有象征和寓意:中国古代服饰中常常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含义和寓意。

例如,龙图案和云纹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鸳鸯、蝴蝶和花鸟图案则代表着爱情、美好和繁荣。

6.地域特色: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服饰文化也各具特色。

例如,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传统服饰,用于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和民族身份。

7.服饰的传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迁和演变。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时尚趋势,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8.器械配饰的重要性:古代中国人重视服饰的配饰,特别是各种器械。

头饰、腰带、珠宝、鞋袜等都被视为重要的饰品,用于凸显服饰的美感和辅助体现身份地位。

9.传统技艺的体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融合了丰富的传统工艺和技艺,如刺绣、染色、刺绣、图案设计等,这些技艺通过服饰的装饰和细致的工艺,使服饰更加独特和精美。

10.剪裁和装饰的特点:中国古代服饰注重剪裁和装饰的细节,例如,衣领的形状和高度、袖口的宽度和设计、服饰的刺绣和绣花等都凸显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品味。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其多样性、象征性、仪态和创新等特点,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服饰与其特点
一、原始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雏形阶段)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多以兽皮为材料,以兽齿、鱼骨、石珠、海贝为装饰。

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

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

由此,揭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原始服饰文化及其特点: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造型;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二、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汉代皇帝冕服
汉代男子曲裾
汉代妇女深衣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

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

对商人的禁令更严。

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

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重要影响,而它本身又是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

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大规模发展。

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精神。

概括起来,秦汉服饰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

胫衣有袴、裹衣、履等。

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

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

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

三、魏晋时期的服饰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

最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

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

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

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

五、唐代时期的服饰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

例如唐朝对服饰色彩规定: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才可穿用,他人穿用则为犯罪,因此黄色为皇权的特殊象征。

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区分官职品级: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六品为绿色,七品为青色。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

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

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中心。

与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

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

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

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穿袒露胸臂的宽领服装,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面)。

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六、宋代时期的服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

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宋出现了缠足陋习,称“裹小脚”。

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七、明代时期的服饰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

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

所谓补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

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

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明代官服中最具特点的是乌纱帽,乌纱帽翅因戴者官职、身份不同而各异。

其形制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

帽内另用网巾以束发。

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

裙子宽大,样式很多。

八、清代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
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满服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清服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

清朝男子服饰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

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

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

清朝满足女子服饰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

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

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

清朝汉族妇女服饰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其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式。

这种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为缓和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不得不实行“男从女不从”等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
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

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

这面镜子是独特的,因为服饰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你细致地观察某个时期的服装形式、风格,会发现它恰恰把历史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

服装无疑是历史美丽的、趣味的镜子。

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

服饰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我们更爱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