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赏析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PPT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PPT课件

汉代妇女的襦裙
汉代妇女的襦裙 汉代妇女的襦裙图(参考甘肃 武威磨咀子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复 原绘制)。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 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 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 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 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 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 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 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 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 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可惜由于年代久远, 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 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采用 的纹样,主要依据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 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襦裙是中 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清代, 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 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汉代皇帝冕服
秦汉服饰 汉代皇帝冕服图、 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 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 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 制)。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 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 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 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 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 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 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 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 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楚国贵妇的直裾单 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 衣 绣罗单衣及刺绣纹 样(湖北江陵马砖一 服饰实物,有绢、罗、锦、 号楚墓出土实物)。 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为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实物。 从实物来看,锦袍和禅衣 样式基本相同,即前身、 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 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 大体相等。右衽、交领、 直裾。衣身、袖子及下摆 等部位均平直。领、袖、 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 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 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中国古代服饰ppt精华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服饰ppt精华上课讲义

❖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 衣袖有大小两式
❖ 领子通用矩领
❖ 腰间系带。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 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 革制成,叫“革带“。
商代男子服饰
服饰用品
❖ ,在奴隶社会各种服饰用品包括发饰、耳饰、 冠饰等等有了尽一步发展,出现了骨、角、 玉、蚌、金、铜等制品,而当中玉最为突出, 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玉器就有 1200多件。
秦朝服饰特点 秦朝服饰的发展 男性服饰 女性服饰 军官服饰 士兵服饰
❖ 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 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 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 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 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 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 ;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因为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秦代的服 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 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 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 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 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男服 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 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 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因秦始皇 十分迷信阴阳五行之说,所以认为 是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而黑色主 水,固尚黑),又规定,三品以上 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女服 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 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 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 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 行思想支配。
❖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 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 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 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 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 支配。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 一了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 始皇对于妃嫔服色,是以迎合 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 上仍受五行思想的支配。因此 秦代妃嫔夏天穿“浅黄藂罗衫

【精选】5隋唐五代服饰课件解析幻灯片

【精选】5隋唐五代服饰课件解析幻灯片
青、草绿 –间色裙
隋唐五代服饰
17
4)半臂与披帛
隋唐五代服饰
18
• 半臂
–最先宫女用→民间←家规严、不用/中唐后渐 少
–短袖 长至腰节以上 对襟 胸前系带 少数套穿
• 披帛
–由狭而长的帔子演化而来 –飘带式 –士庶女子 在家用 出嫁时用帔子
隋唐五代服饰
19
隋唐五代服饰
20
隋唐五代服饰
21
隋唐五代服饰
–花钿:眉宇之间 金银,羽翠 五彩花子 –寿阳妆→梅花妆 南宗武帝寿阳公主额误落梅花 –妆靥:面颊两侧,用朱砂,点出圆、月、钱、小鸟等
–元和以后,追求异样,表现女子纤弱,用乌膏注唇, 妆似悲啼,八字眉配以堕马髻与身步
隋唐五代服饰
26
隋唐五代服饰
27
6)履
–唐时开始崇尚小脚→五代始缠足 –天足 园头履 凤头高翘式 织或绣花 男
一、薪酬与薪酬管理的一般原理
二、职位薪酬体系设计
1.职位薪酬体系简介 2.职位评价技术 3.薪酬水平与薪酬结构
三、绩效奖励计划 四、员工福利
二、职位薪酬体系设计
1、职位薪酬体系简介
• 职位薪酬体系及其优缺点
内容 优点
1.对职位本身的价值 做出客观评价
2.根据职位评价的结果
来赋予承担这一职位的 员工的薪资
• 设计职位薪酬体系的基本流程
了解组织
结构和职位 的位置
收集相关
信息,完成
职位分析
编写职位
说明书
完成职位
评价
建立职位
等级结构
二、职位薪酬体系设计
2、职位评价技术
• 职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6
5
4
与员工交

中国汉服课件ppt

中国汉服课件ppt

汉服的市场现状与前景
01
02
03
汉服市场规模
近年来,汉服市场规模不 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关注和购买汉服,推动 了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竞争格局
汉服市场品牌众多,竞争 激烈,品牌之间的差异化 竞争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 趋势。
未来市场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 关注度不断提高,汉服市 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 潜力。
汉服的配饰与配件
汉服的配饰
汉服的配饰非常丰富,包括发饰、耳饰、项饰、腰饰等。发饰有簪、钗、步摇等,耳饰有耳环、耳钉 等,项饰有项链、项圈等,腰饰有腰带、玉佩等。这些配饰可以增加汉服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使穿着 者更加美丽动人。
汉服的配件
除了配饰外,汉服还有一些实用的配件,如荷包、香囊、扇子等。荷包是一种用于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常挂在腰间或手腕上;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可以挂在腰间或放在衣橱里;扇子则是一 种用于扇风或装饰的小工具。这些配件可以与汉服搭配使用,增加穿着者的整体美感。
汉服与传统节日
汉服在传统节日中被广泛穿着,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 日中,人们穿着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如祭祀、赏月、赛龙舟等,这不仅是一种文 化传承,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
汉服在传统节日中的穿着,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它让人们 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与古代文化
汉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款式、色彩、图案等方 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服中的宽袍大袖、交领右衽 等元素,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
汉服中的纹样、图案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龙、凤、牡 丹、云纹等,都代表着吉祥、富贵、幸福等美好寓意,体现 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

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

06
汉服的市场与发展
汉服市场的现状与规模
汉服市场现状
• 近年来,汉服市场迅速发展,涌现出大量汉服爱好者及商家。据统计,截 至2022年,中国汉服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且预计到2025年将达 到100亿元人民币。
汉服市场规模
• 汉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实体店,还包括线上电商平台 、社交媒体等渠道。其中,淘宝、京东等综合性电商平台上的汉服店铺数量庞 大,销售额也持续增长。
传统节日活动
• 通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活动,穿着汉 服参与其中,展示汉服的美。
传统节日习俗
• 借助传统节日习俗,如中秋节赏月、端午节吃粽子 等,以汉服为主题,弘扬传统文化。
汉服在民间社团中的推广
汉服社团活动
• 通过民间社团组织的汉服活动,如汉服秀、汉服文化节 等,展示汉服的魅力。
汉服社团宣传
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汉服概述 • 汉服的历史发展 • 汉服的文化内涵 • 汉服的传承与推广 • 汉服的设计与制作 • 汉服的市场与发展
01
汉服概述
汉服的定义与起源
汉服的定义
• 汉服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汉族所穿着的民族服饰,包含 了上衣下裳、裳裙、深衣、曲裾、直裾、圆领袍等服装款 式。
汉服的未来发展趋势
汉服市场未来趋势
•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汉 服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 的变化,汉服市场将逐渐向多元化、细分化方向发展。
汉服产业发展趋势
• 未来,汉服产业将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设计 、生产、销售、活动组织等多个环节。同时,随着技术的 不断发展,数字化也将成为汉服产业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例如虚拟试衣、3D打印等技术将应用于汉服产业。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色彩与图案寓意•汉服制作工艺与技艺传承•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规范•汉服在当代社会影响与价值体现01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定义及起源汉服定义01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起源时间02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起源地点03汉服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

汉服初步形成,以交领右衽、上衣下裳为主要特点。

历史发展脉络商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深衣等服饰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制度基本定型,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等成为主流。

秦汉时期服饰风格趋向飘逸自然,褒衣博带成为时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华丽大气,圆领袍衫、襦裙等流行开来。

隋唐时期服饰风格趋向精致细腻,褙子、比甲、马面裙等服饰盛行。

宋元明清时期民族象征礼仪文化载体艺术审美体现传承与发扬汉服在传统文化中地位01020304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汉服承载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体现了古人的礼仪观念。

汉服独特的款式和图案设计体现了古人的艺术审美追求。

在当今社会,汉服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承,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

02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最基本的构成,上衣多为交领右衽,下裳多为裙或裤,体现古代礼仪制度。

上衣下裳深衣制襦裙制上衣和下裳连缀在一起,被体深邃,故名深衣。

是古代士人阶层的常用服饰。

上衣为短襦,下裳为长裙,束带系结。

多用于女性服饰,展现优雅身姿。

030201衣裳制度古代汉族男女成年后,需将头发绾成发髻,表示已成人。

发髻样式丰富,如高髻、低髻、双髻等。

发髻簪、钗、步摇等头饰是汉族女性常用的装饰品,不仅具有固定发髻的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审美和礼仪意义。

头饰古代男子成年后需戴冠帽,表示已具备社会地位。

冠帽种类繁多,如进贤冠、武冠、法冠等。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PPT课件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PPT课件

衣”,形似牛舌,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

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 还有一种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样,多用于1官2
员朝服。

.
13
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
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
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
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
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
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
化,晚唐五代,已由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即便
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局限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
区,以及官员,皇室成员之中,而在如吴越地区以及
普通百姓之间,则以大襟右衽交领这种汉服为主。唐
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
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圆领汉服
和交领汉服一样,是汉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服
饰。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豪奢,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
化内涵更丰富。棉花为服装的主要原料。明代女装上
衣拉长,露裙缩短,以圆领为主。裙边有绣边,装饰
作用。女子冠服制度更完备。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
其形美如彩பைடு நூலகம்,名“霞帔”。与“凤冠”一起成为最
具代表性的贵妇礼服,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时穿
为美。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
圆领式样很早便出现,到隋唐才盛行为官式常服。延
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很
大的影响。唐代男子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称袱头,

汉服文化欣赏PPT课件

汉服文化欣赏PPT课件
73
• 英国街头惊现汉 服美女!
74
汉服和和服、韩服的区别
7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世界的汉服运动
76
马 来 西 亚 汉 服 运 动
多 伦 多 汉 服 复 兴 会 !
77
汉服运动的希望
78
汉服T台秀
79
80
81
82
83
84
对民族服装的认同要从娃娃抓起
85
2020/1/3
86
18.将外襟尖角的末端在左胯 位置固定。
45
19.将外襟的领子部分折叠 整齐。
曲裾穿着教程
20.找到腰带的中点位置。
46
21.在腰部靠下一些位置系腰 带,腰带的中点位置对齐 的腰的正中。
曲裾穿着教程
22.将腰带绕到身后,腰带两 端交叠。
47
23.在腰部的正中系结一个 单耳的蝴蝶结。
曲裾穿着教程
13
礼 服
14
汉服的着装场合
常服:适合日常工作、学习和节假日穿着的服装。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汉服的着装场合
便服:日常的居家便装、劳作服。
26
礼服
常服
便服
礼服比常服、便服隆重很多,除此之外,礼服
的袖口很长很大,而常服、便服为了便于劳作、
行动,袖子比较窄而且长度刚好 。
参与者认为,汉服运动是当前时期的华夏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 文化领域的形式之一。体汉服店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机 构、商业场所的应运而生,汉服运动也开始从网络上的热议更近一步地迈向 公众的日常生活。
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广为人知的清朝 服饰是满族的旗装,旗 装工艺繁复 ,是历朝 袍服所不及的 ,盘金 满绣在历史服装中可称 之为“最” ,工艺之 重超乎寻常 。
下面,就让我们来 欣赏清代旗装吧!
并 花在 以 边领 多 或口 盘 彩、 滚 色袖 为 牙头 美 子和 。 ,腋 称襟 盘上 滚加 设上 计鲜 艳 ,
清朝鞋履——“花盆底”
元朝鞋履
元代 牛皮鞋
布帛鞋
金莲鞋
元朝鞋履的标志之一,当属布帛鞋。 据悉,元朝末年开始就出现了鞋头高耸、 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这种鞋使人显得格 外修长。其实,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 绸、锦等织物布缝合成的鞋。 返回
明朝女子外衣
明代的女装已与前 代不同,明代妇女的裙 式变化比较多,是一种 流行的服饰。明代贵族 妇女的服色规定用真红, 鸦青和黄色,而一般女 子只能用紫绿,桃红和 浅色。长裙腰间细褶很 多,走起路来好像粼粼 的水纹一样
秦汉女子外衣—留仙裙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 持“褒衣大裙”风格。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 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 “留仙裙”。 〔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十 分喜爱穿裙子。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 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鼓乐声中, 飞燕翩翩起舞,裙裾飘飘。恰在这时大 风突起,她像轻盈的燕子似的被风吹了 起来。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没想到 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皇后得救了, 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可是说 来也怪,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 皱的更好看了。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 这便是当时的“留仙裙”。〕
• 李清照
李清照
宋朝鞋履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袭前 代制度,一般人士所穿的 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 用的材料取名。 史料记载,女子缠足 始与北宋时期,宋明时期 缠足仅限上层社会,且这 个时期的缠足与后世的三 寸金莲并不同,宋明的缠 足是把脚裹得纤直,并不 弓弯。到了清代,缠足向 愈发畸形的方向发展。
宋朝金人绣花
谢谢!
隋唐女子外衣
裙 隋 唐 襦、 半 臂 中 唐 襦 裙、 披

领 套 衫 半 臂 及 襦 裙
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花样繁 多,五光十色,具有艳丽、华美、自由、萧洒的艺 术风格。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 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隋唐鞋履
唐代的履先后出现 了高头履、平头履、 小头云形履、花形 履等名目繁多的样 式。履以锦、麻、 丝、绫等布帛织成, 亦有用蒲草类编成 的草履。唐代草履 的编织技术已很精 湛,纤如绫殷。
飘 若 惊 鸿
-----
古典女子服饰
•秦 •隋 •宋 •满 •民 汉 唐 元 清 国 服 服 服 服 服 饰 饰 饰 饰 饰
式直 先 服裾 秦 饰和 时 常曲 期 见裾 , 类不 衣 型仅 着 。是 以 襦男 深 裙式 衣 之服 为 类饰 主 也, 是也 有是 的女

战国妇女曲裾袍
先秦女子外衣
明朝鞋履
明代庶民和贵族 间的鞋子款式无太 大区别,女鞋以尖 形上翘的凤头鞋最 为流行,鞋边上还 有精美的刺绣。劳 动妇女亦有穿平头、 圆头鞋或蒲草编的 鞋。此时,女鞋中 还出现了高底达7厘 米的高低鞋。
明代妇女高底弓鞋
布面鞋
明末清初 木屐
明代5厘米长的“三寸金莲”
清朝女子外衣
清代妇女服饰中最为显着的是纽扣的作用。旗 袍,是满族妇女中很流行的一种长袍,最初极为宽 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渐渐变小。清代的汉族妇女 服饰大多沿袭明代,后来不穿裙,改穿裤。
三寸金莲
元 朝 : 蒙 古 统 治 下 的 中 国
元朝女子外衣
• 图 为 头 戴 顾 姑 冠 的 贵 族 妇 女
元代妇女服饰也包括蒙古妇女和当族妇女的服饰。汉族妇女仍 保持宋代的服制,而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就带有她们本民族的特点 了。蒙古族妇女以袍为礼服。蒙古妇女穿的袍式宽大而长,右袄 交领。袖子大但在袖口处较窄,相当于现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秦汉鞋履
• 西汉 麻草鞋
麻草鞋
钩履
陶制歧头履
汉代鞋履以原料质地取名。有皮履、丝履、麻履、草履等。汉履形体 宽大,质地粗糙且硬挺,为了方便行走着履时必须系带。为了防止磨损 肌肤,特制了较厚实的布帛或长袜,在袜桶末端用绦带束紧,使之行走 时不至垂落。此时还有女子着圆头履,男子着方头履的习俗。
返回
史洁莹
佳 人 的 风 姿 , 依 旧 飘 若 惊 鸿 , 婉 若 游 龙 。
我 们 或 许 在 这 些 美 好 服 饰 中 , 还 可 窥 得
些 旖 旎 的 美 人 总 离 不 开 美 好 服 饰 衬 托 ,
千 年 的 历 史 , 留 下 无 数 婀 娜 的 身 姿 。 那
中 国 古 典 女 子 服 饰
清朝的“花盆底”是中 国妇女所穿的最具特色的 高底鞋。因为满族妇女喜 欢穿长袍,行走不便,便 在鞋底上加上高底。 鞋底分马蹄形、花盆形、 元宝形三种,鞋底形状上 宽下圆,形似花盆,因此 而得名。
返回
长袖旗袍上半身的上衣和黑色长裙
民国女子外衣
发展到30年代,旗袍进入全 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旗袍款式在 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服的 特点,使之变成为一种中西合璧 式服装,且不断创新,不断变化, 主宰其变化者即为上海的服装界。
唐代高缦鞋
后唐五代短腰靴
返回
宋 朝 时 期 。 贵 族 妇 女 开 始 实 行 缠 足 。
宋朝女子外衣
宋代妇女的装束, 除了北宋时曾一度 流行的大袖衫襦, 肥阔的裙裤外,窄、 瘦、长、奇是这一 时期妇女服装的主 要特征。 当时许多服饰 别出心裁,花样百 出,呈现百家争鸣 的盛况。
窄 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短 襦、 长 裙、 披
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 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 带,《说文解字》说:“上 日衣,下日裳。”下身穿的 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 。”
先秦时期鞋履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xì)、鞋、靴等形 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 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 皮革制成;靴则是胡人骑马射箭时所穿,后来被汉人逐渐 接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