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过程

合集下载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蒙古帝国的兴起蒙古帝国是13世纪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一个庞大的帝国。

蒙古人原本是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生活在中亚草原上。

然而,随着成吉思汗的统一和征服,蒙古人开始向外扩张,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二、成吉思汗的征服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部落后,开始向外扩张。

他的征服军队以骑兵为主力,利用其快速机动的特点,征服了包括北中国、西亚、中亚和俄罗斯在内的广大领土。

在这些征服中,成吉思汗采取了宽容的治理政策,容纳各地居民,保留了他们的文化和宗教。

这一政策得到了许多被征服地区的人民的支持,从而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元朝的建立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去世后出现了分裂。

经过一系列的内战,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最终在1260年代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了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首先,他采取了许多汉族官员,利用他们的才能来统治中国。

其次,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使得元朝国内逐渐稳定。

在文化方面,元朝允许多元宗教共存,并保护了儒家文化的发展。

四、元朝的统治和文化元朝在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方面,元朝采取了官僚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行政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维护社会秩序。

在经济方面,元朝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制度,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元朝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将许多外国的文化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然而,元朝的统治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元朝对汉族人的剥削和压迫引发了汉民族的不满和抵抗,最终导致了许多起义的爆发。

同时,元朝不断被外族侵略,如蒙古帝国后期的金国和南方的大越等国家的入侵,给元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终,元朝在14世纪末的赤壁之战后逐渐衰落,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了其对中国的统治。

五、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中亚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成吉思汗的征服和统一打开了蒙古人向外扩张的大门,而元朝的建立则是蒙古帝国的一个重要分支。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第12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 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1、蒙古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 国,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2、蒙古政权的概况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 动大规模扩张战争,他和 子孙们除与金、西夏、南 宋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 洲多瑙河流域。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澎湖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隋朝大运河
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元朝时,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
元 结果 朝 时 杂居相处 形 互相通婚 成 逐渐融合 的 新 长期 的 波斯人、阿拉伯人、 民 族 汉人、蒙古人、畏兀儿
成吉思汗陵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的时间、 民族、建立者、都城。
1271年,蒙古族的忽必烈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2、元朝统一全国
1271年,忽必烈建 蒙古 立元朝,次年定都 大都 1279年,元朝 灭南宋,统一全 国
1276年元军 攻占临安
文天祥:
南宋抗战派大 臣,南宋灭亡后, 继续抗元,兵败被 俘,坚贞不屈,最 后被杀害。
被俘后,先后写下 《过伶仃洋》《正 气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他的 主要事迹是什么?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3、元世祖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过程

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过程

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过程
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过程
一、蒙古族的起源与形成
1.1 古代蒙古民族的形成
1.2 蒙古族的祖先与族源
1.3 南北蒙古族的分化与发展
二、蒙古族的古代历史
2.1 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与部落联盟
2.2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疆域扩展
2.3 蒙古帝国的分裂与国家衰落
三、蒙古族的近代历史
3.1 清朝时期蒙古族的政治地位与民族政策 3.2 蒙古族的文化交流与开放
3.3 蒙古族的抗外侵斗争与中国革命
四、蒙古族的现代发展
4.1 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的地位与发展
4.2 蒙古族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自治
4.3 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蒙古族的文化特色与传统习俗
5.1 蒙古族的语言文字与文字文化 5.2 蒙古族的服饰与饮食文化
5.3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与民俗习惯
六、蒙古族的艺术与文学
6.1 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6.2 蒙古族的绘画与雕塑艺术
6.3 蒙古族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戏剧
七、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与传统习俗
7.1 蒙古族的藏传佛教与神灵信仰 7.2 蒙古族的婚嫁与葬礼习俗
7.3 蒙古族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仪式附件:
1、蒙古族兴起的历史地图
2、蒙古族传统服饰图片集
3、蒙古族传统音乐合辑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民族自治: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内,对少数民族的行政、立法、司法、政治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2、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建立,统治时间为1644年至1912年。

3、新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国家体制和社会制度。

4、藏传佛教:藏族人民信仰的一种佛教教派,传入蒙古地区后被蒙古族广泛接受和信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知识点总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从蒙古的兴起到元朝的建立及元朝的政治、经济与民族融合。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必考知识点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表现: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3.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4.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

5.掌握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记录片《中国通史》学习笔记 第69集

历史记录片《中国通史》学习笔记  第69集

第69集蒙古兴起主要内容:讲述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的历程。

蒙古简介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是传统的游牧名族,逐水草而居,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上游,后来向西迁徙至土拉河、克鲁伦河和鄂嫩河三河源头的广大草原上,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许多个世纪。

公元13世纪上半叶,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乞颜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建立了强大的草原游牧帝国,孕育了蒙古族的诞生。

成吉思汗去世以前对两位大将博尔术和木华黎说:我去世以后,灵柩由你们来守。

两位大将的后裔就是达尔扈特人,达尔扈特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担负神圣使命的人,达尔扈特人肩负着守护、祭祀、管理成吉思汗陵的神圣职责。

他们是朝拜者也是成吉思汗的心声传递者,长久以来,达尔扈特人祭祀的神灯从来没有熄灭过。

成吉思汗陵一直供奉着成吉思汗和他四位夫人的灵柩以及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弓箭、圣奶桶、史料书籍,还有受成吉思汗膳封的转世白神马。

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没有人知道成吉思汗葬身何处,这座成吉思汗的衣冠冢长久以来一直以来是蒙古族朝拜的圣地,每年有近百万的蒙古族人来到这里朝拜。

铁木真悲惨童年公元1162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出生,据《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呱呱坠地时,手里紧紧抓着一块黑色凝血,世界历史将因为这个婴儿而改变。

在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也速该把他带到盛产美女的弘吉剌部,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未婚妻叫孛儿帖,铁木真随后留在了岳父家里。

不幸的是,也速该在返家途中被世仇塔塔儿人毒死。

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的首领,但人走茶凉,部族抛弃了孤儿寡母,铁木真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但在母亲诃额仑的努力下,这个家族得以顽强生存下来。

据《蒙古秘史》记载,为了养活五个孩子,母亲诃额仑天天在河边来回奔走,寻找食物,捡拾小果类充饥,为养活家人,铁木真则以磨锐的兽骨为尖器制作木箭,在草原上捕捉鼠类,甚至为了一点儿食物,铁木真居然杀死了自己的异母弟别克帖儿,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铁木真冷酷无情的性格。

草原上的仇恨代代相传、冤冤相报从不停止。

初一历史10-12课知识点

初一历史10-12课知识点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27年,蒙古军队灭掉西夏。

(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去世)3.1234年,蒙古灭掉金。

蒙古灭金后,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持续了40多年。

4.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迁都大都(今北京)5.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注:元朝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王朝;④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注: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如何看待元朝统一与文天祥的抗元?①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②元朝的统一具有进步性,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③文天祥抗元具有正义性,抗元失败后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融合: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了加强对辽阔的疆域的统治,巩固统治,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1)中书省——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政务;2)枢密院——军事;3)御史台——监察。

在地方:1)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中书省;2)设置了10个行省;3)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注:行省制度的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4.元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管辖方式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

蒙古族文化介绍

蒙古族文化介绍

苍狼白鹿
后世的蒙古人都认为苍狼和母鹿 是自己的祖先。 还有白色的天鹅,也是蒙古人的 祖先。白天鹅都是美丽的姑娘, 她们和地上的人结婚,使蒙古人 越来越多。白天鹅和美丽的母鹿 都是蒙古人的母亲。 蒙古部落自古是游牧民族,认为 狼是草原上万物之主,是一种力 量的象征。因为狼面对强者从不 退缩、毫不心惧、有着坚韧的毅 力、冲天的斗志。也正如此,蒙 古民族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征服 了欧亚大陆,成立了自古以来版 图最大的国家-大蒙古帝国。
好力宝
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蒙古族曲艺之一。是一种由一个人 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 演的曲艺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前后。它用蒙古语演唱,有固 定的曲调,有一定的韵律。唱词初为即兴吟唱,后来就开始创作,并 出现了一大批“好力宝”作家。毛依罕、琶杰、色拉西是深受蒙古族 人民热爱的民间艺术家。演唱的形式也多样,有两人对唱、一人自问 自答和多人演唱形式。演唱时,演员每人拉一把马头琴或四胡,自拉 自唱,边唱边表演。
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 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 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腰带上部可装东西。长袍袖子长,领 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蝇咬蛰。
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成吉 思汗",其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与汉民族帝王的"君权神授" 具 有相同意义。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元朝的政治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行省之 下设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
输标02入题
元朝还设立了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负责管理全 国行政事务。
01
03
元朝还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 个等级,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不同等级
的人享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社会权利。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目录
• 蒙古族的兴起 • 元朝的建立 • 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意义
01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的起源
01
02
03
源自东胡
蒙古族源于东胡,是古代 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
部落联盟
13世纪初,蒙古部落联盟 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崛起。
地理环境
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为蒙 古族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
经济繁荣
蒙古帝国的征服促进了东西方贸易 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文化交流
蒙古帝国的崛起促进了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02 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
01
12世纪,蒙古各部落混战,铁木 真在部落战争中崛起,通过征服 和联合其他部落,逐渐统一蒙古 各部。
02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 尔浑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即蒙 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 “大蒙古国”。
蒙古族的发展
统一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通过征服战争统 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
扩张领土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 后继者的领导下迅速扩张, 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 地区。
政治制度
蒙古帝国采用千户制等政 治制度,实现了有效的统 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人的 祖先是谁?
蒙古族的 兴起经历 了哪些名 族的融合?
是谁统一 了蒙古高 原?
蒙古国建 立以后制 定了哪些 基本制度?
一、蒙古族的起源
“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 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 色狼)和他的妻子豁埃 马阑勒(白色鹿)。他 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 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 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 罕。” ------《蒙古秘史· 卷一》
蒙 古 各 种 甲 胄
2、浯勒扎河之役 3、灭主儿勤部和击溃泰亦赤兀惕部 4、铁木真与王罕的联盟 5、击溃各部联军 6、灭克烈部 7、灭乃蛮部
蒙 古 骑 兵
第二节、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各部贵族、那颜 在斡难河源头举行忽里台,大家推举铁木 真为大汗,上尊“成吉思汗”,成吉思含 义为强大、坚强。建立了“也可· 蒙古· 兀鲁 思”标准汉译为“大蒙古国”也译作“大 朝”。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北 抵贝加尔湖,南达金朝边境的广大区域尽 归铁木真所有,最终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 的大业。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吸收以往游 牧政权的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和
四、蒙古国的建立
第一节、铁木真统一漠北各部
世 纪 的 蒙 古 骑 兵
13
1、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称汗后,在蒙古部有了很大的号召力,蒙古部内其他 贵族感受到了威胁,札木合属下很多人投奔了铁木真,使他难以 容忍铁木真势力的壮大,他想除掉这个竞争对手。不久,札答敕 氏人来抢夺铁木真不得马匹被射死,札木合借机发动了对铁木真 的征伐。札木合纠集一些与自己有盟友关系的蒙古各部贵族,起 兵3万,分为13翼(即13个古列延)来进攻。铁木真的到消息, 将自己的部众即乞颜氏贵族的兵力3万组成了13个翼,迎战于今 鄂嫩河附近的答阑巴勒主惕地方,铁木真的那可儿和属民组成了 其中的4翼(第1、2、12、13),其余为附属于他的其他贵族军队。 接战后铁木真方面不利,主动退却到斡难河,札木合没有追击, 他对铁木真属下第13翼的捏古思族进行了残酷的杀掠报复。此役 铁木真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原在札木合属下的尼伦蒙古兀鲁兀 惕、忙兀惕、迭儿列勤蒙古的晃豁坛、速勒都思等部的一些人不 堪忍受其残暴,纷纷来投奔铁木真。
编《 著蒙 古 中史 央纲 民要 族》 大达 学力 出扎 版布 社
主《 编蒙 :古 金族 昭发 、祥 阿地 勒考 得论 尔》 图
谢谢观看
人生遗憾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 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 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 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 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 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 迫派使者求降。 •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 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太祖二十 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于 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 灭亡西夏,更未能征服中原,却为 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 略。
三次西征,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政 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219-1223年 成吉思汗 中亚花剌子模国
1235-1242年 拔都
1253-1260年 旭烈兀
钦察、斡罗斯及东欧 诸国
波斯西部木剌夷国及 阿拉伯黑衣大食国
蒙古骑兵押送俘虏图(局部)。这幅具有西域 特色的古画,描绘了蒙古军•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 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 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 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 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 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 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 • 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 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 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 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 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 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 的深渊。
• 孛儿只斤· 铁木真,蒙古帝国的 可汗,汗号“成吉思汗”。世 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271年元朝建立后,忽必烈 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庙 号太祖,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 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 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 中欧的黑海海滨。
历史背景
• 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1162)。后因父 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 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部,最后 慢慢发展以至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 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 独立, 互不统属。金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 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 “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 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 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 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 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七、元朝的建立
汗廷以外产生了相对独立的四大汗国。大蒙古国不复 存在。
1260年,长期经营汉地的忽必烈即位称汗,建元中统, 是为元世祖。
钦察汗国(拔都) 伊利汗国(旭烈兀) 察合台汗国(察合台) 窝阔台汗国(窝阔台)
版《 )蒙 新古 华秘 出史 版》 社( 现 代 汉 语
内 毕《 蒙 力蒙 古 格古 人 史 民 纲 出 白要 版 拉》 社 都主 格编 其: 乌 云
扎撒是蒙古贵族对部众所下的命令。随着成吉思汗为大 汗,他的命令就成为大札撒,是13世纪蒙古人必须尊奉 的法令。
7、打击异己势力
五、蒙古灭西夏和辽金
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地理志》
1234 1227
六、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 第二次西征(拔都)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
二、蒙古族的强大和发展
公元5世纪中期到10世纪前期 蒙古高原被突厥 人、回鹘人、乞儿吉思人主宰,蒙古人从语言到 社会经历了一个深浅不同的突厥花过程。 辽金时代 原蒙古人的原始氏族制度已经瓦解, 原来的社会最基层组织是家长式的氏族及斡孛黑 及其支族“牙孙” 公元12世纪 漠北有五个势力最强的兀鲁思。 整个12世纪 漠北一直处于激烈的互相争战中。
下葬地点
• 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他葬于今天蒙古 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密葬”,故真正的成 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 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 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 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 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蓝天绿草之间, 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 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 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 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 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 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
1、普遍推行千户制
把全体草原牧民按千、百、十户的方式进行编制,由贵族世袭统领。他们既是军事组织, 也是基本行政单位。在千户编制过程中,被征服部落被拆散,编入不同的千户。这使得 草原上原来的氏族逐渐分解,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蒙古民族。这是漠北草原历史上一个阶 段性变化,也使草原游牧国家的政治制度得以发展到新阶段。
塔塔儿部占据呼伦贝尔湖地区。蒙古诸部占据鄂嫩河和克鲁伦河中上游。克烈部 占据漠北中心地带。篾儿乞部占据薛良格河和斡耳寒河下游。乃蛮部控制着阿尔 泰山东西。其中以克烈部最强,蒙古兀鲁思在辽金时代刚刚兴起,漠南漠北各部 多接受辽金的统治。
三、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 铁木真 (bó ér jì jǐn )
《苍狼白鹿》传说
关于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额儿古涅昆》
《太阳的后裔》
书本121页
战国时代见诸记载 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人
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时期 呼伦贝尔草原、 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的 失韦人,是蒙古人的直系祖先 唐代 他们被称为“室韦”、“鞑靼”、 “达怛”,他们中的一支叫做“蒙兀室韦”, 是“蒙古”一称的直接来源。
唐开成五年 回鹘汗国崩溃之后,室韦—— 鞑靼人开始进入阴山南北和外蒙古高原
蒙古族形成以前,蒙古高原先 后出现过匈奴、东胡、乌桓、 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 丹、室韦——鞑靼
室韦是东胡的一支,与鲜卑、契丹和奚同属蒙古 字部落,史书称其与契丹同类,或别类,其语言、 风俗与契丹相同。北魏时室韦就见于史籍,隋唐 时期居契丹之北,分布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大兴安岭北端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地区。隋 代分为五个大部落,大部之下又有分部,皆附属 突厥。在唐代有大部20余个,其中有蒙兀室韦部。 在唐代突厥碑文中称其东面的室韦为“Tatar”,汉 文亦称“鞑靼”。汉文史籍中有用鞑靼和室韦二 词称呼同一部落的记载,因此,学术界亦称之为 室韦——鞑靼人。鞑靼这个名称,来自于今呼伦 贝尔草原的室韦塔塔儿部落。塔塔儿即Tatar一词 的不同音译,塔塔儿部首领在唐代有都督称号, 非常强盛,故突厥人统称室韦各部为塔塔儿。
2、分封子弟、贵戚 3、扩建怯薛
“怯薛”,蒙古语“轮值”之意。由贵族子弟充当大汗身边的护卫亲军。怯薛作为大汗 的近臣,参与军政事务的策划、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蒙古早期国家行政中枢的职 能。
4、设立也可扎鲁忽赤(大断事官) 5、创制蒙古文字 6、编订大札撒
大断事官是蒙古的高级行政长官之一,掌百姓分配家产、治盗贼、察明诈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