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货币金融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货币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 2.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等四个阶段。
3.当人们选择用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4.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二是。
5.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从、、、到等五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6.金属货币主要沿着两个方向演变:一是经历了由到贵金属的演变;二是经历了由到铸币的演变。
7.货币要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
8.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商品的赊销赊购过程,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9.本位币的面值与金属本身的实际价值是一致的,是货币,是法偿货币。
10.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能被,使得与保持相互适应。
11.货币制度相继经历了、、、等四个阶段。
12.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的一种凭证,通常以作为发行准备。
13.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的过程。
14.国家垄断辅币铸造,归国家所有,构成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15.在金本位制下,一国汇率围绕上下波动,汇率波动界限是。
16.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比价流通,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则按照比价流通。
17.在跛行本位制下,可以自由铸造而不能自由铸造。
18.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币只能先兑换,再兑换。
19.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20.货币金本位制有、、等三种形式。
21.金币本位制的三大特征是指、、。
22.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组成,其中现金是对公众的负债,存款则是对存款人的负债。
23. 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是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关。
24. 信用货币的形式有、纸币和等形式。
25. 货币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
江苏省昆山市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昆山市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以下属于四个阶段的是( )。
A、简单的价值形式B、复杂的价值形式C、扩大的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2: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
A、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B、享有政治权利的人C、具有我国国籍的人D、出生在我国的人3: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4:国际社会为协调相互间的货币政策和加强合作所建立的政府间金融机构是( )。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清算组织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世纪美国在世界上最早确立了总统共和制B、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17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D、19世纪法国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民法典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 )对错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金属在常温下一般呈固态B、惰性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燃料D、钢是铁和碳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合金8:我国行政区划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分别是( )。
A、24、5、4、2B、23、4、5、2C、23、5、4、2D、24、5、4、19: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罢免案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有( )。
A、只能针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人选范围B、必须有10名代表联名C、必须说明罢免的理由D、采用书面形式10:20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翻越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今天已腾跃起一条钢铁巨龙。
这表明( )。
A、自然界完全打上了人的烙印B、人的主观能动|生是无所不能的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无能为力D、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11: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
马原第四章(自己总结的)

第四章4-11.社会制度的改变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时间:14世纪末—15世纪初2)地点: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3)途径:a)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换而来4)资本主义萌芽的形式(两种,对应上面两种途径):课本P139—140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1)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能够实现要求商品更大规模生产,满足世界市场扩大的需要)。
2)利用暴力手段进行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3)资本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的过程。
P141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间:西欧:15世纪后30年——16世纪高潮——19世纪初结束5)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途径:P141-142a)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b)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2劳动价值论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P143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6.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定义: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
2)二因素:a)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适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所持有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c)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p144-145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a)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有用劳动)。
金融理论与实务_00150(精华和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即:1只绵羊=2把石斧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即: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金、银金属货币虽然克服了实物货币自身的一系列弊端,但其自身存在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金属货币的数量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交换数量的增长而增长。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是不足值货币。
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解答

第0章政治经济学述要1、主要概念解释生产力: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现代生产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
(1) 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 附着性或渗透性因素,包括科学、技术、信息等。
(3) 运行性因素,即生产的组织管理,包括生产力的结构设计、规模选择、布局决策和时序安排等方面。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从划分阶级的经济标准出发,生产关系归结为三个方面。
(1)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 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3) 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按经济规律形成的条件和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大致分为3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它包括两个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而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从考察社会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社会生产包括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
马原部分知识点整理(重点)

1、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竞争发生两极分化)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主要途径: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罪恶的掠夺史)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并且实现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产生发展起来: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决定商品交换比列、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的脑力体力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只有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理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和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的两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所反映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6、价值规律与价值量:价值的质规定回答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怎样决定(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商品的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造成比例失调社会资源浪费)7、价值形式发展与货币产生:商品交换一货币为媒介、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北语15秋《金融学概论》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5秋《金融学概论》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
1. 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是()
A. 基金
B. 汇率
C. 外汇
D. 债券
正确答案:C
2. 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
A. 贴现市场
B. 同业拆借市场
C. 国库券市场
D. 基金市场
正确答案:D
3. 商业票据市场最发达的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B
4. 本位币是()
A. 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B. 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C.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D. 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正确答案:C
5. 在一国的货币制度中,()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 主币
B. 辅币
C. 本位币
D. 都不是
正确答案:B
6. 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 发型政府债券
B. 短期借款
C. 长期借款
D. 自愿捐款
正确答案:A。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一、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商品价值,是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一定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
单位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单位价值(单价),非单位数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总价值(总价)。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单价)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一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价值的本质,说明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指出货币和商品生产是紧密联系的。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二、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为一种物品的价值可以有其他很多种物品表现出来;三、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物品价值;四、货币形式,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
二、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两大属性的关系是对立性和统一性。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三、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一般指商品单价,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正相关,在单位劳动时间的总价值量为常量时,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使用价值量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物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为一种物品的价值可以有其他很多种物品表现出来;
三、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物品价值;
四、货币形式,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就叫商品价值形式或价值表现形式。
当两种商品互相交换,例如商品A与商品B相交换的时候,A、B两种商品就发生了等价关系。
在商品交换中,任何一方都不愿吃亏。
尽管在每个个别的交换行为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交换的一方吃亏、另一方占便宜的事会经常发生;但从整体看,从长期趋势看,商品交换必然是价值量相等的交换。
【例如】1件上衣同20码麻布相交换,是因为1件上衣和20码麻布,在生产中耗费了等量的劳动,具有等量的价值。
在这一商品交换关系中,20码麻布是1件上衣的交换价值。
上衣的价值从上衣本身虽然看不出来,但它一旦同麻布交换,与麻布发生了价值关系,上衣的价值就可以从麻布上面表现了出来。
商品的价值关系表明,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形式。
在人类历史中,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也随之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