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施办法(正式)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02/22)【颁布单位】国务院【颁布日期】 19910222【实施日期】 199105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于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章事故调查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确定事故责任者;(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有效性】有效【法规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颁布部门】国家标准局【颁布日期】1986年08月22日【实施日期】1987年05月01日【正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丧葬及抚恤费用2.1.3补助及救济费用2.1.4歇工工资2.2善后处理费用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现场抢救费用2.2.3清理现场费用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2.3财产损失价值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工作损失价值3.3资源损失价值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3.6其它损失费用4计算方法4.1经济损失计算公式E=Ed+Ei(1)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MVwDl·————(2)S·D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辙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4.3.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4.3.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劳计字[1992]74号
![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劳计字[1992]74号](https://img.taocdn.com/s3/m/4ef4157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3.png)
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正文:---------------------------------------------------------------------------------------------------------------------------------------------------- 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劳计字<1992>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局)、公司、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国务院第75号令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劳动部国家统计局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五日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为进一步搞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定期统计工作,劳动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在原有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制定了新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以下简称《统计办法》)。
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统一填报范围原来的几种报表在填报范围上是不统一的,如是否包括县以下集体企业、乡村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
调整后的填报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乡村集体所有制、其他各种所有制、私营等各种所有制企业。
2、基层表的调整在原《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和《矿山企业因工伤亡事故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出企业填报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A表)。
调整后的基层表共计520项数据栏(基本情况6项,表体514项),比原来的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的777项减少了33%,但必要信息并未减少。
各类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统一填报A表,矿山企业不再另外填报单独的报表。
劳动部办公厅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09.17•【文号】劳办发[1993]140号•【施行日期】1993.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劳办发[1993]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完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管理,针对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在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我部编写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现发给你们。
凡与本文发生矛盾的解答,以本文为准。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七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七日)1.什么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答: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2.什么是轻伤及轻伤事故?答: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3.什么是重伤及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殊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
4.什么是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答: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1--2人的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有效性】有效【法规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颁布部门】国家标准局【颁布日期】1986年08月22日【实施日期】1987年05月01日【正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1.2丧葬及抚恤费用2.1.3补助及救济费用2.1.4歇工工资2.2善后处理费用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现场抢救费用2.2.3清理现场费用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2.3财产损失价值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工作损失价值3.3资源损失价值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3.6其它损失费用4计算方法4.1经济损失计算公式E=Ed+Ei(1)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MVwDl·————(2)S·D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辙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811-12 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九五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5月1日颁布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失效(注解:本规程有关伤亡事故报告表格式,此处不附。
一九七五年国家计委《关于加强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对本规程有所补充。
)第一条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工人职员的伤亡事故,以便采取消除伤亡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国营、地方国营、合作社营和公私合营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伐木业的企业,地质和水利系统的工程单位,机械农场和农业机器站。
第三条企业(指第二条所列各单位,以下同)对于工人职员在生产区域中所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包括急性中毒事故,以下同)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
甲企业的工人职员在参加乙企业生产时发生伤亡事故,应该由乙企业负责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并且通知甲企业。
第四条企业的厂长(或者总工程师,以下同)、车间主任和工段长(或者相当于上述职务的人员,以下同)应该对伤亡事故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的正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7.其他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颁布日期:
1992年10月15日
执行日期:
1993年01月01日
各级劳动部门应分别汇出本辖区内全部企业伤亡事故的B1表、B2表报至上级劳动部门,汇出相应的C表报至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各级劳动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基层填报单位和综合填报单位,做到本辖区内全部企业不重不漏,行业不错位。
(3)劳动部门对各部门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情况实行分级考核。
各类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应按隶属关系将A表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各级主管部门汇总全部直属企业的A表为B1、B2表后送同级劳动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局)及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将全部直属企业的A表汇总为B1、B2表后报送劳动部(需要考核的部门和单位由劳动部确定和调整)。
附:
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为进一步搞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定期统计工作,劳动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在原有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制定了新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以下简称《统计办法》)。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统一填报范围
原来的几种报表在填报范围上是不统一的,如是否包括县以下集体企业、乡村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调整后的填报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乡村集体所有制、其他各种所有制、私营等各种所有制企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施办法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情况,提高劳动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1.统计的内容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各类事故发生的次数、职工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的类别、造成伤亡事故的原因和经济损失等。根据上述内容制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包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A表)、《非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B1表)、《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B2表)。另外制发供各级劳动部门汇总发布用的参考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告》(C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 on Operate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 格式格式 / / / 完整完整完整 / / / 可编辑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9618-78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基本定义11 基本定义1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伤亡事故经济损失、1.1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 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2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1.33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2.1 1 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2.7.1 1 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 2 丧葬及抚恤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2.1.3 3 补助及救济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2.1.4 4 歇工工资歇工工资2.2 2 善后处理费用善后处理费用2.2.1 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 2 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抢救费用2.2.3 3 清理现场费用清理现场费用2.2.4 4 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2.3 3 财产损失价值财产损失价值2.3.1 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 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3 3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3.1 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2 2 工作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3.3 3 资源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3.4 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3.5 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3.6 6 其他损失费用其他损失费用4 4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4.1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E =Ed 十Ei Ei ………………………………………………………(1) (1)式中:式中:E E E ————经济损失,万元; Ed Ed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l El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施办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340-1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施办法(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情况,提高劳动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1.统计的内容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各类事故发生的次数、职工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的类别、造成伤亡事故的原因和经济损失等。
根据上述内容制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包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A表)、《非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B1表)、《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B2表)。
另外制发供各级劳动部门汇总发布用的参考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告》(C表)。
2.统计范围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的填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乡村集体所有制、私营和其他各种所有制等独立核算企业。
3.填报单位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A表)的填报单位是在报告期内发生伤亡事故的非矿山、矿山独立核算的基层企业。
对于“厂中有矿、矿中有厂”、“全民中有集体、集体中有全民”等企业内含有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如果企业内的企业本身是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则按本身所属性质单独填报A表,非独立核算的不单独填报,而由其上一级企业统一填报A 表。
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以统计部门和劳动部门按统制字[1990]304号文件核定的为准。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海底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和隧道掘进企业按矿山企业填报。
劳改、劳教生产单位一律要填报本表。
《非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B1表)由非矿山企业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劳动部门汇总填报。
《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 (年)报表》综合表(B2表)由矿山企业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劳动部门汇总填报。
在所辖范围内报告期中无论是否发生伤亡事故,综合表都要按时填报。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告》(C表)是否报上一级劳动部门,由各地区自行规定。
4.报表的制订、实施和报送程序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表制度由劳动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制订,劳动部组织实施。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行以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
各级隶属关系的企业和企业主管单位要按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的时间报送报表。
中央直属企业、省(区、市)属企业、地(市)属企业向当地县(区:含县级市)劳动部门填报A表;县(区)属及以下企业报送主管单位(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乡填企业管理局负责)汇总出B1、B2两表后,送至当
地劳动部门,没有主管单位的企业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报送A表。
各级劳动部门应分别汇出本辖区内全部企业伤亡事故的B1表、B2表报至上级劳动部门,汇出相应的C 表报至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各级劳动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基层填报单位和综合填报单位,做到本辖区内全部企业不重不漏,行业不错位。
(3)劳动部门对各部门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情况实行分级考核。
各类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应按隶属关系将A表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各级主管部门汇总全部直属企业的A表为B1、B2表后送同级劳动部门。
国务院各有关部(局)及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将全部直属企业的A表汇总为B1、B2表后报送劳动部(需要考核的部门和单位由劳动部确定和调整)。
企业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的数字要与报送当地劳动
部门的数字一致。
各级主管部门应如实向同级劳动部门报送数字。
5.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都要遵守《统计法》,按规定填报伤亡事故统计表。
对于不报、漏报、迟报和伪造、篡改数字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6.报送时间
省级劳动部门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局)及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表,于下月20日前报劳动部,年报表于次年1月30日前报劳动部。
12月月报免报。
省以下各级劳动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报送时间由相应各级劳动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规定。
7.其他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