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微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原文及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原文及教案5篇少年闰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3、初识鲁迅,初步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
【课前交流】A.这篇文章很长,对于这样的文章,比较常用的读书方法是默读。
(板书:默读)默读与朗读有何区别?(1)默读时,不能发出声音;(2)默读时,不能张开嘴巴;(3)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更快。
“一目十行”说的就是默读。
有的同学认为,朗读可以读出感情,而默读不出感情,你们认为呢?(朗读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感情,默读可以通过表情来传达感情。
默读时,读者的表情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而不断变化。
)待会默读时,老师要看一看,谁的嘴巴没有动,谁的脸上能传达出课文的感情。
B.上语文课三项基本功: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滔滔不绝地讲。
看徐老师半分钟,不知道同学们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什么样的了解,谁来说说?(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体会特点)好了,经过几分钟短短的聊天我们都认识了,你跟朋友聊天是不是这样坐得端端正正?不用,今天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敞开自己的心扉,好不好?我看看谁最自然。
哎,对了,放松一点,没关系。
刚才你们从徐老师外貌动作神态甚至是语言对我这个大朋友有所了解,相信通过这节课我们彼此会有更深的了解。
C.谈学生姓名中五行知识。
【教学预设】一、导课,识鲁迅1、出示插图,深情朗读第一段。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少年闰土》。
知道作者鲁迅吗?我们手头也有现成的资料袋。
学生自读课后“资料袋”,渗透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
——读了资料袋,我们了解了鲁迅其实是作者的笔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鲁迅的文章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说味道很好,有的人说读不懂,得慢慢品。
下面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受一下大作家鲁迅的语言风格。
少年闰土微课程设计

少年闰土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少年闰土》,把握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说《少年闰土》的基本情节,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其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爱国情怀,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少年闰土》小说的情节介绍、闰土人物形象的剖析、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小说情节介绍: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闰土与主人公的关系。
2.闰土人物形象的剖析: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以及其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分析:通过研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使学生明白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小说的情节、闰土的人物形象等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闰土人物形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时代背景的资料,学生分析闰土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实验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闰土的角色定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少年闰土》原著及相关教学辅导书。
2.参考书:关于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书籍。
3.多媒体资料:与《少年闰土》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视频、图片资料。
4.实验设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面具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少年闰土》,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少年闰土》说课稿5篇

《少年闰土》说课稿5篇《少年闰土》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
本组课文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以“引导学生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体会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为重点。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美丽、自由、自然的热爱。
本文语言舒缓、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闰、胯、扁”等七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刺猬、所谓、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段落(如第一自然段)。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4.抓住对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5.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为目标2、3教学难点为目标4少年闰土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所以,这时的学生对鲁迅还比较陌生,因此,课前我会让学生收集有关鲁迅及其作品的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情,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导读法、品词析句法、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和情景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读、品、悟、议的学习方式,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即谈话导入,初识闰土;初读课文,理清文脉;再读课文,认识闰土;抒发感叹,羡慕闰土。
一、谈话导入一上课,我便用课件出示两幅鲁迅的图像,同时这样深情地导入:学课文前,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人的照片,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是的,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从今天起,我们将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
《少年闰土》说课稿(精选7篇)

《少年闰土》说课稿(精选7篇)《少年闰土》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
编排的目的是在第五组“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读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很明显,前一组课文的快速阅读偏重于速度,而这一组文章的快速阅读则在注重快速的同时,更强调理解内容和领悟情感。
《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
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按要求只说一节课时,我这里选择第一课时来说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按照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我把课文的总进行两个课时的分解,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对课文的预习,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少年闰土》教学教案(优秀16篇)

《少年闰土》教学教案(优秀16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设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
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二)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选择读书的方法(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少年闰土》微课课件 PPT

我第一次见到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速读课文4自然段,找出: 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
• 紫色的圆脸 • 头戴小毡帽 • 颈套银项圈
健康可爱 淳朴天真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 PPT
少 年 闰 土
检查字词
闰年、胯下、牌匾 伶俐、汛期、秕谷
朗读课文,感悟形象
•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 • 2.“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
景? •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
”。他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呢 ? • 4.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闰土”名字的由来
闰土给“我”讲了好多 “希奇的事”。他给“ 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 (朗读课文6—16段)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省略号
闰土的形象
健康可爱 热情友好 见多识广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
结束语
同学们,闰土给我们讲了四件稀奇的事, 详细写了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其它的略写, 做到有详有略,并且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 描写来表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我 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也应该要用上这些写作方法 ,写事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最后,老师向大家 推荐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小说,看看我和 闰土三十年后的重逢是什么样子,注意使用我 们学习课文中的方法,抓住关键动词,加深对 文章的感受,祝大家学习愉快。
《少年闰土》说课稿-精选5篇

《少年闰土》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
现在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说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
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遵照的准则。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课文后了解文中叙述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并说说你心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2.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目标一,教学难点是目标二。
教学准备:课件。
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
五、说教法和学法1.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的形象。
2.突破难点,化难为简,深化闰土的形象。
3.回旋反复,紧扣文本,丰满闰土的形象。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里的一段插叙,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
“我”是一个生活在高墙大院里、养尊处忧的少爷,生活枯燥无比,抬头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正当“我”对生活感到枯燥无味、无望的时候,有一个少年(板书:少年)来到了“我”的身边。
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他就是闰土。
(板书:闰土)【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导入,却让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的3个信息。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篇一」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是一位农村少年,他的名字叫闰土。
(出示插图)来大家一起来打个招呼(闰土)。
他啊就是大作家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去预习了课文,大家都会读了吧?还有同学在预习本上提出了一些有关词语难以理解的问题,现在老师把他们放在语境中来帮助大家。
出示句子:(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大家的预学情况,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已用黑色标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想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中间,带同戴)2.啊!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希同稀稀少奇怪)3.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家境)4.我也很高兴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差不多,现在通常解释为好像;xing)师:你们能理解吗?很厉害(真不错),能运用现代词汇(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5.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轮到的那一年,如值日)6.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就是没有理由)7.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向来不知道如此这样只知道)师: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期。
所以读鲁迅先生这一代作家的文章,你会碰到许多这样的词汇。
不过你们很了不起,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还能用近义词,现代词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读懂它们。
)三、理清思路,感知整体1.师: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容学生稍作思考,然后说,有些难是吧?不急,老师这边有几个词,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排一排。
(相识离别回忆相处)回忆――相识――相处――离别2.师:闰土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请快速地默读课文6-16小节,看看他都给我讲了哪些事?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闰土》微课稿
小学段号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闰土形象,学习抓住典型动作,典型外貌,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坛巨匠,语言大师,其笔下的“闰土”的形象一直让人喜欢且难以忘记,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成功的呢?老师告你一个鲁迅先生写人物的小秘密,那就是——“抓典型”。
作者在课文中,就是通过了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外貌,典型的事例来描写闰土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典型动作(图片2)
看课文第一段话: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扭”、“逃”,写出了猹的狡猾,但再狡猾的猹,闰土也不怕,而是“捏”钢叉,尽力地“刺”,简简单单的四个动词,就把勇敢、威武,像个英雄一样的闰土形象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甚至连寂静怕人的野地的夜晚,也因为有英雄的存在而显得美妙无比了。
2、典型外貌(图片3)
看作者初次见到的闰土的模样: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闰土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身体结实健康,是一个能干的孩子。
“小毡帽”是农村孩子才有的穿戴。
“银项圈”既体现了父亲质朴的爱,更让我们觉得小闰土很可爱。
这些特点是只有像闰土这样健康,质朴、可爱的农村孩子才有的模样。
我们现在来看一幅图,你能分辨出哪个是闰土,哪个是小时候的鲁迅吗?为什么?请说一说。
(图片4)
3、典型事例
课文中一共写了非常吸引人的四件事:
(1)雪地捕鸟(图片5)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一定是个捕鸟高手。
你看,捕鸟须等到下大雪,鸟儿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扫出一块空地,撒上鸟儿爱吃的谷子,这时的鸟儿一定饥不择食哟,撒下的谷子还是秕谷,几乎不浪费粮食,还能捕到鸟。
支起的是短棒,拉动后,匾会很快落地,大竹匾,能捕到更多的鸟。
可见,闰土有多么聪明,能干。
(2)看瓜刺猹(图片6)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城市少爷只知道西瓜是从水果店里买来的,是不知道西瓜有可能被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的。
(3)海边拾贝(图片7)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
赤脚走在松软的沙滩上,开心地捡拾美丽的贝壳,是城市的少爷永远无法感受的生活。
(4)潮汛看鱼(图片8)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其实,不止鲁迅小时候不知道跳鱼儿,恐怕就连咱同学们也不知道还有长着脚,会跳跃的鱼儿吧?
以上的四件事,是典型的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农村孩子的生活,是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犹如井底之蛙的作者,绝对没有的生活,让知识贫乏的作者觉得新鲜,新奇,向往。
所以这四件事塑造出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闰土形象。
三、回顾小结(图片9)
四、练习写作(图片10)
下面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段话: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
从这段文字中,你能看到鲁迅小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请把这幅图(图片9)和这段文字结合起来,发挥你的想象,通过典型的外貌,典型的动作,典型的事例,来写一写《少年鲁迅》吧!
板书:
典型动作——勇敢、威武
典型外貌——健康,质朴、可爱
雪地捕鸟见多识广
典型事例看瓜刺猹知识丰富
海边拾贝聪明能干
潮汛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