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1-4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解读一、语文要素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高尚品格”的人文主题编排组织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英雄事迹,学习高尚品质,激发爱国情怀。
人文主题既是串联单元学习内容的“线索”,也是本单元必须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李贺《马诗》、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和杨旭的《金色的鱼钩》。
选编这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革命理想”“高尚品格”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
(一)关于第一条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有关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的学习主要从四年级开始,在低段还未曾涉及。
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篇目选择有很大关联,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为了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思想感情,借助的中间“载体”从中低段的课本插图、关键语句更加聚焦到文章主体——人物本身(有关人物的描写);从篇目选择上,中高段写人写事的篇目更多,意义更深刻。
将人物描写方法有关的阅读训练要素,做如下梳理: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四年级上册开始接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四下、五下和六上也有继续学习,所以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对找出文中有关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应该没有困难,那么此阅读训练要素的难点应该放在“体会人物品质”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0【古诗三首】一、【马诗】1、唐代诗人李贺,被誉为“诗鬼〞。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著有【昌谷集】。
2、写作特点:托物言志。
〔通过事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情感〕【马诗】诗人李贺借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遇时的感慨。
〔古诗表达的情感〕3、掌握诗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的原野!4、重点词理解:①何当:何时将要②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③走:跑,快走:驰骋。
5、重点分析: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诗的前两句写得是〔边塞战场〕的景色。
属于环境描写。
(2)“大漠〞“燕山〞把人带到寂寥的边疆之地。
“沙如雪〞从〔视觉〕〔触觉〕两方面既写出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写出夜间寒冷的感觉。
“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中关于写马的诗句。
(1)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志向?A“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达出诗人渴望得到重用。
B“何当〞——作设问——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发出的悲叹。
C“快走踏清秋〞——表达诗人盼望驰骋沙场,为国家建功立业。
我们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感受: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
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资料了解即可。
主要学会:明白理解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抓住诗中关键词句、查找资料、联系诗歌创作背景等来体会。
〕二、【石灰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
〕1、明代诗人于谦。
2、写作特点:托物言志。
诗人以石灰作比,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古诗三首一、多音字似:sì相似shì似的当:dāng当前dàng适当络:luò脉络lào络子骨:gǔ骨头gū骨碌二、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二、多音字:糊hú糊涂hù糊弄冲chōng怒气冲冲chòng冲着三、课文主题: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
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021春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凿(záo) 避(bì) 僻(pì)(2)难写的字锤:左窄右宽,右边“垂”的第二横最长。
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
避:注意“辶”里面左边部分不是“启”。
砖:注意第八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
泰:注意下边部分是“氺”。
鼎:上边是“目”,下部注意要写得左右对称。
(3)多音字燕{y ān (燕山)y àn (燕子) 劲{j ìn ɡ(坚劲)j ìn (使劲) 埋{m ái (埋头)m án (埋怨)难{n àn (被难日)n án (困难) 为{w èi (为了)w éi (成为)兴{x īn ɡ(兴旺)x ìn ɡ(高兴) 嚼{ji áo (嚼碎)ji ào (倒嚼)ju é(咀嚼)2.词(1)必须掌握的词埋头 整理 书籍 文件 含糊 军阀避免 组织 警察 局势 严重 新闻纷乱喊叫闪亮抽屉僻静剧烈粗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自杀严峻态度残暴匪徒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过度革命解放彻底意义文学剥削压迫缺点批评指出改正意见兴旺五湖四海共同目标责任解救奋斗牺牲应当必要炊事员制度寄托(2)近义词如~像似~像等闲~平常吟~诵焚~烧若~像坚劲~刚劲千锤万凿~千锤百炼粉骨碎身~粉身碎骨恐怖~恐惧沉着~冷静幼稚~天真会意~领会含糊~模糊占据~占领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严峻~严厉兴旺~旺盛压迫~欺压寄托~寄寓采用~采纳哀思~悼念批评~批判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照顾~照料斑白~花白厉害~严重安顿~安置艰苦~困苦结实~健壮脆弱~软弱灿烂~绚丽抽噎~抽搭无边无涯~无边无际喜出望外~大喜过望(3)反义词快➝慢清➝浊出➝入放松➝紧张坚劲➝动摇清白➝污浊幼稚➝成熟粗暴➝温和沉着➝慌张含糊➝清楚严峻➝和气残暴➝仁慈沉重➝轻松勇敢➝懦弱坚决➝犹豫兴旺➝萧条团结➝分裂坚持➝放弃采用➝舍弃衰弱➝健壮低沉➝高亢艰苦➝舒适严厉➝和蔼服从➝反抗收敛➝放纵饱满➝干瘪浪费➝节约粗糙➝光滑灿烂➝暗淡奄奄一息➝生龙活虎(4)词语归类①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热气腾腾类似的词语: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衣冠楚楚白发苍苍人才济济②ABAC式词语:不慌不忙类似的词语:冷言冷语一五一十人来人往一心一意十全十美百发百中毛手毛脚③描写外貌的词语:满脸横肉类似的词语:膀大腰圆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冰肌玉骨冰清玉洁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喜出望外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气洋洋喜笑颜开⑤量词一支手枪一间小屋一张脸一份报一个目标一个战士一个水塘一根缝衣针一条蚯蚓一丝笑意一条小鱼⑥动词整理书籍取出手枪挤满屋子收拾行李执行绞刑捡起报纸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提高勇气皱紧眉头克服困难安定情绪增强信心收敛笑容擦干眼泪⑦修饰词可笑的问题耐心地讲含糊地回答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粗暴的吼声残暴的匪徒平静而慈祥的脸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新鲜的鱼汤热气腾腾的鱼汤目不转睛地看着低沉的声音轻轻地摇摇头饱满的情绪不停地念叨金色的光芒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高风亮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扶贫济困除暴安良扶老携幼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pò(逼迫)jìn(松劲)迫pǎi(迫击炮)劲jìng(强劲)2.易读错的字燕.山(yān)暂.时(zàn)严峻.(jùn)彻.底(chè)鱼饵.(ěr)青稞.(kē)收敛.(liǎn)坚劲.(jìng)炊.事员(chuī)考点二:词语听写脉络焚烧军阀避免暂时僻静魔鬼砖墙执行绞刑革命彻底迁就泰山压迫批评鼎盛目标牺牲炊烟考点三:词语积累1.近义词慈祥——和蔼坚决——坚定严峻——严肃哀思——悲哀威胁——威逼照顾——照料瞻仰——敬仰2.反义词幼稚——成熟破坏——保护紧张——轻松暂时——永远困难——容易衰弱——强壮粗糙——光滑3.四字词语千锤万凿粉骨碎身千磨万击一拥而入不慌不忙怒气冲冲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喜出望外不约而同精兵简政热气腾腾目不转睛无边无涯三长两短重重叠叠五湖四海夜色弥漫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考点四:背诵、默写1.古诗背诵背诵《马诗》《石灰吟》《竹石》;《为人民服务》第二自然段;默写《竹石》。
2.背诵日积月累。
考点五:句子理解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品析: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年、月、日,突出了时间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离现在已经十六年”,照应了文题,这是文中第一次运用照应的写作手法。
考点六:课文理解1.《马诗》《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马诗》中诗人借写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石灰吟》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借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竹石》是借竹子来表现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情操。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知识大盘点、综合测试及详细解析

单元知识大盘点、综合测试及详细解析
目 录
1 知识盘点·第四单元 /01 知识能力大闯关·第四单元 /08 综合测试·第四单元 /13
2
第四单元
同步优学
一、必会知识点
(一)字音
脉络(luò) 锤(chuí)子
军阀(fá)
避(bì)免
魔(mó)鬼 革(gé)命
开凿(záo) 暂(zàn)时
3. 按要求写句子。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成反问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成陈述句)
第四关 课内阅读
1.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
( )
10
同步优学
(2)《马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luò là)下 了一大段。
11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 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 ! 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 ?”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 我一再(祈求 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抽噎(yē)
偏僻(pì)
炊(chuī)事员
开凿(záo) 抽屉(tì) 彻(chè)底 宪(xiàn)兵 关押(yā)
焚(fén)烧 僻(pì)静 压迫(pò) 鸿(hóng)毛 侦(zhēn)探
(二)词语
瞻仰 娱乐 书籍 含糊 军阀 避免 警察 局势 新闻 纷乱 抽屉 僻静 剧烈 粗暴 便衣 魔鬼 包围 苦刑 严峻 残暴 匪徒 拘留 法庭 占据 执行 昏倒 革命 解放 彻底 剥削 压迫 责任 解救 牺牲 制度 寄托 炊事员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归纳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易写错的字
络 锤 凿 焚 阀 避 啪 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 峻 绑 啃 袍 执 彻 迁 泰 迫 批 鼎 标 牺 炊 葬
3.多音字
看
kān(看护)
横
héng(横线)
埋
mái(埋没)
kàn(看见)
hèng(蛮横)
mán(埋怨)
间
jiān(时间)
剥
bō(剥削)
削
xuē(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冲关一:生字
1.易读错的字
坚劲(jìn) 皮靴(xuē)宪兵(xiàn)侦探(zhēn)暂时(zàn)鸿毛(hóng)埋头(mái)含糊(hu)军阀(fá)避免(bì)局势(jú)僻静(pì)魔鬼(mó)苦刑(xíng)严峻(jùn)匪徒(fěi)拘留(jū)执行(zhí)革命(gé)泰山(tài)剥削(bō)压迫(pò)批评(pī)牺牲(xī shēng)炊事员(chuī) 追悼会(dào)押下去(yā)
xiāo(削苹果)
冲关二:
1.近义词
含糊—糊涂 僻静—安静 苦刑—厉刑 残暴—残忍 匪徒—土匪
拘留—拘押 占据—占领 压迫—迫害 批评—责备 兴旺—兴盛
牺牲—献身痛苦—苦楚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2.反义词
僻静—喧闹 残暴—敦厚 批评—表扬兴旺—衰败提高—降低
团结—分裂痛苦—快乐 尖锐—迟钝 包围—突围 解救——迫害
三长两短 昏迷不醒
冲关三:精彩文句
1.诗句:唐·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pò(逼迫)jìn(松劲)
迫pǎi(迫击炮)劲jìng(强劲)
2.易读错的字
燕.山(yān)暂.时(zàn)严峻.(jùn)彻.底(chè)鱼饵.(ěr)青稞.(kē)收敛.(liǎn)坚劲.(jìng)炊.事员(chuī)
考点二:词语听写
脉络焚烧军阀避免暂时僻静魔鬼砖墙执行绞刑革命
彻底迁就泰山压迫批评鼎盛目标牺牲炊烟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慈祥——和蔼坚决——坚定严峻——严肃哀思——悲哀威胁——威逼
照顾——照料瞻仰——敬仰
2.反义词
幼稚——成熟破坏——保护紧张——轻松暂时——永远困难——容易
衰弱——强壮粗糙——光滑
3.四字词语
千锤万凿粉骨碎身千磨万击一拥而入不慌不忙怒气冲冲
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喜出望外不约而同精兵简政热气腾腾
目不转睛无边无涯三长两短重重叠叠五湖四海夜色弥漫
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考点四:背诵、默写
1.古诗背诵
背诵《马诗》《石灰吟》《竹石》;《为人民服务》第二自然段;
默写《竹石》。
2.背诵日积月累。
考点五:句子理解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品析: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年、月、日,突出了时间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离现在已经十六年”,照应了文题,这是文中第一次运用照应的写作手法。
考点六:课文理解
1.《马诗》《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马诗》中诗人借写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石灰吟》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借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竹石》是借竹子来表现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情操。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
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考点七:日积月累
1.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拓展积累—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
大公无私视死如归坚贞不屈鞠躬尽瘁高风亮节大义凛然
洁身自好虚怀若谷临危不惧死而后已光明磊落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