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教材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实验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技术第一部分生态因子测定的若干仪器与使用方法一、实验内容: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
教师先逐一介绍照度计、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4组练习,熟悉各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方法。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lx, u mol m-2 s-1)一般采用照度计(国产有ST80A 型、ZF2型),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湿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常用的温度测量仪主要有以下三类:(1)玻璃液体温度计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水银温度表,如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等; 另一类是利用有机液体(如酒精)制成的,如最低温度表。
玻璃液体温度表用与瞬时测定,灵敏度较高。
空气湿度可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
通风干湿温度计分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前者用于测定气温,后者用于测定大气湿度。
测定时,在湿球温度计下端的水槽中注满水,在温度计的探头上绑上纱布,把纱布的另一端放进水槽中,然后把温度计置于欲测的地方(注意要置于空气流通处)。
由于水分蒸发吸收热量,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将较干球温度计的温度低,从两者的温度差反映出空气的湿度。
几分钟后,分别读取干球和湿球的温度,根据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大小及两者的温度差,从温度计后面的表中,便可查出相对湿度的大小。
生态学作业指导书

生态学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要求本次作业分为两部分:理论问题和实践应用。
2.1 理论问题1. 解释以下生态学相关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应用:a) 生态系统b) 种群c) 生物圈d) 生态位2.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a)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2.2 实践应用1. 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等),描述其特点并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说明其生态意义。
三、作业提交要求1. 作业字数不少于1500字,且内容完整、清晰、有逻辑。
2. 作业要求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使用俗语或口语化表达。
3. 作业可以参考相关课程教材、学术文献或互联网资源,但需注明参考来源。
四、评分标准1. 理论问题回答准确性和举例的恰当性。
2. 理论问题回答的全面性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实践应用部分对所选择生态系统的描述准确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全面性。
4. 实践应用部分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的描述准确性和解决办法的可行性。
5. 文章的表达清晰度和语句通顺度。
6.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和准确性。
五、参考资料1. Odum, E. P., & Barrett, G. W. (2004).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Cengage Learning.2. Krebs, C. J. (2019). 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Pearson.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要求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祝愿大家在这次作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园林、园艺、林学等专业用)刘龙昌周洲赵西平编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二○○七年六月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实验守那么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基础理论,并同意实验指导人员的检查。
不然,不得参加实验。
2.学生必需按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
进入实验室后应维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将赃物带入室内。
3.做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4.爱惜仪器设备、节约利用材料,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和其它设施,不准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中要细心观看,认真记录各类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剽窃他人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职位。
6.实验时必需注意平安,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假设发生事故迅速采取有效方法,包括切断电源等,并注意爱惜现场,及时向指导人员报告。
7.实验完毕后,要将利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整理整齐,打扫实验场地,交检实验记录,经实验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8.凡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者应主动说明缘故,并同意检查,填写报废单或损坏情形报告,依照具体情形进行处置。
凡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它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摘自:河科大教〔2007〕19号河南科技大学实验设备借用与补偿制度一、借用制度1.常规仪器设备校内互借,经所属实验室主任同意,借用方填写借用记录薄,两边严格交接手续。
校外原那么上不借,特殊情形经院(系)、实验室及实验室与设备治理处三方同意并填写借用记录薄,担保人签字担保,并收押金方可借出。
2.大精设备不外借。
校内借历时,设备技术人员应随机操作或指导。
3.计量仪器不准借用。
4.私人不准借用校内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二、补偿制度人为造成实验设备丢失、损坏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另按以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
1.教职工损坏、丢失实验仪器设备,修复后不阻碍利用者,补偿全数修理费。
如阻碍利用精度者,最低可按原价的5%补偿。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实验一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水热组合状况在决定植被类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Walter生物气候图解能较好地反映水、热二者综合的气候特点,是目前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Walter 生物气候图解主要是用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的匹配关系来表示生物气候类型。
通常以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为两个纵坐标(右边为降水量,左边为温度),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P=2T(其中P为月平均降水量,T为月平均温度),而用一年中的12个月份作为横坐标。
实验目的:(1)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方法(2)加深理解植被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特点实验器材:1、气象资料(世界主要城市气候数据)2、实验器材坐标纸、直尺、铅笔、橡皮等方法与步骤1、气象数据的整理2、坐标轴刻度的确定(1)按P=2T分别建立两条纵轴(降水与温度)的坐标刻度值,每个刻度的大小视站点逐月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而定,如月平均温度曲线1刻度(即1格)等于10℃,则月平均降水刻度1格等于20mm。
若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刻度单位缩小1/10。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年平均温度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示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区,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
(2)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3)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4)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
(5)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地理科学与园林专业二零一三年七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一巢式样方设置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巢式样方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样地设置方法,为以后野外生态调查确定最小调查样方面积打下基础。
二、实验工具每组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
三、实验内容在宝山校区相宝山灌草丛地段,选取了一个较典型区域(能基本代表这一地段总体情况,即为典型),作为本试验地块设置巢式样方。
测量完成后,确定这片灌草丛的调查样方的面积应为多少为宜。
具体操作:在选定地段任选一点作为起始点,设置一定大小的样方面积作为巢式样方初始面积(一般以10cm×10cm,的距形样方,样方的四个顶角均为90度),记录样方中植物有多少种,然后再将该面积扩大1倍,并记录扩大后样方中植物的种数变化,样方内种数增加,需再扩大1倍样方面积。
如初始面积100cm2的样方中观测到的植物种数为5种,扩大1倍面积后,即样方面积为200cm2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为8种,增加了3种,说明样方中的草本植物种数在增加,就需要再将样方面积扩大,即样方面积扩大到400cm2再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数,如果是10种,说明种数还在增加,再扩大样方面积,直到样方面积增大而草本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时,巢式样方设置完成。
下面是一次设置巢式样方的记录整理。
表1 巢式样方调查结果记录结果表样方面积(cm2)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植物种数(种) 4 5 8 12 16 18 20 20巢式样方主,设置如下图:四、实验结果分析为了直观反应实验结果,将表1中数据制作出种-样方面积2维坐标图,一般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种-样方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Y=a+bX,参数a和b 值,再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型图,根据模型曲线的趋势判断样方面积(也可直接将调查的种-面积数据绘在坐标纸上)。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讲解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学院:专业:年级:姓名:福建农林大学实验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观测【实验目的】1、熟悉野外生态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2、掌握主要生态因子的对比观测方法及相关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研究方法4、掌握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性研究的方法,验证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物对周围环境适应的理解。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及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的观测,使学生掌握生态因子、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实验器材】全球定位系统(GPS)、海拔仪、测高器、便携式气象站、数显照度计、紫外辐照计、热球式风速测定仪、温湿度表、数字温度表、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表、叶绿素测定仪、电导率仪、真空泵、离心机、真空干燥器、电子天平、人工气候箱、分光光度计、活体叶面积仪、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直尺、游标卡尺、低温冰箱、培养皿、烧杯、塑料方盘、具塞试管、移液器、洗瓶、玻棒、镊子、滤纸等。
【实验设计提示】选择1—2种在自然生长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的个体中取样品,或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的样品(可选择某一生态因子,设定一定的梯度)。
在实验室测定样品的形态解剖结构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或基因组水平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异。
详细记录测定结果(包括照片等)。
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比的环境条件是否需要有较明显的区别?每一环境条件下的样品数量?应根据具体的植物和设定的环境条件选取和测定哪些指标?【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生态学野外实习指导

八、旅游生态学实习
4. 实习案例:
(1)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调查: 如: 物质环境-基础设施、接待服务场所、景点旅游资源规模; 社会心理容量:如居民接受程度、游客感知最长游路、空 间面积
(2)不同旅游景区负氧离子含量的观测实习 如:AIC1000型空气负离子测定器
现场观测-----取样分析-----找出原因
一、生态学野外实习目的及基本类型
1.实习目的及意义: 观察、研究和认识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如:生物组分组成、环境组分组成,物质 与能量流动过程如何?各组分结合完成怎 样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
森林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野外实习目的及基本类型
九、其它生态学实习
1. 水域生态学实习 2. 工业生态学实习 3. 环境生态学实习 4. 城市生态学实习 5. 作物生态学实习
谢谢!
2. 土壤生态学实习的基本内容:
(1)土壤环境与土壤结构特性; (2)土壤生物学特性,根系、土壤动物和低等植物; (3)人为土地利用方式:耕作、砍伐、退耕还林; (4)土壤与全球变化。
七、土壤生态学实习
3. 基本方法:
(1)实地勘察; (2)采样; (3)测定; (4)定位观测; (5)定位实验;
六、森林生态学实习
森林群落分层标准:
主林层:优势树种的林冠层(主林层)下限以上; 演替层:距地面1m以上至主林层下限; 更新层:距地面1m一下。
六、森林生态学实习
4. 实习案例:
(2)森林群落结构调查 方法:中心点-四分法抽样
七、土壤生态学实习
1.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土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地理科学与园林专业二零一三年七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一巢式样方设置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巢式样方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样地设置方法,为以后野外生态调查确定最小调查样方面积打下基础。
二、实验工具每组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
三、实验内容在宝山校区相宝山灌草丛地段,选取了一个较典型区域(能基本代表这一地段总体情况,即为典型),作为本试验地块设置巢式样方。
测量完成后,确定这片灌草丛的调查样方的面积应为多少为宜。
具体操作:在选定地段任选一点作为起始点,设置一定大小的样方面积作为巢式样方初始面积(一般以10cm×10cm,的距形样方,样方的四个顶角均为90度),记录样方中植物有多少种,然后再将该面积扩大1倍,并记录扩大后样方中植物的种数变化,样方内种数增加,需再扩大1倍样方面积。
如初始面积100cm2的样方中观测到的植物种数为5种,扩大1倍面积后,即样方面积为200cm2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为8种,增加了3种,说明样方中的草本植物种数在增加,就需要再将样方面积扩大,即样方面积扩大到400cm2再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数,如果是10种,说明种数还在增加,再扩大样方面积,直到样方面积增大而草本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时,巢式样方设置完成。
下面是一次设置巢式样方的记录整理。
表1 巢式样方调查结果记录结果表样方面积(cm2)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植物种数(种) 4 5 8 12 16 18 20 20巢式样方主,设置如下图:四、实验结果分析为了直观反应实验结果,将表1中数据制作出种-样方面积2维坐标图,一般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种-样方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Y=a+bX,参数a和b 值,再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型图,根据模型曲线的趋势判断样方面积(也可直接将调查的种-面积数据绘在坐标纸上)。
结果如下图。
种—最小样方面积曲线图同上图可知,本次调查地块的最小样方面积为0.64m 2。
五、实验要求每组5-10人,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每人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意义、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及本次实验的体会。
因实验数据是按组进行,数据、结果是一样的。
但分析和体会因每人的认识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内容也就完全不同。
如报告雷同,记零分!!报告以A4幅面打印。
报告封面式样如下:1600面积(cm 2)45 8 12 16 18 20种数生态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巢式样方设置学院及专业:地理与环境学院200X级XX 姓名:XXX学号:0000000000000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二植物样方调查(地科)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样地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样地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典型样地调查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中自然植被野外生态调查打下基础。
也巩固生态学的调查法基本知识。
二、实验工具每组森林罗盘仪1套(脚架、垂球、花杆、罗盘)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4cm×4cm×30cm木桩4根、粉笔6根。
三、实验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
在野外选取一典型地段,先确定样方的一个基点A,在A点上,定出一条20m长的射线,并在20m处打上木桩,该点为B点。
AB 线即样方的一条边,在A点不动,在AB线的垂直方向,定出另一条30m长的样方边线,在30m处定下C点,连接C、B点,得到样地的四条边线,便于测定量识别。
通过改平、平差、校正点位,得到一个矩形样地,将地边线外围树木用粉笔画上记号。
在AB及CD线的1/2处,定下点E、F,用皮尺或测绳从E 点拉向C点,将样地一分为二,并将皮尺留在地上作为分界。
再在AC线上隔6m定出点a,在EF线上隔6m定出点b,并用测绳联接a、b点,得到小样方1,样方1设置妥当,立即测定样方1中所有乔木的胸围(径),并逐一记录在调查表中。
调查完样方1后,a、b点不动,在AC线上距a点6m定出点c,在EF 线上距b点6m定出点d,联接cd得到样方2,并做记号,逐一测定样方2中的所有乔木胸径(胸围),并记录在记录表中,完成一个小样方的调查,就设置下一个小样方,以此类推,直至10个样方设置完成并逐一调查完毕,至此本实验野外调查完成。
样地设置如下图所示:四、实验内容每组实测2个样地,每个样地从1号样方(图中的红色字体编号)开始,在样方中逐株测定乔木胸高(离地1.3m 处)处周长,记录树种名称、胸高处围径。
将样地中的10 个小样方逐一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样方各树种的胸径、相对密度和绝对密度、基(真)盖度及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命名。
计算公式: 胸径=周长÷π; 胸高断面积=πR 2;相对密度=某一树种的个体数÷全部树种个体数×100%; 乔木真盖度=胸高断面积÷样方面积×100%;相对基盖度=某一树种胸高断面积÷样方总断面积×100%; 重要值(IVI )=(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盖度)÷300×100% 生物多样性指数: (1)丰富度指数a.Gleason 指数:D=S/lnA (式中:A 样地面积,上图中的样地面积为600m 2,S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本次实验中为样地面积中所有种数。
)b.Margalf 指数:D=(S-1)/lnN (式中:N :个体总数,即样地中的总株数,S 与上式同)。
(2)多样性指数CDFa.Simpson ’s index D=21)/(1∑=-si i N N (式中D 为Simpson ’s index N i为第i 个种的个体数,N 为样地中的总株数,S 为样地中的物种数)b.Shannon-Weiner 指数 H=i si i P P 21log ⨯-∑=式中:S 为样地中的物种数,P i 为N i /N ,即第i 个物种数除以样地中的总物种数。
五、实验结果将样地及小样方的的调查数据一一填入植物样主调查表中。
例:某次实验1号样地的测定结果如下表 表1 样地调查结果表序号 样方 树种名称 胸径(围)(cm ) 备 注 1. 1 女贞 10.1 2. 1 女贞 9.80 3. 1 女贞 12.60 4. 1 女贞 22.60 5. 1 女贞 7.80 6. 1 刺槐 31.30 7. 1 柏木 22.7 8. 1 马尾松 47.50 9. 1 马尾松 68.20 10. 1 马尾松 80.10 11. 2 马尾松 44.20 12. 2 马尾松 67.10 13. 2 女贞 12.20 14. 2 香樟 42.20 15. 2 构树 35.20 16. 3 马尾松 44.6 17. 3 马尾松 60.10 18. 3 马尾松 52.10 19. 4 马尾松 80.60 20. 5 女贞 8.90 21. 6 刺槐 9.80 22. 7 皂荚 64.80 23.8女贞7.2024.8 侧柏16.5025.9 刺槐75.4026.9 香樟12.627.10 马尾松94.3028.10 马尾松41.2029.10 女贞12.00对上表进行汇总,得到表2。
表2 样地数据汇总表序号树种∑胸围径(cm)株数(株)平均围径(cm)平均胸径(cm)断面积(m2)频度(%)相对密度(%)1.女贞103.20 9 11.47 3.65 0.0094 50 31.032.刺槐116.50 3 38.83 12.37 0.0360 20 10.343.柏木22.70 1 22.70 7.23 0.0041 10 3.454.马尾松680.00 11 61.82 19.69 0.3348 50 37.935.香樟54.8 2 27.4 8.73 0.0120 206.906.构树35.20 1 35.20 11.21 0.0099 10 3.457.侧柏16.50 1 16.50 5.25 0.0022 10 3.458.皂荚9.80 1 9.80 3.12 0.0031 10 3.45 合计29 223.72 0.4115 180 100(一)密度、相对密度计算1.样地密度=29株÷600m2=0.05株/m2.2.女贞相对密度=9÷29×100%=31.03%3.刺槐相对密度=3÷29×100%=10.34%4.柏木相对密度=1÷29×100%=3.45%5.马尾松相对密度=11÷29×100%=37.93%6.香樟相对密度=2÷29×100%=6.90%7.构树相对密度=1÷29×100%=3.45%8.侧柏相对密度=1÷29×100%=3.45%9.皂荚相对密度=1÷29×100%=3.45%(二)相对基盖度计算1.女贞相对基盖度=0.0094÷0.4115×100%=2.28%2.刺槐相对基盖度=0.036÷0.4115×100%=8.75%3.柏木相对基盖度=0.0041÷0.4115×100%=1.00%4.马尾松相对基盖度=0.3348÷0.4115×100%=81.36%5.香樟相对基盖度=0.012÷0.4115×100%=2.92%6.构树相对基盖度=0.0099÷0.4115×100%=2.41%7.侧柏相对基盖度=0.0022÷0.4115×100%=0.53%8.皂荚相对基盖度=0.0031÷0.4115×100%=0.75%(三)相对频度计算1.女贞相对频度=50÷180×100%=27.78%2.刺槐相对频度=20÷180×100%=11.11%3.柏木相对频度=10÷180×100%=5.56%4.马尾松相对频度=50÷180×100%=27.78%5.香樟相对频度=20÷180×100%=11.11%6.构树相对频度=10÷180×100%=5.56%7.侧柏相对频度=10÷180×100%=5.56%8.皂荚相对频度=10÷180×100%=5.56%(四)重要值(IVI)计算1.女贞重要值(IVI)=(31.03%+2.28%+27.78%)÷300×100%=20.36%2.刺槐重要值(IVI)=(10.34%+8.75%+11.11%)÷300×100%=10.07%3.柏木重要值(IVI)=(3.45%+1.00%+5.56%)÷300×100%=3.34%4.马尾松重要值(IVI)=(37.93%+81.36%+27.78%)÷300×100%=49.02%5.香樟重要值(IVI)=(6.90%+2.92%+11.11%)÷300×100%=6.98%6.构树重要值(IVI)=(3.45%+2.41%+5.56%)÷300×100%=3.81%7.侧柏重要值(IVI)=(3.45%+0.53%+5.56%)÷300×100%=3.18%8.皂荚重要值(IVI)=(3.45%+0.75%+5.56%)÷300×100%=3.25% (五)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1)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D=S/lnA=8/ln600=1.2506Margalf指数:D=(S-1)/lnN=(8-1)/ln29=2.078810 (2)多样性指数Simpson ’s index D=21)/(1∑=-s i i N N=1-[(9/29)2+(3/29)2+(1/29)2+(11/29)2+(2/29)2+3×(1/29)2]=0.7396Shannon-Weiner 指数 H=i 2s1i i P log P ⨯-∑==-[(9/29×log 2(9/29))+(3/29×log 2(3/29))+4×(1/29×log 2(1/29))+(11/29×log 2(11/29))+(2/29×log 2(2/29))]=2.3291(六)植物群落命名根据上面重要值计算结果,单一物种的重要值均未达到70%以上,不是单优种群落,因此重要值数值处于1、2、3位的三个物种联合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