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情景研究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_碳排放与社会发展_

。 Kaya
。碳强度数据引自美国能
恒等式将碳排放分解为不同因子的乘积, 即 C = P E C = Pgec , (G P )( G )( E )
包 括 世 界 各 国 1980 —2006 源部能源信 息 署 ( EIA ) , 年 GDP 碳 强 度 数 据 ( 根 据 基 于 市 场 汇 率 的 GDP 计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其他研究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与本研究预测结果的比较tableemissionprojectionsotherstudies分类预测来源预测时间段碳排放年增长率2030年前20302050apercoutlook20021719992020发改委能源所劳伦斯国家伯克利实验室20031019982020ieaworldenergyoutlook20041820022030eiainternationalenergyoutlook20051920012025sheehan等20061320022030blanford等2008vanvuuren等200320a1bc情景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002030b2c情景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0020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21情景a现有政策20002020情景b积极政策20002020情景c强化积极政策2000202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002030最小可能预测20002030vanvuuren200320a1bc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302050b2c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30205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302050最小可能预测20302050的非常接近下限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1的情景b积极政策比较接近
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
在中国的历史中,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冰川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干湿气候的变迁。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商业和贸易活动以及社会结构和人口迁移。
首先,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干旱和燥热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农业生产减产甚至失败。
相反,在湿润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生长充足,农民收获丰盛。
这种影响导致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波动,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其次,历史气候变化也对中国的商业和贸易活动造成了明显影响。
在气候恶劣的时期,交通运输受限,商业活动受阻,贸易减少。
相反,在气候温和的时期,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贸易活动兴旺。
这种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商业和贸易活动的规模和利润,也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差异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历史气候变化还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口迁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气候恶劣的时期,生活资源匮乏,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较少,而气候适宜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多。
因此,人口迁移和定居地的选择受到气候因素的制约。
这种影响不仅造成了中国地区社会结构的差异化,也对人口分布和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各个领域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为未来制定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挑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
其次,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情景分析法

1 情景分析的概念及其特点“情景”(Scenario)最早出现于1967年HermanKahn和Wiener合著的《2000年》一书中。
他们认为:未来是多样的,几种潜在的结果都有可能在未来实现;通向这种或那种未来结果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对可能出现的未来以及实现这种未来的途径的描述构成一个情景。
“情景”就是对未来情形以及能使事态由初始状态向未来状态发展的一系列事实的描述。
基于“情景”的“情景分析法”(ScenarioAnalysis)是在对经济、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详细地、严密地推理和描述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方案。
情景分析法的最大优势是使管理者能发现未来变化的某些趋势和避免两个最常见的决策错误:过高或过低估计未来的变化及其影响。
情景分析法在西方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
该方法最早用在军事上,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的国防分析员对核武器可能被敌对国家利用的各种情形加以描述,这是情景分析法的开始。
到20世纪70年代,兰德公司在为美国国防部就导弹防御计划做咨询时进一步发展了该方法。
今天,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美国的壳牌石油公司、德国的BASF公司、戴母勒-奔驰公司、美国的波音公司等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都使用该方法。
一些国家政府也采用了该方法,如南非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和平变革,就是利用该方法推导了各种选择可能的结果之后做出的选择。
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情景分析具有以下本质特点:a.承认未来的发展是多样化的,有多种可能发展的趋势,其预测结果也将是多维的。
b.承认人在未来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分析未来发展中决策者的群体意图和愿望作为情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情景分析过程中与决策者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
c.在情景分析中,特别注意对组织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协调一致性关系的分析。
d.情景分析中的定量分析与传统趋势外推型的定量分析区别在于: 情景分析在定量分析中嵌入了大量的定性分析,以指导定量分析的进行,所以是一种融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的新预测方法。
2020年的中国 —— 宏观经济情景分析

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系列(第九期)202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情景分析高路易1/摘要本文勾勒了2010年到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情景。
通过增长核算我们认为,尽管资本深化仍将维持可观的规模,但随着今后劳动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放缓,未来10年潜在GDP的增长可能会有所放慢。
实际GDP与潜在GDP将大致保持同步增长,并延续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的增长轨迹。
受到预期中结构调整的影响,消费占GDP的比重可能会触底,但到2015年这个比例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同时投资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鉴于世界经济的前景,尽管出口仍将具有不错的竞争力,但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2010年到2015年间将会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会对进口形成支持,同时贸易顺差相对于中国经济的规模而言可能会有所缩小,但即使如此,外部盈余将会继续增加。
到2020 年,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即人均GDP)将和拉丁美洲、土耳其及马来西亚目前的水平大致相当。
经购买力调整后,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是美国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
以现行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追赶速度将取决于实际汇率升值的幅度。
国际经验表明,通常只有在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才会出现实质性升值。
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仍然很高,然而,展望未来,人口构成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加速劳动力市场的趋紧。
为了反映出这种不确定性,我们给出了以现行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两个情景分析,来研究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经济的追赶情况;分析显示按照这个计算方法,中国可能在2020年到2030年间的某个时间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关键词:中国预测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第9期,2010年6月1/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经济部,电子邮件:********************。
作者真诚感谢韩伟森(Ardo Hansson),赵敏和Ivailo Izvorski给本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于未来的气候趋势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粮食作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供应和食品安全。
因此,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模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粮食生产对于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研究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情景下粮食生产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这些作物是中国人口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支撑农业生产的关键作物。
因此,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这些作物的生产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降水分布也将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面临更加持续和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干旱和洪涝等。
这对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气候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进行未来粮食作物生产的模拟研究。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和农田实测资料的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建立起适合中国气候的作物生长模型,并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然后,基于未来气候情景的数据,我们可以用模型进行未来粮食作物生产的模拟。
模拟的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温度的升高,作物生长周期将发生变化,对生长季节的选择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灾害。
这将对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适应措施来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
情景分析法

1 情景分析的概念及其特点“情景”(Scenario)最早出现于1967年HermanKahn和Wiener合著的《2000年》一书中。
他们认为:未来是多样的,几种潜在的结果都有可能在未来实现;通向这种或那种未来结果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对可能出现的未来以及实现这种未来的途径的描述构成一个情景。
“情景”就是对未来情形以及能使事态由初始状态向未来状态发展的一系列事实的描述。
基于“情景”的“情景分析法”(ScenarioAnalysis)是在对经济、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详细地、严密地推理和描述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方案。
情景分析法的最大优势是使管理者能发现未来变化的某些趋势和避免两个最常见的决策错误:过高或过低估计未来的变化及其影响。
情景分析法在西方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
该方法最早用在军事上,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的国防分析员对核武器可能被敌对国家利用的各种情形加以描述,这是情景分析法的开始。
到20世纪70年代,兰德公司在为美国国防部就导弹防御计划做咨询时进一步发展了该方法。
今天,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美国的壳牌石油公司、德国的BASF公司、戴母勒-奔驰公司、美国的波音公司等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都使用该方法。
一些国家政府也采用了该方法,如南非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和平变革,就是利用该方法推导了各种选择可能的结果之后做出的选择。
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情景分析具有以下本质特点:a.承认未来的发展是多样化的,有多种可能发展的趋势,其预测结果也将是多维的。
b.承认人在未来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分析未来发展中决策者的群体意图和愿望作为情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情景分析过程中与决策者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
c.在情景分析中,特别注意对组织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协调一致性关系的分析。
d.情景分析中的定量分析与传统趋势外推型的定量分析区别在于: 情景分析在定量分析中嵌入了大量的定性分析,以指导定量分析的进行,所以是一种融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的新预测方法。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集合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集合【篇1】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其次,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的态势是不会改变的。
由于国家政府不再一味的追求“纯GDP”,而是转向了“绿色GDP”等新兴概念。
而相关绿色、低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支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企业正在逐渐转型,以流水线代替工人的科技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渐崛起,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最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全球化”趋势将会不断增强。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化引起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超多强”的局面逐渐形成,全球经济已经不是由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组织所能够主导的了。
新型经济体,例如金砖四国、欧盟、东盟等都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极其强大的影响力,而我国前领导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正是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的精准预测。
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一)劳动力过剩根据最新的人口显示,中国人口共计13.68亿,其中农村人口占到了53%,而适龄劳动力人口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45%。
尽管我国企业众多,但是仍然不能够消化如此的劳动力。
也正因此,造成了当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
其中最突出的地区便是珠三角以及西部等地区。
作为我国开放的前沿地区,珠三角一直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代名词,其中尤以深圳、珠海为代表,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升级转型,现代科技逐渐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流水线形式的工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西部地区虽然人口少,但是由于经济尚未完全开发,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市场,形成了尖锐而又深刻的矛盾。
(二)科技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然属于以劳动力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发展国家。
而从一些外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将科技作为第一推动力,社会经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科技型企业多而不精,站在顶点的多位国有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例如华为,为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2020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
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
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
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
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
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
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
疫情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随着人
均GNP的提高,城市化程度也逐步提高。 人均GNP高的高收入国家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比重低,交 通、教育消费比重高。
2000-2050年及2080年中国发展阶段定位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2000-2050年及2080年发展阶段定位
中国目前正处在第二发展阶段(小康社会),并向第三 发展阶段(全面小康社会)迈进,2050年可达到目标; 2050-2080年进入第四发展阶段(富裕社会)。
注:GDP,增加值,产值的单位是10亿元,人均GDP单位为美元,1美元=8.27元。
2000-2080年中国人口变动趋势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0 2010 2020 2030 2050 2080
人口(百万)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预测 人口、就业结构发展趋势
由2000年15.9%下降到2050年5.3%及2080年4.2%,第二
产业比重由2000年50.9%上升到53.1%,再逐渐下降到 2050年的41.8%,2080年34%,第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
33.2%上升到2050年52.9%,2080年61.9%。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预测
这种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趋势与当今发达国家的结构有一 定的差距,如1999年美国、日本等国的第一产业比重为 2%,而2050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占5%左右,与韩国的
国家,产业结构特点是:农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低,工
业、制造业比重高。人均GNP高的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结 构与产业结构呈相同特点:农业劳动力比重很低,服务业 劳动力比重大,城市化程度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 达70%以上。
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图象与主要指标 随着人均GNP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农业比重 不断降低,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制造业比重的变 化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呈上升态势,完成工业化后逐渐下降。
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括号内数字为1999年美元(前2年和当年平均汇率),括号外数字为1990 年美元(前2年和当年平均汇率)。
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位
1965~2000年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现价、美元) 1965 中国 日本 加拿大 91 9315 10497 175 17858 16779 1980 370 25430 20470 1990 780 32230 19320 1999 842 32870 2000
29610
32334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注:在估算人均GNP时,要使各国人均GNP值完全可比,主要是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 此表中 人均GNP估算是采用《世界银行图表集》的方法将本国货币换算成美元计值,并使用3年平均数来熨 平汇率的短期波动。
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图象与主要指标 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应以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进 行衡量,世界许多学者在考察不同类型国家时,发现其发 展进程尽管各异,但属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存在许多共
2000~2050年及2080年中国发展阶段定位及经济发展趋
势分析
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位
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发展阶段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元) 发展阶段 (以经济水平) 农业社会阶段 610以下(755以下) 610-1200(755-1350) 1200-2465(1350-2996) 2465-7620(2996-9265) 7620以上(9266以上)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重工业阶段 高加工度阶段 高加工度阶段 发达经济阶段 发展阶段 (以生活水平) 贫困 贫困国家 温饱 小康 小康—富裕 富裕 富裕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2000-2080年中国GDP变动趋势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2000
2010
2020 GDP(亿元)
2030
2050
2080
2000-2080年中国人均GDP变动趋势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技术进步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关于粮食的生产能力和消费结构情况
五、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测分析
指标选取
模型方法与结构
2000~2050~2080年两种情景方案预测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预测(高方案)
2000 总人口(百万) 劳动力(百万) 城市化率(%) GDP绝对量 增长率(%) I产业 增长率(%) II产业 增长率(%) III产业 2970.4 4548.7 1265.83 711.5 36.2 8940.3 8.0 1421.2 2010 1380 745.2 44.6 18080 7.3 2303.7 4.9 9016.3 7.1 6762.4 2020 1470 764.4 50.2 35400 6.9 3407.6 4.0 17190 6.7 14810 2030 1540 770 56.5 60720 5.5 4611.1 3.1 28290 5.1 27820 2050 1580 713 68 123900 3.63 6562.7 1.8 51720 3.1 65580 2080 1510 649 77 225200 2.0 9417.7 1.2 76470 1.34 139300
增长率(%)
人均GDP 854.03
8.6
1584.4
8.2
2912.1
6.5
4767.7
4.4
9663.
2.54
18040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预测(高方案)
就业结构 I产业(%) II产业(%) III产业(%) 产业结构 I产业(%) II产业(%) III产业(%) 投资率(%) 全社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15.9 50.9 33.2 37.0 22120 12760 12.7 49.9 37.4 32.3 43860 24740 9.6 48.6 41.8 30.1 84160 46280 7.6 46.6 45.8 25.9 142100 75520 5.3 41.7 53.0 24.6 281400 137400 4.2 33.9 61.9 21.6 487200 201100 46.88 22.5 30.62 36.45 26.78 36.77 26.2 30.9 42.9 19.2 33.7 47.1 12.0 36.4 51.6 7.6 38.0 54.4
澳大利亚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10625
9817 10768 12331 8037
14505
12452 16309 17956 13540
17000
16100 19490 22320 16830
20050
22640 23480 25350 19710 26110 23228
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位
1965~2000年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现价、美元) 1965 1980 1990 1999 2000
西班牙
巴西 韩国
6088
1191 972
8361
2550 2348
11020
2680 5400
14000
4420 8490 9169
美国
印度 墨西哥14298来自218 124818404
255 2617
21790
350 2490
30600
450 4400
31760
477
新加坡
2311
6651
11160
高方案预测结果表明,我国人口高峰期在2040年左右,达
到15.8亿。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劳动力结构也将发生变 化,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劳 动力人口的绝对数在2040年之后呈下降之势,到2050年, 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降至46%。老龄化社会进一 步发展, 64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2020年以后,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逐渐上升,城市化率在 2020年将达到50.2%,在2080年达到77%。
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测分析 中国各区域影响土地利用和粮食产量因素分析
主要结论
背景:在SRES框架下研究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情景
SERS情景设计 中国社会经济情景设计
一、研究与分析世界不同发展类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 探讨中国未来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前景
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位 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图象与主要指标
2000-2050年及2080年中国发展阶段定位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2000~2050年及2080年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需求,随着人均GNP的 逐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
的消费水平上升空间很大。2000-2020年的20年间,中国经
济进入稳定增长期,会以一个较高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 中国人均GNP有望达到8500美元(2000年价格及汇率),进入 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50年后,中国GNP还有望以2%左右 的速度增长,到2080年,人均GNP将达到17000美元左右, 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们有望过上富裕的生活。
二、影响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
人口 能源与环境
水资源
生态环境问题
三、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的因素分析
在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土地利用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
生态环境改造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恶化中的土地利用变化
四、影响中国农业产量的因素分析 温室效应为主因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产量 的影响 灾害(水灾、旱灾、虫灾等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 的影响 资金投入对农业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