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论文《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科斯(中文版)

企业的性质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5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
科斯企业的性质1

5
1.2 写作背景
科斯利用伦敦大学的卡塞尔旅行奖学金,开始去美国研究美国的工 业结构。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地情况,发现美国的市场经济中不仅 是市场机制在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而且还有另一种力量在起作用。 他还得到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非常重要的“交易费用”理论。我 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企业的性质》的实践基础。 1935年,科斯回到伦敦经济学院并讲授公共事业经济学,开始对 英国公共事业进行历史研究,这期间他分析总结在美国对工业和企 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1937年发表了第一篇学术研究论文《企业 的性质》。
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的法律关系是依靠契约固定下来的 契约中明确规定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解释企业规模扩大时,可以利用边际原理 企业家控制企业内部成本来维持效益和成本之间的静态平衡
3 论文的贡献
14
交易费用理论 产权理论 法律经济学
4 国内相关研究
15
盛洪和陈郁的《科斯的新制度经济理论》(1990),论述了科斯的《企 业的性质》一文中的理论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以科斯为先驱的新制度经济学运动完成了一次经济学革命,从零交易费用 世界走向了正交易费用世界,使经济学获得了对现实经济问题新的解释力。 张乃根《科斯的法律—经济学理论剖析》(1992),论述《企业的性质》 是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社会成本问题》是发展了交易成本理论,最后 通过两个原理即经济制度的选择就是法律制度的选择、交易成本理论的实 质就是效益最大化来说明两篇论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石路明《交易费用初探》(1994),详细的描述了交易费用的提出、内 涵和影响因素。 张五常(1996),对科斯的理论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认为企业事实上是 用要素的契约代替了产品的契约,核心还是节约交易成本。 刘东《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兼评交易费用论》(1998),指出交易费 用并不能对企业性质做出完整解释,它只不过是企业替代的经济性质》(2001),从单位化企业的概念和性质 入手 ,旨在理清“单位化企业”的概念并描述其主要经济特征。然后从企 业理论的角度,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单位化企业的性质。 谢德仁《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2002),从企 业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企业的性质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 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王学林《企业性质及其形式演变》(2005),企业契约要素随着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逐渐丰富,企业形式也随契约要素变化,并逐步向松散化发展。 刘长庚、高连水和罗志《论多维企业性质》(2006),考察了企业的多维 性质,在首肯企业生产性的同时整合进了交易性和契约性,得出企业联合产 权制度性质是企业性质的演进方向的结论。
企业的性质科斯(中文版)

企业的性质作者:R.科斯陈郁译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51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米尔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本书,书中有很多与企业有关的论点和观点,
既有通俗的理论解释,又有深层的洞见。
书中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企业的本质,概括来说,企业是一个与市场竞争营销中有着重
要影响力的组织群体,他们既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同时也应当针对用户需求和市场
趋势作出形势调整。
接着,米尔科斯也着重介绍了如何正确把握市场机遇,预测把控市场发展。
书中指出,企业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于对市场对原则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控,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未来
的市场趋势,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机会点,把握市场脉搏。
同时,书中也提出了关于企业管理和决策地位。
作者指出,企业只有把内部管理与准
确的决策机制结合,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者要把握企
业文化和企业优势,以此作为产品创新和服务改进的指导方向;要把握企业的短期目标和
发展战略,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要掌握多元的沟通技巧,并能落实有效的跟踪管理
体制。
本书对我对企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助益,书中把握市场机遇,准确把控市场发展的过程
等描述,都让我对企业发展的原则和方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企业内部如何
协调管理内部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完整版)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浅谈《企业的性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具体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的性质》之后的感想。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背景。
《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科斯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
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
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
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
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
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
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读书报告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
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主要思想是御用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工具,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的规模。
在文中,科斯首先起初企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原因,并讨论了关于企业的其他一些观点(例如奈特教授的观点),最后考察了经济学家考察的企业概念是否与真实存在的企业相一致。
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对比市场来完成的。
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
当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组织均衡出现。
我是从两重角度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一、框架解读科斯沿袭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从制度方面重新定义了企业性质。
在正式论述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之前,科斯首先讨论的是企业为什么出现?全文的前三部分主要了企业产生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十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支付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为了便于理解,科斯在讲述企业为什么出现时首先分析了经济学家们通常研究的经济体系。
Arthur salter爵士所描述的经济体系是: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转。
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R·科斯陈郁 译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51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R·科斯著陈郁译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5 1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斯《企业的性质》注解赵永安原文:①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②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③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④“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⑤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⑥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⑦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⑧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
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注解】1:①西方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理论过程中普遍利用“假设”对需要研究的问题给予命题,也就是首先设定“提问”,可是过去的经济理论或经济学家们没有很好的说明这种假设,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时候,设定一系列“假设”又是非常必要的。
②指出很多经学家对自己设定的“假设”通常并没有深入到社会、行业、产业中进行考察导致这种“假设”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③明确提出考察对解决误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推论是非常重要的。
④科斯在切入主题时候采取不经意的做法,他用“例如”方式点出了主题,提出“企业”这个词汇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说明过去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本文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
⑤科斯在此处明确了他到底要干什么的问题,他准备做两件事:第一件给出关于“企业”这个词汇的真实含义;第二件是将推论出来的“企业定义”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对比,进而论证他们之间是否完全相吻合。
⑥罗宾逊夫人: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
琼·罗宾逊夫人虽然未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这一最高荣誉,但她被世人公认的最高成就是在J.R.沙克尔顿和G.洛克斯利合编的《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一书中榜上有名。
按照罗宾逊夫人的说法,经济学家在研究经经济理论之前对一系列“假设”要给予研析,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这种“假设”能够容易处理吗?另一个是这种“假设”与现实世界能够相吻合吗?⑦科斯在这里先将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应具备的条件展开讨论,科斯认为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建立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假设”可能符合第一个条件“假设容易处理”,或者符合第二个条件“假设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存在第三种条件呢?科斯认为“有”,就是“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⑧科斯利用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建立条件的理论,阐明自己论证“企业定义”方法和工具,科斯的研究方法就是让“企业定义”这个假设既能符合现实世界,又能容易处理;科斯的研究工具就是利用马歇尔的“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
要完成企业定义这项论证工作还需要正规叙述和准确表达这个必要条件。
⑨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1原文:①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②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士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③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④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
但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
确实,仅仅试图去做已由价格机制做完的事常常被认为是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理由。
⑤然而,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却给出了一个有关我们经济体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画面。
在企业中,这种描述根本不适用。
⑥例如,我们发现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
如果要素A的价格在X比在Y高,则A就会从Y流向X,直到X和Y之间的价格差消失为止,除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
⑦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
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
⑧那些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人的理由是,问题已被价格机制解决了。
对于这种观点,应该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计划完全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私人计划,而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经济计划。
上面这个例子在我们的现代经济体制中具有大范围的典型意义。
当然,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忽视这一事实。
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⑨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⑩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
正如⑾D·H·罗伯逊所指出的,我们发现了“在不自觉的统筹协调的大海中的自觉力量的小岛,它如同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
”⑿但既然人们通常认为统筹协调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组织是必需的呢?为什么会存在“自觉力量的小岛”呢?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⒀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
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
⒁然而,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问:组织为什么存在?【注解】2:①科斯在进入正式论证环节一开始是从考察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体制如何运行,这个宏观经济层面迈入他的第一步研究工作。
②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体制是如何运行的呢?第一,经济体制是自动运行的;不需要集中控制;第二,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第三,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第四,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③F. A.哈耶克(F. A. Hayek 1899年至1992年)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先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等。
1938年加入英国籍。
哈耶克早期以研究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成名,提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他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信贷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
银行信贷的扩大刺激了投资,一旦银行停止信贷扩张,经济就会由于缺乏资本而爆发危机。
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反对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
他把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的出现归罪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哈耶克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认为社会主义限制了利己的动力,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没有市场经济中的分散决策灵活,所以社会主义不可能有高效率;而且社会主义违背人性,计划经济导致政府极权,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他还反对西欧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的社会改良措施。
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1974年他与瑞典经济学家缪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著有《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物价与生产》、《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与自由》、《货币的非国家化:共存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等。
④科斯在此处对“经济体制自运行”理论有自己不同看法,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承认经济体制是自运行的,不需要整个社会或国家的计划来管理和控制这个事实,但是,他经过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国家计划不代表就没有“私人计划”,如果让经济体制有序运行,就一定需要这种私人计划,而且这种私人计划也实实在在存在的。
同时科斯又进一步明确私人计划是建立在假设“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
⑤科斯对阿瑟·索尔特爵士研究的结论给予反驳,阿瑟·索尔特爵士所描述的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是不适用的,因为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调整经济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
科斯认为对于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
⑥他进一步用案例说明价格机制调整的实际状况,生产要素是由价格机制来分配的,那么价格机制是如何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呢?假如生产要素A其价格在X方面高于Y方面,那么,生产要素A就会流向X方面,即生产要素向价格高的方面转化,生产要素A肯定不会向价格低的方面转化。
如果生产要素A出现了向价格低的方面转化,而不是向价格高的方面转化,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需要一个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
⑦科斯利用确立“假设”的两个条件理论对上述情况给予了否定,因为上述的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地方不相吻合,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很多的地方实际情况是如何呢?科斯继续用案例来说明,他讲如果有一个工人从一个部门调到另外一个部门,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价格机制调整的作用,不是因为另外一个部门工资高才导致这名工人去另外部门,导致这名工人去另外部门的原因是调令,是由上一级领导的决定,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
⑧科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制时,对计划的解释是:在企业内部一个工人从一个部门调整到另一个部门的现象,有的人解释是因为价格机制调节的结果,科斯不是这样认为,“对于这种观点,应该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计划完全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私人计划,而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经济计划。
”⑨J·B·克拉克: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1.26—1938.3.21) 美国边际主义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