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合集下载

胰岛素的种类与适应症

胰岛素的种类与适应症

胰岛素的种类和适应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其特点,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本病如未及时诊治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眼、肾、神经等并发症,并可在应激下诱发昏迷。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3、处于应激状态时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4、某些继发糖尿病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2、胰岛素使用原则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U/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

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的应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基本知识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附属医院内科杨长卫1.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2型糖尿病患者有下列情况时需使用胰岛素治疗:(1)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过敏而又不宜使用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

(2)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患者可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

(3)处于应激状态时,如高热、较重的感染、重度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外伤、外科手术等,为预防血糖过高诱发酮症或酸中毒,宜用胰岛素治疗。

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根据病情以决定继续使用胰岛素或该回原来的治疗方案。

(4)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宜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5)糖尿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如并发糖尿病性早期肾脏病变(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20~200ug/min)或以上和视网膜病变Ⅲ期以上,合并有严重的脑、心、下肢血管病变、活动性结核病的患者,脑梗死、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宜使用胰岛素治疗。

(6)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等,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可能对改善现状有一定益处,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常用胰岛素制剂的种类及特点胰岛素制剂的种类,根据其来源和纯度不同可分为从动物胰腺提取的各种胰岛素制剂,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起效时间、高峰及作用持续时间分为三种,其一为餐时作用胰岛素;其二为基础胰岛素;其三为预混型胰岛素。

以下按第二种分类法简述3类胰岛素制剂。

(一)餐时作用胰岛素餐时作用胰岛素就是在餐前注射胰岛素以控制餐后升高的血糖。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餐时胰岛素有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短效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由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体液中形成的六聚体少且可迅速从六聚体中解离出来,因此注射后他在体内具有更快的吸收速度及更短的起效时间,皮下注射后具有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相似的分泌模式。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有赖脯胰岛素(lispro)、门冬胰岛素(aspart)和赖谷胰岛素(glulisine)三种。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静脉输注的模式
急性合并症的抢救
应激情况的协同治疗
适用于: 中等度以上DK、 DKA 糖尿病高渗昏迷救治 乳酸性酸中毒救治
适用于: 手术、外伤、重症感染; 高热、重症感染救治; 心、脑血管事件救治; 其它情况
静脉注射一般不用!! 常用持续小剂量(4-6 U/ h)静脉滴注 注意24小时给药(存在胰岛素抵抗) — 持续静脉给药,或夜间加用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
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 3.3-5.6 mmol/L 三餐前血糖:3.3-5.8 mmol/L 餐后2h血糖:4.4-6.7 mmol/L 夜间血糖: 4.4-6.7 mmol/L 妊娠糖尿病胰岛素应用指征: OGTT 试验符合糖尿病诊断 进食常规餐血糖监测超过上述标准
1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少
2型糖尿病多 其他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替代治疗
补充治疗
注射空针 注射笔 无针注射仪
胰岛素泵
间断注射
持续注射
普通注射器:剂量误差大,用量最大 胰岛素笔:剂量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用量相对减少 无针注射器:药剂吸收快,起效快,用量减少10% CSII:更符合生理需要,节省胰岛素用量20%
各型胰岛素 注射笔
诺和笔Ⅲ
诺和英
诺和灵 特充
无针注射仪
胰岛素注射泵
福尼亚胰岛素泵
丹纳胰岛素泵
每日一次注射
每日两次注射
自行混合
预混
3
18:00
胰岛素持续注射模式图
基础剂量
07:00
12:00
21:30
餐时剂量
加餐剂量
餐时剂量
餐时剂量
胰岛素皮下注射模式的选择

胰岛素治疗病例分享

胰岛素治疗病例分享
治疗过程
由于李女士的血糖不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医生决定启动胰岛素 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效果
通过胰岛素治疗,李女士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成功完成了妊 娠。
病例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01
背景
患者张小姐,20岁,被诊断为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特殊类型糖尿病。
02
治疗过程
由于张小姐的糖尿病类型对口服降糖药反应不佳,医生选择胰岛素治疗
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这些情况下应首选静脉输液 纠正代谢紊乱,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倾向:患者有严重低血糖史或无症状性低血糖, 不宜使用胰岛素治疗。
过敏反应:对胰岛素或其制剂成分过敏者,不能使用胰 岛素治疗。
02
病例介绍
病例一: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
背景
患者王先生,50岁,被诊断为2 型糖尿病5年,一直通过口服降
胰岛素治疗病例分享
汇报人:XXX 2023-11-22
目录
• 胰岛素治疗概述 • 病例介绍 • 胰岛素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胰岛素治疗概述
胰岛素治疗的意义
01
02
03
血糖控制
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地降 低血糖水平,并将其维持 在正常范围内,减少糖尿 病并发症的风险。
保护胰岛β细胞
通过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 ,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 负担,保护其功能,延缓 糖尿病的进程。
智能胰岛素输送系统
研发能够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并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智能胰岛素 输送系统,以实现更精准、更自动化的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血糖和病情调整胰岛素类型和剂量。
03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摘要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一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定义、适应症、治疗原理、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

1.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病情。

2.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定义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以较小的剂量给予胰岛素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胰岛素治疗相比,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更为温和,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减少胰岛素相关副作用的发生。

3.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 - 2型糖尿病患者 - 早期糖尿病患者 - 胰岛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4.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原理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给予适当的胰岛素剂量,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相比较传统胰岛素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更注重胰岛素的个体化使用,避免了剂量过大造成低血糖的风险。

5.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一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

可以通过测量血糖水平、饮食记录等进行评估。

2.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类型和剂量。

常见的胰岛素类型有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中效作用型胰岛素等。

3. 开始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初始剂量一般较小,然后逐渐递增。

6.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剂量。

- 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评估胰岛素治疗效果。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刘静教授视频01胰岛素的分类一、按来源分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二、按作用特点分类: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短效胰岛素。

三、不同胰岛素的时间作用曲线02胰岛素的治疗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a.1型糖尿病患者b.OAD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c.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d.围手术期患者e.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f.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g.部分其他类型的患者二、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三、胰岛素的起始治疗适应人群a.1型糖尿病患者b.新发2型糖尿病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者c.新诊断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者d.2型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者e.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者值得提醒的是: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起始预混胰岛素可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全面控制血糖,减少注射次数,平衡疗效与方便性。

四、胰岛素的强化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血糖控制达标、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血管并发症的优势,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需要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如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不能达到目的、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围手术期、感染、妊娠的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但是,对于严重低血糖风险增加的病人。

如: 最近有严重低血糖史者、对低血糖缺乏感知者、Addison氏病、β阻滞剂治疗者、垂体功能低下者,以及幼年和高年龄患者、有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者(已行肾移植除外)、有其它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或医疗情况、酒精中毒和有药物成瘾者,或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是不适合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

02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的优势1.联合利于胰岛素治疗:a.胰岛素与OAD配合使用,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b.胰岛素与OAD联用,可以节省胰岛素剂量,避免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减少体重增加,缓解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分类、适应症及应用1、胰岛素作用及其分类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β细胞所分泌的一种激素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而进行能量代谢,因此能够将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的糖类物质转换为热能。

经实验,一个单位的胰岛素可直接发挥分解2克葡萄糖的效应。

从而起到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合成,并有效减少脂肪分解的作用。

当患者因胰岛β细胞破坏、功能损伤、衰竭等原因而引起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不能有效的将血糖控制在安全的范围时,即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根据来源不同,商品胰岛素可以分为动物和人胰岛素两大类。

其中,动物胰岛素多从牛和猪的胰腺中提取、纯化而得。

但是,由于其在结构上与人胰岛素存在差异,注射后经常发生免疫变态反应等。

所以,相当部分的患者注射剂量会越来越大,并且最终导致失效。

少数病人可发生较严重的免疫变态反应,如:皮疹、发热、全身瘙痒,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而危及生命。

由于存在以上缺陷和不足,因此其目前已经逐渐被一种人工基因合成的胰岛素所取代。

人工基因合成胰岛素制取方法有(1)将动物胰岛素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转变而成人胰岛素;(2)DNA重组技术应用。

即:将在实验室培养的特殊类型细菌(大肠杆菌)胰岛素的基因片段,通过复制、发酵等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人胰岛素等。

其中,利用DNA重组技术是目前最常应用的人工基因合成胰岛素的制取方法。

由于该胰岛素的结构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并具有不引起免疫变态反应、能很好地分解葡萄糖、无毒副作用等人自体身胰岛素的几乎全部优点,因此被称为人胰岛素。

根据起效、峰值和作用维持时间的不同,临床又可将胰岛素分为长、中、短效和预混等各种不同制剂类型。

其中:正规和半慢胰岛素属短效胰岛素,降糖起效快而作用时间较短。

NPH和慢效胰岛素为中效胰岛素,降糖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素长。

特慢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降糖作用时间更长,且没有峰值。

另外,PZI,即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也是一种长效胰岛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糖尿病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各种急性重症感染等.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3)手术或各种应激状态影响到血糖及代谢平衡紊乱时。

(4)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禁忌症。

(5)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未达标。

(6)妊娠糖尿病经饮食治疗血糖未达标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7)全胰切除或坏死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素水平绝对缺乏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揭示了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新诊断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平均β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这样给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外源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提供了依据。

同时,UKPDS的结果提出联合治疗才能把血糖进一步长期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西太区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出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简单概括为:
(1)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仍然未达到良好控制目标的患者。

(2)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继发失效的患者。

(3)难以分型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补充治疗和替代治疗两种。

胰岛素的补充治疗主要指在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这种补充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已经使用了近十年。

由于胰岛素制剂的发展,近几年来补充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睡前加用中效(NPH或Lente)或长效胰岛素控制好空腹血糖,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效果明显改善,从而改善全天的血糖控制。

由于在这种方案中每天只注射一次胰岛素,操作简单、快捷,不需要住院,因而病人比较容易接受,依从性好。

这种方案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2)晚上10点后联合使用NPH或长效胰岛素。

(3)初始剂量为0.2Ukg体重。

(4)密切监测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用量。

(5)3d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

(6)空腹血糖控制在4~8mmolL(根据个体化要求)。

睡前加用中、长效胰岛素治疗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是夜间肝糖产生过多,或夜间药物作用减弱。

睡前注射NPH,其达峰时间是在注射后5~8h(恰在黎明时血糖水平最高的时间段),从而可理想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如此空腹血糖下降满意以后,大部分病人白天的血糖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如果睡前注射NPH后空腹、早餐后和午餐后的血糖改善都比较好,但是晚餐后的血糖仍然比较高,提示白天胰岛素分泌仍然不足。

这是因为NPH不能有效持续作用24h,需要早餐前再增加一次注射,以增加午、晚餐后胰岛素的浓度。

如果患者每
天注射胰岛素已经超过两次,外源性胰岛素需要的剂量比较大,表明β细胞功能比较差,可以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保留胰岛素增敏剂和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替代治疗是指以胰岛素治疗为主且需要接近于生理剂量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内生胰岛素功能绝对缺乏时均应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

在2型糖尿病中,当补充治疗中胰岛素的剂量已接近于生理剂量时,可改成替代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时患者应当停止口服降糖药物。

由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即使使用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仍然不足以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的日剂量明显增大。

为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可以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或α 糖苷酶抑制剂协助控制血糖,减少外源胰岛素用量。

替代治疗中使用的胰岛素有两类:
是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目的是模拟人体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
另一类是NPH或长效胰岛素,可模拟人体生理性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