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

3.本单元内容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知识零碎,学生在学习上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驰道的统一、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等历史知识。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4、废分封,立郡县
(1)中央集权制的基本内容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地方机构: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问题:说一说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不同?
车同轨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书同文的目的是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1)车同归
1)拆除路障,统一车辆形制
2)筑驰道,修灵渠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拆除原来各诸侯国修建的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了车辆的轮距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秦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还下令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弛道宽50步,两旁每隔三丈种一棵树。
在统一岭南的过程中,为了运输军粮,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全长34千米。两千多年来,灵渠一直是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2)书同文
书同文,就是文字的统一
想一想: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很多。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秦统一后,原来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给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区文化的交流造成严重困难,不利于统一的巩固和统治的加强。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小篆是以秦国原来的文字大篆为基础经过改造形成的,小篆比大篆简便。后来,小篆又被一种更为简便使用的字体——“隶书”取代。(出示图片)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十四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课教师:庆阳市庆城县驿马中学李俊峰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既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标志,也为后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为秦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统一,它所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又显然处于中心地位,因为第十三课叙述了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而统一成果的维护、巩固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的采取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始皇的专横、残暴。
正是这个专横、残暴导致了秦二世而亡,西汉王朝在吸取秦王朝教训的基础上又采取了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而使得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完全建立起来。
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追溯中国社会制度的源头,加深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进一步理解。
2.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本节课要使学生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书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其事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把握历史情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历史情景,讨论课本相关问题;完成课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与他人合作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课稿程林中学高洪娟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课位于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主题下。
在第十三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相关历史。
本课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四个方面阐释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以及这一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1、通过对秦帝国兴亡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秦朝相关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
2、七年级的学生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
对图片、影音资料等形象化的内容,兴趣大,接受快。
但逻辑思维尚处于上升阶段,对历史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归纳、联系的能力较弱。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础知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在大连出土的古代钱币。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习。
出示“秦朝行政系统的简表”,学生贴贴看,有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和第十三课的学习,学生能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周游列国的尴尬事”设疑质疑,促进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讲述了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历史上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案

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七年历史上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学案课型:新授主备人:邹平审核:初一历史组时间:2013年9月【学习目标】1、了解秦始皇设立中央集权制的一系列措施。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即“中央集权制”。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如何评价秦始皇。
【教学流程】1.视频导入。
2.学习目标,自学交流:阅读课文完成独学问题,然后组内交流。
教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记忆。
3.展示探究:小组研讨,聚焦式展示讨论成果,质疑。
生解疑。
师提供材料,帮助分析。
4.点拨归纳:师生互动最后形成导图式归纳。
5.巩固检测,强化记忆,全体爬板。
然后,交互式多样化检测。
【学习流程】一、自学交流:1.秦王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并确立了皇帝的地位。
2.秦朝在中央设立的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官职是_______,分管军事的官职是,监察百官的官职是____________。
3.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二级行政机构。
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4.经济方面,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
规定以作为标准文字。
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5.为防御进攻,秦始皇下令修长城,西起,东至,全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6.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二、展示探究1.说一说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2.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很多,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四、巩固检测(一)巩固训练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知识要点: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思想方面:焚书坑儒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二)检测反馈:填空题1.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里“秦的政制”主要是指()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家法制 D.世袭制2.今天的汽车生产采用流水作业,各种零部件统一生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师大版 教案

教学设计: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焚书坑儒、万里长城、圆形方孔铜钱2、能力目标① 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中的文物图片材料,具备一定的通过文物材料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②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废分封、立郡县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课型:采用法庭辩论式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课时:一课时教具学具①课本插图“秦始皇诏版铭文”、“秦官印印文”、自制投影胶片、“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挂图“秦长城示意图”、投影仪②多媒体课件基本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采用法庭辩论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分成两组——被告和原告。
被告为“秦始皇”、原告为“秦朝人民”,教师充当审判长。
通过双方的法庭辩论、识记本课知识点、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以期达到活跃课堂、巩固学习效果、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 将学生进行分组:1、2组扮演秦朝人民,3、4组扮演秦始皇2、 收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并进行整理3、 预习第14课的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4、 复习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一课的内容 二、教学流程 1、 情景导入(多谋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场面)然后教师讲术导入 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只存在了两世便很快灭亡了,为此,秦朝人民将秦始皇告上了法庭,那么秦始皇是如何为 自已进行辩护的呢?秦朝人民又是怎样驳斥秦始皇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场精彩的法庭辩论。
2、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法庭辩论 审判长:秦朝人民将秦始皇告上了法庭,现在请原告和被告各自陈述自已的观点 秦朝人民:你不体恤人民,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审判长:下面请双方就各自的观点进行法庭辩论 秦朝人民(生1):他刑法残酷,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 秦始皇(生1):朕是为了巩固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发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提前一节课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将相关的图表、地图、图片制成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师生谈话,学生活动法(讨论,展示材料,撰写小论文等)。
板书设计复习导入投影打出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提问:图上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功绩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秦始皇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
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 巩固政治专制。 (4)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
权制度。
返回
返回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项目
经济
分封制
周王土地国有制
郡县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基础
传承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 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 制度 系为基础 职责 范围 世袭 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 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的控制;据此②④说法正确。
[答案] C
返回
“废分封,行郡县”及对现代的启示 推行郡县制是秦始皇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而采取的 措施,但其实行并不是单纯的制度完善,而是基层行政管理
制度的创新,同时也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但最终郡
县制战胜了分封制,并一直为华夏统一作着积极贡献。这给 我们以下启示:一是制度创新很可能是新旧势力的斗争,要 坚持正确的立场,顺应历史潮流;二是改革就要大胆突破, 站在革命或进步的方面,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上述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些特点? 提示: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返回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措施: ①北击匈奴:命大将 蒙恬 统率大军,击败匈奴, 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 ②修筑万里长城: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用来抵 御匈奴。 ③南伐百越:先后派兵南伐百越,统一东南和 岭南 地区,设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并 开凿了 灵渠 ,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返回
世袭制,确立了皇 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历史教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学习目标:1.掌握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
3.掌握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起止点。
4.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评价秦始皇。
完成目标:【自主预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1)最高统治者称,总揽全国大权。
(2)在中央,设立、、、、(3)在地方,废除,建立、二级行政机构。
2.经济、文化上:(1)拆除路障,统一。
(2)统一、、、、制度。
(以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新字体。
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3.军事上:(1)开凿,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
(2)为防御进攻,将原来燕赵秦三国旧长城修补并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
4.思想上:为加强统治,,摧残了文化。
【达标检测】1.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
”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A.禹B.嬴政C.刘邦D.项羽2.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⑥修建灵渠A.①②③⑥B. ②③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④⑤⑥3.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致命打击”缘于()A.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C.诸侯争霸D.周武王分封诸侯4.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有()①丞相②县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5.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C.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6.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7.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用字体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草书8.阅读下列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问:三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由谁任免?
③那么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呢?
阅读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朝就是因为分封,诸侯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板书提示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措施军事方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御匈奴,筑长城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一)、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板书下同)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板书下同)
①至高无上的皇帝制,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称谓的由来
始皇帝、二世、三世……千万世
秦国秦朝;秦王嬴政秦始皇
请你提一些建议:统治者对于不同的见解应当怎样妥当地处理?
影响:积极方面: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
消极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课堂总结
课堂讨论:议一议:“我看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试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要求:既有论点(判断的结论),又有说明论点的依据(相关的史实和你的分析),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皇帝、三公、郡县制、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2、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材料,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答: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度:计算长短的单位。长度单位:尺、寸。
量:计算体积的器具。容量单位:升、斗。
衡:计算轻重的器具。重量单位:斤、两。
本目小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有何作用?
答:巩固统一,加强统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三)、军事方面:
2、认识古代的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13课都是有关秦朝的历史,第13课重在了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灭亡的历史进程;本课则重在突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教材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对这些措施进行了阐释。
教学重点:
1、“车同轨”、修驰道
2、统一文字
3、统一货币
4、统一度、量、衡
三、军事方面:
1、统一岭南,开凿灵渠
2、御匈奴,筑长城
四、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①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同时把地方的权力也集中到中央
②中央集权制代替了过去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
③中国以后历代王朝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1、阅读课本P.70正文,了解秦统一前,车辆道路交通状况
想一想,为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会怎么做?——“车同轨”、修驰道
看课本P.70图片:山东琅琊台石刻、陕西古杨村秦驰道遗迹等
3、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本课内容并写出课文内容提要;
2、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
看地图册P.27“秦朝疆域图”找一找“驰道”
作用:①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②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
2、请学生阅读材料四:
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文字不统一带来的烦恼。
问: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
答: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在全国通用。后来又出现一种新字体:隶书。
1、南方:统一岭南,开凿灵渠(看地图找灵渠位置:沟通湘水和离水)
2、北方:御匈,筑长城(看地图找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四)、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学生阅读课本P.72问:秦始皇下令焚毁哪些书籍?从“焚书坑儒”,可以秦始皇的哪一面?目的是什么?(加强思想专制统治)
请学生看书上字体对照表(出示小篆字体图片和隶书字体图片)(出示北京奥运会徽标——“中国印”,以及奥运会体育项目图示,都是艺术化的篆书。)
说说你已学过的古老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3、请学生阅读材料二:
有一天,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赵二看了看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地走了。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货币不统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烦恼。
问: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
答: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讲讲对后世的影响(“秦半两”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民国通宝”,流行长达两千余年)(出示图片和两枚铜钱)
4、请学生阅读材料三:
一次,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二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了秦始皇哪里。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反映的是量长度的尺子不统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烦恼。
问: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
推荐课外书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可出示书样)
布置作业(《课课练》P.50-52)
板书设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①皇帝制
1、集权制②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的内容③地方机构:郡县制
2、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二、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引导学生联系并对比西周的分封制与郡县制,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学生可能对学习秦统一后的具体措施更感兴趣,如文字、货币、长城等,可以组织活动,加深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即兴朗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由其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导入到本课内容。
新授课:
过渡: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请大家浏览本课小标题,说一说当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巩固统治。(方法指导)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反映的是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争论秦朝是实行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
问: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
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因此:地方机构:全国分为几十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
问: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有何不同之处?(课本P.73“自我测评”)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中央集权制)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各项措施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在第13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秦朝的短暂的历史和秦始皇的业绩与暴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史实,有助于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中央集权制”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
3、指导学生结合秦始皇的有关史实,评价历史人物。
4、组织开展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性学习,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区探究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答:分封制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官职是世袭的;
而郡县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特点,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问: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问:请同学们联想一下,秦始皇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个学派呢?
答: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
2、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可引导学生逐条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