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年月日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年、月、日 人教版

《年、月、日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学会判断大、小月。
3、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共同观察地76、77页的年历卡,讨论下面的表格及问题。
讨论出结果后,记录下来。
(1)一年有()个月,每月的天数()(填“一样”或“不一样”)。
(2)有31天的月份是:,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这些月份是小月。
()月的天数很特别,有时是()天,有时是()天。
2、观察大、小月的规律,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三、随堂检测,巩固新知:
1、填一填:
(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
(2)5月是()月,最后一天是()日。
2、判断:
(1)小明说:“姑妈11月31日回来”。
()(2)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有7个,有30天的月份有5个。
()(3)4月和5月一共有61天。
()(4)芳芳说:“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啦!”()
四、总结归纳,提升感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78页“做一做”。
《认识年、月、日》导学案

5.1 认识年、月、日项目内容1.猜谜语。
有个宝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知道现在几时几分,看什么?(2)想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看什么?3.观察2014年年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2)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3)2月份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4.每月的天数。
()、()、()、()、()、()、腊,31天永不差,()、()、()、(),30天,2月()天或29天。
提示:观察年历,统计每月的天数。
特别注意2月份的天数,然后计算出全年的天数。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年有()个月,把天数为()天的月份叫作大月,把天数为()天的月份叫作小月,一年中有()个大月,()个小月,一个特殊的()月。
6.你知道下面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是几月几日吗?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中国的教师节国际劳动妇女节7.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凡是单数的月份都是大月。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生活中年、月、日相关的知识。
学具准备:准备一张2014年的年历卡,黄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参考答案1.日历2.(1)钟表(2)年历(日历)3.(1)12 (2)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4月、6月、9月、11月(3)28天365天4.1 3 5 7 8 10 4 6 9 11 285.12 31 30 7 4 26.每年的7月1日每年的9月10日每年的3月8日7.(1)✕(2)✕(3)✕。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五篇范例)第一篇:《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二、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三、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4)通过开国大典的图片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六、教学难点:计算平年、闰年全的天数。
七、教具准备: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谁知道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呢?(2016年11月30日)生:2016年11月30日师:2016年11月30日里面隐藏着几个数学单位呢?你能发现它们吗?生:年、月、日师:年月日和以前我们学习的时、分、秒都属于时间单位,不同的是年月日表示的时间长,时分秒所表示的时间短。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学习的年、月、日。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年、月、日的初步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2、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3、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
(打一种生活用品)4、填空。
1时=()分 1分=()秒1时=()秒 240分=()时1分25秒=()秒 82分=()时()分二、探究新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观察年历,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2011年的年历,认真观察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76页图片)1)一年有()个月。
2)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有()3)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有()4)二月有()天。
一年有()天。
2、大月、小月和二月同学们手中有不同年的年历卡,请你观察2011、2012年的年历卡,将每月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77页表格)3、记忆大小月份。
(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
妙招一:拳头记忆法。
握紧拳头,凸起的地方每月31天,是()月;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是()月。
(特殊月二月除外)妙招二: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这里的“腊”指()月,也就是说大月有(),小月有()。
或: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总是大。
四、六、九、十一月,30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三、自我检测1、圈一圈:在年历卡上分别圈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植树节、国庆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6单元第1课时 认识年、月、日(精编).doc

第六单元年、月、日1、认识年、月、日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课题: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填空。
1时=()分1分=()秒1时=()秒240分=()时1分25秒=()秒82分=()时()分2、提问:(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3、导入新课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年月日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1、3、5、7、8、10、12 31天4、6、9、11 30天2 29天或28天(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
3上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单元年、月、日》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看日历(认识年、月、日)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重点难点】重点: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星期。
难点: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知识链接】1时二()分1分二()秒【合作探究】看日历,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自主尝试】一年有()个月5()个大月5()个小月5大月有()天,小月有()天(二月除外)。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精要点拨】小华过完生日后的第二天是国庆节,小华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思路分析】国庆节是10月1日,10月的前一个月是9月,9月是小月,10月1日的前一,天是9•月30日,•所以小华的生日'是,9月30日,。
° ° ° °°【方法宝典】一年有12个月,有四个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月、2月、3月,第二季度:4月、5月、6月,第三季度:7月、8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
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2月是特殊月份, 有28天或29天。
【当堂检测】一、填空。
(1) 一年中大月有(),每个月有()天。
(1) 一年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2) 一个星期有()天,一天有()时。
(3) 2年半二()个月(4) 下面这些节日分别在第几季度?劳动节() 儿童节( )国庆节()元旦( )妇女节( )、判断。
建军节())(2)10月份过去了14天,还有16天。
()(3)教师节是每年的10月9日。
()(4)如果8月30日是星期六,那么9月1日是星期一。
()三、连一连°9月份的倒数第5天6月3日6月份的第3三天12月30日一年的倒数第2天3月8日每年的妇女节9月26日四、填写个人信息时,小刚在生日栏里写下2月30日。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导学案

第五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2.揭题: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那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学生汇报预测。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31×7+30×4+28=365(天)(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师小结: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第2题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分别说说是星期几。
认识年月日(导学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年月日(导学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目标•能听说认识年份,会读数字日期;•能够比较日期的前后。
导学重点认识年份和数字日期。
导学难点用数字可以表示年月日,理解日期前后的关系。
导入新知现在是什么年份?我们生活在什么历法下?你们会算几岁了?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还能学会什么?拓展阅读2018年是中国的狗年,你知道你出生的年份是什么生肖吗?还有哪些动物的生肖呢?新授内容认识年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常用公历表示时间。
公历是以西元前1年为公元1年,以此类推,现在是公元2020年。
我们可以通过听别人说或者看别人写,在认识年份上比较容易。
比如,我们说明年是2021年、上个世纪80年代等等。
数字日期日期用3个数字表示年月日。
如2019年11月17日的数字日期为:20191117。
其中,前4位为年份,中间两位为月份,最后两位为日期。
数字日期的排序规则是:先按年份大小排,再按月份大小排,最后按日期大小排。
日期前后的比较要比较两个日期的前后,可以采用比较两个日期的大小。
两个数字日期比较的时候,应该首先比较年份的大小,再比较月份的大小,最后比较日期的大小。
例如,比较2020年1月1日和2020年2月1日两天的前后,2020年1月1日在2020年2月1日之前,所以2020年1月1日是在2020年2月1日之前的。
培养课堂1.2022年春节是什么生肖年?2.放假的开始时间是2021年12月31日,结束时间是2022年1月10日,这段时间一共有多少天?3.比较2020年1月1日和2021年2月1日两天的前后。
思考问题1.使用数字日期来表示日期,可以有哪些好处?2.比较两个数字日期的前后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年份和数字日期,掌握日期前后的比较方法。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将会在应用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认识年月日》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每个月各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重难点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熟记每个月的天数。
五、教具
1、课本第46页主题图
2、不同年份的年历
六、导学策略
以问题促进导学。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直指教学内容的三个本质问题:1、一年有多少个月?2、一个月有多少天?3、一年有多少天?围绕这三个问题,教师就可以逐步导学,设计合理的导学案,
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有许多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出示课本第46页图)如:1949年10月1日,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因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了我国特有的节日——国庆节。
…这些表示时间的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二)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教师选择几个主要问题板书1、一年有多少个月?2、一个月有多少天?3、一年有多少天?)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三)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
(1)请找出一张年历,按照年历填写每个月的天数。
(2)小组汇总
组长汇总自己组员的观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3)汇报:一年有12个月。
2、合作学习:一个月有多少天?
(1)各组观察年历汇总表,说说一个月有多少天?
学生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还有的月是28天或29天。
(2)小组汇报:确定一个月的天数有31天、30天、28天、29天四种情况。
(3)教师引导观察:看来一个月的天数有些复杂,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
(4)各小组再次观察并讨论。
(5)小组汇报:1、3、5、7、8、10、12月都是31天。
4、6、9、11月都是30天。
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教师适时说明:有31天的月叫大月,有30天的月叫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就叫特殊月。
3、合作学习:一年有多少天?
(1)尝试计算:31+28(29)+31+30+31+30+31+31+30+31+30+31=365(366)天
31×7+30×4+28(29)=365(366)天
(2)小组汇报: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
4、自主学习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自学课本第48页
(2)汇报交流:左拳记忆法、儿歌记忆法
(四)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第48页做一做
(五)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们初步探究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我们发现2月的天数,一年的天数都有两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或查阅书籍,解开这个谜,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八、教学反思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我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逐步导学,并以此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对于第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也就是年与月的关系,比较简单,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
第二个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即月与日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学生比较纠结的一个部分,根据问题,学生认为只有一个答案,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这个问题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来完成。
课堂上,学生讨论很激烈:有的学生脱口而出一个月有30天,有的学生马上发现不对,还有31天、28天、29天。
经过讨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月可能有30天、31天、28天、29天四种答案。
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看来月与日的关系比较复杂,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而然地又开始了观察讨论,最终发现1、3、5、7、8、10、12月是31天,4、6、9、11月是30天,2月是28天或29天。
此时,教师及时汇总学生讨论的结果,并给31天的月起名叫大月,30天的月叫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就叫特殊月,这样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决第三个问题“一年有多少天”即年与日的关系,发现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
这自然又成为下节课“平年、闰年”学习的导火线。
在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以问题作为导学案的基本线索展开,这样比较具体,学生学习有指向性。
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思考、解决、运用这些问题,真正达到学习主体性,思考主动性。
而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秒”,如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会误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在讨论中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由此引发争辩,从而使问题得到全方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