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 电 图 诊 断
肌电图

+
A-N
+
+
F反应
M
H反射
一、正中神经 记录电极:拇短展肌肌腹上; 参考电极:拇指远端; 刺激电极:腕部刺激位于桡侧腕屈肌和常 长 肌腱之间;肘部刺激位于肘 窝处 肱动脉正上方
神经电图诊断
F波的正常值及异常判断标准 1.F波的正常出现率80-100% 2.F波潜伏期:上肢(正中神经) 30ms 下肢(胫神经) 60ms 3. F波上下肢左右差值为3ms 4. F波离散度 神经传导速度一种快速,实用的手段, 轻度神经病时比CMAP和潜伏期更有价值
正尖波 positive sharp wave 波形为双相,起始为一正相,之后为一时 限较宽、波幅较低的负相波,形似V型。 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波 增多。
异常肌电图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自发的完整的运动单位电位,肌肉处于 受激状态。形态与正常相似为良性束颤, 形态参数异常即为恶性束颤,表示运动单
轻收缩 中度用力 重度用力
肌电图-肌电图诊断指标
正常肌电图波形 一、insert源自onal activity 针插入或移动时 可诱发短于0.3s的电活动
正常肌电图波形
二、放松时肌电图 电静息 放松时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电活动 electrical silence
正常肌电图波形
肌肉轻收缩 孤立MUAP 出现双相和三相电位,波幅和时限根据肌 肉的不同而异。
N 较强 刺激
+ +
M
+
低强 刺激
P-N
+
A-N
+
+
F反应
M
H反射
检测技术 刺激电极置于腘窝的胫后神经,记录电极 置于腓肠肌的肌腹上,采取俯卧位。 在检测时,H反射出现在M波后,在开始时 H反射波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当 M波出现后,刺激强度再增大时,H反射的 波幅逐渐减小,消失被F波取代。 H反射 正-负-正三相波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8页
三、广泛周围神经病变
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发急性或迟缓起病, 多同时孙海英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效 周围神经病变,其损害能够是轴索损害为主, 也能够是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或二者兼有。
病因: 炎症或感染性、遗传性、中毒性、 代谢性、血管源性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9页
四、运动神经元病
第4页
周围神经解剖
记住两个结构: 髓鞘和轴索 (髓鞘-感觉、轴索-运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5页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一、神经根病变 二、神经丛病变 三、神经病变 四、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五、肌病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6页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一、急性神经损伤: 神经失用(节段脱髓鞘)、 轴索断裂、神经断伤。
桡神 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沟处 经
后骨间神经 前臂处损害 病综合征 (纯运动)
垂腕 垂指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3页
跖管综合征 胫神经跖管 足心烧痛跖管处叩压痛 处
下 腓总神经病 腓骨小头处
足下垂
肢 股神经病 腹股沟韧带 大腿肌无力、萎缩,抬
神
处
腿、伸膝困难
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处 大腿前外测感觉障碍
能屈曲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1页
Guyon管综合征 腕部
尺神 经
肘管综合征
肘部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 出口
同肘部损伤,但扣痛 在腕部,手背尺侧感
觉正常
爪形手,小鱼际肌无 力或萎缩,小指和手
背尺侧感觉障碍
同肘部损伤以及前臂 尺侧感觉障碍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2页
肌电图诊断

异常肌电图 肌颤搐电位myokymia potential 相同运动单位以30—40hz,间隔0.1— 10秒重复规律的发放,伴有皮肤表面肌 肉蠕动,多见于周围神经损害。
异常肌电图 肌强直放电 myotonic discharge
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出现的节律性放电。波 幅10uV—1mV,频率25——100Hz,放电过程中逐渐 衰减。 见于萎缩性肌强直、先天性肌强直、瘫痪。
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多相占<4%
正常肌电图波形
中度用力 MUAP 混合相
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位密集不能分离,部分区 域内可见单个运动单位。
正常肌电图波形
重度用力收缩 MUAP呈干扰相
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相互重叠,不能分离出 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异常肌电图
相、时限、波幅、极性、频率改变。 一. 插入电位insertional activity异常 prolonged延长—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无特 异性 minimal/no act.缩短:引出的电位少或无—肌 肉萎缩、肌肉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
神经电图诊断
反射检查 H波(the H reflex) 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 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 即刺激了感觉神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 角细胞,引起兴奋,产生肌肉反应,即H 反射. 它是一种真正的反射,是用电生理方法刺 激胫神经后,由1a类感觉神经传入,经过 突触,再由胫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从而导 致它所支配的腓肠肌收缩。
神经电图诊断
反射检查
特点:F波在M波之后;波形和潜伏时多变、波幅低;正 常F波出现率80-100%、潜伏时一般上肢30ms、下肢 60ms;出现率减少和潜伏期延长均提示神经传导异常 对于大多数多发性神经病来说,F波正常或轻度延长,但在 以神经根损害为主的病变,F波潜伏期则明显延长,如吉 兰-巴雷综合症,由于它是获得性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脱髓鞘最早发生于神经干,所以在早期,当常规传导速 度检查完全正常时,就会出现F波潜伏时延长或F波的消 失
肌电图

电生理检查是近50年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它将神经肌肉兴奋时发生的生物电变化引导出,加以放大和记录,根据电位变化的波形、振幅、传导速度等数据,分析判断神经、肌肉系统处于何种状态。
最初应用直流电变性反应,检查强度-时间曲线(时值)。
50年代针极肌电图开始应用临床,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广泛采用诱发电位方法和平均、叠加技术,更增加了电生理检查的使用范围和价值。
临床上将电生理检查分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和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等。
有人习惯将神经电图归入肌电图中,概念上不够准确。
由于神经电图产生的原理与诱发电位相同,是使用脉冲电诱发出的神经肌肉兴奋电位,故归入诱发电位较妥当。
本节将电生理检查分为肌电图和诱发电位两大类。
肌电诱发电位仪所开展的项目: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什么是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原性或是神经原性。
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
正常的运动单位在静止时肌纤维呈极化状态。
神经冲动传到肌纤维时,肌纤维呈去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收缩,收缩之后又恢复极化状态。
由于神经、肌肉病变性质及部位的差异,动作电位也不同。
通过多级放大后将其显示在阴极示波器上,可用肉眼观察波形。
1.确定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完全损伤时肌肉不能自主收缩,记录不到电位,或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部分损伤时可见平均时限延长,波幅及电压降低,变化程度与损伤的轻重有关。
肌电图

临床肌电图——针极肌电图——自发放电对于骨骼肌的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由四个步骤组成:1.插入电活动—在肌肉中移动针电极所产生的电活动;2、自发电活动—在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将针置于放松的肌肉中不动,而记录的电活动;3、MUP—肌肉随意轻收缩期间,运动神经元零星发放所诱发的电活动;4、募集和干扰型电活动—逐渐增加力量,一直到最大用力收缩期间,电活动的变化。
一、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在电静息条件下,插入及移动针电极的瞬间,针电极机械地刺激肌纤维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称为插入电位。
插入电位与神经支配无关,而是肌纤维受机械刺激引起的。
它的特征是,针电极移动一旦停止,插入电位随即消失。
插入电活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动针的幅度和速度。
根据波形和从其声响,插入电位有正常、减少、增加几种类型。
当肌肉纤维化时,肌电量明显减少,而在失神经和炎症状况下,肌纤维就易激惹,肌电量增加。
这样,就首先给出肌电图异常的提示。
2、终板电位在终板区,由于针尖激惹肌肉内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终板活动。
终板活动主要有两种成分: (1) 终板噪声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低电压、短时限的负性电位,这种活动最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基线,通过扬声器,可听到特征性的海啸样声响。
(2) 终板棘波是高波幅的、以快速不规则形式发放的电位。
是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后,继发的肌纤维放电。
典型者先有负相、说明起源于记录针尖。
其声响好似肥肉在煎锅里噼啪作响。
终板棘波与终板区记录到的纤颤电位从形态上不好区别。
但是终板区外记录到的纤颤电位,在主负棘波之前有一个小的正波。
因此,稍稍一动针尖的位置,即可改变初始呈负相的终板棘波的极性。
所以,终板外的纤颤电位才有病理诊断价值。
二、异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插入活动减少见于:①周期性麻痹的发作期;②在肌病或神经源性病变中,肌肉为结缔组织或脂肪所代替。
在纤维化或严重萎缩的肌肉中,正常肌纤维数目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除外技术上的因素,如导线断裂、记录针质量出现问题,或针极插入不够深以致停留在皮下脂肪内等等。
肌电图演示

EMG在临床的地位 (二)EMG在临床的地位
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等技 术不能取代的客观临床检测手段
EMG的应用范畴 (三)EMG的应用范畴
神经科、骨科、康复科、儿科、五官科、 内分泌科、精神科、职业病、工伤鉴定等。 肌电图在大部分国家属神经科、骨科、康 复科等 少数国家设独立科室(如瑞典)
2.EMG检查的临床意义 2.EMG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肌源性、神 经肌肉接头损害)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H反射-S1神经根;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H反射-S1神经根; 肱二头肌和三角肌-C5- ;大小鱼肌-C6肱二头肌和三角肌-C5-6;大小鱼肌-C6-7) 判断病情、疗效、估计预后
五、肩胛上神经 记录电极:冈上肌 参考电极:肩峰 刺激电极: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刺激电极: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向上1cm处 向上1cm处
六、肌皮神经 记录电极 放在肱二头肌上 参考电极 放在肱二头肌腱 刺激电极 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向上1cm处 向上1cm处
(3)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 )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 即观察肌肉在大力收缩时运动电位的多少 及发放频率的快慢 正常情况下大力收缩时肌电图上呈密集相 互重叠的难以分辨基线的运动但动作电位, 即干扰相。
异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的改变 插入电位的减少和消失:见于严重的肌肉 萎缩、肌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及肌纤维 的兴奋性降低 插入电位的延长和增多:提示肌肉易激诺 或肌膜不稳定,见于失神经支配和炎性肌 病
四、腓肠神经 记录电极 外踝下方稍后 参考电极 足背距离记录电极2~3cm处 足背距离记录电极2~3cm处 刺激电极 小腿后面
肌电图.

30
肌 电 图 在 神 经 内 科 疾 病 中 的 电 生 理 表 现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神经根及神经丛病变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一、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束
颤电位
2、神经传导速度(NCV)
运动:MCV稍减慢或正常
感觉:SCV正常
二:神经根损伤
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根据受累肌
五、肌源性疾病
1、EMG:肌源性损害和或病理性干 扰相 2、NCV:正常
注:如果合并神经炎时,MCV和或SCV减慢。
举例说明
脊髓节段 拇短展肌 小指展肌 第一骨间肌 尺侧屈腕肌 伸指总肌 C8-T1 C8-T1 C8-T1 C7-T1 C6-8
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尺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第三节
正常F波
异常F波
出现率为50% GBS病人早期
29
H反射的测定
H反射:电刺激胫后神经直接引起其支配腓肠肌的诱发电位成 为M波(直接刺激运动神经纤维的反应),此后经过一段潜 伏期又出现第二个诱发电位称H 波。其名称来自发现人 HOFFMAN,故也称HOFFMAN反射。 观察指标;H反射的潜伏期,波幅和波形等。 异常判断标准:(1)H反射潜伏期延长;(2)两侧波幅差异>60%; (3)H反射未引出。 腓肠肌H反射主要反映S1的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功能
运动神经:上肢>52 m/s,下肢>42 m/s 。
感觉神经:上肢>54 m/s ,下肢>45 m/s 。
INCHING
• INCHING:分别在神经干上进行多点刺激 (微移技术/inching技术),以确定神经损 伤部位和节段
肌电图学

瞬目反射
• 概念 概念:又称眼轮匝肌反射, 是由叩打面部,角膜受激惹 或机体受声、光等刺激而引 起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 球的作用。
• 机制: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 机制: 均可由眼轮匝肌诱发出两个性 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即刺激侧 所见到的早反射(R1成分), 晚反射(R2成分)和对侧引 出的晚反射(R2“成分)。 如图
肌电图学
•
肌电图系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 活动,借以判定神经和肌肉功 能状态。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 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在神 经源性疾病中,可区别脊髓前 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
• 周围神经操作的检查中,可 以确定操作的程度,并可对 神经损伤后的再组和预后方 面进行判断,在神经根压迫 性疾病的诊断上亦有帮助。
• 放电间隔虽可有比较规律的间隔, 但大多不规则。扬声器上可听到 如雨点落地的嗒嗒声。该电位系 由于失支配的肌肉对乙酰胆碱或 其他物质的兴奋性增设所致。因 其代表肌肉失神经支配,故又称 失神经波。
• ② 正相电位 亦为肌肉失神经 支配后出现的自发电位。图形 上先偏离基线向下,尔后向上 稍超过基线再回到基线,正相 宽大,负相低矮,故呈“V”形 或锯齿状。时限长达100MS, 波幅200-2000uV,此电位常 出现在针极插入时。
• (4)肌肉不同程度收缩时波型 ) 改变 当肌肉大力收缩时,正常 情况下就出现干扰相。随病变程 度不同出现混合相或单纯相,有 时可见单个电位组成的高频放电。 上述波型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或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 病理干扰相 病理干扰相:有时肌肉瘫痪严 重,虽最大用力,而肉眼公见 轻微收缩,肌电图上反而见到 极高频率的放电,波型琐碎呈 干扰相,多见于肌原性疾病。
• 肌肉动作增强时,参与收缩的运动 单位数目增加,于是就不只一个运 动单位波,也有电极附近的其他运 动单位的动作电位出现,使几个运 动单位的动作电位混一起。当肌肉 大力收缩时,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 频率增加,可达每秒50次,甚至可 达150次之多,而且活动的运动单 位数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ipheral neuropathy(周围神经病 变)提供早期诊断
Important points:
1.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2.插入电位 3.电静息 4.运动单位电位时限
角前根疾病或周围神经再生 4.病理性干扰相 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电位代偿增多,伴
有波幅降低--肌病 5.新生电位:nascent potential 低矮(〈200uV)多相〉5相、稀疏
异常肌电图
神经源性异常neuropathy : 静息时为纤颤或正相电位
轻用力时电位长而宽(多相,) 最大用力时,干扰不完全 肌源性异常myopathy : 静息时少量纤颤 轻用力时,波幅低 最大用力时,过分干扰型
异常肌电图
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l : 个别肌纤维自发地独立、不规则收
缩而产生的动作电位
特点:始为正相,宽度小于2ms,幅度 小于100uV,频率1-20Hz.多出现在肌肉 失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对乙酰胆碱或机 械刺激敏感。在肌肉疾病时也可出现。
异常肌电图
正尖波 positive sharp wave 一个正相电位,宽度大于10ms,幅度大
肌电图-EMG
肌电图-EMG
基本方法步骤:needle 针电极插入肌肉 insert 观察插针时电活动 insertional activity 肌肉放松时电活动 activity in relaxed muscle 随意收缩时电活动 activity in contracting muscle 轻收缩 中度用力 重度用力
肌电图--EMG
基本图形:相、时限、波幅、极性、频率
phase duration
amplitude
polar
frequency
相:波形偏离基线再回到基线为 一相。1-3相,正 负
时限:第一个相偏离基线开始到 最后一个相回归基线止。
波幅:最大负峰和最大正峰之间 的电位差。
极性:基线以下为正,以上为负。 频率:电位每秒发生的次数。
二、随意收缩时的肌电图 1.运动电位数量减少 受检者配合;前角细胞和轴索功能减退 2.电位波幅改变 普遍减低:周围神经疾病早期、神经再
生早期与肌病 逐渐降低:肌肉疲劳,N-M接头阻滞
(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 普遍增高:前角细胞疾病
异常肌电图
3.单个MUAP相数增多 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增多,前
肌电图-EMG
肌电图 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 电位的图形
下运动神经单位 脊髓前角--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
经支--神经肌肉接头--肌纤维
Clinical significance 临床意义 较全面地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
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判断神经损 伤的部位、程度及恢复状况。
肌电图-肌电图诊断指标
正常肌电图波形 一、insertional activity 针插入或移动时
可诱发短于0.3s的电活动
正常肌电图波形
二、放松时肌电图 电静息 放松时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电活动 electrical silence
正常肌电图波形
轻收缩 孤立MUAP 出现双相和三相电位,波幅0.5-1mv,频 率5-20Hz.
minimal/no act.缩短:引出的电位少或无--失 神经较久甚至已纤维化的肌肉
异常肌电图
肌肉放松时 电静息消失,出现自发电活动
spontaneous activity 常见异常电位有 纤颤电位 fibrillation potential 正尖波positive sharp wave (PSW)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H波(the H reflex) 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 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 即刺激了感觉神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 角细胞,引起兴奋,产生肌肉反应,即H 反射.
N
较强
+
刺激
+
M
F反应
+
低强 刺激
+
P-N
A-N
诊断---反射检查
F反应 反应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判断痉挛程度 几乎在任何运动神经上均可诱发
神经电图诊断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运动神经 MCV 感觉神经 SCV 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
鉴别肌源性myopathy或神经源性 neuropathy 脱髓鞘/轴索损伤
神经电图诊断
反射检查
F反应(the F wave)刺激神经干运动纤维 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引起肌肉兴奋即M 波,向上达运动神经元激起兴奋,此兴奋 回返传导并引起同一肌肉的二次兴奋。
募集recruitment
正常肌电图波形
中度用力 MUAP 混合相
正常肌电图波形
重度用力收缩 MUAP呈干扰相
异常肌电图
相、时限、波幅、极性、频率改变。 1. 插入电位insertional activity异常
prolonged延长: 针停电不止--肌肉失神经支配 幅度和频率先大后小--肌强直电位
于100-200uV。 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波
增多。
异常肌电图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自发的完整的运动单位电位,肌肉处于 受激状态。形态与正常相似为良性束颤, 形态参数异常即为恶性束颤,表示运动单
位兴奋性增高,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受压的重 要特征。
异常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