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3学案古典概型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合集下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在本例中,因为A∩B≠○, 所以P(A∪B) ≠P(A)+P(B).
我们在古典概型的情况下推导概率的一 般加法公式。
设A,B是Ω的两个事件,容易看出 A∪B中基本事件的个数等于A中基本事 件的个数加上B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减去 A∩B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所以
P(A∪B)= —A—∪—B—中—基—本—事—件—的—个—数— Ω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4
7.从1,2,3,4,5五个数字中,任意有放 回地连续抽取三个数字,则三个数字完全 不同的概率是____12_25____.
8.从1,2,3,…,9 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
数字, (1)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___5___;
18
(2)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__4___.
9
9.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 出现正面还是反面.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 哪几个基本事件?
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
的概率是( A )
3
A. 8
C. 1
3
2
B.
3
D. 1
4
2.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
中,任取2张,这2张卡片上的字母恰好是
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为( B )
1
A. 5
3
C. 10
2
B. 5 D. 7
10
3.在第1、3、4、5、8路公共汽车都要停靠
是英语翻译或是日语翻译。
—31—09
例6. 100个产品中有93个产品长度合格, 90个产品重量合格,其中长度、重量都合 格的有85个。现从中任取一产品,记 A=“产品长度合格”,B=“产品重量合 格”,求产品的长度、重量至少有一个合 格的概率。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B版必修3规范训练 3.2.1-2 古典概型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B版必修3规范训练 3.2.1-2 古典概型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双基达标(限时20分钟)1.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则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有().A.(男,女),(男,男),(女,女)B.(男,女),(女,男)C.(男,男),(男,女),(女,男),(女,女)D.(男,男),(女,女)解析由于两个孩子出生有先后之分.答案 C2.下列试验中,是古典概型的个数为().①种下一粒花生,观察它是否发芽;②向上抛一枚质地不均的硬币,观察正面向上的概率;③向正方形ABCD内,任意抛掷一点P,点P恰与点C重合;④从1,2,3,4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求所取两数之一是2的概率;⑤在线段上任取一点,求此点小于2的概率.A.0 B.1 C.2 D.3解析只有④是古典概型.答案 B3.将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先后抛三次,恰好出现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A.12 B.14 C.38 D.58解析所有的基本事件为(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共8组,设“恰好出现1次正面”为事件A,则A包含(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3个基本事件,所以P(A)=38.答案 C4.学校为了研究男女同学学习数学的差异情况,对某班50名同学(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进行研究,某女同学甲被抽到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这是一个古典概型,每个人被抽到的机会均等,都为1050=15.答案1 55.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2张卡片上的字母恰好是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从5张卡片中任取2张,所有的基本事件为AB,AC,AD,AE,BC,BD,BE,CD,CE,DE共10组,设“2张字母相邻”为事件A,则A包含AB,BC,CD,DE,共4组,所以P(A)=410=25.答案2 56.用三种不同颜色给图中3个矩形随机涂色,每个矩形只涂一种颜色,求:(1)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2)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解按涂色顺序记录结果(x,y,z),由于是随机的,x有3种涂法,y有3种涂法,z有3种涂法,所以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3×3×3=27种。

人教版数学高一-人教B版必修3学案 3.1.4 概率的加法公式

人教版数学高一-人教B版必修3学案 3.1.4 概率的加法公式

3.1.4概率的加法公式1.了解事件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重点、易混点)3.会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求某些事件的概率.(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事件的关系及概率的加法公式阅读教材P98~P99,完成下列问题.1.事件的关系事件定义图形表示互斥事件在同一试验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叫做互斥事件事件的并一般地,由事件A和B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发生,或B发生或A,B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C,称为事件A与B的并(或和),记作C=A∪BA∪B互为对立事件在同一试验中,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为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作A A∪A=Ω(1)若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2)若A是A的对立事件,则P(A)=1-P(A).(3)若A1,A2,…,A n两两互斥,则P(A1∪A2∪…∪A n)=P(A1)+P(A2)+…+P(A n).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互斥事件一定对立.()(2)对立事件一定互斥.()(3)互斥事件不一定对立.()(4)事件A与B的和事件的概率一定大于事件A的概率.()(5)事件A与B互斥,则有P(A)=1-P(B).()(6)若P(A)+P(B)=1,则事件A与事件B一定是对立事件.()【答案】(1)×(2)√(3)√(4)×(5)×(6)×2.P(A)=0.1,P(B)=0.2,则P(A∪B)等于()A.0.3B.0.2C.0.1D.不确定【解析】由于不能确定A与B互斥,则P(A∪B)的值不能确定.【答案】 D3.一商店有奖促销活动中有一等奖与二等奖两个奖项,其中中一等奖的概率为0.1,中二等奖的概率为0.25,则不中奖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中奖的概率为0.1+0.25=0.35,中奖与不中奖互为对立事件,所以不中奖的概率为1-0.35=0.65.【答案】0.65[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型]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判定的对立事件为()A.至多两件次品B.至多一件次品C.至多两件正品D.至少两件正品(2)把红、黑、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A.对立事件B.不可能事件C.互斥但不对立事件D.以上答案都不对【精彩点拨】根据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定义判断.【尝试解答】(1)“至少有两件次品”的否定是“至多有一件次品”,故选B.(2)“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不会同时发生,但分得红牌的还可能是丙或丁,所以不是对立事件.故选C.【答案】(1)B(2)C判断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时,主要用定义来判断.当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时,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当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时,这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再练一题]1.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2)“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3)“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4)“至少有一名男生”与“至少有一名女生”.【解】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2人有如下三种结果:2名男生,2名女生,1男1女.(1)“恰有1名男生”指1男1女,与“恰有2名男生”不能同时发生,它们是互斥事件;但是当选取的结果是2名女生时,该两事件都不发生,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2)“至少1名男生”包括2名男生和1男1女两种结果,与事件“全是男生”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3)“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互斥,由于它们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是对立事件.(4)“至少有1名女生”包括1男1女与2名女生两种结果,当选出的是1男1女时,“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设事件A表示“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事件B表示“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已知P(A)=310,P(B)=12,求“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的概率.【导学号:25440048】【精彩点拨】本题应先判断事件“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所包含的结果是什么,分别计算出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进行计算.【尝试解答】记事件C为“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则它包含事件A“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事件B“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而且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的,所以P(C)=P(A∪B)=P(A)+P(B)=310+12=45.1.当一个事件包含几种情况时,可把事件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并事件,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计算.2.使用概率加法公式P(A∪B)=P(A)+P(B)时,必须判断A,B是互斥事件.[再练一题]2.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如表所示:年降水量(单位:mm)[100,150)[150,200)[200,250)[250,300) 概率0.120.250.160.14(2)求年降水量在[1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解】记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150)(mm)、[150,200)(mm)、[200,250)(mm)、[250,300)(mm)范围内分别为事件A、B、C、D.这四个事件是彼此互斥的,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有(1)年降水量在[100,2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P(A∪B)=P(A)+P(B)=0.12+0.25=0.37.(2)年降水量在[1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P(B∪C∪D)=P(B)+P(C)+P(D)=0.25+0.16+0.14=0.55.[探究共研型]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关系探究1【提示】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和它的对立事件只能发生其中之一,并且必然发生其中之一,不可能两个都不发生.探究2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有何区别和联系?【提示】(1)对立事件一般是针对两个事件来说的,一般两个事件对立,则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反之,若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则这两个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2)对立事件是特殊的互斥事件,若事件A,B是对立事件,则A与B互斥,而且A∪B是必然事件.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2)不够7环的概率.【精彩点拨】先设出事件,判断是否互斥或对立,然后再使用概率公式求解.【尝试解答】(1)设“射中10环”为事件A,“射中7环”为事件B,由于在一次射击中,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B是互斥事件.“射中10环或7环”的事件为A∪B.故P(A∪B)=P(A)+P(B)=0.21+0.28=0.49.∴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为0.49.(2)不够7环从正面考虑有以下几种情况:射中6环,5环,4环,3环,2环,1环,0环,但由于这些概率都未知,故不能直接求解,可考虑从反面入手,不够7环的反面大于等于7环,即7环,8环,9环,10环,由于此两事件必有一个发生,另一个不发生,故是对立事件,可用对立事件的方法处理.设“不够7环”为事件E,则事件E为“射中7环或8环或9环或10环”,由(1)可知“射中7环”、“射中8环”等彼此是互斥事件,∴P(E)=0.21+0.23+0.25+0.28=0.97,从而P(E)=1-P(E)=1-0.97=0.03.∴不够7环的概率是0.03.1.对于一个较复杂的事件,一般将其分解成几个简单的事件,当这些事件彼此互斥时,原事件的概率等于这些事件概率的和.并且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以推广为:P(A1∪A2∪…∪A n)=P(A1)+P(A2)+…+P(A n).其使用的前提条件仍然是A1,A2,…,A n彼此互斥.故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分解事件及确立事件是否互斥.2.“正难则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应注意掌握,如本例中的第(2)问,直接求解比较麻烦,则可考虑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再转化为所求.[再练一题]3.(2016·大同高一检测)甲、乙两人下棋,和棋的概率为12,乙获胜的概率为13,求:(1)甲获胜的概率;(2)甲不输的概率.【解】(1)“甲获胜”和“和棋或乙获胜”是对立事件,所以“甲获胜”的概率P=1-12-13=16.(2)法一:设事件A为“甲不输”,可看成是“甲获胜”“和棋”这两个互斥事件的并事件,所以P(A)=16+12=23.法二:设事件A为“甲不输”,可看成是“乙获胜”的对立事件,所以P(A)=1-13=23.[构建·体系]1.(2016·西安高一检测)如果事件A,B互斥,记A-,B-分别为事件A,B的对立事件,那么()A.A∪B是必然事件B.A-∪B-是必然事件C.A-与B-一定互斥D.A-与B-一定不互斥【解析】用集合的Venn图解决此类问题较为直观,如图所示,A-∪B-是必然事件.【答案】 B2.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 ={三件产品至少有一件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与C 互斥B.任何两个均互斥C.B 与C 互斥D.任何两个均不互斥【解析】 ∵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包含4个基本事件.D 1={没有次品},D 2={1件次品},D 3={2件次品},D 4={3件次品}, ∴A =D 1,B =D 4,C =D 2∪D 3∪D 4,故A 与C 互斥,A 与B 互斥,B 与C 不互斥.【答案】 A3.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 )A.60%B.30%C.10%D.50%【解析】 甲不输棋包含甲获胜或甲、乙两人下成和棋,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90%-40%=50%.【答案】 D4.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演讲比赛,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45,那么所选3人中都是男生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设A ={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B ={3人都为男生},则A ,B为对立事件,所以P (B )=1-P (A )=15.【答案】 155.玻璃盒子里装有各色球12个,其中5红、4黑、2白、1绿,从中任取1球.记事件A 为“取出1个红球”,事件B 为“取出1个黑球”,事件C 为“取出1个白球”,事件D 为“取出1个绿球”.已知P (A )=512,P (B )=13,P (C )=16,P (D )=112.求:(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2)“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 【导学号:25440049】【解】 法一:(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512+13=34.(2)“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 (A ∪B ∪C )=P (A )+P (B )+P (C )=512+13+16=1112.法二:(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白球或绿球”,即A ∪B 的对立事件为C ∪D ,故“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 (A∪B )=1-P (C ∪D )=1-⎝ ⎛⎭⎪⎫16+112=34. (2)“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绿球”,即A ∪B ∪C 的对立事件为D ,所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 (A ∪B ∪C )=1-P (D )=1-112=1112.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0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0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节课选自人教B版教材必修三第三章,前方学过概率的加法公式和古典概型,学生简单认识了事件与事件之间互斥关系,学会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事件共同发生时怎样求解“起码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模型。

本节课利用知识迁徙,数形联合,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得出最后的“一般性”的结论,表现对前方所学知识的增补和深入,完美了数学观点,完美了数学系统。

二、学情剖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和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后,在思想和思想模式上已经慢慢认识到了学习概率的意义。

只需教师创建情境合理,精心设计问题串,顺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能很快地建立起新的数学知识;教师只要作必需的概括,就会帮助学生上涨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同时为了更娴熟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需增强学生的讲堂练习。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在深刻理解概率加法公式的基础上,经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使学生与与原知识产生矛盾,思虑新问题出现的原由,并理解两种加法公式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点,能用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过教师的指引,经过学生的研究,培育学生概括、猜想、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类比的数学方法,使学生领会事件的交;提出正确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得出正确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喜爱数学。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研究,领会类比迁徙的思想方法,浸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特别到一般、分类议论、转变化归、察看、猜想、概括、类比、总结等);培育创新能力和踊跃进步精神;经过详细问题,领会数学在实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教课难点: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和应用.五、学法与教法师生互动1.自主性学习+研究式学习法:经过提出问题,使得和已学知识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研究的欲念,使得学生更为主动去找寻新知,成立起优秀的数学思想能力。

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3.1.3概率的加法公式word学案

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3.1.3概率的加法公式word学案

3.1.3概率的加法公式一、【利用说明】一、课前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大体题型;二、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二、【重点难点】一、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二、利用概率加法公式求事件的概率三、【学习目标】一、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二、事件的并的含义;3、会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事件的并。

4、小组成员踊跃讨论,踊跃展示,斗胆质疑,注重总结规律和方式;五、以极度的热情,自动自发,如痴如醉,投入到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自主学习】一、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含义?请利用集合方式表示两种事件。

二、事件的并的含义,表示方式和事件并发生的概率如何用符号表示?3、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例1、抛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

设事件A为“出现奇数点”,B为“出现2点”,已知P(A)= 12,P(B)=16,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

;例二、数学考试中小明的成绩在90分以上的概率是,在80~989分的概率是,在70~79分的概率是,在60~69分的概率是.问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成绩的概率和小明考试合格的概率?4、如何求一个事件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五、合作探讨一、抛掷一颗骰子,求出现点数是“偶数点或3”的概率。

列出大体事件空间。

二、前后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点数之和小于11的概率。

列出大体事件空间。

3、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和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若是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两件次品;(2)至少有1件次品和尽是次品;(3)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一件次品;(4)至少有1件次品和尽是正品。

4、在一次商店促销活动中,假设中一等奖的概率是,中二等奖的概率是,中三等奖的概率是,计算在这次抽奖活动中(1)中奖的概率是多少?(2)不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六、总结升华一、知识与方式:二、数学思想及方式:七、当堂检测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别离为,,,,计算那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2)不够7环的概率。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3《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参考课件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3《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参考课件

课 时
解 设两件中恰有一件次品为事件 A,则 A 包含的基本
栏 目
事件数中,第 1 次取次品第二次取正品的个数为 3,第 1
开 关
次取正品第二次取次品的个数也为 3;
基本事件总数为 12,故 P(A)=162=12.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2.2
只有事件 A 与 B 不互斥,才有事件 A 与 B 的交,且
=0.8+0.5-0.4=0.9.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2.2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 1 点、2 点、

3 点、4 点、5 点、6 点的概率都是16,记事件 A 为“出
课 时
现奇数”,事件 B 为“向上的点数不超过 3”,求
栏 目
P(A∪B).
开 关
解 基本事件空间为 Ω={1,2,3,4,5,6},A={1,3,5},B=
“击中的环数小于 7”;

(2)抛掷一颗骰子,事件 A:“出现奇数点”,事件 B:
课 时
“出现 3 点”,事件 C:“出现偶数点”.
栏 目
解 (1)事件 A∩B={击中的环数大于 3 且小于 7}.
开 关
(2)事件 A∩B={出现 3 点};事件 A∩C=∅;
事件 B∩C=∅.
小结 (1)根据定义判断事件的交.

课 时
P(A∪B)=P(A)+P(B)-P(A∩B);如果 A 与 B 互斥,

目 此时 A∩B=∅,即 P(A∩B)=0,此时 P(A∪B)=P(A)

关 +P(B)-P(A∩B)=P(A)+P(B).
答案 {取出两件产品,1 件是正品,1 件是次品}

数学人教B必修三课件:古典概型3-2-2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数学人教B必修三课件:古典概型3-2-2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形的边长为 4 3-2 3=2 3.由几何概率公式

P(A)=
43×2 43×4
3322=14.
【名师点评】 要善于利用数形结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根据几 何概型的定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型.
备选例题
1.在正四面体的一个顶点处,有一只蚂蚁每 一次都是等可能的从一个顶点爬到另一个顶 点,那么它爬行了2次又回到起点的概率是 ________.
典题例证技法归纳
题型探究
题型一 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一场乒乓球比赛前,要决定由谁先发球,可用下面的方法:裁判员拿出一个抽签器,它是一个像
例1 大硬币似的均匀塑料圆板,一面是红圈,一面是绿圈,然后随意指定一名运动员,
要他猜上抛的抽签器落到球台上时,是红圈那面朝上还是绿圈那面朝上,如果他猜对了,就由他先发球 ,否则,由另一方发球.试作出解释. 【解】 这样体现了公平性,它使得两名运动员的先发球机会是等可能的.用概率的语言描述,就是两 个运动员取得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因此任何一名运动员猜中的概率都是0.5,也就是每个运动员取得 先发球权的概率均为0.5,所以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记 A={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没有公共点},如图所 示,在等边三角形内作小等边三角形,使其三边 与原等边三角形三边距离都为 1,则小等边三角
形的边长为 4 3-2 3=2 3.由几何概率公式

P(A)=
43×2 43×4
3322=14.
记 A={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没有公共点},如图所 示,在等边三角形内作小等边三角形,使其三边 与原等边三角形三边距离都为 1,则小等边三角
(4)求得 n≈mm·n1 1.
题型三 几何概型的应用
例3 设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网格,其中各个最 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都是 4 3 cm,现有直径 等于 2 cm 的硬币投掷到此网格上,求硬币落下 后与格线没有公共点的概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古典概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古典概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古典概型》教案古典概型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古典概型的引入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而且得到的概率是精确值。

古典概型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为后续学习几何概型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同时有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概率问题。

二、学情分析认知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学习的新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了概率的基本性质,知道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能力分析: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较差,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较困难。

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存在一些问题。

情感分析: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概率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对抽象的定义和公式存在惧怕心理。

并且学生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新课标重视过程教学、情感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两个概念:基本事件与古典概型,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具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尝试用数学的视野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关键:通过实例,特别是举一些破坏古典概型两个特征的例子,以突破古典概型识别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 3.2.2 古典概型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预习课本P102~107,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古典概型的特征是什么?(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是什么?[新知初探]1.古典概型的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概率模型满足: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那么这样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2)计算公式:对于古典概型,任何事件A 的概率 P (A )=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 (1)事件A 与B 的交(或积):由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所构成的事件D ,称为事件A 与B 的交(或积),记作D =A ∩B (或D =AB ).(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设A ,B 是Ω的两个事件,则有P (A ∪B )=P (A )+P (B )-P (A ∩B ).[小试身手]1.下列关于古典概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③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④基本事件的总数为n ,随机事件A 若包含k 个基本事件,则P (A )=k n .A .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D .③④解析:选B 根据古典概型的特征与公式进行判断,①③④正确,②不正确,故选B. 2.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是( )A .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中任取一球,基本事件为{}取中白球和{}取中黑球B .在区间[-1,5]上任取一个实数x ,使x 2-3x +2>0C .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其出现正面或反面D .某人射击中靶或不中靶解析:选C A 中两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B 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D 中“中靶”与“不中靶”不是等可能的;C 符合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故选C.3.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人担任课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A.12B.13 C.23D .1解析:选C 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人有:(甲、乙)、(甲、丙)、(乙、丙)共3种情况,其中,甲被选中的情况有2种,故甲被选中的概率为P =23.4.两个骰子的点数分别为b ,c ,则方程x 2+bx +c =0有两个实根的概率为( ) A.12 B.1536 C.1936D.56解析:选C (b ,c )共有36个结果,方程有解,则Δ=b 2-4c ≥0,∴b 2≥4c ,满足条件的数记为(b 2,4c ),共有(4,4),(9,4),(9,8),(16,4),(16,8),(16,12),(16,16),(25,4),(25,8),(25,12),(25,16),(25,20),(25,24),(36,4),(36,8),(36,12),(36,16),(36,20),(36,24),19个结果,P =1936.基本事件的计数问题[典例] (1)4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所有基本事件数为( )A .2B .3C .4D .6(2)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这3枚硬币落在地面上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①写出这个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②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③“恰有两枚硬币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包含哪些基本事件?[解析](1)用列举法列举出“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可能结果为:(1,2),(1,4),(2,3),(3,4),共4种可能.[答案] C(2)解:①这个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有:(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②这个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的总数是8;③“恰有两枚硬币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包含以下3个基本事件:(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基本事件的三个探求方法(1)列举法:把试验的全部结果一一列举出来.此方法适合于较为简单的试验问题.(2)树状图法:树状图法是使用树状的图形把基本事件列举出来的一种方法,树状图法便于分析基本事件间的结构关系,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主要手段,树状图法适用于较复杂的试验的题目.[活学活用]将一枚骰子先后抛掷两次,则:(1)一共有几个基本事件?(2)“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几个基本事件?解:(树状图法):一枚骰子先后抛掷两次的所有可能结果用树状图表示.如图所示:(1)由图知,共36个基本事件.(2)“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10个基本事件(已用“√”标出).简单的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典例]事件的概率:(1)A:取出的两球都是白球;(2)B:取出的两球1个是白球,另1个是红球.[解]设4个白球的编号为1,2,3,4,2个红球的编号为5,6.从袋中的6个小球中任取2个球的取法有(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共15种.(1)从袋中的6个球中任取两个,所取的两球全是白球的取法总数有(1,2),(1,3),(1,4),(2,3),(2,4),(3,4),共6个.∴取出的两个球全是白球的概率为P(A)=615=2 5.(2)从袋中的6个球中任取两个,其中一个是红球,而另一个是白球,其取法包括(1,5),(1,6),(2,5),(2,6),(3,5),(3,6),(4,5),(4,6)共8种.∴取出的两个球1个是白球,1个是红球的概率为P(B)=815.求解古典概型的概率“四步”法[活学活用]某地区有小学21所,中学14所,大学7所,现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学校中抽取6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视力调查.(1)求应从小学、中学、大学中分别抽取的学校数目;(2)若从抽取的6所学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做进一步数据分析,①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②求抽取的2所学校均为小学的概率.解:(1)从小学、中学、大学中分别抽取的学校数目为3,2,1.(2)①在抽取到的6所学校中,3所小学分别记为A1,A2,A3,2所中学分别记为A4,A5,1所大学记为A6,则抽取2所学校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1,A2),(A1,A3),(A1,A4),(A1,A5),(A1,A6),(A2,A3),(A2,A4),(A2,A5),(A2,A6),(A3,A4),(A3,A5),(A3,A6),(A4,A5),(A4,A6),(A5,A6),共15种.②从这6所学校中抽取的2所学校均为小学(记为事件B)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1,A2),(A1,A3),(A2,A3),共3种,所以P(B)=315=15.古典概型的综合应用[典例]有A均未留意,在四个席位上随便就座.(1)求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2)求这四人恰好都没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3)求这四人恰有一位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的概率.[解]将A,B,C,D四位贵宾就座情况用如图所示的图形表示出来.a席位b席位c席位d席位a席位b席位c席位d席位a 席位b 席位c 席位d 席位 a 席位b 席位c 席位d 席位 由图可知,所有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24个.(1)设事件A 为“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则事件A 只包含1个基本事件,所以P (A )=124.(2)设事件B 为“这四人恰好都没坐自己的席位上”,则事件B 包含9个基本事件,所以P (B )=924=38.(3)设事件C 为“这四人恰有一位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则事件C 包含8个基本事件,所以P (C )=824=13.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古典概型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分类,有序地把事件包含的情况分别罗列出来,从而清晰地找出满足条件的情况.在列举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分类,才能做到不重不漏,结果明了,而树状图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较好方法.[活学活用]把一枚骰子抛掷2次,观察出现的点数,并记第一次出现的点数为a ,第二次出现的点数为b ,试就方程组⎩⎪⎨⎪⎧ax +by =3,x +2y =2解的情况,解答下列各题:(1)求方程组只有一个解的概率; (2)求方程组只有正数解的概率.解:若第一次出现的点数为a ,第二次出现的点数为b 记为有序数值组(a ,b ),则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1,1)(1,2)(1,3)(1,4)(1,5)(1,6),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共36种.由方程组⎩⎪⎨⎪⎧ ax +by =3,x +2y =2,可得⎩⎪⎨⎪⎧(2a -b )x =6-2b ,(2a -b )y =2a -3,(1)若方程组只有一个解,则b ≠2a ,满足b =2a 的有(1,2),(2,4),(3,6),故适合b ≠2a 的有36-3=33个.其概率为:P 1=3336=1112.(2)方程组只有正数解,需满足b -2a ≠0且⎩⎪⎨⎪⎧x =6-2b2a -b>0,y =2a -32a -b >0.分两种情况:当2a >b 时,得⎩⎪⎨⎪⎧a >32,b <3,当2a <b 时,得⎩⎪⎨⎪⎧a <32,b >3.易得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3个:(2,1),(3,1),(4,1),(5,1),(6,1),(2,2),(3,2),(4,2),(5,2),(6,2),(1,4),(1,5),(1,6),因此所求的概率P 2=1336.[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1.若连续抛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 ,n ,则点P (m ,n )在直线x +y =4上的概率是( )A.13 B.14 C.16D.112解析:选D 由题意(m ,n )的取值情况有(1,1),(1,2),…,(1,6);(2,1),(2,2),…,(2,6);…;(6,1),(6,2),…,(6,6),共36种,而满足点P (m ,n )在直线x +y =4上的取值情况有(1,3),(2,2),(3,1),共3种.故所求概率为336=112,故选D.2.从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构成一个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大于30的概率为( )A.12B.13C.14D.15解析:选A 从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可构成12个两位数:12,13,14,21,23,24,31,32,34,41,42,43,其中大于30的有:31,32,34,41,42,43共6个,所以所得两位数大于30的概率为P =612=12. 3.设a 是从集合{}1,2,3,4中随机取出的一个数,b 是从集合{}1,2,3中随机取出的一个数,构成一个基本事件(a ,b ).记“这些基本事件中,满足log b a ≥1”为事件E ,则E 发生的概率是( )A.12B.512C.13D.14解析:选B 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是分别从两个集合中取1个数字,共有4×3=12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满足log b a ≥1,可以列举出所有的事件,当b =2时,a =2,3,4,当b =3时,a =3,4,共有3+2=5个,∴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到概率是512.4.一个袋子中装有编号分别为1,2,3,4的4个小球,现有放回地摸球,规定每次只能摸一个球,若第一次摸到的球的编号为x ,第二次摸到的球的编号为y ,构成数对(x ,y ),则所有数对(x ,y )中满足xy =4的概率为( )A.316B.18C.118D.16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两次摸球得到的所有数对(x ,y )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共16个,其中满足xy =4的数对有(1,4),(2,2),(4,1),共3个.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316.5.为迎接2016奥运会,某班开展了一次“体育知识竞赛”,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在初赛后,把成绩(满分为100分,分数均为整数)进行统计,制成如下的频率分布表:(1)求a ,b (2)若得分在[90,100]之间的有机会进入决赛,已知其中男女比例为2∶3,如果一等奖只有两名,求获得一等奖的全部为女生的概率.解:(1)a =50×0.1=5,b =2550=0.5,c =50-5-15-25=5,d =1-0.1-0.3-0.5=0.1. (2)把得分在[90,100]之间的五名学生分别记为男1,男2,女1,女2,女3.事件“一等奖只有两名”包含的所有事件为(男1,男2),(男1,女1),(男1,女2),(男1,女3),(男2,女1),(男2,女2),(男2,女3),(女1,女2),(女1,女3),(女2,女3),共10个基本事件;事件“获得一等奖的全部为女生”包含(女1,女2),(女1,女3),(女2,女3),共3个基本事件.所以,获得一等奖的全部为女生的概率为P =310.[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某部三册的小说,任意排放在书架的同一层上,则各册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恰好为第1,2,3册的概率为( )A.16 B.13 C.12D.23解析:选B 所有基本事件为:123,132,213,231,312,321.其中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恰好为第1,2,3册包含2个基本事件,∴P =26=13.故选B.2.袋中有大小相同的黄、红、白球各一个,每次任取一个,有放回地取3次,则89是下列哪个事件的概率( )A .颜色全同B .颜色不全同C .颜色全不同D .无红球解析:选B 有放回地取球3次,共27种可能结果,其中颜色全相同的结果有3种,其概率为327=19;颜色不全相同的结果有24种,其概率为2427=89;颜色全不同的结果有3种,其概率为327=19;无红球的情况有8种,其概率为827,故选B.3.电子钟一天显示的时间是从00:00到23:59,每一时刻都由四个数字组成,则一天中任一时刻显示的四个数字之和为23的概率为( )A.1180B.1288C.1360D.1480解析:选C 当“时”的两位数字的和小于9时,则“分”的那两位数字和要求超过14,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时”的和为9(即“09”或“18”),“分”的和为14(“59”);或者“时”的和为10(即“19”),“分”的和为13(“49”或“58”).共计有4种情况.因一天24小时共有24×60分钟,所以概率P =424×60=1360.故选C.4.古代“五行”学说认为:“物质分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从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中随机抽取两种,则抽取的两种物质不相克的概率为( )A.310B.25C.12D.35解析:选C 从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中随机抽取两种,有(金,木)、(金,水)、(金,火)、(金,土)、(木,水)、(木,火)、(木,土)、(水,火)、(水,土)、(火,土),共10种等可能发生的结果.其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即相克的有5种,则不相克的也是5种,所以抽取的两种物质不相克的概率为12.5.有四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编号为1,2,3,4,现从中任取两个,则取出的小球中至少有一个号码为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从四个小球中任取两个,有6种取法,其中两个号码都为偶数只有(2,4)这一种取法,故其对立事件,即至少有一个号码为奇数的概率为1-16=56.答案:566.在5瓶饮料中,有2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2瓶,取到的全是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设过保质期的2瓶记为a ,b ,没过保质期的3瓶用1,2,3表示,试验的结果为: (1,2),(1,3),(1,a ),(1,b ),(2,3),(2,a ),(2,b ),(3,a ),(3,b ),(a ,b )共10种结果,2瓶都过保质期的结果只有1个,∴P =110. 答案:1107.设a ,b 随机取自集合{1,2,3},则直线ax +by +3=0与圆x 2+y 2=1有公共点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将a ,b 的取值记为(a ,b ),则有(1,1),(1,2),(1,3),(2,1),(2,2),(2,3),(3,1),(3,2),(3,3),共9种可能.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可得3a 2+b 2≤1,从而符合条件的有(1,3),(2,3),(3,1),(3,2),(3,3),共5种可能,故所求概率为59. 答案:598.小李在做一份调查问卷,共有5道题,其中有两种题型,一种是选择题,共3道,另一种是填空题,共2道.(1)小李从中任选2道题解答,每一次选1题(不放回),求所选的题不是同一种题型的概率;(2)小李从中任选2道题解答,每一次选1题(有放回),求所选的题不是同一种题型的概率.解:将3道选择题依次编号为1,2,3;2道填空题依次编号为4,5.(1)从5道题中任选2道题解答,每一次选1题(不放回),则所有基本事件为(1,2),(1,3),(1,4),(1,5),(2,1),(2,3),(2,4),(2,5),(3,1),(3,2),(3,4),(3,5),(4,1),(4,2),(4,3),(4,5),(5,1),(5,2),(5,3),(5,4),共20种,而且这些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设事件A 为“所选的题不是同一种题型”,则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4),(1,5),(2,4),(2,5),(3,4),(3,5),(4,1),(4,2),(4,3),(5,1),(5,2),(5,3),共12种,所以P (A )=1220=0.6.(2)从5道题中任选2道题解答,每一次选1题(有放回),则所有基本事件为(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5,5),共25种,而且这些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设事件B为“所选的题不是同一种题型”,由(1)知所选题不是同一种题型的基本事件共12种,所以P(B)=12=0.48.259.(山东高考)袋中有五张卡片,其中红色卡片三张,标号分别为1,2,3;蓝色卡片两张,标号分别为1,2.(1)从以上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求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2)向袋中再放入一张标号为0的绿色卡片,从这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求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解:(1)标号为1,2,3的三张红色卡片分别记为A,B,C,标号为1,2的两张蓝色卡片分别记为D,E,从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为:(A,B),(A,C),(A,D),(A,E),(B,C),(B,D),(B,E),(C,D),(C,E),(D,E),共10种.由于每一张卡片被取到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从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结果为:(A,D),(A,E),(B,D),共3种.所以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为310.(2)记F为标号为0的绿色卡片,从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为:(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15种.由于每一张卡片被取到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从六张卡片中任取两张,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结果为:(A,D),(A,E),(B,D),(A,F),(B,F),(C,F),(D,F),(E,F),共8种.所以这两张卡片颜色不同且它们的标号之和小于4的概率为8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