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极品试题
历史研究生考试题目

历史研究生考试题目一、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谏臣,以直言敢谏著称?A. 魏征B. 房玄龄C. 杜如晦D. 李靖(答案:A)二、下列哪次战役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且与赵国有关?A. 长平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阖闾破楚之战(答案:A,注:虽非严格以少胜多,但长平之战对赵国影响重大,且常被视为战国重要战役之一,此处理解为与赵国紧密相关的著名战役)三、《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 司马光B. 班固C. 司马迁D. 陈寿(答案:C)四、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均田制”,作为其基本土地制度?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注:均田制始于北魏,但隋朝也继续实行并有所发展,此处理解为隋朝作为均田制实施的重要朝代之一)五、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哪里,使得该地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A. 南京B. 北京C. 西安D. 洛阳(答案:B)六、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A. 孟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七、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A. 促进海外贸易B. 防止外来侵略C. 限制民众出海D. 抵御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答案:D)八、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的历史?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B)九、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什么方式登上皇位的,从而开启了宋朝的统治?A. 禅让B. 政变C. 起义D. 外戚干政(答案:A,注: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被拥立为帝,后周恭帝禅位,此处理解为禅让形式)十、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D)。
中国历史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中国历史学考研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度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哪项改革促进了社会流动?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考试制度C. 世袭制D. 举荐制答案:B3.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主要内容是废除其他学派的官职,只保留儒家学派,并且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主导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请简述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的特点。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治上,皇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严格的官僚制度;经济上,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贸易繁荣,人口迅速增长;文化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的小块,由国家分配给农民耕种。
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减少贫富差距。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则是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能租种地主土地,形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
这些土地制度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分析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的科技交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明清之际,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西方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历史学考研题目解析及答案

历史学考研题目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选项D是印刷术,因此正确答案为D。
2. “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哪位皇帝的治世?A. 汉武帝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宣帝解析:“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治世,故正确答案为B和C。
二、简答题1. 简述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解析: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649年)的政治局面。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论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解析: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科举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的等级分化,形成了士绅阶层。
科举制度对维护封建统治和推动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社会流动性,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
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其变迁。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包括井田制、均田制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实行分封制。
均田制是唐代开始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减少贫富差距。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主流,土地私有化,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加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历史试题及答案考研

历史试题及答案考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举措?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行郡县制D. 建立科举制度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征服东南亚答案:B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实施了什么政策?A. 派兵征讨B. 册封达赖喇嘛C. 建立行省D. 推行科举制度答案:B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注: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6. 唐朝的“开元盛世”指的是哪位皇帝的时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D7. 明朝时期,朱元璋建立的都城是:A. 南京B. 北京C. 洛阳D. 西安答案:A8. 清朝乾隆帝在位期间,对新疆实施了什么政策?A. 派兵征讨B. 册封达赖喇嘛C. 建立行省D. 推行科举制度答案:C9.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宋朝时期的?A. 王安石B. 司马光C. 岳飞D. 朱元璋答案:D10. 清朝雍正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改革?A. 废除科举制度B. 推行新法C. 建立行省D. 推行科举制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明朝的著名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检答案:A, B, D2.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以下哪些事件是真实的?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建立科举制度D. 推行新法答案:A, B3. 唐朝时期,以下哪些是著名的文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古代史考研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史考研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春秋五霸?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始皇答案:D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位皇帝的举措?A. 汉武帝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宣帝答案:A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货币制度是什么?A. 圆形方孔钱B. 刀币C. 布币D. 贝币答案:A4.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四书五经》之一?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5.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6. “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7.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哪个城市?A. 北京B. 西安C. 成都D. 洛阳答案:B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岳飞答案:D9. “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时期?A. 汉武帝和汉文帝B. 汉文帝和汉景帝C. 汉景帝和汉武帝D. 汉文帝和汉昭帝答案:B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A. 西施B. 貂蝉C. 王昭君D. 杨贵妃E. 赵飞燕答案:A, B, C, D2.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赤壁之战C. 官渡之战D. 淝水之战E. 马陵之战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辛弃疾E. 李清照答案:A, B, C, D, 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历史考研考试试卷真题

历史考研考试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改革之一?A. 王安石变法B. 张居正改革C. 戊戌变法D. 范仲淹改革2. 明朝时期,被称为“海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A. 限制对外贸易B. 抵御倭寇侵扰C. 促进国内经济发展D.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 清朝康熙年间,以下哪位皇帝没有实行“文字狱”?A. 顺治帝B. 康熙帝C. 雍正帝D. 乾隆帝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胜利5.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主要针对的是:A. 清政府的腐败B. 外国列强的侵略C. 封建残余势力D. 国内军阀割据6.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A. 王安石B. 张居正C. 曾国藩D. 范仲淹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哪项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中央集权D. 实行分封制8.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国联军侵华9.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C.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D. 民权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蒸汽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
2. 明朝的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被称为______。
3. 清朝末年,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______。
4.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______。
5.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和工人的联合行动,最终迫使______辞职。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考研历史学试卷真题

考研历史学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曹操2. “百家争鸣”发生在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以下哪本著作不是孔子所著?A. 《论语》B. 《春秋》C. 《易经》D. 《尚书》4. “贞观之治”是指哪个朝代的盛世?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以下哪一项是明朝时期的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7. 公元前221年,__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
9.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__运动。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社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论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13. 描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的长远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5. 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内容省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 B C C B二、填空题:6. 《诗经》7. 秦始皇8. 唐高祖9. 爱国主义10. 社会主义三、简答题:11. 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对峙的局面。
这一时期,三国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进了地方势力的崛起,加速了民族融合等。
历史考研试题推荐及答案

历史考研试题推荐及答案1. 题目: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其次,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再次,修建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北方边疆的防御;最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题目:分析唐朝盛世的成因。
答案:唐朝盛世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政治清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经济繁荣,唐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是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是开放包容,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 题目: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限制了海上贸易,导致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其次,海禁政策使得沿海地区的海盗活动猖獗,给沿海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再次,海禁政策也导致了中国在海洋探索和航海技术方面的落后;最后,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对外交流的开放性。
4. 题目: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防止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使得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二是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繁荣;三是使得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5. 题目: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其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辛亥革命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最后,辛亥革命也为世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历史学考研真题一、单选20*21、下列古史传说人物被周族奉为始祖的是( )A、神农B、后羿C、后稷D、契2、“王与马,共天下”一语中的“王”是指( )A、临川王氏B、太原王氏C、东海王氏D、琅琊王氏3、金完颜亮以燕京为首都。
称为( )A、上京B、中都C、中京D、大都4、以考证辨伪动摇宋明理学基础的清代学者是( )A、阎若壉,胡渭B、王念孙,王引之C、钱大昕,王鸣盛D、惠栋,戴震5、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方案包括( )A、废除科举制度B、废除八股文C、颁布《钦定学堂章程》D、授予学堂毕业生科举功名6、民国时期专门维护商人各自行业利益的法定组织是( )A、行会B、商会C、会馆D、同业公会7、孙中山提出的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不包括( )A、国务总理须由同盟会员担任B、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C、遵守临时政府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D、新总统在南京就职后孙中山再卸任8、在中国史学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点的学者是( )A、王国维B、顾颉刚C、钱玄同D、胡适9、“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1960年后在中国内地出版,对近代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大型回忆录汇编是:( )A、《近代稗海》B、《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C、《近代中国史料丛刊》D、《文史资料选辑》11、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共同点是( )①产生于古代巴勒斯坦地区②接受“三位一体”的信条③信奉“摩西五经”④对伊斯兰教的产生有重大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1066年征服英格兰的是( )A、诺曼底公爵B、安茹伯爵C、布列塔尼公爵D、佛兰德伯爵13、鼓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罗马教皇是( )A、英诺森三世B、格里哥利七世C、乌尔班二世D、立奥三世1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创作的是( )A、《蒙娜丽莎》B、《大卫》C、《西斯廷圣母》、D《维纳斯的诞生》15、美国通过1846-1848年美墨战争夺取的领土是( )A、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新墨西哥B、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C、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D、亚利桑那、阿拉斯加、内华达、新墨西哥16、19世纪末,德国威廉二世奉行“建立大德意志,争取阳光下的地盘”的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被称为:( )A、大陆政策B、世界政策C、大陆封锁政策D、大棒政策17、1947年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的领导人是( )A、苏加诺B、尼赫鲁C、真纳D、纳赛尔18、20世纪50年代肯尼亚人民进行的反英斗争,史称( )A、茅茅运动B、卡弗尔战争C、土兵起义D、马赫迪起义19、下列作品中,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状况的是( )A、《艰难时世》B、《萌芽》C、《镀金时代》D、《格列佛游记》20、20世纪的法兰克福学派属于( )A、存在主义B、结构主义C、西方马克思主义D、解构主义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宣政院22.十三行23.法币24.汉萨同盟2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6.《黑人法典》27.魏玛共和国28.两伊战争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斃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问题:(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加以句读。
(10分。
错断或漏断1处扣0.5分,扣分不超过10分)(2)分析并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种社会观念(15分)(3)“有田三十亩”而“家贫”,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概括其原因(5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主制乃世间之最崇高者,国王不仅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待补充)一位国王乃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是其臣民的政治家长。
……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待补充),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1610年)材料二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哲学观念(待补充)此人非君主莫属。
君主是国家第一公仆。
……最重大的问题。
一个人如为其同等的人推评为杰出人才(待补充)司法的严格执行……这个君主有责任(待补充)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1752年)问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姆斯一世演讲的意图。
(10分(2) 腓特烈二十所谈到的君主制是一种什么政体?具有哪些时代特征?(10分)(3) 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
(10分四、论述题: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31.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几个方面分析南宋经济发展状况。
32.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33.分析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
备考2012复习建议及相关重要事项一.【学校选择建议】1.关键字:学校的实力(学校的声望、影响)、学校所处的区位(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西部)、学校历史学实力(学术水平、影响力)、导师(你想报考方向的导师的学术能力、声望)、图书资源(图书馆、官方性质的资料馆)。
你的选择不外是在其中找一个平衡而已,具体的选择你自己要想好,平衡下各方面的优劣。
尽管标题我定的是“学校选择建议”,但事关你的终生大事,我只能将各方面的条件给你简单分析一下,具体由你自己衡量、决定。
我不是你,我不能代替你给你下决定或者让你报考××学校。
作为过来人,我不能忽悠你;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学生,你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2.解析(1)按学校的实力分,有几个层级:自主划线院校(俗称“34所”)、非自主划线的985院校、211院校、非211院校。
具体到历史学,985院校的历史学实力不一定强过一所211院校,如985级的海大或浙大对211级的西大。
不过985院校因其综合实力或者优越的区位优势多少会影响到其复试线。
如浙大历史学尽管是全国20多个文科基地之一、而且浙大(合并之前的杭大)的宋史曾是全国三大重镇之一(另两个是邓广铭所在的北京大学、漆侠所在的河北大学),但如今的浙大历史学实力已经衰落很多了(浙大的文科较曾经的杭大而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因为报考人数较多、加上招生名额少,所以竞争仍很激烈。
而且浙大之类的学校是拿单科线(英语线)撑面子的,它宁可将自己专业课的复试线、总分线降到很低,也不会降低自己的英语线。
(2)学校所处的区位,有几个层级: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西部。
尽管国家将大陆省份按区划线,分别为1区、2区、3区,但其实自主划线的985院校是独立于国家划区之上的。
而兰大、川大之类的学校多少会因其地域影响其复试线的划分。
而南大、复旦之类的学校则是公认的竞争很激烈的院校。
(3)学校历史学实力:代表一个学校历史学实力的大体有以下几个衡量标准:是否是全国文科基地?是否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存在?是否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一级学科下是否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历史系(或学院)在编正教授人数?……(4)导师的学术能力、声望,是一个很难将其量化的标准。
不过运用网络还是多少可以一窥其实的。
如导师担任的行政或学术职务、导师所获荣誉,再或者是导师的主要作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你不能不考虑的——导师的责任心以及导师能分配给你的时间。
再有水平的导师,如果是不负责任的、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的话,你接下来三年的学校生活将无所事事、甚至因为无事可做而发狂。
一个有水平的导师、一个有责任心的导师,如果没有时间分配给你也没有用。
如今的社会是“学而优则仕”,很多导师担任行政职务或者学术职务,此类导师总会因为事物繁忙而很难做到对其学生负责。
类似例子比比皆是,你大概会因为你导师有多牛×而沾沾自喜,但事实上其中的苦楚大约只有你自己知道——整天没人管你、整天你感觉自己像放羊的星星空虚难耐……(5)图书资源。
能代表某学校学术影响力、学校校风的永远是它的图书馆。
你要查查你所报考的学校历史学科的藏书量、藏书质量。
另一方面则是你报考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是否有官方性质的资料馆或其它可用资源。
我们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大约在全国20名以内,不过主要是人文社科类图书;因为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其优势学科主要是文科而不会是工科。
所以学校多少年来对人文社科的发展很重视,相关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大多是分配给了人文社科类学科。
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学科,学校多少年来下了很多心血,而正是因为如此,学校的历史学积淀很深厚。
二.【相关科目复习建议】1.政治、英语复习建议我已经发过了,链接如下:/t3443528p12.历史学统考复习建议今年历史学统考有了一定的改革,将解答题改为论述题。
相对而言,今年的三道论述题目大约是因为新题型,所以难度不大。
其中有一道是从多个方面概述南宋经济,答上三言两语很容易,但要答的尽量全、尽量完美则还是有一定难度。
因为南宋经济是一个很大的专题。
另两道论述题则是让纵向(即时间)分析两个相近(或相联系)事物的影响(或异同)。
题目也不是有多难。
今年的论述题,让我越发感觉做笔记的重要性。
因为09年复习之时我做笔记的方法也大体上同按上述出题思路有很大的吻合之处。
尽管中学、大学时代我几乎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但因为之后向几位师兄师姐请教过学习经验,他们告诉我做笔记对复习、备考是很有效的。
历史学统考,考的还是你的基本功、基础还是教材。
我复习的时候教材认认真真过了7遍左右,在书上将容易忽略的重要知识钩画一下,下次再复习教材的时候会加深印象。
复习的时候做笔记是必须的,因为教材上面的知识很散,你大脑中不容易形成知识体系,而且因为教材没有完美的,所以知识的补充也是必须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做笔记的好处:a、做笔记是过程,不是目的,做笔记尽管会费一定时间,但效果也很明显的。
如果你复习时间较充裕的话建议做笔记,因为不做笔记的话,你周而复始的过教材会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让你产生厌倦的情绪。
b、笔记是一目了然的,几个月的复习会让你大脑中产生一个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考试时候答题的话,能迅速组织好语言、尤其是做论述题能减少很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