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 -2

合集下载

生物质复习题 2

生物质复习题 2

1 生物质、生物质能的概念生物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各种有机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质能: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

2 生物质的种类和资源种类1)农业生物质资源:农作物(包括能源植物)、农业生产废弃物、农业加工业废弃物等2)林业生物质资源: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生物质资源3)畜禽粪便:畜禽排泄物的统称4)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农村和城镇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业的各种排水组成5)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主要由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等固体有机废弃物组成,成份复杂。

资源特点1)资源分布十分广泛,远比石油丰富,可以不断再生。

2)城市内燃机车辆使用从生物质资源提取或生产出的乙醇、液态氢时,有利于保护环境。

3)开发生物质能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4)在贫瘠的或者被侵蚀的土地上种植能源作物或者植被,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利用度。

3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有哪些类型?1)直接燃烧技术:最普通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即燃料中可燃成份和氧化剂(一般是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过程,在反应过程中强烈析出热量,并使燃烧产物的温度升高。

2)生物转换技术: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燃料物质的技术,通常生产的液体燃料为乙醇,气体燃料为沼气,并伴有二氧化碳产生。

3)热化学转换技术:在加热条件下,用热化学手段将生物质能转换成燃料物质的技术。

常用的方法有气化法、热裂解法和高压液化法。

4)其他转换技术: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生物柴油,生物质制氢。

第二章生物质能资源与能源植物1 生物质能资源有何特点(1)可再生(2)普遍、易取(3)可储存和运输(4)挥发组分高,炭活性高,易燃(5)环保(6)是能量密度较低的低品位能源.2 生物质化学组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木质素(4)淀粉(5)蛋白质(6)其他有机成分(有机物)(7)其他无机成分(无机物)3 生物质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C H O N S P K 灰分等4 生物质组成成分的工业分析成分有那些?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5 生物质的物理特性和热性质主要包括:1、粒度,形状和粒度分布2、密度和堆积密度3、摩擦和流动特性角4、比热容5、导热性6 能源植物:能源植物通常包括速生薪炭林,含糖或淀粉植物,能榨油或产油的植物,可供厌氧发酵用的藻类和其他植物等。

生物质能研究生就业方向 -回复

生物质能研究生就业方向 -回复

生物质能研究生就业方向 -回复
生物质能研究生有多种就业方向。

首先,可以从事科研工作,参
与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探索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

其次,可以加入能源公司或机构,从事生物质能技术的实施和推
广工作,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也可以从事相关政
府部门的工作,参与制定和执行生物质能政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还可以选择从事咨询服务,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生物质能领域的
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后,可以选择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教育和
培训工作,传授生物质能知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总之,生物质
能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科研、应用、政府和教育等领域发
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部编版)2020高中化学专题2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学案苏教版必修0

(部编版)2020高中化学专题2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学案苏教版必修0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一、太阳能的利用 1.能源与太阳能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2.太阳能利用的能量转化方式被吸收的太阳能――→化学反应(1)化学能――→化学反应(2)热能、光能或电能 (1)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物质转化: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把水、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

②化学反应:6CO 2+6H 2O ――→光叶绿素C 6H 12O 6+6O 2。

③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①物质转化:动物摄入体内的淀粉、纤维素能水解转化为葡萄糖,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②化学反应:(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 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

③能量转化:化学能―→热能。

3.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的关系例1 (2018·宁波市期中)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 B .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 .目前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 答案 D例2 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方式是( )①光—热转换 ②光—电转换 ③光—化学能转换 ④光—生物质能转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 D二、生物质能的利用1.生物质包括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等。

2.生物质能的来源: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

3.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1)直接燃烧:植物枝叶的燃烧反应可表示为(以纤维素代表枝叶的主要成分)(C 6H 10O 5)n +6n O 2――→点燃6n CO 2+5n H 2O 。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2教案: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2教案: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利用太阳能、氢能的意义和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的新能源。

●课标解读1.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的开发利用。

2.了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未来的新能源。

●教学地位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科技必不可少的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污染严重,开发新能源成了各国的当务之急。

也是高考命题特别关注的热点之一。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为了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的问题,各国都在加大开发力度,研制、开发新型、高效、清洁能源,例如:用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以减少燃料消耗;利用地热取暖、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用太阳能获得热水等等。

本课时将探讨这些方面的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并讨论。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教学地位。

⇒错误!⇒步骤3:对“探究”要引导学生阅读要点阐述,了解常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应注意的事项,通过【例】加强理解。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变式训练1和2”,教师点评、纠错。

对“教师备课资源”根据实际可以补充。

⇓错误!⇐错误!1.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

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获得光和热。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动物食用植物内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间接利用太阳能。

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也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吸收利用的太阳能,这些太阳能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释放出来。

2.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转化绿色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太阳能H 2O 、CO 2葡萄糖――→生成 淀粉或纤维素,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方程式为6H 2O +6CO 2――→光叶绿素C 6H 12O 6+6O 2;淀粉、纤维素在动物体内水解为葡萄糖,继而被氧化生成CO 2和H 2O ,释放出热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第2章 资源生物学 生物质资源 ppt课件

第2章 资源生物学 生物质资源 ppt课件

动物源生物质生态功能
另外,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其自身也承 担生态系统运行的物质转运和能量传递的功能,其生 态学价值也是动物源生物质的外延服务功能。
二、动物源生物质的价值
1动物毛皮 4,动物血液 2动物内脏 5.动物油脂 3.动物骨骼 6.蛋壳
三、微生物源生物质 (一)单细胞蛋白 1.单细胞蛋白的定义 Ø 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
二、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
(一)氨基酸与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 (二)糖类活性物质 (三)油脂类活性物质 (四)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节 动物和微生物源生物质
一、动物源生物质的内涵
动物源生物质的物质基础即动物自身各种专业化的细 胞和组织,如具有防御功能、支持与运动功能、代谢 与运输功能的各类细胞或组织。不同性质的细胞具有 不同的结构组成,造成它们组成不同的分子和元素是 其应用的物质基础。
狭义的生物活性物质 Ø 从生物质中提取获得的一类对人体、动物、植物或微生
物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的天然组分,这种组分对产生它的 生物体无显著作用,但对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却有影 响,尤其是对改善人类健康有积极功效。 Ø 这类生物活性物质往往是产业化追求的目标,可通过提 取,改性、修饰、转化成为具备产业价值的活性物质。
质素的含量不同。
木质纤维素不仅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存量丰富的生物 质,更是其他生物质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类活动首先 也依赖于对木质纤维素的直接利用和开发。
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
(一)木质纤维素的储存功能 (二)木质纤维素的结构功能
第二节 生物活性物质
一、生物活性物质的内涵 生物活性物质( bioactive substance或 bioactivator) 是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过程有调控作用的微量或少量 物质。

破壁前行的绿色巨人——生物质能源(二)——生物质能

破壁前行的绿色巨人——生物质能源(二)——生物质能
在 中 国 的新 农 村 建 设 热 潮 1 0 0 a t m) 、中温 ( 2 2 0 -2 7 0 。 C) , 在催化 剂 的宝 藏 ? 因 此 ,
( 铜 /氧化锌 )的作用 下合 成 甲醇 。以鲁 中开展生物质能的研究工作更具有时代意
喇 的升温速度高达1 0 0 0 。 C / s 以上及相应 的超 奇 公司 的技 术 为代 表 。其产物 中 甲醇 含 义 。
表, 可 以使木材的 8 O % 转化 成液体燃料;

3 . 多层床真 空液化技 术 , 以加拿大拉 瓦尔 生物质 的处理也 很有效 。 但是 , 这 一技术
热化学 转换法 中有两种 生物质 气化 大 学开发 的工艺 为代表 ,可 以使 木材 的 存在 消化速 度偏低 、设备 能力增 大困难 技术:1 . 部分 氧化法 , 是煤汽化 方法的平 5 0 % 转化成 液体燃料 ;4 . 下行塞式 流超 的缺 点; 9 . 生物液化 , 也就是 常说 的发酵 行移植 , 分 固定 床汽化和流动床汽 化 , 汽 快速热解技 术 , 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的 制酒精 技术 。 以纤维 素或含 糖生物质 为
质能 是 目前全世 界 关注 的研 究课 题 。
纵观高效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约有 以
下几种方式: 1 . 热化学 转换 法 , 获得木炭 、 焦油和可燃气体等 品位高的能源产品 , 该 制 下 ,可 以使生物 质重量 的 5 0 -8 0 % 转 量可达 到 9 9 % ;8溶 解液化 ,压 力釜反 方法又按其热加工 的方法不 同, 分为高温 化成液体 产物; 2 . 流化床 液化 技术 , 以加 应器 液化 。 以酸 、 碱 和水 为溶剂 , 经高压 干馏 、 热解、生物质液化等 方法 ; 2 . 生物 拿 大 滑 铁 卢 大 学 开 发 的 工 艺 W F P P ( 1 0 0 a t m 以上 )中温 ( 3 0 0 。 C左 右 ) ,长 时 化学转换 法, 主要指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 ( Wa t e r l o o F a s t P y r o l y s i s P r o c e s s ) 为代 间蒸煮 , 生物质 同样可 以液化 。 这 一技术 酵作用下 ,生成沼气 酒精等能源产 品; 3 .利用油料植物所产生的生物油。

未来能源地热与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考核试卷

未来能源地热与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考核试卷
D.以上都是
17.地热能发电的成本主要取决于()。
A.地热资源丰富程度
B.技术水平
C.设备投资
D.以上都是
18.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主要取决于()。
A.原料价格
B.技术水平
C.设备投资
D.以上都是
19.地热能发电的适用地区主要分布在()。
A.高温地区
B.高地热梯度地区
C.高海拔地区
D.以上都是
20.生物质能发电的适用地区主要分布在()。
5. A, B, C
2.生物质能发电的主要原料是______。
3.地热能发电的温差发电技术利用______温差来发电。
4.生物质能发电中的气化过程是将生物质转化为______。
5.地热能发电的典型类型包括______和______。
6.生物质能发电的热电联产技术可以实现______和______。
7.地热能发电的排放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A.农业发达地区
B.工业发达地区
C.人口密集地区
D.以上都是
21.地热能发电的运行维护成本相对()。
A.较高
B.较低
C.不稳定
D.与发电量相关
22.生物质能发电的运行维护成本相对()。
A.较高
B.较低
C.不稳定
D.与发电量相关
23.地热能发电的可持续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资源可再生
B.环境友好
C.经济效益
未来能源地热与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
答题日期: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判卷人:__________
本次考核旨在评估考生对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原理、技术流程、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第二章-新能源材料--生物质能材料

第二章-新能源材料--生物质能材料

生物质能化学转换技术:气化
同时,有一部分碳,由于氧气(空气)的供应 量不足,便生成一氧化碳,放出一部分热量。
2C + O2 2CO 在此层中主要是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生 成量不多,水分也很少分解。 2)还原层 此时没有氧气存在,二氧化碳和水 蒸汽被还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吸热反应,
生物质能化学转换技术:气化
生物质能化学转换技术:气化
发生炉工作时,在炉栅附近的燃料遇到炉栅下 通过的空气而全部燃烧。在炉栅上形成灰渣。空气 经过灰渣层略为加热后,进入燃烧层(氧化层), 这里氧气与碳反应,生产二氧化碳,也有一小部分 一氧化碳。氧化层上方是还原层,在这里,由于遇 到炽热的燃料,二氧化碳被还原成一氧化碳,水被 还原成氢气。炽热的气体再向上走把燃料中的挥发
理论上讲,气化和燃烧都是有机物与氧反应, 但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 热,所以燃烧是将原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气化 反应放出的热量要少得多,气化主要是将化学能的 载体由固体变为气体,气化后的气体燃烧时再释放
生物质能化学转换技术:气化
出大量的热量。 使用中,气态燃料比固态燃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
燃料的工业分析: 燃料=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
燃料的工业分析:
燃料=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
水分: 挥发分:实验中将煤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900.C) 加热,从煤中有机质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的总量中减去 水分,就得出挥发分。 灰分: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来的残渣。这些残渣几 乎全部来自煤中的矿物质。 固定碳:是指除去水分、灰分、挥发分后的残留物,从 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 固定碳含量。固定碳的化学组分,主要是为碳元素,另外 还有一定数量的氢、氧、氮、硫等其它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热解反应器分类
生物质热解反应器分类
应用于生物质热解的反应器具有加热速率快、反应温度中等、气相停留时间短等 共同特征。综合国外介绍的生物质热解制油反应器,主要可按生物质的受热方式分 为三类。 机械接触式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的共同点是通过灼热的反应器表面直接或间接与 生物质接触,将热量传递到生物质而使其高速升温达到快速热解,其采用的热量传 递方式主要为热传导,辐射是次要的,对流传热则不起主要作用。常见的有烧蚀热 解反应器、丝网热解反应器、旋转锥反应器等。
16
生物酶催化法生产生物柴油
• 原理:油脂+低碳醇---脂肪酶----转酯化反 应------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 • 脂肪酶:酵母脂肪酶、根霉脂肪酶、毛霉 脂肪酶等 • 为高效利用脂肪酶,减低成本,工艺上常 采用脂肪酶固定化技术。 • 利用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 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具 有环境友好性
15
(3)酯交换反应:经预处理的油脂与甲醇一起,加入 少量NaOH做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与常压下进行 酯交换反应,即能生成甲酯,采用二步反应,通 过一个特殊设计的分离器连续地除去初反应中生 成的甘油,使酯交换反应继续进行。 (4)重力沉淀、水洗与分层。 (5)甘油的分离与粗制甲酯的获得。 (6)水份的脱出、甲醇的释出、催化剂的脱出与精制 生物柴油的获得。 整个工艺流程实现闭路循环,原料全部综合利 用,实现清洁生产。大致描述如下:原料预处理( 脱水、脱臭、净化)------反应釜(加醇+催化剂 +70℃)------搅拌反应1小时-------沉淀分离排杂------回收醇------过滤--------成品
4
生物油简介
图. 生物质热解液化主要技术种类
生物油是指在中温(500~ 600℃)、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将 生物质(木材、秸秆等)颗粒物 迅速加热使其裂解,再迅速冷 凝后得到的一种棕黑色液体。 它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 便于运输、能量密度较高等特 点,是一种潜在的液体燃料和 化工原料。
流化床式 化学转化 生 物 质 生物转化 热辐射反应器 旋转锥式 真空移动床式 烧蚀式
3
• 生物质液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法制造燃料乙醇和热化 学法生产生物油,热化学法又可分为快速热解液化和加压 液化。 • 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开发,车用燃料乙醇的生产已实现产 业化,快速热解液化已达到工业示范阶段,加压液化还处 于实验研究阶段。 •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利用的资源量达50亿t,仅农 作物秸秆就有7亿t,但目前大部分作为废弃物没有合理利 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果将其中的50%采用生 物质液化技术转化为燃料乙醇和生物油,可以得到5亿~10 亿t油当量的液体燃料,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因 此,发展生物质液化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间接式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的主要特征是由一高温的表面或热源提供生物质热解 所需热量,其主要通过热辐射进行热量传递,对流传热和热传导则居于其次要地位, 常见的热天平也可以归属此类反应器。
混合式反应器 其主要是借助热气或气固多相流对生物质进行快速加热,其主导 热量方式主要为对流换热,但热辐射和热传导有时也不可忽略,常见的有流化床反 应器、快速引射床反应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等。 目前进行的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研究中,针对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反应器的工作 开展得相对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反应器的成本较低且宜大型化,从而 能在工业上投入实际应用。
8
生物质热解技术工艺流程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一般工艺流程 由物料的干燥、粉碎、热解、产物炭和 灰的分离、气态生物油的冷却和生物油 的收集等几个部分组成。 原料干燥和粉碎 生物油中的水分会 影响油的稳定性、粘度、PH值、腐蚀性 以及一些其它特性,而天然的生物质原 料中含有较多的自由水,相比从生物油 中去除水分,反应前物料的干燥要容易 的多,因而在一般的热解工艺中,为了 避免将自由水带入产物,物料要求
生物质热解技术
• 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是 采用常压、超高加热速率( 103 K/ s~104 K/ s) 、超短产物停留时间( 0. 5 ~1 s) 及适中的裂解温 度(500℃左右) ,使生物质中的有机高聚物分子在 隔绝空气的,蒸汽被迅速冷凝,同时 获得液体燃料、少量不可凝气体和焦炭 。 • 液体燃料被称为生物油( bio - oil) ,为棕黑色黏性 液体,基本不含硫、氮和金属成分,是一种绿色燃料
13
生物柴油
• 生物柴油---又叫生物甲酯、酯化油脂,即脂 肪酸甲酯的混合物,它与柴油分子碳数相近。 • 制备原料:食用油及餐饮废油、动物脂肪、 油籽、树种等----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甘油酯。 • 制备原理:脂肪酸甘油酯与低碳醇之间的转 酯化反应,即催化剂存在下的酯交换。
14
生物柴油简单工艺流程
(1)物理精炼:首先将油脂水化或磷酸处理,除去其中 的磷脂,胶质等物质)。再将油脂预热、脱水、脱气进 入脱酸塔,维持残压,通入过量蒸汽,在蒸汽温度下, 游离酸与蒸汽共同蒸出,经冷凝析出,除去游离脂肪酸 以外的净损失,油脂中的游离酸可降到极低量,色素也 能被分解,使颜色变浅。各种废动植物油在自主研发的 催化剂作用下,采用酯化、醇解同时反应工艺生成粗脂 肪酸甲酯。 (2)甲醇预酯化:首先将油脂水化脱胶,用离心机除去 磷脂和胶等水化时形成的絮状物,然后将油脂脱水。原 料油脂加入过量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预酯 化,使游离酸转变成甲酯。蒸出甲醇水,经分馏后,无 游离酸的分出C12-16棕榈酸甲酯和C18油酸甲酯。
生物油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受多个因素影响,如原料种类、含水量、反应 器类型、反应参数、产物收集方法等,但不同途径制得的生物油仍具有一 些共同的性质,如水分含量高、含颗粒杂质、黏度大、稳定性差、有腐蚀 性等,这与传统石化燃料(柴油、汽油)有很大不同,也给生物油用于柴油 机带来了很多困难。
生物油用途
生物油作为燃料可用于窑炉、锅炉等产热设备,将生物油用于柴油 机也具有很大应用前景,对减少柴油消耗、缓解高品质燃料油供应紧 张有重要意义。 生物油能完全溶于酒精,掺入少量酒精可极大地提高燃料性质,降 低粘度,增强稳定性,利用乙醇,增加了其价格低的优点,与商用级 别的乙醇相比,这些混合产品更有利于环保。 生物油不溶于柴油,但它可被柴油乳化,加拿大和意大利一些科学 家致力于用表面剂使生物油和柴油乳化,将10%至30%的生物油加入 柴油中能提高其稳定性、防腐性、粘度、十六烷值,类似于纯柴油。 通过催化重整可提升生物油品质,将其转变同石油一样的性能。生 物油可被气化或转变成人造气,生物基的合成生物柴油或生物甲烷, 合成气可直接用于SO或PEM燃料,合成柴油可用在普通的石油引擎。 热解液化副产品碳灰可制作有机化肥,占产出物质的15%-20%。
7
生物质热解技术
生物质热解及其特点 生物质在无空气等无氧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热降解生 成炭、可冷凝液体和气体产物的过程。 产物:炭、液体和气体 生物质热解原理 物理变化-----热量传递,破坏氢键 化学变化-----复杂的化学反应 生物质热解工艺 工艺流程:干燥—粉碎—热解—产物炭和灰的分 离—气态生物油的冷却—生物油的收集等。 生物质热解产物: 生物油(用作燃料油);不可凝气体;灰等。
17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
• 原理:植物油和超临界甲醇之间的酯交换反应, 不用催化剂。 • 超临界状态下,甲醇和油脂成为均相,反应速率 常数大,反应时间短。不使用催化剂,分离工艺 简单,不排放废酸、碱液。 • 油脂在200°C以上会迅速发生水解,生产游离 脂肪酸、单甘油酯、二甘油酯等。而游离脂肪酸 在水和甲醇共同形成微酸性体系中具有较高活性, 故能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且不影响酯交换反应 继续进行
生物燃料的生产转化途径
• 目前,获得生物燃料的途径主要有3 种: 物理转化( physical conversion) 、生物化学转化( biochemical conversion)和热化学转化(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 物理转化:要改变生物质的结构,得到棒状、粒状 、块状等各种固体成型燃料(煤砖、煤球、耗尽油 后的橄榄饼) • 生物化学转化(包括间接液化):目前的生物质能 利用中用得最多、最广泛。所得燃料可有沼气, 乙醇,生物柴油 • 热化学转化:直接燃烧技术、直接液化技术、热解 技术和气化技术.其中直接液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 质的裂解和高压液化两类
1
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技术:
燃烧 热量或者电力 气化 热化学法 热解 直接液化 生物质燃气 木炭或生物原油 液化油
生物质资源
生物化学法
水解、发酵 沼气技术 间接液化 酯化
乙醇 沼气 甲醇、醚 生物柴油 成型燃料
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
压缩成型
2
第三节 生物质液化
1.概念 将固体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称为生物 质液化。它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 间接液化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或化学合成方 法生成液体燃料,如乙醇(酒精)、甲醇; 生物质直接液化主要包括生物质的裂解和高 压液化两类,用压榨或提取等工艺获得可燃 烧的油品,如棉籽油等植物油,经提炼成为 可替代柴油的燃料-生物油。
12
生物燃料乙醇
生物燃料乙醇及其特点 以高糖分生物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乙醇, 进一步脱水使乙醇含量达99.6%以上,再加上适 量变性剂而制成。经适当加工,燃料乙醇可以制 成乙醇汽油、乙醇柴油、乙醇润滑油等。 燃料乙醇燃烧充分,节能环保,抗爆性能好。 燃烧过程CO2及含硫气体排放低于汽油燃料。 加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燃烧:CO排量下 降30.8%,碳氢化合物排量下降13.4%,CO2排 量下降3.9%。
生物质热解技术工艺流程
焦炭和灰的分离
在生物质热解制油 工艺中,一些细小的焦炭颗粒不可避免 地进入到生物油液体当中。研究表明: 液体产物中的焦炭会导致生物油不稳定, 加快聚合过程,使生物油的粘度增大, 从而影响生物油的品质。同时,生物质 中几乎所有的灰分都保留在焦炭当中, 而灰分是影响生物质热解液体产物收率 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将大大催化挥发 成分的二次分解,所以分离焦炭也会影 响分离灰分。分离焦炭除了采用热蒸汽 过滤外,还可以通过液体过滤装臵(滤 筒或过滤器等)来完成,目前,后者仍 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焦炭的分离虽然很困难,但是对所有的系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液体生物油的收集 液体的收集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热解过程中运行最困难的部分,目前几 乎所有的收集装臵都不能很有效的收集。这是因为裂解气产物中挥发份在冷却过程中与非冷 凝性气体形成了烟雾状的气溶胶形态,是一种由蒸汽、微米级的小颗粒、带有极性分子的水 蒸气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这种结构给液体的收集带来困难。在较大规模的反应系统中,采用 与冷液体接触的方式进行冷凝收集,通常可以收集到大部分的液体产物,但进一步的收集则 需要依靠静电捕捉等对处理微小颗粒比较有效地技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