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考试大纲-计算机专业基础-2020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数据结构与算法1.数据结构1.1 线性表:顺序表、链表、栈、队列1.2 树:二叉树、平衡树、B树、堆1.3 图: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算法1.4 散列表:哈希函数、冲突解决方法1.5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2.算法设计2.1 分治法:归并排序、快速排序2.2 动态规划:最长公共子序列、最优装载问题2.3 贪心算法:最小生成树、单源最短路径2.4 回溯算法:八皇后问题、0-1背包问题3.1 字符串匹配:KMP算法、Boyer-Moore算法3.2 图论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3.3 数值计算算法:牛顿法、梯度下降法3.4 数论算法:素数判定、快速幂运算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1.1 进程与线程:进程控制块、线程同步、线程调度1.2 内存管理:地址空间、分页机制、虚拟内存1.3 文件系统:文件描述符、磁盘调度算法、文件权限控制2.操作系统实现3.1 访问控制:安全策略、权限管理、身份验证3.2 安全漏洞: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拒绝服务攻击3.3 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三、计算机网络1.网络基础1.1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2 TCP/IP协议: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器、DNS协议1.3 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认证2.网络协议2.1 HTTP协议:请求报文、响应报文、状态码、Cookie2.2 SMTP协议:邮件和邮件服务器的工作原理2.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的机制和工作原理3.网络应用3.1 网络编程:Socket编程、TCP/UDP通信、多线程网络编程3.2 网络安全:SSL加密、数字证书、网络攻击与防范3.3 云计算:云服务模型、云计算安全、云计算应用案例四、数据库系统1.1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1.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范式、关系数据库设计、SQL语言1.3 事务管理:ACID特性、并发控制、恢复机制2.1 MySQL:数据库引擎、存储引擎、索引、触发器2.2 Oracle:体系结构、数据字典、分区表、视图2.3 NoSQL:Key-Value存储、文档数据库、列存储、图数据库3.1 数据仓库:数据集成、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加载3.2 数据挖掘: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异常检测3.3 大数据:Hadoop、Spark、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五、软件工程1.软件开发过程1.1 需求分析:需求获取、需求确认、需求变更管理1.2 设计阶段: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架构1.3 编码和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2.软件工程方法2.1 面向对象:类、对象、继承、多态2.2 敏捷开发:Scrum、XP、Kanban、迭代开发2.3 质量管理:测试计划、质量保证、缺陷管理3.1 软件版本管理:GIT、SVN、CVS3.2 软件配置管理:配置项、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管理3.3 软件项目管理:项目计划、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六、人工智能1.1 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1.2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1.3 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类、词向量、语言模型2.人工智能技术2.1 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图像生成2.2 语音处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情感识别2.3 机器人技术:SLAM算法、机器人控制、人机协作3.1 智能搜索:搜索引擎优化、推荐系统、广告系统3.2 智能交互:智能家居、智能客服、智能医疗3.3 智能决策:风险评估、金融预测、智能投资以上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的内容,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842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基础综合

842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基础综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目前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
842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基础综合旨在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一、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在842人工智能基础专业中,学生将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将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如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二、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机器学习是指通过让机器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和改进,使其具备一定的智能和决策能力。
学生将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学生将学习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如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和分类预测等。
三、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自然语言的技术。
学生将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如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
计算机视觉是指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图像和视频的技术。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如图像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等。
四、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伦理与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生将学习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他们将探讨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安全性和公平性等方面的挑战,并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的人工智能系统。
五、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在842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基础综合中,学生将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将参与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和实践,如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和智能医疗系统的开发等。
2024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纲要2024年计算机专业基础考试旨在全面评估考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
本次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理论考试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考试部分旨在测试考生在计算机实践中的能力,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具体考试内容1.计算机科学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运行原理(3)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特点2.计算机组成原理(1)数字逻辑与布尔代数(2)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3)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过程3.数据结构与算法(1)线性表、链表、栈与队列的实现与应用(2)树、图的表示与遍历(3)排序与查找算法4.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2)进程管理与调度算法(3)内存管理与虚拟存储器(4)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关系代数(2)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3)SQL语言的使用与优化(4)数据库事务与并发控制6.计算机网络(1)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2)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3)网络安全与防御技术(4)网络应用与服务7.程序设计(1)面向对象编程基础(2)数据类型、控制结构与函数(3)常见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程序实现(4)程序设计的规范与调试技巧8.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2)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3)数据可视化与报告分析(4)大数据技术与平台应用三、考试形式理论考试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试卷采取多选、判断、填空和解答题等形式。
实践考试部分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生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操作,编写程序或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四、考试评分与及格标准理论考试部分,每题分值根据难易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分为100分。
浙江大学842考研大纲

《信号系统与数字电路》(科目代码842)考试大纲特别提醒:本考试大纲仅适合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该门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信号与系统部分,占75分。
(二)数字电路部分;两部分,占75分。
(一)信号系统部分1.考研建议参考书目《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于慧敏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用基本信号(单位冲激、复指数信号等)分解一般信号的数学表示和信号分析法;掌握LTI系统分析的常用模型(常系数线性微分、差分方程,系统函数,零极点图及模拟框图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掌握系统分析的时域法和变换域法。
要求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一些重要概念,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性质,以及基本运算;掌握信号与系统概念的工程应用:调制、采样、滤波、抽取与内插,以及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离散实现。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的基本信号(2)信号的运算与自变量变换(3)系统的描述与基本性质二.LTI系统的时域分析(1)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卷积性质(2)离散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卷积和,卷积性质(3)零输入,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4)LTI系统的基本性质(5)用微分方程、差分方程表征的LTI系统的框图表示三.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1)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特征函数(2)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3)非周期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4)傅里叶变换性质(5)连续时间LTI系统频率响应与频域分析(6)信号滤波、理想低通滤波器四.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1)离散时间LTI系统的特征函数(2)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3)非周期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4)傅立叶变换的性质(5)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频率响应与频域分析五.采样、调制与通信系统(1)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采样定理(2)欠采样与频谱混叠(3)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采样定理,离散时间信号的抽取和内插(4)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离散时间实现(5)连续时间信号正弦载波幅度调制与频分复用(6)脉冲幅度载波调制与时分复用六. 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1)双边拉氏变换,拉氏变换的收敛域,零极点图(2)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对(3)拉氏变换性质(4)拉氏反变换(5)单边拉氏变换及其性质(6)系统函数、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七.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1)双边Z变换,Z变换的收敛域,零极点图(2)Z变换性质(3)常用信号的Z变换对(4)Z反变换(5)单边Z变换及其性质(6)系统函数,离散时间LTI系统的Z域分析(二)数字电路部分1. 考研建议参考书目阎石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教出版社。
842计算机专业基础

842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计算机科学原理、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基础进行详细介绍。
计算机科学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基础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会学习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软件工程原理以及人机交互原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底层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基础中的另一门重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使用的编程语言有很多种,如C/C++、Java、Python等。
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会学习到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技巧,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等内容。
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学生能够掌握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的使用,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专业基础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石。
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会学习到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等)的定义、操作和实现方式,以及常见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如何设计高效的算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中的另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会学习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等。
通过学习操作系统,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资源管理方式,培养良好的系统编程和系统调试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基础学习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等。
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的理解。
以上所述只是计算机专业基础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和掌握。
东电考研大纲841、842、843、844、845、846

(1)841 自动控制原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的题型结构选择填空题,分析计算题,综合设计题二、考察的知识及范围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导论内容:(1)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2)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现状。
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1)复数和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2)控制系统研究中几种主要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的内在联系;(3)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4)常见电气系统和一般机械系统的数学建模;(5)方块图的化简法则;(6)利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重点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结构图的建立与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内容:(1)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2)一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特点及一阶、二阶系统动态性能;(3)高阶系统动态性能(4)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5)利用劳斯判剧判别系统的稳定性;(6)稳态误差的定义;(7)稳态误差系数的求取及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重点掌握:稳定性、稳态误差、系统阶跃响应的特点及动态性能与系统参数间的关系等有关概念,有关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内容:(1)根轨迹的定义、幅值和相角条件;(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特性。
重点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特性。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内容:(1)频率特性的定义、求法及性质;(2)线性系统极坐标图画法;Nyquist图稳定判据的应用;(3)线性系统伯德图的画法;最小相位系统的定义及性质;(4)利用Bode图求取系统稳态误差;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和求取;重点掌握:正确理解频率响应、频率特性的概念及特点,明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运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熟练掌握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
天津科技大学842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842 科目名称: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
础综合
复习大纲:
Ⅰ.考查目标
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机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三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70分
操作系统40分
软件工程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综合应用题
Ⅲ.考查内容
1.数据结构
1.1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概念,算法描述,时间复杂性及。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测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大纲(2020年版)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
2.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3.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4.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5.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水平。
7.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测试内容一、计算机系统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2.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包括CPU的功能和组成,存储器分层体系,总线和外部设备。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目录和文件系统、I/O设备管理。
二、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1三、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四、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五、数据库设计基础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计算机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20%
综合题80%
(四)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数据结构考查要点
1 绪论
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2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3 算法和算法分析
2 线性表
2.1 线性表类型定义
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3 栈和队列
3.1 栈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
3.2 栈的应用
3.3队列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
3.4 队列的应用
4 串
4.1 串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
4.2串操作应用
5 数组和广义表
5.1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
5.2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5.3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
6 树和二叉树
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6.2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存储结构
6.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4树和森林
6.5哈夫曼树及哈夫曼编码
7 图
7.1 图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
7.2图的遍历
7.3图的连通性和最小生成树
7.4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9 查找
9.1 静态查找表
9.2 动态查找表
9.3 哈希表
10 排序
10.1 插入排序
10.2 快速排序
10.3 选择排序
10.4 归并排序
10.5 基数排序
10.6排序方法的比较
(二)C语言考查要点
1、算法及其描述方法
1.1算法的概念、特点
1.2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N-S流程图)
1.3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2.1变量和常量
2.2 预处理命令
2.3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
2.4算术运算符、表达式
3、顺序程序设计
3.1各种类型数据的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
3.2字符数据的非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
3.2顺序程序的设计
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1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条件运算符
4.2 if、switch语句;
4.3 if语句的嵌套。
5、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1 C语言三种循环结构
5.2 混合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6、数组
6.1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6.2 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6.3 字符串函数
7、函数
7.1 函数的定义、原型声明和调用
7.2 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7.3 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
7.4 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别;
7.5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8、预处理命令
8.1 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
8.2 宏替换、文件包含
9、指针
9.1 指针的概念;
9.2 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方法;
9.3 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方法;
9.4 数组指针、函数指针
10、结构体、共用体、文件
10.1 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数据类型
10.2 结构数组的定义及其应用
10.3 文件
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