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化学压轴题

化学压轴题

化学压轴题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金属及其金属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的成分如下:一角币用不锈钢,伍角币在钢芯表面镀铜,一元币在钢芯表面镀镍(Ni)。

为探究镍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的位置,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首钢旧址中,一座座废弃的高炉已经锈迹斑斑,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这些废弃的高炉曾经用于炼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

(3)钛白粉的化学名称是二氧化钛(TiO2),无毒,有极佳的白度和光亮度,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

以主要成分为TiO2的金红石作原料,通过氯化法可以制备钛白粉,主要流程如下:①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_____Cl2+_____。

③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从绿色化学的【答案】Ni+2HCl=H2↑+NiCl2无现象 Fe2O3+ 角度看,该工艺流程的明显优点是_____。

3H2SO4 == Fe2(SO4)3+ 3H2O Fe2O3+3CO 2Fe+3CO2 +4 2 TiO2氯气循环利用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解析】【分析】【详解】(1)①B中有气泡产生,是镍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H2↑+NiCl2。

②由于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边,活动性大于铜,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现象。

(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3)①氧的化合价为-2价,设钛的化合价为x,x+(-2)×2=0,x=+4;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2Cl2+TiO2。

中考化学综合题-经典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综合题-经典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气泡产生原因,做了如下实验:①取8.5g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g。

②将该9.2g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g。

根据实验绘制如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图。

根据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下列计算和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步骤②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2)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_____。

(3)步骤①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步骤②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取的Fe的质量8.5g。

(4)由上面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原因_____。

【答案】2.8g 5.6g <因为少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少量的铁与其反应【解析】【详解】(1)设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x,盐酸的质量为wFe+2HCl=FeCl+H2256732x w0.10g56732==x w0.10g解之得:x=2.8g;w=3.65g;答: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2.8g;(2)设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y,Fe+CuSO=FeSO+Cu445664y9.2g-2.8g5664=y9.2g-2.8g解之得:y=5.6g;答: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5.6g;(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为:2.8g+5.6g=8.4g<8.5g;(4)在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而且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8.5g,说明有少量Fe与CuSO4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氢气。

中考化学必做的30道压轴题

中考化学必做的30道压轴题
〔4〕【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可能含有镁盐〔Mg2+〕和硫酸盐〔SO42﹣〕等可溶性杂质.
②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 阴离子
OH﹣
CL﹣
SO
CO
Na+




Ba2+




Mg2+




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③M g〔OH〕2为白色物质,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aSO4为白色物质,不溶于盐酸;MgCO3,BaCO3为白色物质都能溶于盐酸.
〔7〕【实验拓展】以下为乙同学设计的去除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试验流程:
①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
②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离子〔填离子序号〕.
【解答】解:〔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计算产率.
〔2〕步骤②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
y=1.36t
故答案为:〔1〕=,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2〕每天理论上能产生硫酸钙质量为1.36t.
6.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原子构造示意图,以下关于钙元素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核有20个质子
B.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响中,钙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实验次数
参加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
8
2
10
6
3
10
4
4
10
2
5

中考化学计算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计算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 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 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1)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结果至0.1%,下同)(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

)【答案】CO2+2NaOH═Na2CO3+H2O11.1%8.2%【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题意可以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沉淀的质量可求出氯化钙、碳酸钠、氯化钠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3)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结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意可知,混合液中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设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111 106 100 117x z 10g y11110610011710x z g y===x=11.1gy=11.7gz=10.6g∴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g100g×100%=11.1%;(3)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m,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n。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计算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计算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小新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

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__________g.【答案】10.6 4% 120【解析】【分析】【详解】(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53%=10.6 g(2)解: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Na CO+Ca(OH)=CaCO+2NaOH23231068010.6g x106/10.6g=80/x 解得x=8 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8g/200g×100%=4%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200g ×4%=(200g-X) ×10%X=120g2.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称取12 g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渐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_____点的一组数据(填标号)。

【答案】(1)88.3%;(2)a (或 b )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06 100 x 10g10610010x g= x =10.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100%88.3%12.0gg⨯≈,当求算氯化钙溶液中质量分数时,由于50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4g ,125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10g 都是氯化钙完全反应,所以可以根据a 点或者b 点数据计算。

中考化学压轴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蒸馏水C. 空气D. 盐水答案:B2.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A.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 表面变黑C. 产生大量白烟D. 熔化成小球答案:A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氯化钠C. 氢氧化钠D. 碳酸钙答案:A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物质种类C. 物质质量D. 原子种类答案:A5.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使用的药品是()A. 氯酸钾B. 碳酸钙C. 硫酸铜D. 碳酸氢钠答案:A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锌B. 铁C. 铜D. 镁答案:C7.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 氢氧化钠B. 碳酸钠C. 硫酸钠D. 氢氧化钙答案:C8.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溶液的是()A. 醋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A9.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了()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不变答案:C10. 根据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B. 燃烧必须有可燃物C. 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D. 所有物质都可以燃烧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一般______。

答案:越小3.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水反应。

答案:氧气4.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中考化学计算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计算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计算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 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 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1)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计算过程如下:设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x。

z。

10g。

yxxxxxxxx0117xz10gyx=11.1gy=11.7gz=10.6g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2%。

根据题意可知,混合液中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2%。

的质量为m+7.4g,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的质量为n,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Ca(OH)22HCl ="=" CaCl22H2O74.73.111m+7.4g。

y。

nn=2m+148.8g-7.4g=2m+141.4g反应②恰好完全反应,即Ca(OH)2完全反应,所以m=7.4g,n=2m+141.4g=15.8g,所以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7.4g;4)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11.1g/100g)×100%=11.1%。

中考化学常见计算压轴题总结(含参考答案)

中考化学常见计算压轴题总结(含参考答案)

中考化学计算压轴题总结(含参考答案)1.刘彬同学的姑父从三峡搬迁到我们家乡后,准备兴建一座碳酸钙精粉厂。

为检测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在实验室用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为22.8g。

求:(1)依椐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3.(5分)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g固体CuO 。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

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4.(1)曲酸(C6H6O4)是一种新型添加剂,它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作为防腐剂添加于食品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某工厂的废料中含铁和铜,需回收此废料中的铜.现取铁和铜的混合物样品l0g,向其中加入废弃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1gH2。

求:①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

②废弃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5.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由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

现取仅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2g,加入13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

求:(1)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10分)某矿井采出的食盐(俗称井盐)中含有CaCl2,为设计除杂方案需测定CaCl2的含量;取上述井盐22.8g,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0.69%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压轴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氧C.铝D.铁3.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OB.KClO3C.NaClD.H2SO44.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5.以下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红磷B.木炭C.甲烷D.铁丝6.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7.以下图标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A B C D8.碳、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9.以下气体中,有毒的是A.N2B.O2C.COD.CO210.以下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A.HB.H2C.H+D.H2O1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数目B.原子质量C.物质种类D.元素种类12.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倾倒液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称量固体13.以下化学用语中,正确的选项是A.2个氧分子:2OB.一氧化碳:CoC.3个钠离子:3Na+D.氧化钠:NaO14.以下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3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15.以下事故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6.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17.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3固体受热分解时,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能是A.SO2B.NH3C.NO2D.N218.以下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B.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火箭发射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成各种灯具19.以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图1 图2 图3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假设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20.以下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2分)21.(7分)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以下水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河水B.自来水C.蒸馏水D.矿泉水(2)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和过滤水中的杂质。

(3)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实验室中电解水(如右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5)以下关于H2O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③表示一个水分子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2.(6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煤、__________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为缓解化石燃料短缺的状况,人们开始转向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如下图新能源汽车配有可折叠帐篷,上面嵌入了很多光电板,展开后可将转变为电能,为汽车行驶提供动力。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②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假设36 g B参加反应,那么生成D的质量为g。

23.(5分)阅读以下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7分)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如下表所示:温度/℃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1)农业上,硝酸钾用作水溶性肥料,为作物补充氮和钾元素。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2)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下图。

A B C D①(填字母序号)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g。

③采用一种方法使A中的固体恰好溶解。

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b.溶质质量可能相等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d.烧杯A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反应的主要流程如下:①实际生产中,在一定温度下,配制100t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需水的质量为t。

②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③亚硫酸氢钠(NaH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25.(7分)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 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假设A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

那么A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B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如下图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那么E的化学式可能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22分)26.(7分)根据以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A B C D E(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假设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7.(7分)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干冰做兴趣实验。

(1)在降温加压时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温度进一步降低,液态二氧化碳可变成雪花状固体干冰。

上述过程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图1 图2 图3(2)如图1所示向盛有干冰的玻璃容器中加入热水,立即产生大量浓厚的白雾,在容器口涂一层洗涤灵膜,很快观察到膜鼓起(如图2),此时容器中的主要气体是。

(3)向图3装置的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形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另取一盛有适量澄清石灰水的玻璃容器,向其中加入少量干冰,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8.(8分)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瓶过氧化氢溶液,均标有10%字样。

相同条件下,用这两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用时间明显不同。

对此,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两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进行实验】序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对比观察两支试管中均有细微的气泡产生实验2将两个相同的蜡烛分别点燃后放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两烧杯内液体中均产生气泡、有白雾,两烧杯内蜡烛均继续燃烧,但加入甲瓶溶液的烧杯中,蜡烛燃烧得更明亮实验3向装有等量二氧化锰的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两锥形瓶内液体中均产生气泡、有白雾,同时有现象①出现【实验结论】甲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释】(1)实验2和实验3中,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中,影响蜡烛燃烧明亮程度的因素是。

(3)实验3中,现象①为。

【反思与评价】(1)实验1未观察到现象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和实验3分别应用了化学科学研究中两种重要的方法,它们是_____和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得到如下启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欲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可采用的方法是。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29.(3分)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气体主要有NO和NO2,它们污染环境,可用氨气(NH3)除去。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NO + NO2 催化剂2 N2 +3H2O。

假设反应后得到56g N2,理论上消耗氨气多少克?30.(3分)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纯碱(Na2CO3)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现将12g含有氯化钠的纯碱加入到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 6%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4.4g的气体(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计算反应后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一】选择题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填空题21. (7分,每空1分)(1)C (2)吸附(3)肥皂水(4)氧气(O2) 2H2O 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5)①③22. (6分,每空1分)(3)①BC ②3:4 ③423. (5分,每空1分)【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 (3)17【材料2】(1)+ 4 (2)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24. (7分,每空1分)(1)硝酸钾(KNO3) (2)①ABC ②186 ③acd(3)①75 ②氯化钠(NaCl) ③30.825.(7分,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三】实验题26.(7分,每空1分)(1)酒精灯(2)2KMnO4 K2MnO4+MnO2+O2 C 3Fe + 2O2 Fe3O4 (3)CaCO3+2HCl === CaCl2+H2O+CO2 B 木条熄灭27.(7分,每空1分,(3)2分)(1)物理分子间有空隙(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3)干冰升华吸热,集气瓶中温度降低,导致气压减小(4)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H2O 28.(8分,每空1分)【分析与解释】(1)2H2O2 2H2O + O2(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产生氧气的量(或速率)不同(3)加入甲瓶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天平读数变化较快,稳定时数值较小【反思与评价】(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缓慢(2)定性研究定量研究(3)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增加氧气的浓度【四】计算题29.(3分)【解】设:消耗氨气的质量为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