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1: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
新中国外交史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国人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抗争与奋斗,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新政府废除了过去的满清政府及国民党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同时拒绝承认以前的一切屈辱外交,按照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扫清屋子再请客”的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中国的外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 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 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 势。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④美国经济衰退,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 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中苏关系恶化 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
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政治地位提高 正确的外交政策 军事力量增强 …………
5、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与外交斗争 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1)依据:形势的变化 (2)出发点:国家利益 (3)规律:弱国无外交; 国家实力是外交的 基础和保障
1.(2008· 上海高考)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 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材料2
美国霸权地位 相对衰落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 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 力量加强及支持
4、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主要针对 A、外来势力对中国的敌视 B、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紧张局势 C、有的与会国反对共产主义,对中国怀疑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各国间的分歧 5、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第26界联大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外交工作的重大成就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 的玻璃!”
三、中美建交
• 1、1971年,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 融化; •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订了《中 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4、条件: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 唯一合法政府。 • 5、意义: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有 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四、外交成就和原因
• • • • • • • 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提高。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二、重返联合国
•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新 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 •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 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恢复了新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3、意义: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9课
外交工作 的 重大成就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我国的外交政策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时间: 1953年 • 提出者: 周恩来 • 内容: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高考历史考点-新中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 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 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 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正常化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展
A.我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
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
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
【解析】参加亚非会议的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 恩来率领的,故A项错误;会议主题是亚非国家求团结,共同保 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故B项正确;周恩来在全体会 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错误;讨论在印度支那停 止敌对行动的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主题,故D项错误。
【答案】D
1973年1月5日,国计委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 报告》,建议在今后三至五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 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出台表明( )
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倾错误
B.中央部分领导抵制纠正“左”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的缓和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 针
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 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 交奠定基础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新中国的不结盟外交理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故 A项错误;题干中只体现了中国的周边部分国家接受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并不是广泛接受,故B项错误;题干中中国与部分周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我国成立后政治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伟大成就的背景及意义在新我国成立后,政治外交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不仅是我国的荣耀,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新我国政治外交成就的取得背后,是我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和牺牲,最终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结果,也是我国领导下的外交战略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成就不仅在国际视野上树立了我国的崇高形象,也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拓展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了正能量。
二、政治外交成就的主要方面1. 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在新我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我国政府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与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拓展了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2. 参与国际组织我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工作,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发展我国家发声,维护了国际公平的利益。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使国际社会更加注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4. 开展外交斗争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进行外交斗争,努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树立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5. 发展对外贸易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努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实现了国际间的互利共赢。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我国成立后政治外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是政府和领导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国人民长期奋斗和努力的成果。
我国的政治外交成就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提升,使我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我为我国政治外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也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地位感到乐观。
四、总结新我国成立后,在政治外交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政治外交成就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为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外部环境。
当下,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这离不开政治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
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第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专题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20世纪五十年代外交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独立、自主2、成就表现:a、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时间:1953年底;②参与国家:印③提出者:周恩来④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⑤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⑥意义: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c、日内瓦国际会议。
①时间:1954年②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③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①时间:1955年②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③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④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
⑤“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成就1、取得成就的背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形势发生变化2、表现:a、中美邦交正常化: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年10月25日,②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③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c、中日关系正常化,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背景: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表现: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人教版九年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人教版九年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中心学校郑旭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涉及篇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16课1、成就: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上海APEC会议。
2、与近代丧权辱国的外交联系,比较: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综合国力的贫弱,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回顾: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纪80年代以来 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改革开放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行国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4.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交活动是 ( ) A.万隆会议 . C.奥运会 . B.世界遗产大会 .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是在 ( ) A.1949年 . 年 C.1956年 . 年 B.1953年 . 年 D.1971年 . 年
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 成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签订《中国 东盟 签订《中国—东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 协议》 协议》
改善了中日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安全与稳定。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加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 作与文化交流
练习: 练习: 1.1955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 . 年 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奠定了新中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对外政策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新战略, 面提出了 的新战略,奉行 的和平外交 政策, 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个伟大 政策 , 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 — 个伟大 成就。 成就。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 . A.1971年 B.1972年 . 年 . 年 C.1978年 D.1979年 . 年 . 年
1950年我国代表在安理会上 年我国代表在安理会上
尼克松访问中国 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中美建交公报
为什么从70年代开始, 为什么从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 70年代开始 有所改变,出现了好的势头? 有所改变,出现了好的势头?
从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 美国方面看 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的重要作用。 务中的重要作用。美苏争霸的 因素等。 因素等。 中国方面看 从中国方面看,与美国关系正 常化可起到牵制苏联, 常化可起到牵制苏联,改善中 国的国际地位。 国的国际地位。 因此, 因此,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 共同要求。 共同要求。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 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 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又有了什么新 的内容? 的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的需要 主要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 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这需 要一个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国际因素: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国际因素: 决策因素: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决策因素
认识到和平 认识到和平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和科技日益成为国 际关系中的的关键因素;预测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 际关系中的的关键因素;预测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 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的 调整有何影响(意义)? 调整有何影响(意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49年10月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19 49 年 毛 泽 东 主 席 访 问 苏 联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0年2月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年 月中苏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月中苏签署《
“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边倒”
除三原则外, 除三原则外,周恩来还提出了什么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从而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的 基础? 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P1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2 1953 年 3 1954 4 1955 年 5 1971 年 6 1972 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中苏建交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 国人民的团结。 国人民的团结。
探究: 探究:
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 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 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 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再到现在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的“不与任何大国结盟”,这是为 什么? 什么?
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南海风波, 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南海风波,中国新任驻菲律宾大使 刘建超坦言, 刘建超坦言,处理中菲两国领土争端问题是他赴任后的首要任 务。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恢复在联合国合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法席位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 新局面。 新局面。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二)
序号 时间 7 8 9 10 11 1972 1978 1979 2001 年 2001 年 2002 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5年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1955年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971年10月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 合法席位
图片反映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交往史实? 图片反映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交往史实?
中美关系发展的经过 中美关系发展的经过
①50、60年代,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 50、60年代, 年代 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1971年 乒乓外交”出现转机; ②1971年 “乒乓外交”出现转机;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 公报》签订,正式结束对抗; 公报》签订,正式结束对抗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交
考点41: 考点 :知道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 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美国站在 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 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 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 策。而苏联则对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长 期给予了同情和支持。 期给予了同情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6、中国外交活动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 中国外交活动最主动、最有利、 时期开始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
7.下列事件中能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的有 ( ) ①我国推动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成功举行 我国反对美国军事进攻伊拉克, ② 我国反对美国军事进攻伊拉克 , 主张和平方 式解决双方争端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 ③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 , 坚持我国是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不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应英国首相布朗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出席于 月 应英国首相布朗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出席于4月1 日至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 日至 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 融峰会。峰会期间, 融峰会。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将以各种形式分别与 布朗首相、美国总统奥巴马、 布朗首相、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等领导人会见。 等领导人会见。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峰会 )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国 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 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
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 际组织, 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 标志; 标志;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项原则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参加万隆会议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召开过哪 进入新世纪后, 些重要会议? 些重要会议?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 年世界财富论坛; 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年世界遗产大会。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博鳌亚洲论坛 2001年2月26日下午,亚洲论坛筹备委员会会议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 日下午, 年 月 日下午 亚洲论坛筹备委员会会议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 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博鳌亚洲论坛宣言》 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博鳌亚洲论坛宣言》。 宣言宣布:中国海南省的博鳌是论坛的永久会址所在地; 宣言宣布:中国海南省的博鳌是论坛的永久会址所在地;力争将博鳌亚 洲论坛办成具有强烈亚洲色彩的高水准的论坛,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洲论坛办成具有强烈亚洲色彩的高水准的论坛,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推进亚洲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 推进亚洲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