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存在漏洞的技术。
它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描,并分析是否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
一、漏洞扫描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漏洞扫描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互联网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
为了提高安全性,安全专家们开始研发漏洞扫描技术,以找出和修复系统中的漏洞。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演变,漏洞扫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漏洞扫描技术的原理与分类漏洞扫描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检测系统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分为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两种类型。
1. 主动扫描技术主动扫描技术是指主动向目标系统发起扫描请求,探测其存在的漏洞。
这种扫描技术通常被用于网络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以及系统管理员主动检测系统安全性。
2. 被动扫描技术被动扫描技术是指在系统操作或网络通信过程中,被动地检测系统是否存在漏洞。
例如,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就是一种常见的被动扫描技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
三、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与优势漏洞扫描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和保护用户的数据。
漏洞扫描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1. 高效性:漏洞扫描技术可以自动化地进行扫描,快速发现目标系统中的漏洞。
2. 全面性: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描,覆盖各个层面和组件的漏洞检测。
3. 可定制性:漏洞扫描技术通常提供可定制的扫描选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4. 实时性: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系统中的漏洞,提供重要的安全警报。
四、漏洞扫描技术的挑战与前景展望漏洞扫描技术虽然具有广泛应用和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软件和网络的复杂性增加,漏洞扫描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新的攻击方式和漏洞类型。
其次,误报和漏报问题也是漏洞扫描技术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漏洞扫描技术原理

漏洞扫描技术原理详解1. 引言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漏洞威胁不断涌现。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应运而生。
漏洞扫描是指通过自动化工具或手动方法,对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进行主动安全检测,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提供修复建议,以减少潜在攻击面。
2. 漏洞扫描技术基本原理漏洞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目标系统进行主动探测和分析,寻找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下面将详细介绍漏洞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2.1 信息收集漏洞扫描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即获取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
信息收集的方式可以是 passiv,即通过收集公开信息、网络扫描等方式获取目标系统的基本信息,也可以是active,即通过主动探测目标系统,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2.1.1 passiv信息收集 passiv信息收集是指通过获取公开信息、网络扫描等方式,收集目标系统的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目标系统的IP地址、域名、端口信息、服务信息等。
收集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漏洞扫描。
2.1.2 active信息收集 active信息收集是指通过主动探测目标系统,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常用的主动探测方式有端口扫描、服务识别、操作系统识别等。
端口扫描可以通过扫描目标系统的开放端口,了解目标系统上运行的服务。
服务识别可以通过向目标系统发送特定的探测包,识别目标系统上运行的具体服务。
操作系统识别可以通过分析目标系统的网络通信包,判断目标系统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2.2 漏洞检测漏洞检测是漏洞扫描的核心步骤,通过对目标系统进行漏洞检测,寻找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漏洞检测的方式可以是主动检测,即通过发送针对特定漏洞的探测包,检测目标系统是否存在该漏洞;也可以是被动检测,即通过分析目标系统的响应包,判断目标系统是否存在漏洞。
2.2.1 主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通过发送针对特定漏洞的探测包,检测目标系统是否存在该漏洞。
主动检测的方式包括: - 端口扫描:通过扫描目标系统的开放端口,判断目标系统上运行的服务,进而检测该服务是否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扫描技术的使用方法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扫描技术的使用方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漏洞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全面检测和分析网络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中潜在漏洞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漏洞扫描技术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漏洞扫描技术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法,主动测试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它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以防止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获取非法访问权限。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漏洞扫描技术的使用方法:1. 主机扫描主机扫描是一种通过扫描网络设备和主机的端口和服务来检测漏洞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未关闭的端口以及运行不安全服务的主机。
使用主机扫描技术时,用户需要输入目标主机的IP地址,并选择扫描类型(如快速扫描、完全扫描等),扫描工具将自动识别主机上存在的漏洞,并生成扫描报告。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中的信息及时修复漏洞,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Web应用扫描Web应用扫描技术是一种针对网站和Web应用程序进行漏洞检测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常见的Web安全漏洞,如跨站脚本攻击(XSS)、SQL注入攻击等。
在使用Web应用扫描技术时,用户需要输入目标网站的URL,并选择扫描类型,扫描工具将自动对目标网站进行检测,并生成扫描报告。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中的漏洞信息,及时修复漏洞以保护网站的安全。
3. 漏洞数据库扫描漏洞数据库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已知漏洞数据库的查询,检测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的方法。
用户可以使用漏洞数据库扫描工具,输入目标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版本号,扫描工具将自动查询漏洞数据库,找出与目标系统和应用程序匹配的漏洞,并生成扫描报告。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中的漏洞信息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以提高安全性。
4. 恶意软件扫描恶意软件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扫描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文件和代码,检测恶意软件的方法。
用户可以使用恶意软件扫描工具,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扫描,并生成扫描报告。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手册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1.1 背景在今天的高度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各个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出现,为网络管理员和安全专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发现和修复网络系统中的安全弱点。
1.2 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提供关于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详细介绍和操作指南,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漏洞扫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扫描工具来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本手册将介绍漏洞扫描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一些常用的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漏洞扫描概述2.1 漏洞扫描定义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寻找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了解网络系统中的弱点,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这些漏洞,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2 漏洞扫描原理漏洞扫描的原理是基于漏洞数据库和漏洞检测规则,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和技术来主动发现目标系统中的漏洞。
漏洞扫描工具会自动对目标主机进行端口扫描、服务指纹识别、漏洞检测等操作,生成扫描报告供用户分析。
第三章:漏洞扫描分类3.1 主动式扫描主动式扫描是最常见的漏洞扫描方式,它通过发送特定的网络请求来测试目标系统的安全性。
主动式扫描包括端口扫描、服务识别、漏洞检测等操作,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安全弱点。
3.2 被动式扫描被动式扫描是一种隐蔽的扫描方式,不直接与目标系统进行通信。
它通过监听网络流量,分析数据包的内容来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异常行为。
被动式扫描对于检测潜在的网络攻击和入侵非常有用。
第四章:常用漏洞扫描工具4.1 NessusNessu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漏洞扫描工具,它拥有庞大的漏洞库和丰富的特性。
Nessus 可以通过扫描目标系统的端口、服务和应用程序来检测安全漏洞,并提供详细的扫描报告和建议。
4.2 OpenVASOpenVAS 是另一款流行的开源漏洞扫描工具,它是 Nessus 的开源替代品。
漏洞扫描原理与技术

漏洞扫描原理与技术漏洞扫描是指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识别并定位存在的漏洞,以便于及时修复和加强系统安全。
本文将介绍漏洞扫描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
漏洞扫描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信息收集、漏洞检测和报告生成。
信息收集是通过扫描目标系统或网络,获取关于其配置、服务、应用程序以及与外界交互的协议和端口等信息。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网络扫描工具,比如Nmap等,以便于获取尽可能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漏洞检测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在目标系统或网络上识别和检测存在的漏洞。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比如OpenVAS、 nessus等。
漏洞扫描工具会根据已知的漏洞库中的漏洞特征,对目标系统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扫描,并生成相应的漏洞报告。
报告生成是根据漏洞检测的结果生成漏洞报告,将发现的漏洞按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修复建议等进行分类和描述。
漏洞报告通常提供给安全团队或系统管理员,以便于及时修复和加固系统安全。
漏洞扫描技术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主动扫描:主动扫描是指直接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主动发送特定的测试请求,检测是否存在漏洞。
这种扫描方式可以快速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已知漏洞,但可能会影响目标系统的正常运行。
2.被动扫描:被动扫描是指通过监听目标系统的通信流量,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这种扫描方式对目标系统负载较小,但可能会漏掉一些非常规的漏洞。
3.漏洞库:漏洞库是漏洞扫描工具的核心之一,包含了已知的漏洞特征、攻击模式和修复建议等信息。
漏洞库需要定期更新,以便及时识别和检测新出现的漏洞。
4.漏洞验证:漏洞验证是指对发现的漏洞进行验证,确认漏洞是否真实存在。
漏洞验证可以通过复现漏洞的攻击过程,或者利用已有的漏洞验证脚本进行。
5.社区贡献:漏洞扫描工具通常还会依赖于社区的贡献,包括漏洞检测模块、报告模板、修复建议等。
社区贡献可以增加漏洞扫描工具的功能和准确性。
漏洞扫描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的漏洞扫描,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技术

网络安全中的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技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是网络安全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发现系统和网络中的漏洞、弱点,然后再进一步修补和加固。
一、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工具扫描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漏洞,比如未打补丁、未设置防火墙、弱口令等。
漏洞扫描可以分为被动扫描和主动扫描。
被动扫描是指检测系统或应用程序是否存在漏洞的过程中,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非侵入式的探测,例如TCP/IP探测、HTTP协议探测等。
被动扫描不会对系统或应用程序造成任何威胁和影响。
主动扫描是指在被授权的情况下,对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侵入式的扫描。
主动扫描将通过许多技术检查,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web指纹识别、弱密码破解等来发掘漏洞。
漏洞扫描技术主要可以分为黑盒扫描和白盒扫描。
黑盒扫描是指没有任何系统内部信息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全面扫描,通过对网络请求数据包的分析,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比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路径穿越等。
黑盒扫描的优点是不受网络安全政策和权限限制,能够全面发掘系统的漏洞,缺点是难以发现一些高级漏洞。
白盒扫描是在有授权和系统内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扫描。
白盒扫描主要是基于源代码或者翻译后的代码,结合漏洞库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的漏洞,比如安全域溢出、SQL注入、XSS攻击等。
白盒扫描的优点是能够发现一些高级漏洞,缺点是需要系统和源代码的信息,限制比较多。
二、渗透测试技术渗透测试是一种通过手动或自动化的方式模拟真实攻击,对系统和网络中的安全弱点进行检测、评估和验证,以确定系统或网络的安全性水平。
渗透测试可以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指攻击者从外部入侵系统,不了解系统的具体配置和内部信息,通过类似于黑客攻击的方式,测试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黑盒测试是最贴近真实情况的测试方法,能够检验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缺点是难以覆盖系统的所有漏洞。
白盒测试是在已经获得系统软硬件信息以及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实现原理及应用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实现原理及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风险日益严峻。
安全漏洞常常成为攻击者入侵系统的关键因素。
如何尽早地发现系统中的漏洞、缩短攻击者利用漏洞的时间窗口,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就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安全应用。
本文将介绍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和实现原理。
一、什么是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安全漏洞扫描技术(Vulnerability Scanning Technology)是一种通过自动、快速、系统化地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扫描,以寻找系统漏洞并生成有关漏洞的报告的一项技术。
在完成一次扫描后,该技术会生成一个报告,包含了详细的漏洞信息,例如漏洞类型、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修补建议等。
通过对扫描结果的详细分析,用户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加以及时修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动式安全漏洞扫描和被动式安全漏洞扫描。
主动式安全漏洞扫描是指漏洞扫描器对目标系统进行主动扫描,自动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
这种方式需要漏洞扫描器主动向目标系统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来测试目标系统对这些数据包的应答,并根据不同的响应情况判断目标系统中是否存在漏洞。
被动式安全漏洞扫描是指针对目标系统的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在流量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洞。
这种方式与主动式扫描方式相比不会对目标系统产生影响,但监控过程会占用系统资源。
二、应用领域安全漏洞扫描应用领域涵盖了各个领域,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保持系统安全的组织。
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电子商务网站等。
在企业内部,安全漏洞扫描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并修补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安全。
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帮助网站管理员及时发现并修补网站中的漏洞,避免黑客攻击导致的数据泄露和劫持等安全问题。
在金融机构中,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的漏洞,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
漏洞扫描原理与技术

漏洞扫描原理与技术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工具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技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本文将详细介绍漏洞扫描的原理和技术。
一、漏洞扫描原理漏洞扫描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收集:漏洞扫描器首先对目标系统进行信息收集,包括IP地址、端口、服务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如主动扫描、被动监听等。
2.端口扫描:漏洞扫描器使用端口扫描技术,对目标系统的开放端口进行探测。
通过扫描开放端口,可以确定目标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3.服务识别:漏洞扫描器通过发送特定的探测数据包,对目标系统上的服务进行识别。
通过识别服务,可以确定目标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版本信息。
4.漏洞检测:漏洞扫描器使用各种漏洞检测技术,对目标系统上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检测。
漏洞检测技术包括主动扫描、被动监听、模糊测试、黑盒测试等。
5.漏洞利用:在检测到存在漏洞后,漏洞扫描器会尝试利用该漏洞进行攻击。
这一步是为了验证漏洞的真实性和危害性,以便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修复漏洞。
6.报告生成:漏洞扫描器根据扫描结果生成漏洞报告,向系统管理员提供详细的漏洞信息和修复建议。
报告中通常包括漏洞的等级、影响范围、修复建议等内容。
二、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签名的扫描:基于签名的扫描技术是通过与已知漏洞的特征进行匹配,来检测目标系统是否存在一些漏洞。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已知漏洞的扫描,对于未知漏洞则无法有效检测。
2.基于行为的扫描:基于行为的扫描技术是通过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对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未知漏洞的扫描,能够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
3.漏洞验证:漏洞验证技术是对已检测到的漏洞进行验证和利用,以验证漏洞的真实性和危害性。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给系统管理员更准确的漏洞信息,以便修复漏洞。
4.漏洞分析:漏洞分析技术是对已知漏洞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发现漏洞的根本原因和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安全漏洞(SecurityHole)通常又称作脆弱性(vulnerability)。
漏洞的来源漏洞的来源:(1)软件或协议设计时的瑕疵(2)软件或协议实现中的弱点(3)软件本身的瑕疵(4)系统和网络的错误配置
DNS区域传送是一种DNS 服务器的冗余机制。
通过该机制,辅DNS服务器能够从其主DNS 服务器更新自己的数据,以便主DNS服务器不可用时,辅DNS服务器能够接替主DNS服务器工作。
正常情况下,DNS区域传送操作只对辅DNS服务器开放。
然而,当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时,将导致任何主机均可请求主DNS服务器提供一个区域数据的拷贝,以至于目标域中所有主机信息泄露.
网络扫描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1)发现目标主机或网络。
(2)发现目标后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运行的服务以及服务软件的版本等。
如果目标是一个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设备以及各主机的信息。
(3)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或者进一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扫描的主要技术
(1)主机扫描:确定在目标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可达,同时尽可能多映射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利用ICMP 数据包
(2)端口扫描:发现远程主机开放的端口以及服务
(3)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根据协议栈判别操作系统
发现存活主机方法:
ICMP 扫射ping 广播ICMP 非回显ICMP(ICMP时间戳请求允许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询当前的时间。
ICMP地址掩码请求用于无盘系统引导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子网掩码。
) TCP 扫射UDP 扫射
获取信息:
(1)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就是连接到目标机的TCP 和UDP端口上,确定哪些服务正在运行及服务的版本号,以便发现相应服务程序的漏洞。
(2)TCP connect()扫描: 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如果目标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该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
(3)TCP SYN扫描: 辨别接收到的响应是SYN/ACK报文还是RST报文,就能够知道目标的相应端口是出于侦听状态还是关闭状态(RST为关闭)。
又叫“半开扫描”,因为它只完成了3次握手过程的一半.
(4) TCP ACK扫描: 用来探测防火墙的规则设计。
可以确定防火墙是简单的包过滤还是状态检测机制
(5):TCP Fin扫描: 扫描器发送一个FIN数据包
•如果端口关闭的,则远程主机丢弃该包,并送回一个RST包
•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
•与系统实现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系统不管端口是否打开,都回复RST(windows),但可以区分Unix和Windows
(6) TCP XMAS 扫描(7) TCP 空扫描(8) UDP ICMP 端口不可达扫描
端口扫描的对策端口扫描的对策: 设置防火墙过滤规则,阻止对端口的扫描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禁止所有不必要的服务,把自己的暴露程度降到最低
服务识别:端口扫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目标主机提供的服务(通过端口号来判断)
操作系统辨识;(TCP/IP栈指纹技术)Windows95的IP应答报文和查询报文的TTL都是32;
Windows98/98SE/ME/NT4应答报文的TTL是128、查询报文的TTL是32;
Windows2000应答报文和查询报文的TTL都是128。
操作系统识别的对策操作系统识别的对策:
†让操作系统识别失效的补丁
†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规则配置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
漏洞检测的方法:直接测试(test)、推断(inference)和带凭证的测试(TestwithCredentials)
直接测试的特点:
Ł通常用于对Web服务器漏洞、拒绝服务(DoS)漏洞进行检测;
Ł能够准确地判断系统是否存在特定漏洞;
Ł对于渗透所需步骤较多的漏洞速度较慢;
Ł攻击性较强,可能对存在漏洞的系统造成破坏;
Ł对于DoS漏洞,测试方法会造成系统崩溃;
Ł不是所有漏洞的信息都能通过测试方法获得
带凭证的测试:很多攻击都是由拥有UNIXshell访问权限或者NT资源访问权限的用户发起的,他们的目标在于将自己的权限提升成为超级用户,从而可以执行某个命令。
对于这样的漏洞,前面两种方法很难检查出来。
因此,如果赋予测试进程目标系统的角色,将能够检查出更多的漏洞。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被动式策略主动式策略
安全漏洞的种类:潜在的安全漏洞不完善的系统设计可利用的系统工具不正确的系统设置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1)基于主机的检测技术,扫描项目主要包括用户账号文件、组文件、系统权限、系统配置文件、关键文件、日志文件、用户口令、网络接口状态、系统服务、软件脆弱性等
(2)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
主要检查一个网络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以及抗攻击能力,它可以采用常规的漏洞扫描办法,也可以采用仿真攻击的办法来测试目标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扫描项目主要包括目标的开放端口、系统网络服务、系统信息、系统漏洞、远程服务漏洞、特洛伊木马检测、拒绝服务攻击等。
(3)基于应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检查一个应用软件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应用软件的设置
是否合理、有无缓冲区溢出问题等。
(4)基于审计的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审计一个系统的完整性来检查该系统内是否存在被故意安放的后门程序。
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是将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测试,不仅可以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还可以对整个网络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同时给出阻塞安全漏洞和改进网络安全状况的专家建议
(1) 测评方法库:它是扫描方法库的扩展, 通过漏洞扫描和仿真攻击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来测试目标系统所存在的安全漏洞。
同样, 测评方法库采用插件技术进行维护和扩充。
(2) 安全评估标准:系统将测试结果规范化后, 再映射到某个安全等级上, 并给出这个安全等级的安全强度、安全风险等。
(3) 安全专家系统:给出阻塞安全漏洞、降低安全风险和提高安全强度的专家建议。
•一次完整的网络扫描主要分为3个阶段:目标发现、信息攫取、漏洞检测。
•目标发现阶段的技术主要有ICMP扫射、广播ICMP、非回显ICMP、TCP扫射、UDP扫射。
•端口扫描的主要技术有TCP connect() 扫描、TCP SYN扫描、TCP ACK扫描、TCP FIN扫描、TCP XMAS扫描、TCP空扫描、FTP反弹扫描(FTP Bounce Scan)、UDP扫描。
•远程操作系统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系统服务旗标识别、主动协议栈指纹探测(ICMP响应析、TCP报文响应分析、TCP
报文延时分析)、被动协议栈指纹探测。
•漏洞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直接测试(test)、推断(inference)和带凭证的测试(Test with Credential)。
l 基于网络的安全评估工具从入侵者的角度评估系统,这类工具叫做远程扫描器或者网络扫描器。
l 基于主机的安全评估工具从本地系统管理员的角度评估系统,这类工具叫做本地扫描器或者系统扫描器。
l 这两类扫描器的主要目的都是发现系统或网络潜在的安全漏洞。
然而由于其着眼点和实现方式不同,两者的特点也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