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合集下载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通用10篇)华罗庚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呢?今天,店铺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励志故事:华罗庚事迹,希望大家喜欢!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篇1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

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

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

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

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

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

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篇2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

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

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

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

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华罗庚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怎么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有所帮助!数学家华罗庚故事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家华罗庚故事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

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

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华罗庚勤奋好学小故事6篇篇一:请把草纸还给我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篇二:善于思考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

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

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

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

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X6,先在算盘上打上2X6=12,再退一位,加上8X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

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

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的故事》3篇

《华罗庚的故事》3篇

《华罗庚的故事》第一篇:华罗庚的儿时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在抗战时期曾经为了救国,不惜弃文从武,学习军事技术,最后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家御用数学家。

华罗庚一生勤奋努力,是中国数学界的功勋人物。

华罗庚的父亲是个落魄书生,全家靠他的拙劣家法艰难度日。

华罗庚一生接受过良好教育,但童年时期却是贫困和苦难的。

华罗庚从小就对数学有极大兴趣,父亲因为想让儿子负担起家里的劳动力,禁止学生什么数理化学。

然而,华罗庚很聪明,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逃课,到江边或草地上自学数学。

华罗庚在高中时加入了敬业中学。

因为父亲的反对,华罗庚一度退学,但最终被母亲说服重新读书。

在敬业中学,在数学老师郑伯琦的指导下,华罗庚对数学产生了激情,开始做出一些重要贡献。

郑伯琦鼓励华罗庚继续深入学习数学,也为他量身定制了课程,帮助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华罗庚自幼聪明好学,经常在学校和家里搞些小发明。

据说,他在初中时就发明了一个早年的“拆牌机”,这个机器可以迅速拆解算盘,然后再进行运算。

这个机器节省了华罗庚大量的时间,让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

华罗庚的儿时虽然贫困而且苦难,但他的天赋和努力经典于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第二篇:华罗庚的业绩华罗庚在多个领域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功勋人物。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超群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的现代数学繁荣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华罗庚在多个领域的贡献在中国数学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数学家,其成就不仅限于数学,还涉及到物理学、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他在中国推广现代数学,培养数学人才,曾带领中国数学队走向世界舞台,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重要的成果。

他的著作主要涵盖了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和原子分子物理学等领域。

他开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成就不仅在中国数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数学界也颇具影响力。

早年,华罗庚曾是教育家,任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和教授。

华罗庚的故事15个

华罗庚的故事15个

华罗庚的故事15个华罗庚的故事15个华罗庚的故事(一):报效祖国华罗庚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r他表现的极其愤慨。

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

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

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国初期,华罗庚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潜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端的数学人才。

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世界知名的数学家,都是华罗庚的弟子,其中华罗庚和陈景润之间的师生情谊最让人感动。

当xx年传来华罗庚死讯的时候,陈景润不顾自身病重,坚持到华老灵柩前,哀恸痛哭。

从1952年起,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短短数年内,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取得累累成果,并多次参加中国社会活动,同科学考察团出国考察。

之后,华罗庚代表中国数学家参加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1958年,华罗庚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领中国科学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国际会议。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1:“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篇一:严格要求学生华罗庚先生一直很重视青年数学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他在清华园里的数学研究所开办了数学讨论班。

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

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

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

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

华罗庚先生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

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

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

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

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

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

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

他很快收到回信。

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篇二:尊师重教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回乡,总要登门看望他的老师韩大受、王维克、李月波等以及他的同学、朋友。

华罗庚的故事15个

华罗庚的故事15个

华罗庚的故事15个华罗庚的故事(一):报效祖国华罗庚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他表现的极其愤慨。

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

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

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国初期,华罗庚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潜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端的数学人才。

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世界知名的数学家,都是华罗庚的弟子,其中华罗庚和陈景润之间的师生情谊最让人感动。

当1985年传来华罗庚死讯的时候,陈景润不顾自身病重,坚持到华老灵柩前,哀恸痛哭。

从1952年起,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短短数年内,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取得累累成果,并多次参加中国社会活动,同科学考察团出国考察。

之后,华罗庚代表中国数学家参加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1958年,华罗庚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领中国科学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国际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
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
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
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
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
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
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
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仅仅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
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
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
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
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不过他不愿读博
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能够冲破束缚,同时攻
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
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能够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