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就诊流程图
HIS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经营决策
87
医技部分
临床检验系统 检查系统 医学影像系统 手术麻醉系统 血库管理系统
HIS
88
临床检验信息系统 Lab Information System
- 协助检验科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计算机 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检验人员对检 验申请单及标本进行预处理,检验数据的自 动采集或直接录入,检验数据处理、检验报 告的审核,检验报告的查询、打印等。系统 应包括检验仪器、检验项目维护功能。
D:出库(包括损耗, 批条,处方,摆药,代 购等),以零售价流 出到病人;
E:药品调拨;
80
HIS
81
HIS
82
HIS
83
卫生经济部分
价表管理 后台划价 收费管理 收费帐务系统 成本核算系统
HIS
84
卫生经济业务流程
医嘱床位等
后台划价
价 表 管 理
预交金管理
住
费用 明细
院 收 费
检验申请确认和自动计费系统,杜绝检验费用漏 收
急诊检验报告网络查询,加速报告的传递
数据管理与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成本与效益 核算
支持临床诊断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科研和教学
HIS
93
设备联机及驱动模块
模块驱动自动将数据送入网络,并进行模式识别,判 断为何种资料
质控、定标及检验结果自动分离、自动入库
HIS
89
LIS 流程图
检验报告单
临床科室
检验科
检验报告
HIS
90
HIS
91
LIS 产品特点
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样本 支持ASTM接口标准,联机各种检验设备 支持双向联机通讯,无需人工输入测试项目 检验报告中文化、电子化和规范化 自动汇总分类处理各类检验数据
急诊就诊流程图doc

急诊就诊流程图急诊患者急诊检查急诊区(急诊采血室采血)X 线摄片(1 楼)C T 核磁(1 楼)超声波心电图(急救室内)有关急救药局取药急诊静点区输液急诊处置急诊观察病房急诊病房有关专科住院有关科室住院离院随诊急诊检查流程图医生开检查单采血取便盒留取粪便.呕吐物等检查科(7 楼)注:急危重患者可先处置后交款。
急诊患者注射流程急诊收款处交费(一楼)急诊患者急诊留观患者2 楼急诊输液大厅)静点后观察 15 分钟急诊急救室就诊流程急诊收款处交费7 楼检查科)X 线摄片(1 楼)C T 检查(1 楼)超声波检查急诊观察病房有关科室住院急诊诊室告知1、急诊诊室为急、夜诊患者就诊诊室,涉及下列科室: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心血管内科急诊骨科急诊神经外科急诊耳鼻喉、美容外科(夜间)急诊普外科急诊眼科(夜间)急诊妇产科急诊手足外科2、患者按次序排队就诊,急危重患者优先。
3、就诊时请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4、请注意妥善保管个人贵重物品。
5、如有问题,请随时和医护人员联系。
急诊采血流程急诊患者持急诊病志急诊采血室采血按压针眼处5—10 分钟检查科(7 楼)急诊皮试流程急诊患者做皮试等待20 分钟皮试药品判断成果医生开处方皮试告知:1、皮试注射部位为前臂掌侧下端,因此处皮肤薄易于观察,但此处较敏感,患者能够感觉疼痛,请患者配合。
2、因注入皮肤的针头很浅,请患者在感觉疼痛时不要活动肢体,以免针头脱出皮肤,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拔针后,请不要按揉及抓挠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发红,影响观察效果。
4、请患者勿离开注射室,如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刻告知护士。
急诊肌肉注射流程护士核对皮下5 分钟肌肉注射告知:1、肌肉注射普通选择在臀大肌或上臂三角肌处。
2、注射时不要紧张,肌肉放松利于药液顺利进入肌肉组织,有助于药品吸取。
3、进针后推药可能会有某些疼痛,请患者配合,不要由于疼痛而扭动肢体,以免发生意外。
心电检查温馨提示:1、患者安静仰卧于诊查床上。
医院门、急诊、儿科、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1、门诊分诊人员必须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认 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2、医院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就诊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 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他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到挂号室和普通门诊。
可在急诊输液室测体温)。
3、 发热小孩下次就诊时,最好带上退热药备用,以免重复配药造成浪费.
第四节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为规范本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结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
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7、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
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8、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
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9、医务人员应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规定,制定本制度。
1、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
用品.
2、传染病分诊点的工作人员在预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
人的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
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

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急诊科工作流程当患者到达急诊室时,急诊护士会测量其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观察其神志。
然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进行接诊和检查。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轻中症患者可能需要输液、治疗、取药和留观,如果病情加重则需要住院、手术或转入ICU。
而危重患者则需要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和心电监护,然后进行住院、手术或转入ICU。
急诊服务时限为了提高急诊服务的效率,急诊科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患者在挂号、划价、收费和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超声检查的结果在开出检查单后不超过30分钟出具。
大型设备检查的结果在开出检查单后不超过2小时出具。
而血、尿、大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和影像常规检查的结果在开出检查单后不超过30分钟出具。
生化、免疫和血凝等检验项目的结果在开出检查单后不超过6小时出具,而细菌学检查的结果在开出检查单后不超过4天出具。
急诊与临床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为了提供更好的急诊服务,急诊科与各临床医技科室、药房等部门密切配合。
当急诊患者需要会诊时,急诊科会立即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室,并要求其在10分钟内派出会诊医师。
如果患者需要抢救,急诊科也会立即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室,并要求其立即派医师前来共同抢救。
如果患者需要住院或检查,则急诊科会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好病房和检查设备,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药房也会随用随取,先用药后收费,并做好记录。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为了更好地管理急诊患者,急诊科实施了病情分级制度。
该制度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占用急诊医疗资源的数量进行分级。
共分为四级,其中第三级包括急症患者和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的患者。
该制度能够更好地分流患者,使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恰当的诊疗。
本文介绍了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
其中,1级为濒危病人,需要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措施;2级为危重病人,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导致严重致残;3级为急症病人,目前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4级为非急症病人,无急性发病症状且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
门急诊工作流程

门急诊工作流程门急诊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院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和急诊救治的重要窗口。
门急诊部是医院的门面,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服务质量。
门急诊部的工作流程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行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门急诊部的工作流程。
一、患者挂号患者来到门急诊部,首先要进行挂号。
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选择自助挂号或前台挂号。
自助挂号是指患者通过终端设备自行挂号,方便快捷,节省人力资源。
前台挂号是指患者通过前台工作人员挂号,需要提供身份证和诊疗卡等证件。
挂号时,患者应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描述,以便医务人员做好接诊准备。
二、初诊和分诊患者完成挂号后,将进入初诊和分诊环节。
医院会安排医生进行初步问诊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医院会进行分诊,将患者分配到不同的诊疗区域。
急诊患者优先就诊,确保及时救治。
分诊时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安排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医生接诊患者完成初诊和分诊后,将进入医生接诊环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需要仔细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症状和体征,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生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让患者了解和配合治疗。
四、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X光等。
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检查,保持配合和耐心。
五、诊疗治疗根据初步诊断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患者需要接受医生规定的治疗,按时按量服药,做好康复护理。
医生会不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出院结算当患者病情好转或治愈后,医生会安排出院。
患者需要进行出院结算,缴纳相应的费用,办理出院手续。
医院会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告知注意事项,做好康复护理。
患者可以选择继续在门诊复诊或康复治疗,以保持身体健康。
(完整版)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

急诊科工作流程120接诊或自行来院→急诊护士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查体→完善检查:①轻中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离院。
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ICU;②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住院、手术、ICU。
急诊服务时限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血、尿、大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免疫、血凝等检验项目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与临床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一、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出会诊医师前去会诊,时间小于10分钟。
二、急诊有危急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协助的,立即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师前往共同抢救。
三、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住院者,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房和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有担架员及急诊医务人员共同护送患者到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四、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检查者,各医技科室做到随叫随到,先检查后收费。
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师,并做好记录,快速做出检查报告。
五、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抢救者,药房要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收费,并做好记录。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一、分级依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臵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急诊留观制度及流程图

急诊留观室管理制度与职责一、急诊留观室管理制度二、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三、急诊留观病人平安管理制度四、急诊留观查房制度五、急诊留观室交接班制度六、急诊留观室抢救制度七、急诊留观室转科制度八、急诊留观室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一、急诊留观室管理制度1、凡暂不具备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必须输液或观察的病人,可留急诊科观察、治疗,观察时间不超过72小时。
2、门诊各诊室的病人在急诊科留观或输液治疗时,由门诊首诊医师全面负责病人的所有事宜,假设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
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考前须知的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急诊医师进展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规*。
3、急诊科医师应积极处理各科在急诊留观输液病人其病情变化时的情况,并联系首诊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确保医疗平安。
4、凡在急诊科就诊留观输液的病人,由急科医师进展床头交接,并做好记录。
5、急症科注射室护士在治疗前首先查看门诊病历及注射证,详细了解病情,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向首诊医生汇报,首诊医师应立即进展处理。
6、如遇有专科性较强的疾病治疗时,门诊医师应根据情况收住专科,留观中请专科会诊。
7、急诊科医生、护士应对留观室所有病人进展床头交接,详细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8、严格执行病历记录有关规定:凡收住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规定及时填定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
二、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1.住院病员应遵守住院规则,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服从治疗和护理,安心休养。
2.住院病员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经常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不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和喧哗。
3.住院病员不得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得要求不必要的治疗或指名要药;也不得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
4.住院病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翻阅病案及其他有关医疗记录。
5.住院病员不得随意外出或在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经医师批准后,方可离开。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图

医疗服务⼯作流程图. . . .医疗服务⼯作流程图⼀、门诊医师⾸问⾸诊负责制流程图⾸诊医师负责制是指第⼀位接诊医师(⾸诊医师)对其所接诊患者,特别是对危、急、重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病情告知等医疗⼯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凡经挂号就诊的患者,医务⼈员必须做到“谁⾸诊、谁负责”。
⾸诊医师须热情接待病⼈,详细询问病情,仔细体格检查,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病历记录、登记等,对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
若病情需要应收住观察室或收住⼊院进⼀步治疗。
特别是危、急、重病⼈,必须收住⼊院治疗。
对已接诊的患者,如经详细询问病史、必要体格检查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他科疾病时,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耐⼼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如遇到诊疗有困难或涉及多学科疾病的患者,⾸诊医师应在写好病历、做好相关检查后,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
诊断仍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如遇危重患者需抢救时,⾸诊医师必须先抢救病⼈(建⽴静脉通道、⼼肺复苏、⽌⾎包扎等),同时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参与抢救。
如遇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疾病(尤其是群发病例或者成批伤员)的患者,在抢救、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的同时,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协同抢救。
必要时通知医教科或总值班⼈员(正常⼯作时间通知医教科,夜间或节假⽇通知总值班),分流病⼈、组织各相关科室医师、护⼠等共同参与抢救。
⾸诊医师应完善门诊病历及本科抢救记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抢救完毕后,会诊医师进⼀步完善相关抢救处理记录。
⾸诊医师所开的各项检查申请单,应负责追查结果,如暂时得不到结果者,下班前将患者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详细向接班⼈员交班(对常规体检或轻症患者可向急诊科医师交班),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需留院观察的病⼈,必须按要求写好留观病历。
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若需要进⼀步检查或转科或住院治疗,⾸诊医师应与有关科室联系并亲⾃或安排其它医务⼈员做好病⼈的护送及交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