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质量论文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论文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论文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

【摘要】近几年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目前工程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值得注意之处。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详细的科学管理办法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外,关键是在于如何落实,如何在具体措施上下工夫,并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含量高的施工方法提高工程质量。

1.引言

路基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道路结构的主体,又是路面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桥涵工程联接的纽带。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促使桥涵引线两端出现跳车现象,减缓正常行车时速。因此路基的好与坏是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及车辆的正常生动行驶。路基在一个工程中往往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方面,不管是填方还是挖方段路基,它所涉及到的材料、人工、机械都是十分巨大的。只有质量过关了,效率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也只有质量过关了路基的成果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否则一切的都是空谈。今年来,路基的大小事故有着越趋增加的势头,人们在追赶进度之时,却忽略掉了路基质量的问题,路基的质量控制关键在施工过程控制。

2. 施工过程控制

路基的施工过程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从哪里开始怎么开始怎样衔接下一步都是有着说明的。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

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一选择填料一确定路堤填(挖)方式一路基压实。

2.1 合理分配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2.2 清理场地

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路基清表应该做到,在路基施工方位内不该有树根大石头生活垃圾等杂物。对还有地表水、淤泥、杂草、垃圾、腐殖土等地基应进行排除处理。对于软土类地基按设计要求进行特殊的处理。

2.3 设置排水

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

2.4 设试验段

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隔栅(土布)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在路基土方施工中压实度主要因素填土层厚度大小时刻记住填土层超过其允许厚度时其整个填土层压实度不容易技术标准按要求土方压实度检测试坑深度应整个填土层厚度但在压实度检测中其试坑 15-20cm它所表明只和厚度应填土压实度用压实度检验值代表压实厚度不相同填土层压实度那不客观而在施工中有些施工企业正从不规范压实度检验中了“合格”检验数据并

以此代表了包括超过规定填土厚度在内整个填土层压实度做法结果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达技术标准要求

2.5 分层填筑

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按2000㎡计)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路基压实质量应在试验段施工中解决压实因素制定技术措施路基施工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路段松铺厚度小于或等于 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松铺厚度大于15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最小压实厚度大于或等于 10cm不同性质土混填同土填筑厚度小于 50cm(两层)路基填筑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在碾压过程中含水量控制好要压实度规范要求后方可后续施工在选择压实设备上应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砂砾土振动压路机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

2.6 安全养护

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

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重做好养生。

3.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进入WTO以后,工程建设项目即也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必须更加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使公路建设水平越来越高。

4.参考文献

[1]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2008

[2]JTG F6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006

[3]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2007

[4]JTG F8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2004

[5]王军超.李慧青高等级公路路基压实度的控制 2007

[6]韩萍.王志强论路基压实度采用孔隙率指标的科学性 2002

[7]蔡业恭如何控制路基土方压实 2004

[8]黄家鹏填方路基土方压实的质量控制 2004

1.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前言 路线:空间线(平面、纵面),决定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快捷;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荷载)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承受荷载) 三者的关系:路线的确定应考虑路基的稳定性;路面位于路基之上,强度和稳定性相互影响和维护。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①土石方工程量大,耗费大量材料,造价较高 ②施工工艺较简单,但季节性强,讲究工序 ③涉及面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变) 2工程上对路基路面的要求(1)对路基的要求: 整体稳定;足够的强度,允许小变形;水温稳定性(2)对路面的要求: 强度与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行性能;沙尘,噪音低 综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平原(保证排水设计和最小填土高度)山岭 地质条件:岩石种类、层理、倾向、夹层、断层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 照、风力(材料老化和地下 水位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 表、地下 材料类别:砂类土、粘性土、 粉性土 人为因素:设计(合理与 否);施工方法和养护与管 理措施 4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 特殊土 巨粒土: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填筑路基和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级配良好): 强度、稳定性、密实度高; 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 高级或次高级的基层或底 基层 砂土:无塑性,透水、粘性 小,易松散,但压实后稳定 性好强度大、水稳定性好; 压实困难(振动法、掺入 少量粘土) 砂性土:粗细搭配,级配好, 强度和稳定性高,理想的路 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 现象、易冻胀翻浆,不可用, 需处理 粘性土:粘性大,颗粒细, 毛细现象,透水性差,可塑 性强,干燥强度大,遇水承 载力降低充分压实和良 好的排水设计,可保证路基 稳定 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强, 施工干燥时,难以破碎; 不可用 5冻胀:积聚于面层下的水 结冰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 起而造成的路面开裂等破 坏现象。 翻浆:冻涨土在温度升高 后融解,无法迅速排除,在 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 结构产生较大变形,湿度很 大的路基土会以泥浆的形 式从冻涨后开裂的路面层 裂隙中冒出或挤出。 6公路自然区划区划定制原 因和原则: 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道 路建设;(2)自然条件大致 相同的划分为一区,在同一 区内从事公路规划、设计、 施工、管理时,可相互参照 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自然 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 导作用 8对新建公路: 路基临界高度:指保证 路槽底80cm上部土层处于 某种干湿状态,在最不利季 节路槽地面距地下水位或 地面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9路面分层及层面功能 面层:特性:直接承载→满 足强度、稳定性 要求:结构强度、变形能力、 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 凝土;沥青混合料;碎石(掺 土或不掺土)混合料 基层:特性:承载、传递、 扩散。材料:粒料类:碎砾 石材料,片石,圆石、工业 废渣和土、砂;无机结合料 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 类,工业废渣稳定类沥青稳 定类:热拌沥青碎石,沥青 灌入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 合料 分层:当基层较厚时,分两

《路基路面工程》期末必考简答题

1、简述圆弧滑动面的计算步骤? (1)假定土质均匀,不计滑动面以外土体位移所产生的作用力,将滑动土体划分若干土条:(2)分别计算各土条对于滑动圆心的滑动力矩Moi和抗滑力矩Myi (3)取两力矩比值为稳定系数K,来判定边坡是否稳定,K=∑My/∑Mo 1、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是什么,这些设计指标在路面设计中各自起什么作用? 答:指标有路表面弯沉值;层底拉应力;面层剪应力(城市道路) (1)弯沉表征路面结构整体刚度,弯沉越小,刚度越大,抗变形能力、扛压入和抗弯曲能力也越大。(2)层底拉应力指标是防止层底出现拉应力极限破坏状态而产生裂缝,逐步扩展到沥青面层裂缝。(3)面层剪应力指标一般出现在城市道路中,防止出现剪切破坏现象。 2、列举粉性土的工程性质? 粉性土含有较多的粉土颗粒,干时虽有粘性,但易于破碎,浸水时容易成为流动状态。粉性土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升高度大(可达1.5m),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病害。 3、简述沥青路面设计过程? (1)计算设计年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量等级、面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和容许弯拉应力 (2)按照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确定各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 (3)参考本地区工程经验,拟定若干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弯拉模量与抗拉强度,确定结构层的设计参数(4)计算路表回弹弯沉以及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 (5)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使该设计层厚度情况下的路表回弹弯沉和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满足设计标准; (6)对于冰冻地区进行防冻层厚度验算 (7)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佳路面结构方案。 4、刚性路面的破坏状态有哪些,简述破坏的原因? 断裂,,唧呢, 错台,拱起,接缝挤碎。破坏原因见p454 5、简述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2). 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 (4).路基排水要注意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加强必要的防护与加固工程。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要讲究经济效益。 (6).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 6、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备有哪些?并简要回答各排水设备设置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备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 ①边沟 设置位置: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作用: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表面水 ②截水沟 设置位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应尽量与绝大多数地面水流方向垂直 作用: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浅论工程质量管理毕业论文

试论工程质量管理毕业 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1.引言 (1) 2. 建设工程质量含义 (1) 3.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1) 4.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2) 5.0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 5.1工程质量控制 (3) 5.1.1工期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3) 5.1.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3) 5.1.3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3) 5.1.4控制施工工序 (3) 5.1.5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 (4) 5.1.6把握关键环节,控制工程质量 (4) 5.1.7严把工程验收关 (4) 5.1.8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 5.2 对施工中的劳动力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5) 5.3材料管理 (5) 5.3.1材料的计划管理 (5) 5.3.2材料的采购与进场验收 (6) 5.3.3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6) 5.3.4材料的使用监督 (6) 5.3.5要大力开展节约材料的活动 (6) 5.4建议 (6) 5.4.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6) 5.4.2自觉接受检查 (6) 5.4.3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7) 6.0工程事例 (7) 6.1.质量事故分析 (7) 6.1.1裂纹原因分析 (7)

6.1.2温度应力分析 (8) 6.2防止裂纹的措施 (8) 6.2.1控制温度 (8) 6.2.2改善约束条件 (9) 6.2.3从施工质量防止 (9) 6.2.4使用减水防裂剂 (10) 6.3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10) 6.4管理措施 (11) 7.0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管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2.建设工程质量含义 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工程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现合同中明确提出的,以及隐含的需要与要求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工程投产运行后,所产生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工艺、结构的质量以及他们的耐久性和整个工程的寿命。 3.工程的其他方面,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以及可维护性和可检查性等。 3.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质量管理的措施不能到位,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质量方针并未落到实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口号,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真正做到的可以说并不 多。 2.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最高 阶段,强调的是全员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但以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 从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方面去调动每一个人员的责任心,从而真正激发施工企 业的每一个职工来关心质量。

沥青路面知识点

(一) 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 1.沥青路面结构层分四部分: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 2.面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要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 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厚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层。 3.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对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 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材料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可设 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设在底基层与土层之间,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等作用。(两水、两防) 6.沥青路面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为四种:沥青混凝土路 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7.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各级公路的面层(使用年限15—20 年)。优点:(1)采用相当数量的矿粉;(2)较高的粘结力使路面有很高的强度,可承受繁重交通;(3)较小的空隙率使其具有透水性小,水稳性好,耐久性高,有较强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不足:(1)允许拉应变值较小,会产生横向裂缝,对基层强度要求高;(2)对高温和低温稳定性均有要求。 8.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碎石适于三、四级公路;中粒式、 粗粒式沥青碎石宜作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下层、联结层和整

平层。优点:(1)高温稳定性好,不易起波浪;(2)冬季不易产生冻缩裂缝,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少;(3)路面易保持粗糙,有利于高速行车;(4)对材料要求宽,材料组成设计比容易满足要求;(5)沥青用量少,不用矿粉,造价低。不足:孔隙较大,路面容易渗水和老化。 9.沥青贯入式:适于三、四级路面,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 层的联结层。优点:(1)强度与稳定性主要由石料相互嵌挤作用而成。(2)温度稳定性好,热天不易出现推移、壅包,冷天不易出现低温裂缝。 10.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合铺筑而成的 厚度不超过3cm沥青面层。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式。一般用于三、四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作用:(1)对非沥青承重层起保护和防磨耗作用;(2)对旧沥青路面,则是一种日常维护的常用措施。 11.按组成结构分为三种:(1)密实—悬浮结构;(2)骨架— 空隙结构;(3)密实—骨架结构。 12.密实—悬浮结构:指采用连续密级配矿料配制的沥青混合 料。一方面,矿料的颗料由大到小连续分布,并通过沥青胶结作用形成密实结构;另一方面,较大的颗粒被较小的颗粒挤开,造成粗粒之间不能直接接触,不能相互支撑形成嵌挤骨架结构,而是彼此分离悬浮于较小颗粒和沥青胶

2018年秋《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2018年秋《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1、不能用作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冷再生胶粘剂的材料是( C )。 A.乳化沥青 B.水泥 C.石灰 D.泡沫沥青 2、关于级配碎石基层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碎石颗粒组成的级配曲线应为直线 B.级配碎石应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C.应使用12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碾压,不能采用振动压路机 D.碾压完成后即可开放交通 3、下列路段中,不宜在雨期施工的是( C )。 A.碎砾石路段 B.路堑弃方路段 C.膨胀土路段 D.丘陵区砂类土路段 4、热拌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 A )设计方法。 A.马歇尔试验 B.拉伸试验 C.弯拉试验 D.劈裂试验 5、填石路堤压实是使得( B )。 A.石块本身压实 B.石块之间松散接触变为紧密咬合 C.石块压缩到一定程度 D.石块和土紧密结合在一起 6、路基改建施工时,低路堤新旧路基连接部一般可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加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及板体作用,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 C )。 A.胀缝 B.收缩裂缝 C.反射裂缝 D.构造裂缝 7、粒径大于( C )mm的集料称为粗集料,小于此粒径则为细集料。 A.9.5 B.4.75 C.2.36 D.1.18 8、沥青路面基层的主要作用是( C )。

A.排水、隔水 B.防冻、防湿 C.承重 D.防污染 9、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强度指标是( C )。 A.混凝土抗压强度 B.混凝土抗拉强度 C.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D.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10、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时,( B )作车辙试验检验高温稳定性。 A.宜 B.必须 C.可以 D.不应 1、滑坡的防治措施不正确的是( D )。 A.必须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处理 B.在滑坡未处理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 C.可以采用打桩和修建挡土墙治理滑坡 D.挖方路基边坡发生滑坡,应修筑一条或数条环形水沟,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面5m以内2、SMA混合料采用( B )级配。 A.连续密级配 B.间断级配 C.开级配 D.半开级配 3、路堑边坡高度等于或大于( C )m时称为深挖路堑。 A.15 B.18 C.20 D.25 4、路堤原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基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A )m。A.1.0 B.2.0 C.2.5 D.3.0 5、液限及自由膨胀率均大于等于( B )的黏土即可判断为膨胀土。 A.30% B.40% C.50% D.60% 6、截水沟长度超过( D )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路基下沉预防措施 1、彻底清除基底的表层土,做到无虚土和非适用材料。 2、施工中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均匀压实,且严格控制每层的松铺厚度,确保基底压实度符合压实度标准。 3、回填施工时,加强路基填料的控制,不得使用淤泥、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树根和腐植土。 4、浜塘段的抛石挤淤应碾压平整,无翻浆现象后,方可进行土方的回填作业。 二、沥青早期病害的防治 1、提高路基的整体质量,对路基潮湿地段必须做有效的处理。 2、加强培训教育、决策和管理,做到培训覆盖率100%,教育效果有效率100%,决策合理适当,管理严密严格。 3、面层施工,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的检验工作,施工前加强对厂家调查、取样控制原材料源质量,施工中对材料配比质量全面检查,过程严格控制,实行质量否决制。 4、对拌合厂、摊铺、压实等机械设备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严格检查。并在大面积摊铺前做试拌、试铺工作,检验配合比组成设计以及摊铺方案。 三、路面产生不平整 1、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涵管处路面沉降等。 2、底基层:基层施工加强养生,并进行整平处理,同时还应加强标高和纵、横断面的控制及检查,做到随施工随检查随找平。 2、面层施工:首先选用比较优良的机械设备,摊铺机速度控制在2.5至3.5m/nin,并做到运行平稳、连续、稳定。 4、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配合比必须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

验证三个阶段调试后,确定最佳组成比例,配比性能中注意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搞裂性和耐久性。 5、消除沥青混合料在拌合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措施:清除热料超尺寸颗粒,消除混合料的花白粒,清除湿料,消除混合料无色泽,消除矿料颗粒的明显变化,计算生产能力和运输车辆数量,确保摊铺的连续性。 6、碾压质量控制:根据碾压阶段特点,选择适合的碾压机械。 7、控制初压、复压和终压温度,初压温度控制在140℃左右,复压温度不低于100至110℃,终压温度不低于80℃。 8、分清初压、复压和终压界线,采用彩旗标明,并根据温度和碾压遍数移动这些标志物,派专人指挥。 9、碾压规则: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压,初压、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碾压长度与摊铺速度相平衡。压路机折回不在同一断面上时,应呈阶梯形,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表面上不得停放任何设备。 10、横向接缝的碾压:先采用横向碾压,压路机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料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11、纵向接缝的碾压:压路机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至10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至15厘米,将接缝碾压密实。 12、横向缝处理:横向缝均采用直茬热接,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 7.5成品保护措施 1、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如发现结构位置冲突,提前制定变更方案,并征得有关部门认可,防止后道工序破坏工序成果。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 1. 按照技术等级,公路分为哪几类公路交通荷载等级有哪几类,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公路) 沥青路面的交通荷载等级分为四类:轻交通、中等交通、重交通、特重交通。 划分依据:设计车道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次/车道)和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 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 (d ?车道)]。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五类: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划分依据: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 名词解释:“7918”网 答: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条东西横向线 3. 路面结构层次 答:面层、基层和路基(垫层) 第二章 1. 路基填料选择依据的指标是什么 答:CBR(填料最小强度)值 2?什么是路基的水温状况水温共同作用对路基的典型影响是什么答:路基的水温状况:湿度和温度变化对路

基产生的共同影响。冻胀和翻浆。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 3.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哪几种,分别对应于哪种情况我国路基设计规范要求的路基干湿类型是什么怎么确定路基的湿度状况 答:潮湿、中湿、干燥。干燥: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影响。中湿: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影响的过渡带区内。潮湿: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 规范108页 4. 名词解释:路基工作区 答:汽车荷载通过路面传递到路基的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之比大于的应力分布深度范围。 5. 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参数有哪些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路基回弹模量、路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路基回弹模量: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 路基反应模量:压力与弯沉之比。 加州承载比: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路基单位压力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之比的百分数。 6. 路基病害主要有哪些 答:路基边坡塌方:剥落、碎落、滑塌、崩塌及坍塌,路基沿坡面滑动,冻胀,翻浆。 第三章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 称为上路堤,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 按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 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016-12-19 路面平整度差?路面波浪?路面接茬不平、松散、路面有轮迹?路面壅包、搓板?这些沥青混合料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路面平整度差 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基底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后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较差。 (3)料底清除不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基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干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

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坏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1)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中面层的底层是地面层,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的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的路基,每一层的平整度都会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平整度的高质量。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烫平板的预留高和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中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斜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基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基层 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2 路面波浪拱不饱满,局部高点偏离中心线,或在路面纵向出现波浪,特别是造近侧石的偏沟部位出现路边波浪较多,使侧石外露不一致。主要是路面各结构层的纵横断面高程控制不力,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偏大,在两点之间的高程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控制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控

建筑工程质量与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与管理的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工程中,任何的决策过失和不当行为都有可能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因此,各个建筑企业要把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tv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blem is they have a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stab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build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 the whole project, any decision negligence and inappropriate behavior are likely to the stat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direct damage caused. therefore, each building enterprise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a top priorit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keywords: housing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都离不开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是人生安全,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强管理。若不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

1.路基概念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2.什么是路堑?什么是路堤? 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堑横断面的基本型式有台口式,全挖式和半山洞式三种类型。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它分高路堤、一般路堤和矮路堤三种。 3. 什么是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1,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2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4.路基的干湿类型主要有哪四种?主要有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种。 5.影响路基湿度的水的来源有哪些?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边坡和边沟渗入路基;(2)地面水——边沟及排水不良时形成的积水,渗入路基;(3)地下水——路基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以毛细水上升的形式上升到路基上部浸入路基;(4)水蒸气凝结水——在土的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5)薄膜移动水——在土结构中水的薄膜的形式从含水量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或由湿度较高处向湿度较低处流动。 6.表征土基强度的四个指标是哪些? ①回弹模量②加州承载比CBR值③土基抗剪强度④地基反应模量 7.路基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①路堤②路堑③半填半挖 8.改善路基水温稳定性性的措施有哪些? (1)换土,采用冰冻稳定性好的土类; (2)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加设垫层,提高路基表层温度; (3)设置隔离层,包括透水隔离层和不透水隔离层; (4)设置隔温层,使用炉渣、矿渣等多孔材料; (5)其它措施,包括增加路基填土高度,设置盲沟降低地下水,清除地面积水等措施。 9.路基常见的病害类型有哪些?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①路基沉陷②边坡滑塌③碎落和崩塌④路基沿山坡滑动⑤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⑥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冻胀与翻浆。 10.路基沉陷的概念及类型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类型: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引起沉陷。 11.碎落的概念 碎落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以及雨水冲刷和动力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 12.什么是路基临界高度? 所谓路基临界高度,是指在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潮湿时,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H0。 13. 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⑥植物覆盖。 人为因素主要有:①汽车荷载作用的大小和作用频繁程度②路基、路面结构形式③路基施工的方法和施工质量。④日常的养护工作质量⑤沿线人为设施等。 14.公路路基用土按粒径大小不同分为哪三类?可分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15.为什么说砂性土是最好的填筑材料?粉性土是最差的筑路材料? 答:砂性土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具有较大的内摩擦系数,强度和水稳定性均好。粉性土含有较多的粉土颗粒,干时虽有黏性,但易于破碎,浸水时容易成为流动状态。粉性土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升高度大,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病害。 16.何为矮路堤?其设计要点有哪些?

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题

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路基临界高度 2、轴载谱 3、轮迹横向分布 4、路基工作区 5、CBR加州承载比 6、疲劳特性 7、高路堤 8、截水沟 9、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10、石灰稳定类基层 11、路拌法施工 12、沥青贯入式 13、蠕变 14、松弛 15、车辙 16、路面容许弯沉 17、路面设计弯沉 18、弯沉等效换算法 19、缩缝 20、翘曲应力 21、临界荷位 22、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二、填空题 1、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包括()、()两方面。 2、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分为()、()、()、()四类。 3、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 4、路面横断面的形式随道路等级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形式,通常分为()和()。 5、行驶状态的汽车除了施加给路面垂直压力之外,还给路面施加()、()。 6、由于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较低,在应力反复加荷过程中,试件的受力状态不断发生变化,为此根据不同的要求有两种试验方法:()和()。 7、由于填挖情况的不同,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8、路基高度有()、()之分。 9、河滩路堤除承受普通路堤所承受的外力及自重力外,还要承受()及()的作用。 10、路基的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 11、按照挡土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 12、按照挡土墙墙背倾角方向的不同,挡土墙可分为()、()、()三种。 13、锚定式挡土墙通常包括()和()两种。 14、薄璧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两种形式。 15、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按照力的作用性质分为()、()和()。 16、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和()两大类。 17、地面排水设备大致包括()、()、()、()、()、()。

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

浅谈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与控制 摘要: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控制 abstract: the asphalt pavement a surface level off, solid, no juncture, driving comfort, wear-resisting, low noise, easy maintenance, during the short and appropriate built in stages etc, and in the highway and city roads built has wide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asphalt road surface quality problems produc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asphalt pavement, the common fault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本文对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一、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原因

质量控制论文

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论文题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 11程管1 姓名:西西弗 学号: 12 指导教师:魏蓉 2014 年 12 月 10 日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课程论文成绩总评表 学院:建工学院班级: 11程管1 注:论文总成绩=论文成绩(70%)+答辩成绩(30%)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课程论文成绩评分表 班级:11程管1 ;学生姓名:曹成攀 论文题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课程论文答辩成绩评分表班级: 11程管1 学生姓名:曹成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摘要: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重要。论述了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对其他工程项目施工有着指导意义。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对解决目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强调“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可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一、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建筑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它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二、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对于一般产品而言,顾客在市场上直接购置一个最终产品,不介入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的顾客(业主、投资者)必须直接介入整个生产过程,参与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对各种要素的质量管理。要达到工程项目的目标,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对整个项目过程实施严格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必须达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由于项目施工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后期的质量管理,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目标。 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工程质量不是旦夕之间形成的。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紧密衔接且相互制约影响,每一个阶段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过程质量应该为使用阶段服务,应该满足使用阶段的要求。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必需的程序,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工程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也关系到工程最终能否达到质量目标和被社会环境所容纳。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建设,需要平衡投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的协调统一,达到让业主满意的质量水平。因此,项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 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 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路面 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水泥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 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 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 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 到垫层和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 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 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 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扩散应力等作用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 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 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 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 影响巨大 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 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 检验 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 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 自重和载重 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 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 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 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 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 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 土的原则,宁填勿挖。采取保温措 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Ⅱ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 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主 要问题黄土的冲蚀和遇水湿陷,注 意排水。Ⅳ区——东南湿热区霉 雨、夏雨,加强排水,气温高、热 季长,注意热稳性、抗滑性和不透 水性。Ⅴ——西南潮暖区雨期较 长,土基较湿,注意保证路基整体 稳定性。Ⅵ——西北干旱区改铺沥 青路面。Ⅶ——青藏高旱区采取措 施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路面表层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 变化几乎完全同步,其温度较气温 高。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随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的 出现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后。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分 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气温和太阳辐射 是决定路面温度状况的两项最重要 的因素内部因素:为路面结构的热 物性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大气降水 和蒸发、地面水、地下水、温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不利季节路床 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 类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特性 路基路面材料分三大类型:土和颗 粒材料、沥青类材料、水硬性材料 极限强度:指材料在静载一次作用 下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 承受的最大应力 路基路面结构出现的强度破坏有: 1、因剪应力过大而引起沿某一滑动 面的滑移或相对变位2、因拉应力 或弯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虽然不同的质量事故原因不同,但典型的质量事故在某些因素上又可能有共性,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建造师可以了解质量管理 中的重点。 1、某单位科研楼屋面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1)案例介绍 某单位科研楼工程,框架结构,地上2层,建筑面积10266㎡,2008年7月20日开工,2010年5月20日竣工。本工程屋面采用卷材防水,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预制砖。在连 续潮湿高温的天气下,防水卷材和屋面砖发生了鼓起和变形。 (2)事故原因 经过现场勘探和屋面构造做法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1)本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的施工采用正置式保温方法,即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与结 构层之间。保温材料被密闭在屋面防水层内部,由于天气潮湿防水层下面的湿气不能得到及 时的排出,气体膨胀从而造成防水卷材起鼓。 2)屋面构造复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检查排气管道是否通畅,部分排气管道堵塞,致使防水层下部空间湿气膨胀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防水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3)由于屋面砖的起鼓对屋面防水卷材产生拉力(屋面砖和防水卷材之间通过水泥砂浆 粘接),造成屋面防水卷材被拉裂,导致屋面渗漏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造成防水卷材的使用 年限大大降低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处理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上述原因分析,采用了以下修复方案: 1)将起鼓部位的屋面砖取下,苏童被堵塞的排气管道。 2)对拉裂的防水层进行修复,并进行24h蓄水试验。 3)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部位的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并在缝内嵌沥青砂,即给屋面砖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4)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的屋面砖与女儿墙相交部位留置伸缩缝,并在缝内镶嵌沥青砂。 5)各道工序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4h蓄水试验。 (4)实施效果 针对该工程屋面砖大面积起鼓问题,经细致研究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编制维修 方案,严格依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女儿墙根部与屋面砖相交处设置伸缩缝,缝内镶嵌沥青砂,压光;整改后经24h蓄水试验屋面未出现渗漏。经过一个冬季、雨季后,屋面砖未出现起鼓。 (5)案例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及时发现排气管道被堵塞,防水层下部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保温层内部水气膨胀,防水层被拉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屋面排汽管道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 4.3.20条的规定执行:排气屋面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气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 该工程在施工中设置的分格面积不标准,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4.3.14条的规定执行:块体材料保护层应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宜大于100㎡,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 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施工作业的技术、质量、安全 等方面的交底。 施工管理人员应尽到其管理责任,严格施工程序的检查和验收,不能把不合格质量带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