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摄影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一、摄影基础知识入门1.1 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摄影是通过光线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过程。

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但真正的摄影技术始于19世纪初。

1.2 摄影机构成和原理摄影机由镜头、快门、感光元件等组成。

镜头负责调节光线,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感光元件记录图像。

1.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镜头口径大小的表示,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即相机感应器接收到光线的时间;ISO是感应器对于光线敏感度的设置。

1.4 曝光三要素曝光三要素是指在不同环境下合理地设置曝光参数,以保证照片质量。

三要素包括: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二、摄影技术2.1 构图技巧构图是指将画面中各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视觉上达到一定效果。

常用构图技巧包括: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2.2 焦距和景深焦距是指镜头中心点到感应器的距离,控制拍摄主体大小;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区域范围,受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影响。

2.3 光线控制技巧光线控制技巧包括:反光板、闪光灯、补光灯等。

反光板可用于反射阳光或其他强光源,以达到柔和的效果;闪光灯可用于低照度环境,提供额外的补充照明;补光灯则可用于室内或暗处拍摄。

2.4 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技术后期处理技术包括:色彩调整、剪裁、修饰等。

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技术可以使照片更加完美。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入门和一些常见的摄影技术。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巧,可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并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照片作品。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1. 曝光:指相机的感光芯片(或胶卷)暴露到光线的时间。

曝光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照片的明暗程度。

2. 快门速度:指相机快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

快门速度的选择可以控制画面中的运动模糊效果。

3. 光圈: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决定了相机镜头通过的光线量。

光圈大小的调整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效果。

4. 焦距:指相机镜头到感光芯片(或胶卷)的距离。

焦距长短的选择可以决定照片的视角。

5. 白平衡:控制相机对白色光源的反应。

不同的光源下,照片的颜色会有所不同,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可以让照片看起来自然。

6. 景深:指照片中前景到背景的清晰范围。

景深较大时,前景和背景都可以清晰展现;景深较小时,只有部分距离镜头近的地方才能清晰。

7. 对焦:确定照片中的主体清晰的过程。

正确的对焦可以使照片更加清晰锐利。

8. 构图:指照片中的元素摆放和组合方式。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吸引力和意义。

9. 视角:指从哪个角度拍摄照片。

不同的视角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10. 快门:相机镜头前方的控制快门的装置。

通过按下快门可以拍摄照片。

11. 曝光补偿:调整相机曝光量的功能。

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补偿值,可以使照片暗或亮。

12. ISO:感光度的单位。

ISO值的选择可以控制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13. 哈曼曲线:指照片中亮度的分布关系。

正常的哈曼曲线应该呈S型。

14. 相机模式:相机的各种拍摄模式。

常见的有全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等。

15. 镜头:相机拍摄影像的光学部件。

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16. 反光:指照片中明亮光线的反射现象。

反光的控制可以使照片更加平衡和舒适。

17. 色彩管理:指对照片中颜色的处理和管理。

包括校正色温、调整饱和度和修正颜色偏差等。

18. 布光:调整照片中光线的亮度、角度和颜色等。

合理的布光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层次感。

19. 合焦:指相机自动或手动对焦到合适位置。

合焦的准确性可以决定照片的清晰度。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摄影是一门用光影和色彩记录瞬间、表达情感与故事的艺术。

无论是想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追求专业的摄影成就,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镜头:负责捕捉光线和成像,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和光圈,从而影响拍摄的视角和景深。

传感器:类似于传统相机的胶片,是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的部件。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曝光的时间。

光圈:调节进光量的大小,影响景深和曝光。

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高ISO 会增加噪点,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快门速度。

2、曝光三要素光圈: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景深越深,画面中的清晰范围越大。

快门速度:高速快门可以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能创造出流动感和模糊效果,常用于拍摄夜景、水流等。

感光度(ISO):ISO 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但过高的 ISO 会导致图像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3、构图原则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平衡、稳定的感觉。

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4、色彩和光线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光线的方向:顺光使物体表面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侧光能够突出物体的纹理和轮廓;逆光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轮廓光和剪影效果。

二、实用技巧1、拍摄前的准备了解拍摄场景:提前到达拍摄地点,观察光线、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元素,规划好拍摄角度和构图。

检查设备:确保相机电池充足、存储卡有足够空间、镜头清洁。

2、拍摄角度和高度低角度拍摄: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有气势。

摄影基础常识

摄影基础常识

摄影基础常识
摄影基础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曝光:曝光是指在摄影中通过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和强度,使得感光材料(如胶片或传感器)能够正确记录被摄物体的亮度和色彩。

合适的曝光可以保证照片细节丰富,并避免过曝或欠曝现象。

2. 快门: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用于控制相机镜头前的光线进入时间。

快门速度的选择既能影响曝光量,也能决定拍摄运动物体时是否能冻结或模糊运动。

3. 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通量大小的装置。

光圈大小不仅会影响曝光量,还能影响景深,即照片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

4. 焦距:焦距是指摄影镜头到感光材料的距离。

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广角镜头能拍摄更广阔的景象,长焦镜头则可以捕捉远处的细节。

5. 白平衡:白平衡用于校正不同光源下的色温,使得照片中的白色看起来真实。

不同光源(如日光、白炽灯等)具有不同的色温,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可以保证照片色彩准确。

6. 对焦:对焦是指将镜头调整到合适位置,使被摄物体清晰呈现在照片中。

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可以帮助摄影师快速准确地对焦。

7. 构图:构图是指在拍摄时选择合适的视角和组合元素,使画面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

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三分法、对称构图、前景引导等。

8. 镜头选择: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广角镜头适
合拍摄风景和室内场景,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处物体,微距镜头适合拍摄小物体的细节等。

以上是摄影基础常识的一些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摄影基础知识2篇

摄影基础知识2篇

摄影基础知识2篇摄影基础知识(一)摄影是一种以光为媒介,通过物镜和相机等器材所进行的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将讲述几个摄影基础知识。

1. 光圈光圈是用于控制相机光线的的装置。

它由一组圆环或相似的板片构成。

通过变化圆环大小或移动板片来改变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数量。

这样就可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亮度和成像的深度。

2.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摄影师在按下快门按钮前,光从镜头进入相机与从快门口离开相机所需的时间。

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照片的曝光时间,可以制造出不同效果的照片。

3. ISOISO是相机的感光度,指在一定的光线条件下,感光器件吸收的光的浓度大小。

通常情况下,低ISO会产生较少电子垃圾,图片相对更清晰,但曝光时间会增加。

高ISO会产生较多电子垃圾,图片相对不是很清晰,但曝光时间会减少。

4. 焦距焦距是指从物镜前方到焦平面距离的大小,它直接影响到成像的大小和景深。

较长的焦距通常用于捕捉远处的主题,较短的焦距通常用于捕捉近距离的拍摄,特别是在宽角镜头中。

5. 镜头类型摄影的不同类型对应着不同的镜头。

广角镜头适用于广阔的景象,如风景和建筑摄影。

标准镜头最适合人物肖像摄影,长焦镜头最适合野生动物和体育拍摄,微距镜头最适合拍摄细节和小物件摄影。

以上是摄影基础的几个部分。

对于摄影的初学者来说,深入了解这些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摄影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二)摄影是一种艺术,结合了科学和技能来捕捉瞬间并产生美丽的图像。

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摄影的基础知识,以帮助您提高您的摄影技巧。

1. 曝光曝光是照片呈现正确亮度的情况。

你的相机中的曝光测量器将测量相机中的明亮程度,然后会自动设置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以便照片不会过度或欠曝。

2. 焦平面焦平面是光线进入相机后距离镜头的焦点最近的点。

对焦时,您正在找寻相机焦距的当前位置,并将其对准要拍摄的目标,以在焦距上实现最佳的清晰图像。

3. 景深景深是指一张照片中所有物体的距离范围,这些物体看上去在相机镜头前都是清晰的。

摄影知识基础知识

摄影知识基础知识

摄影知识基础知识摄影,是一门用光影记录瞬间、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艺术。

无论您是刚刚拿起相机的新手,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技艺的摄影爱好者,掌握一些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摄影的世界,探索那些关键的基础知识。

一、相机的基本构造与功能要了解摄影,首先得熟悉相机。

相机主要由镜头、机身、感光元件、快门、光圈等部分组成。

镜头就像是我们的眼睛,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视角和清晰度。

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比如广角镜头能拍摄广阔的场景,长焦镜头则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

机身是相机的“身体”,包含了各种操作按钮和显示屏,用来控制拍摄参数和查看拍摄效果。

感光元件则如同相机的“心脏”,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

常见的感光元件有 CCD 和 CMOS 两种。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长短的装置。

快门速度越快,能定格住快速运动的物体;快门速度慢,则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比如拍摄星轨、光绘等。

光圈则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量多少。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整体更清晰。

二、拍摄模式的选择相机通常提供了多种拍摄模式,如自动模式、程序自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和手动模式。

自动模式下,相机根据场景自动设置各项参数,适合初学者快速拍摄。

程序自动模式在自动设置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一些参数进行微调。

光圈优先模式适合拍摄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比如拍摄人像时,开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快门优先模式则适用于拍摄运动物体,通过设置合适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清晰成像。

手动模式给予了摄影师最大的控制权,能精确调整各项参数,但需要对摄影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构图的重要性好的构图能让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中心构图、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引导线构图等。

中心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心,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常用于建筑、倒影等拍摄。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横竖三等分,把主体放在分割线的交点或沿线位置,使画面更协调。

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

教学课件内容(一)关于摄影一.认识摄影二.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三.摄影的未来(二)摄影基础知识一.照相机的种类二.胶卷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四.曝光及其控制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六.摄影构图及用光七.景别八.摄影作品分析九.影片分析(一)关于摄影一.认识摄影(一)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1.摄影到底是什么?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4.摄影是艺术么?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1. 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2. 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3. 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

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

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

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

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卡蒂尔•布列松:摄影就是在若干分之秒内理解事件的意义,并同时找出能够恰当表现这一事件的准确结构形式。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摄影基础知识1. 光影: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影响图片的质感和表现力。

了解自然光、人工光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光线对拍摄的影响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曝光:曝光是照片中亮度的表现,影响照片的明暗和细节表现。

了解如何使用相机的曝光参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景调整曝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3. 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参数之一,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拍摄效果。

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底片或传感器对光的敏感程度,影响照片的噪点和细节丰富度。

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光线情况调整感光度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二、摄影构图1.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合理安排主体、背景、构图元素等,以呈现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效果。

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黄金分割、对称构图、透视构图等,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线条构图:线条构图是指在照片中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打造出更具视觉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了解线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引导线、斜线、曲线等,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3. 色彩构图:色彩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利用色彩对比和和谐来创造更丰富的表现力。

了解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冷暖对比、色彩搭配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三、摄影器材1. 相机类型:不同类型的相机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拍摄效果,了解不同类型相机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器材的基础知识。

2. 镜头类型:不同类型的镜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成像效果,了解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镜头的基本技能。

3. 滤镜:滤镜是摄影器材的重要配件,可以改变光线的成色和质感,了解不同类型滤镜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三脚架:三脚架是摄影器材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在拍摄中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支撑,了解不同类型三脚架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四、摄影后期1. 软件应用:后期处理是摄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了解图像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光:指睛天太阳的直射光和天空光,阴天、下雨天、下雪天的天空的漫 散射光以及月光 和星光。自然光的强度和方向是不能由摄影者任 意调节和控 制的,只能选择和等待。摄影者应注 意了解自然光的变化对摄影用光的影响。
人造光:是摄影常用的光源,它具有使用方 便、灵活的特点,其光照强度、
照明方向、照 明高度、照明距离、光线色温等都可以由摄影 者调控。可供摄 影照明的人工光源很多,除电 子闪光灯外,常用的还有聚光灯、 照相强光灯、
二、什么是CMOS?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中文全称“互 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
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
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 (带–电)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 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 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 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产生过热现象。
光的性质及作用
摄影常用的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大类。
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光,都有其特征:
1. 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2. 方向 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有多个光源诸如多云天气的 漫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3. 色彩 光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 彩。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 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一、什么是CCD? CCD和传统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于人眼对视觉的工作方式。只 不过,人眼的视网膜是由负责光强度感应的杆细胞和色彩感应的锥细胞, 分工合作组成视觉感应。 CCD经过长达35年的发展,大致的形状和运作 方式都已经定型。CCD 的组成主要是由一个类似马赛克的网格、聚光镜 片以及垫于最底下的电子线路矩阵所组成。目前有能力生产 CCD 的公 司分别为:索尼、菲利普、柯达、松下、富士和夏普,大半是日本厂商。
反差:反差,是指画面中影像不同部分的明暗差别的程度。明亮部分
与阴暗部分的亮度差别程度大,就叫反差大;反之,就是反差小。应根据 自然景物本身的反差情况,来选择反差性能不同的感光片。感光度低的片 子,反差大;感光度高的片子反差小。小反差有利于表现丰富的层次。
数码相机影像传感器
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 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 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 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的 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 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三、CCD和CMOS的区别: 相同像素下CCD的成像通透性、明锐度都很好,色彩还原、曝光可以保 证基本准确。而CMOS的产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对实物的色彩还原能力
偏弱,曝光也都不太好。
总的来说CCD质量好、清晰度高;CMOS价格便宜、更为敏感、速度也 更快、更为省电。
光的性质及作用 曝光控制 测光系统 曝光模式与曝光补偿 摄影用光
第三章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是照相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和相纸等材料的总称。感光材料一般
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两大类。在照明、电影电视摄制、印刷制
版领域中所用各类在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化学变化而达到使用要求的材料。
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 2大类。 它的特点就是在无光的状态下
呈绝缘性,在有光的状态下呈导电性。 在现代数码摄影中感光材料主要有主要有CCD、CMOS
各种感光材料常用专业术语
宽容度: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被摄景
物表面由最亮至最暗部分的差别,可以用阴暗的比例数表示。 宽容度的大小,主要是由胶片乳剂的性质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高感 光度的胶片比低感光度的胶片宽容度大。 宽容度大的胶片,能将亮度反差大的景物按比例地准确记录下来;宽容 度小的胶片则只能记录亮度反差小的景物。
感光度
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由胶片的生产厂家标定,它是 决定拍摄感光控制的第一个参数。
影响感光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一是卤化银颗粒的大小,银盐颗粒大的胶片感光度高; 二是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感光中心的多少,感光中心多的感光度高。 高感光度的胶片,能在光线较差条件下拍摄,但底片颗粒较粗,影像质量 会下降。低感光度的胶片,需要良好光线和照明条件,拍出的底片细腻, 影像层次丰富。拍摄的时候需要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选择底片的感光度。
感光度的标记
1、 G1 度。
2、 D I N 制 是德国的感光度标记法。 如 21 D I N 。读作 21 定。 3、 A S A 制 是美国的感光度标记法。 如 A S A 100° 读作 100 度。 4、 I S O 制 是国际标准的感光度标记。 如 I S O 100 / 21° (于1979年公布) DX编码:识别感光材料的资料数据》
根据感光度,黑白和彩色感光片都可分为慢速、中速、快速片。感光度越 高,成像颗粒越粗。 慢速片,感光度低于ISO50 中速片,感光度在ISO64至ISO125之间;快速片,感光度在ISO160至 ISO320之间;特快片,感光度高于ISO400。 普通摄影常用ISO100的感光片,新闻摄影常选用ISO400的感光片。
从摄影拍摄的角度来看,胶片的宽容度应是越大越好。
颗粒性:感光片上的影像是由银粒构成的。不同胶片的银粒大
小不同。银盐颗粒的大小,影响胶片对于景物影纹细微部分的分辨 能力。 感光度高的片子,颗粒较粗,适合用来表现粗质地的事物,如沙漠、
山石、树木、建筑,人物中的老人、渔民、矿工等。
感光度低的片子,颗粒较细,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器皿和人物中的儿 童、妇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