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调研报告

中国现代建筑调研报告
中国现代建筑调研报告

中国现代建筑调研报告

一,对现代景观建筑的了解和分析(建外SOHO,鸟巢,国家大剧院,天安门广场,798艺术街区等)

由日本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外SOHO,是一组通体透

明的建筑群,风格简洁明朗,然而走进里面,才遇见建筑

师对细节的偏执:

弧形和直线的走道容许不同角度的风景;每栋建筑

以不同角度站立;暴露在外的地底网球场懂得表达空间;

开放式的落地窗,三楼的私家走道,住客能看人也被看,

同时保持着一种安全的距离;

建外SOHO开放的空间和设计风格在北京是独一无

二的,她甚至将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她不是定位在步行街的商业区,像王府井,但是她有着和王府井一样的拥嚷和繁华的街市;她不是封闭的公寓住宅,但是你依然能够在自己的平台闲庭信步。”

鸟巢即国家体运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内,国家体育场造型呈双曲面马鞍形,形成体育

场整个的鸟巢造型。整体的空间结构新颖,建筑

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

力和视觉冲击力。。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中心天安门广场的西

侧,长安街以南,有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

侧的长廊,人工湖和绿地组成。

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整个建筑

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人们需经过水下通道进入演

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

统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国家大剧院外围的人工湖在冬天时湖面结冰,本地公民和游客可以在上面溜冰(但最终没有实施),同时人们在大剧院内时可以看到外面的水,感觉人的上空有一圈光环。

人工湖外又设有很多绿化带,形成了一个休闲文化广场。人工湖内的水采用分格设计,分格设计即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整体一致性。

为了保证水池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中心广场。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面是中国

历史博物馆,西面则是人民大会堂。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

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整个广场宏伟壮

观,整齐对称,气势磅礴。这些宏伟的建筑于天安门浑然

一体构成了天安门广场,成为北京的一大胜景。

798艺术街区位于北京的东北角,是一个

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它

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随着北京城区的发展,798厂等这样的企业

也面临着拆迁的命运,因此进驻了大批的艺术家,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

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以798厂为主的厂区的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巨大的现浇架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他建筑所少见。精致的造型,就很好的体现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丰富着798的文化内涵。

国家图书馆是座现代化数字图书

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文献收藏基

地,同时也是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

基地。二期新馆位居世界第三大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在设计上体现

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二期新馆

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水平伸展的体态和

简约风格,其巨型钢结构屋顶宛如一本“书”,由一个个“人”支撑于充满了浓重中华文化色彩的底座之上;

进入大厅首先是一部无支撑扶梯从二楼直通四楼,方便读者进出阅览室;

在新馆通透开阔的中庭,国图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四库全书》置身其中。这让新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功能外,还平添了展示中国悠久文化和珍贵历史遗产的功能。置身开放、舒适、现代的阅览大厅,从任意

角度都能欣赏到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而它的书架和装书的木盒因其统一有序且富于节奏感的外观而流露出建筑之美。

这次北京的调研活动是环艺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识和学习,我提高了独立观察,分析和评价建筑环境,景观环境等专业关系功能的能力。

参考文献:《中国建筑史》

调研时间:3.3~3.17

调研者:

绿城桃李春风考察报告

绿城桃李春风Lvcheng Tao li chun feng ——生态部——

一、项目简介 绿城桃李春风 Lvcheng Tao li chun feng 集绿城20年别墅营造经验之大成,云栖玫瑰园等杭州顶级别墅设计师又一匠心力作,开创中国极小别墅之先河,深具逸格的中式建筑风骨,代表千年来国人的最高级审美意趣,通透的空间布局辅以丰富而私密的体院布局,形成林中有墅、墅中有园的居住形制,让四季景致成为别墅设计的点金之处。实行带地暖的全精装交付标准,同步引入智能化家居设施,以现代科技升华田园墅居。 绿城·桃李春风,约30分钟快速路网直通杭州主城,邻地铁5号线民主村站(预计2019年通车),地处64.5平方公里的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内,奢享10平方公里潋滟水域。项目紧邻浙江省千亿级 规划的“森林硅谷”——青山湖科技城,坐享一站式SHOPPING MALL、五星级酒店等城市地标。

二、规划思路 项目当中设计概念是处在郊区的别墅,和我们以往所想象的别墅完全不同,以小镇的模式营造全新的、健康、娱乐、休闲社区。除了别墅区有居住的别墅以外,还有最关键的小镇中心,这个小镇中心能够提供城市生活,在郊区当中能够提供城市生活。 提供的小镇中心当中,把杭州、上海最有名的居住感觉或者城市意向植入当中去,通过前后两个湖面,前面可能造出杭州的繁华,儿童在这里有所学,青年人在这里有所乐,老年人在这儿有所养的理想生活图景。 除了有生活,除了有购物,除了有吃、有喝,还有学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里面做了小礼拜堂,禅修堂,使精神得到升华,也是精神的修养场所。

三、基本参数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分析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李先逵 内容提要 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 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

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阐释和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的审视,以吸取其合理的营养。 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 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张之辞。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寻访上海历史的脉搏 学号:101215118 姓名:钱承恺

2008年发掘 200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在5个方面有了显著突破:一是开掘面积8000平方米,探方近250方,使遗址的文化内涵大面积地显现;二是遗址的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东周文化等遗存的叠压关系更为清晰;三是进一步揭示了广富林文化时期,当地先民的饮食、居住、墓葬等习俗;四是发现了部分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生产、生活环境,即遗址东北部的大片湖泊;五是广富林东周文化遗存有重大发现。 此次大规模考古的具体地点是在广富林遗址的最北端,在那里发现了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生产、生活环境,即遗址东北部的大片湖泊。湖泊的沿岸发现大量木桩,其面积约1000平方米。木桩应该是当时的渔业捕捞设施和沿湖泊的住宅。而在生活区发现的一条壕沟内,出土了许多良渚文化的陶器碎片,这是良渚人丢弃的生活垃圾。从而推断,良渚时期人们的生活地带也在附近。故该遗址存在着良渚文化与广富林文化在同一地点的胶着之状况。 广富林文化时期的住宅为干栏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两种类型。遗址北部湖边发现广富林文化木构建筑,这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在湖边遗址发现有排列整齐的柱洞,原本有木桩,为干栏式建筑的房基,木桩上架梁,再在梁上铺板,以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这些房屋都是独立的小房子,当时尚未形成村子,而是以原始村落形式存在。在湖边遗址还发现了大批陶器、植物遗存,另有梅花鹿角、猪等动物遗存。考古发现有一处地面式建筑,为平地起建,墙体已经倒塌于生活面上。生活面土壤呈浅红色,先民将平地烧烤,使其变得干燥、坚硬,便于生活。倒塌的墙体为红色,可以断定该建筑是因火烧而倒塌。从倒塌的这一片墙体实物推算,这类地面式房屋的墙高在0.9米以上。这种木骨泥墙反映出先民已懂得在制作墙体的时候,往泥土里以木、竹为筋,以加强墙体牢固度,类似于今天的钢筋水泥混凝土。 此次考古,在广富林遗址首次发现了稻壳和稻米,据此判断,上海的先民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以往,良渚文化时期的稻米已被发现,此次发掘出的广富林文化时期稻壳和稻米,数量较多,形态完整,是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稻作史和农业经济形态的珍贵材料。而同时发现的鹿角和猪骨则表明,广富林文化先民已把猪和鹿作为主要的肉食来源。 发掘中还首次发现了8座广富林文化墓葬,填补了广富林文化未发现墓葬的空白。广富林文化墓葬为土坑竖穴墓,长度皆在2米左右,宽约0.8米。其中35号墓发现有随葬品,数量较多的随葬品被放置在主人腿部左侧。随葬品中有煮饭用的鼎、收割用的石镰,但比生活、生产实用器物的体积要小,且制作较粗糙,由此鉴定为冥器。广富林文化墓葬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而一穴为特别的曲肢葬。墓穴主人头向右侧,双手半举至头部,双膝弯曲,这些现象与规划严谨、葬俗统一的良渚文化墓葬差异明显。包括此次发掘出土的此穴在内,上海地区共出现了三穴曲肢葬。一穴发现于福泉山古文化遗址,经考证为陪葬;另一穴发现自马桥文化遗址,骨架作双手作捆绑于背后状,明显为犯规处死。那么,这具广富林文化的曲肢葬主人,他是否死于非命呢?由于墓穴非常小,仅容一人弯曲安置,此人的双手高举至头,有被强制性放入迹象,因此,此人很可能是因犯规而被处死。 考察主题上海历史之根 考察时间2015.10.21~2015.10.24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 图书馆调研报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书总被人们看作是神圣的东西,而存放书的建筑更是被看作神圣的殿堂加以点缀和美化。 (清华大学图书馆旧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而高校的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一座图书馆犹如一部永恒的作品,刻写着学校在不同时代的风雨历程。纵览现代高校图书馆馆楼设计,可谓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概括来说,图书馆外部造型集典雅、庄重、美观于一体,内部讲求通达、方便、舒适。既要坚持馆舍布局科学、适用的原则,又要给人以建筑美的享受。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新馆为例。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逸夫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清华规划建设的成功典范。1919、1930、1991年分三期建成的图书馆,总面积27940平方米,一二期天衣无缝,二三期珠连壁合,是墨菲-杨廷宝-关肇邺三位建筑大师的共同杰作,获得国家设计金奖的新馆设计是继承和创新的范例。 新馆在位置和高度选择上,它尊重大礼堂和一二期老馆的中心地位,甘居偏位和次高;但却一箭双雕,形成了图书馆区和西大操场区两个环境空间;在建筑形式

上,和旧馆建筑在呼应中有变化,采用欧美建筑形式的同时,不沿袭“一览无余”而吸收中国传统的几进几出、院中有院;选择传统建材“粗粮细作”的同时,应用了现代科技成果铝合金大玻璃门窗采光、共享大厅天窗采光通风。 二、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园未名湖南岸的燕园中心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新馆与旧馆浑然一体,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藏书700万册,成为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新馆的对称布置外型尺度空间体量建筑装饰。新馆地上六层局部七层,地下二层。与燕园中心建筑群相协调融合,并成为中心建筑群体的主导建筑。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一、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 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筑不仅具有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外型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地方特色、富有艺术性。馆周围的绿化区,馆前的喷泉、小品、荷塘,馆内外的雕塑壁饰、字画、名人名言、室内视觉舒适的色彩环境、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等营造了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令读者赏心悦目。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内外美的和谐统一。不能只追求局部美,而忽视了于周围环境的和谐。 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主配楼采用了歇山顶和攒尖顶及相应的外檐形象,将模数式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有机结合,使图书馆的整体设计与周围建筑和谐一致,突出文化氛围,力求典雅、古朴、清新很好的解决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07T10:49:45.8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何明 [导读] 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何明 320401198xxxx13716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和建筑施工之间的重要工作,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趋势;节能 引言: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规划,构思方案,或设计方案和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渗透着合理性的理念。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理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建筑设计方式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分配、建筑功能的合理构建,为广大群众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 1、现代建筑设计内涵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日常,也是在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建筑是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最基础的生存环境,逐渐完善建筑空间的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另外,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空间都是在建筑设施中完成的。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要结合实际考虑人们在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以此来提升生活的乐趣。随着建筑设计工作量的逐年增加,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存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设计质量的问题,建筑设计方案缺乏创新和可行性。建筑设计包括许多技术,如:建筑物理、材料、构造、结构、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是建造房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建材,进行设计时不要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有关规范以及标准进行,而且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如:物理要求、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确保精确到位。建筑设计工作中做到结合实际是基本的要求,坚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设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应该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完整、全面、系统地坚持合理性原则。通过对当前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及探究,可以看出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格外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重视建筑物的形象以及艺术感,进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当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第二、技术措施要合理;第三、经济效果要理想;第四、应当满足建筑美观要求;作为建筑作品的开发或是设计者,应当加强注重对建筑实体功能造型的处理,继而保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2.1重视建筑艺术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要求也是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主要包括了对建筑内部与外部以及各层次、各环节中的设计,使建筑在施工后可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另外,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外部设计对突出建筑物的特点以及对居住者心理的影响。在进行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平面功能设计方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合理的利用平面功能分析法能够有效的将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筑物设计还需要重视建筑的外部形象以及艺术感,建筑物的艺术感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充分发挥符号对建筑物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让建筑物成为一个独一无二和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标志,是符号的意义。 2.2资源合理分配 建筑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发展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困境,要结合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的实际,将合理性原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资源整合中,通过建筑设计平衡各方面利益,做到对发展的有效保障。结构和空间在建筑物内部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要想真正的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确保建筑设计符合一定的要求等,就需要合理的控制好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以及空间的关系,合理的分配建筑结构,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而实现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分配。实现建筑方案设计和城市土地,空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互相协调,相互组织,积极配合城市车辆以及人流,从一定程度上说,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2.3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的深入,各行各业都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借助自然因素来装饰和点缀建筑外部形象,进而有效的体现出建筑物的自然美,将建筑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协调。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是住宅建筑的基本特点,这类特点的实现需保证设计环节遵循因地制宜思想、整体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其中整体设计思想指的是综合结合气候、当地文化、经济等因素开展设计。同时,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应极力避免只注重某一个片面因素而忽略统筹整体所产生的设计缺陷。建筑设计应当立足于施工环节,应当重视起可实施性以及可操作性,在保证施工的要求之下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总之,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得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利用,平面技术发挥对建筑功能的分配和调整,空间结构技术发挥对空间以及结构的有效调度,保证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3、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3.2建筑节能化设计 现代建筑中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建筑设备以及更具备现今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新技术,在提高建筑效果的同时增加了节能环保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时,要将节能意识融入到原有的基础设计中。在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围绕防晒墙与架空屋顶、遮阳板、窗户玻璃、自然通风开展的设计均可较好满足住宅建筑的节能诉求,而这些设计往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例如,在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中,遮阳板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夏季建筑内部所受辐射,结合计算机实现遮阳板的智能控制,即可较大程度降低

建筑装饰材料的调研报告

建筑装饰材料的调研报 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建筑装饰材料的调研报告 姓名:李雪妍 班级:装潢一班 指导老师:康凯 内容提要 装饰材料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室内材料,一步范围室外材料。我将针对建筑装饰室内材料的石材、木材、玻璃及涂料进行调研。地面装饰材料,以木地板为主按结构分类有:实木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竹木地板、防腐地板、软木地板以及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等,我设计的房间地板需要防滑性。墙体材料,以壁纸及涂料为主,涂料则是乳胶漆,因为乳胶漆色泽柔和持久,易施工可清洗。顶部材料,以石膏板吊顶、装饰石膏角线为主。玻璃材料,需要良好的透视、透光性能和良好的隔音效果。 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玻璃、木材、石材等的主要特点,其正确区分出各类材料,同时了解市场对各类材料的需求。 关键词:防滑性、易施工、隔音好 调研时间:2017年6月2日 调研地点:宜家 材料调查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 1.按材质分类: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木材、无机矿物、涂料、纺织品、石材等种类。 2.按功能分类:吸声、隔热、防水、防潮、防火、防霉、耐酸碱、耐污染等种类。 3.按装饰部位分类:外墙装饰材料、内墙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顶棚装饰材料。 木材调查 木材分为软材和硬材,木材具有轻质高强,弹性韧性佳,耐冲击和振动,加工性和吸声性好,导热性低,花纹色泽自然美观;具有吸湿性,会引起干缩湿涨,翘曲变型的特点。中国市场有些专门宣传地热专用地板,其实,只要做到基材稳定,不开裂,不变形,环保性能高,能够保温导热,连纯实木地板,地暖都能使用。 地板的分类有很多,按结构分类有:实木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竹木地板、防腐地板、软木地板以及目前最流行的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等;按用途分类有:家用场合地板、商业场合用地板、防静电地板、户外地板、舞台舞蹈专用地板、运动馆场内专用地板、田径专用地板等;按环保等级分类有:E1等级地板、E0等级地板、JAS星级标准的F4星地板等。 木材家具的分类:

中国近现代史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报告 自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控制,国家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与侵略下,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不难看出中华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断尝试,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为基本制度。那么为什么例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都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最终中华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

一、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到来自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此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之中,一方面,中国人民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主义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二、中国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其价值内涵决定的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是由其内在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了其真理性,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日时就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 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探索"引领党和全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至今日我党仍是始终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依此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发挥执政优势;其次,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为解决世界各国发展问题提供了一般性的原理,并为中国共产党加以灵活运用,将一般原理转化为个别原理"使之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在形式和风格结合起来,来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现代室内风格调研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室内与陈设设计 专业年级2011级艺术设计(环艺)姓名邱天华 学号 2 教师林金梅 成绩 日期2013年12 月16 日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分析 (一)历史概况 简约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有人说起源于现代派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他提倡LESS IS MORE.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作到最大程度的简洁.,这符合了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萧条的因素.。得到人们的一致推崇。由此,可以看出.:简约风格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的细节的把握, 每一个细小的局部和装饰,都要深思熟虑。在施工上更要求精工细作.。是一种不容易达到的效果,简约风格也是优姆橱柜最受欢迎的设计风格。 (二)风格设计特点 (1)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在空间平面设计中追求不受承重墙限制的自由。 (2)室内墙面、地面、顶棚以及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纯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其特征。 (3)尽可能不用装饰和取消多余的东西,认为任何复杂的设计,没有实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建筑造价,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 (4)建筑及室内部件尽可能使用标准部件,门窗尺寸根据模数制系统设计。 (5)室内常选用简洁的工业产品,家具和日用品多采用直线,玻璃金属也多被使用。(三)陈设元素及相关品牌介绍 1、家具陈设 (1)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烈,这是现代风格家具的特点。 (2) 大量使用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作为辅材,也是现代风格家具的常见装饰手法,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拘束的感觉。 (3)由于线条简单、装饰元素少,现代风格家具需要完美的软装配合,才能显示出美感。例如沙发需要靠垫、餐桌需要餐桌布、床需要窗帘和床单陪衬,软装到位是现代风饰的关键。 相关的家具品牌有:曲美家具、红苹果家具、宜家家具、依多维家具、锐驰家具、非同家具、富之鸟家具、北欧风情、普林生活。

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

关于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考察的事迹报告 专业班级: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1级2班 学号:20110541235 姓名:李敏 摘要:通过这次对家乡近现代历史人物刘伯坚的生平事迹的考察,我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为祖国的解放做出的伟大牺牲,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明白身上的重大责任,努力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的更加富强作出不懈的奉献。 关键词:刘伯坚革命精神奋斗 正文:无前的革命精神代表的是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在社会不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精神是我们忘记和缺少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深层次领悟和传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这个寒假,我对我们当地的革命历史人物刘伯坚的生平革命事迹做了一次实地考察,通过这次考察,我不仅重新学习了我们上一代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精神,更明白了我们身上所承担的伟大光荣的历史命令。 首先,我参观了以纪念刘伯坚烈士而修的刘伯坚纪念馆,在纪念馆里面,除了陈列了大量关于刘伯坚在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的宝贵文献和其本人作的优秀诗文之外,还向广大市民展列了一系列革命先烈在革命中使用过的器皿和各种什物,具有很高的珍藏价值。在刘伯坚纪念馆里面,我仔细阅读了关于他的革命英雄事迹和书籍,对其生平事迹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刘伯坚,1895年1月生于四川省平昌县,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一边做工一边学习。1921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曾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刘伯坚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刘伯坚回国,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推动冯玉祥部接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举行著名的“五原誓师”,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刘伯坚先后从武汉到上海,做党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再次被党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同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下半年,刘伯坚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

北京现代建筑调研报告讲解

北 京 现 代 建 筑 调 研 报 工学院建筑系 12级建筑学楚 高健 1201080020

国家大剧院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 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18000多块钛金 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 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造价达3000万元。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现代的国家大剧院与古老的紫禁城并肩而立,秉承传统与创新求变是建筑业永恒的论题。入选美国《商业 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

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京城有特色、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实在是美不胜收,难以穷尽,这里或许只是窥豹一斑罢了。一个城市需要激情,而这种激情更多的将来源于城市建设的线条与足迹。建筑是城市的脊梁,铸就着城市的力量,见证着城市的辉煌。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北京正在崛起。我们期待着,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中,北京城市的建筑不断创新和提升,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建筑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抒写出“宏大叙事”般的建筑史诗。 组成壳体的钛金属强度大、耐腐蚀,且既有柔和的阳光色调,又有高科技金属质感,是一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器的金属材料。这么大面积的钛板壳体在世界建筑史上尚无先例。攻克难题景观水池四季碧水冬不结冰夏不长藻国家大剧院设计中最具灵性的部分是剧院周围的那一潭碧水,这一面积为35500平方米的水面为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据国家大剧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景观水池分为22格,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水池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水池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保证冬暖夏凉。在冬季水温较低和夏季水温较高时,池水经循环水泵再经全自动过滤器后进入冷热源机房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节池水温度,从而使水面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城市建设也因此而日新月异,居住者对于建筑设计要求也随之拔高。但就当前来看,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基于此,笔者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主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发展趋势;主流 在当今经济与社会极大发展的前提下,生态和环保仍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简明、浪漫以及复古情怀俨然成为当代创造热点,这在建筑行业中也有具体体现,并在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前建筑设计各类发展趋势来看,实用主义建筑、绿色生态建筑以及高科技智能建筑成为建筑设计在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人类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新工艺、新技术、科技知识以及自然资源用于建造能够与人类活动要求相适应的人工环境可称之为建筑。建筑类型包括多种,如学校、住宅、医院、体育、酒店以及商业办公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其风格也有所不同,其功能和类型决定了其个性特征需要以不同建筑形式进行表达。而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功能质量也随之提升,居住者使用更为便捷,同时舒适度也得以满足。 建筑设计应始终保持与环境相适应,其建筑风格、色彩、立面应与周边建筑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建筑设计应采取合理、先进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功能目标与技术手段二者之间的和谐一致,坚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充分结合的设计理念,对经济、技术以及环境等客观条件予以综合考虑,并尊重客户需求,坚持理性前提下的创意和个性。 作为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综合系统工程,建筑设计在其各工作环节中始终秉承经济适用理念。因而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全过程的优化控制是极为必要的。优化建筑设计有利于保持方案的最佳性,并通过最短路径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与使用,进而通过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来实现既定目的。就此点来看,信息、情报以及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只着眼于设计质量合乎设计要求,或仅仅依靠设计条文和相关规范的被动性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这与现代化发展趋势也难以适应。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绿色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现代建筑对太阳能加以充分利用,或通过设计节能型建筑围护结构,以此来降低空调以及其他采暖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以自然通风原理为

中国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江苏苏州地域的民居形态分析 姓名:钱书恒班级:环艺10-1 学号:10103070124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历史文化时期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民居是最为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民居常常呈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江苏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因而造就了当地民居的典雅和精致。 我今年夏天和同学有幸去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杭,完全是自助游,在去之前,也对当地的文化和建筑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为时共七天,亲身实地的体验一把江南建筑。其中苏州对我印象更为深刻,第一是因为有关苏州的行程是我筹划安排的,第二是因为,苏州与杭州相比,传统的文化气息保留的更多,随处可见具有江南传统气息的民居建筑,而杭州更大,给人更多的像是现代的大城市。所以,我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机会,结合自身感受,更 深的去探求一下江苏的民居,我参考的主要资料 是雍振华老师编写的《江苏民居》一书。 在唐中叶时,北方战乱频繁,土地荒芜,民 不聊生,安史之乱后,北方出现了比西晋末年规 模更大的汉民南迁。当时,在迁移的人群中,不 仅有大量老百姓,还有官员和士大夫,而且大多 数是举家举族南迁,由于江南比较安定,经济上 相对富裕,因此导致人口越来越密集。历史上三 次大规模的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除了宗室、贵族、官僚地主、宗族乡里外, 还有众多的士大夫,文人学者,他们的社会地位、 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较高,到达南方后,无论在 经济上,文化上,都使南方地区获得了明显的提 高和发展。 江苏自然环境优越,在我国广袤的疆域中,江苏的自然环境堪称的上得天独厚,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样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我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都曾与其有交集。丘陵地区常常被视为理想的居住之地,始终存在着人们的生活印记。因为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定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无数人的生产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居住建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砺,这里的民居已适应周围的环境,从而显现出地方特色。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江苏基本上由长江和淮河下游的大片冲积平原组成,全省的地势总体上相当低平,是中国地势最为低平的一个省份。江苏省的平原面积7万平方公里左右,占全省面积的69%,主要包括长江下游两岸的太湖平原、高沙土平原(均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的里下河平原、黄淮平原以及东部滨海平原,这些平原之间连为一片,并无显著的分界线。 江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文化重心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江淮地区到唐宋以

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认识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 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至少,第一以"建筑大师的杰作"作为衡量尺码,第二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发展的历史作为参照。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的思维定势,不是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蓦然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一、现代风格的诞生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 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调研: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业、农民巨大变迁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也可对比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社区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写出调查报告。 2、某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当今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分析一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地区红色旅游的实施战略。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老红军、老革命的真情人生访谈;参观访问长征故地:重新梳理革命历史,挖掘长征精神和内核。审视70年前那群勇

士们创造的奇迹,面对老红军老革命时,我们会扪心自问一下:什么是人类在身处绝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什么是人类对信念和理想的执著?什么是坚强、忍耐、拼搏?如何在功利的社会中找回迷茫的自己、如何净化自身……写出访谈录或考察报告。 5、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对当年侵华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暴行进行调查,如侵华日军在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揭露当年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激发爱国主义,以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写出调查报告。 6、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对近代以来历史选择的理解、课程内容认知及接受程度的调查思考。【若选此题,必须要有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

建筑学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课题简介及选题意义(前言):目前我国都市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因此,应打破传统的选址思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商业园区;进行人性化的商业规划和设计,建立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注入现代商业文化理念,打造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建立起一套和谐高效的公共管理系统。我做了一系列的调研。。 这次选择这个题目(西安市长安区某小区商业综合配套建筑设计)作为毕业设计,我是这几方面考虑的: 第一,进一步认识城市设计课程。商业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商业建筑,必定与城市,城市设计脱离不了关系,它的设计最初应是从城市出发,以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为己任。它的建设必定丰富了城市,便利城市的居民,提供居民生活的良好环境。 第二,进一不了解商业建筑,掌握更加现代化的商业建筑的手法。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种类型建筑的设计手法,但商业这一部分比较薄弱且不够系统,应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去系统以下商业建筑。并总结以下建筑设计的步骤和系统的方法。 第三,进一步对商业模式的演变和现代山业存在的问题做一系列的阐述,将商业中心建设成服务人类,方便人民的服务机构,并且应具备人性化,现代化,与自然结合,融入自然,体现人本的特点。 第四,对自己的设计能力及各方面的调节能力,统筹计划的能力做一些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调研对象:西安市长安区党校周遍环境调研。其位于秦岭脚下,周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城市亦城亦乡,令人舒畅。 调研目的: 商业网点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承担着城市的商业服务,又是城市繁荣与否的标志。因此建设和发展城市商业、完善城市商业的服务功能是当今发展城市经济和构造城市风貌的重要课题。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目前我国都市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以及服务体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商业中心的投建开发缺乏自然元素。二是商业中心的整体规划设计缺乏地下、地面、空间三维的立体式交通传输体系和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体系。三是商业中心的建筑风格缺乏现代商业文化理念。四是商业中心缺乏和谐高效的公共管理系统。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全新的视觉,将人性化理念注入现代都市商业,探寻最理想的都市商业服务模式。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所做课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的的对象为场地地貌,场地的周遍环境,周遍的人文环境,周遍居民的生活状况,商业设施,经济条件。 调研对象的现状: 区位条件:场地位于西安长安区韦区内,坐落于秦岭脚下,该地区四面环山,虽然已接近城市的边缘,但这里感觉不到郊区,农村的感觉,相反,它与城市接轨,到处体现了城市的新风尚,新面貌,而又加了写乡村的气息,亦城亦乡。 这里原是城中村改造而来的城市,在城市中穿插着农村,居民普遍的消费水平不高,在这一地带有两个大学,一个高中,为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都偏低。 场地周围及其附近一带的居民数量很多,但是这里的公共设施很少,没有一个公共集散场地比如说一个大广场,休闲交流的场所,儿童游戏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