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案例1231.哥仑比亚航天飞机失事2003.2.1 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著陆前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美航天负责人为此辞职,美航天事业一度受挫。

事后的调查结果也比较令人惊压,造成此灾难的兄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仑比亚”航天飞机有2万多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度高温,避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客被融化。

航天飞机是高科技产品,许多标准是一流的非常严格的,但就一块脱落的隔热瓦,0.5%差错葬送了价值连成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宝贵的7条生命。

我国的澳星发射失败只是因为配电器上多了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点小小的东西使澳星发射失败。

2.海尔1985年砸冰箱事件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在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

所以海尔的员工就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

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质量创名牌。

海爾在生産經營中始終向職工反復強調二個基本觀點:用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

在生産製造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精細化,零缺陷”,讓每個員工都明白“下道工序就是用戶”。

這些思想被職工自覺落實到行動上,每個員工將質量隱患消除在本崗位上,從而創造出了海爾産品的“零缺陷”。

海爾空調從未發生過一起質量事故,産品開箱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00%。

3.从“扁鹊论医”看质量管理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看质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公司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然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往往难以控制!8个故事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1]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

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2]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质量管理哲理故事

质量管理哲理故事

质量管理哲理故事质量管理哲理故事篇(一)一个质量奇迹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

在厂方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而军方要求产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厂方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率,除非出现奇迹。

但军方强烈要求: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1000名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跳伞而送命。

相持不下之时,军方决定改变检查质量的方法,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99.9%与100%,看来差距微乎其微。

单就产品质量来说,不但厂家认为没啥了不起,就连消费者也认为不能挑剔过分。

所以,司空见惯和不以为然就变成了众口一辞的认同。

然而,就因为有了这99.9%,1000名士兵就有一个无辜送命。

为了捍卫生命,稍加一个措施,就诞生了奇迹。

领悟:改变检验制度,创造了一个质量奇迹。

奇迹的诞生有时发生在司空见惯的不以为然之中。

却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特定的主人公,或者说特定产品下的特定质量管理制度。

因此,奇迹的诞生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也不简单。

质量管理哲理故事篇(二)四个朋友四个朋友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某些人,任何人及没有人。

这里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每个人都肯定某些人会做的,因为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是最后却没有人做。

某些人因此而愤怒,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工作。

每个人也认为任何人也会做的,但没有人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做。

结果,每个人都会责怪某些人,因为没有人去做任何人也会做的事。

领悟:了解质量管理的定义及职责范围,做到各司其职。

其实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那么,质量管理者的职责范围是什么呢?l、宣传贯彻产品质量法律法规;2、编制和控制质量管理程序文件;3、质量检验用文件的准备和管理(完整、正确、齐全、统一):设计部门提供的文件、工程工艺部门提供的文件、销售部门提供的文件、标准化部门提供的文件、有关标准化方面的资料;4、产品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5、检测设备的配置和管理;6、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做质量一定要知道的十则故事

做质量一定要知道的十则故事

做质量一定要知道的十则故事看故事学品质做质量一定要知道的十则故事不要说你都听说过,不要说你都知道这些,再看看这些与质量有关的故事--—--小故事一: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二: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品质思考:这两则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要做好预防,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品质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预防。

小故事三: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故事一:草木知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他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

他认为,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有一天,国王决定验证他的观点。

他召集了全国各地最好的工匠来参加一项竞赛。

每个工匠都要制作一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并交给国王评审。

比赛开始后,工匠们全力以赴地展示自己的技艺。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到了评审的日子。

国王在寝宫里等待着工匠们的作品。

首先进入国王眼帘的是一件栩栩如生的花卉木雕,花瓣娇艳欲滴,枝叶栩栩如生。

国王对这件作品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件高质量的木雕。

然而,接下来进场的是一件更加精美的作品。

这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鸟雕,羽毛的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仿佛随时可以飞翔起来。

国王震惊于这件作品的精湛工艺,认为这是更高水平的质量。

正当国王准备宣布胜出者时,一个年轻的农民走进了寝宫。

他手里拿着一颗小小的种子,说这是他的作品。

国王有些怀疑,但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农民将种子放在土地上,然后嘴里念叨着什么。

不久,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那颗种子迅速生长起来,成长为一棵高大的树木。

树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和鸟儿。

国王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意识到,真正的质量不仅仅是外表的精美,而是内在的力量和生命力。

这个农民用一颗种子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从此以后,国王更加注重产品的内涵和价值,鼓励人们用心去创造优质的产品。

这个故事也被流传下来,提醒人们,无论是制作产品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质量和内在的力量。

故事二:质量至上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陶工叫做李明。

他非常热爱陶瓷艺术,并以制作高质量的陶器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富商听说了李明的名字,决定亲自前往购买他的陶器。

他带着大量的金银和珠宝来到了李明的陶坊。

富商看着摆满货架的陶器,心生欣喜。

他想要买下最漂亮、最昂贵的陶器。

然而,李明却向他推荐了一件平凡的小碗。

富商不解地问道:“这只小碗看起来普通无比,为什么你要推荐给我?”李明微笑着回答:“请您细心观察。

质量管理小故事

质量管理小故事

质量管理小故事从经典小故事中领悟质量管理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有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1、以上的“病”可以认知为“质量事故”。

能够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展开消解,才就是“仁义之善者也”。

2、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

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3、对于顺利处置已播发质量事故的人必须展开奖励,同时,更要对防治质量事故的人和犯罪行为展开奖励。

4、质量主管需要不断地以此事例培训和说服老板。

有个老太太趴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真的它马上就可以坍塌,见到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宽容地告诫道:“那堵墙必须好像了,离着点跑吧。

”被告诫的人疑惑地看著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跑过去了——那堵墙没好像。

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到我的话呢?!”又有人走过,老太太又不予劝说。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跑过去,并没碰上危险。

第四天,老太太深感有些怪异,又有些沮丧,不由自主便追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好像了,老太太被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1、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难呐2、快要好像的墙,它始终就是必须好像的,不要存有任何九死一生的心理3、我们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

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

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改善,并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

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伤及的不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辨认出袋鼠从笼子里走出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指出就是笼子的高度过高。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之名副其实质量月是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对质量意识的重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这个月里,许多公司会组织员工参与各种活动,其中就包括讲解质量相关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蕴含着许多有关质量管理的道理。

在质量月的氛围下,员工们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

故事一:拒绝次品,追求卓越从前,有一个小镇的一家制鞋厂,以生产高质量的鞋子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小孩走进制鞋厂打鞋。

这时,一个鞋匠正在严格地检查鞋子的每一个环节。

小孩看着鞋匠的工作,好奇地问:“为什么你这么认真地检查每双鞋子?”鞋匠微笑着回答:“我的孩子,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的鞋子,让顾客满意。

只有每双鞋子都经过严格检查,保证没有任何瑕疵,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鞋厂的鞋匠追求卓越的态度。

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外观,还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的道理是: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拒绝次品,追求卓越,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故事二:质量责任无小事在一个工厂里,一个工人发现自己的工作台上有一个小问题,他没有理会,以为这只是一个细枝末节的小事。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导致整个生产线出现故障。

工厂的生产计划被迫延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公司的经理找到这个工人,责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处理这个小问题。

工人低头承认错误,并说:“实在是觉得这个小问题无关紧要,没有想到会引发如此大的影响。

”经理严肃地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所谓的小问题。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质量责任是每个员工的义务。

即使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也可能因为被忽视而引发更大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积极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做到事事亲力亲为,事事精益求精。

故事三:信任是质量管理的基石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去爷爷家玩,他看到爷爷正在修理一辆旧自行车。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案例1231.哥仑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着陆前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美航天负责人为此辞职,美航天事业一度受挫。

事后的调查结果也比较令人惊压,造成此灾难的兄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仑比亚”航天飞机有2万多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度高温,避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客被融化。

航天飞机是高科技产品,许多标准是一流的非常严格的,但就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差错葬送了价值连成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宝贵的7条生命。

我国的澳星发射失败只是因为配电器上多了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点小小的东西使澳星发射失败。

2.海尔1985年砸冰箱事件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在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

所以海尔的员工就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

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质量创名牌。

海尔在生産经营中始终向职工反复强调二个基本观点: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在生産制造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精细化,零缺陷”,让每个员工都明白“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这些思想被职工自觉落实到行动上,每个员工将质量隐患消除在本岗位上,从而创造出了海尔産品的“零缺陷”。

海尔空调从未发生过一起质量事故,産品开箱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3.从“扁鹊论医”看质量管理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看质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五
领悟: 1、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 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 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2、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 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3、我们做质量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故事二
领悟: 1、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难呐 2、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 3、我们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 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 改善,并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 伤及的不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故事六
曲突徙薪
有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 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 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 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 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 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有位客当初建议他 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 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 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 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 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故事二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 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 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 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 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 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 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 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故事三
领悟: 1、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关门”, 而是去加高“笼子”。 2、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 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加高笼 子”。 3、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的袋鼠笼 子关好了吗?”
故事九
领悟:1.小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 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 怠工而被撤职。 2.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 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 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 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3.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 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4.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 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员工------请 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故事三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 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 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 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 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 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 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 的话!”
故事四
领悟: 1、助人者,助己也。 2、帮助生产部门解决质量问题,实际上帮助了质量部门自己。 3、不要老是抱怨生产部门或其它部门不支持质量工作,多想想怎么 帮助他们消除产品不良吧。
故事五
老木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 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 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 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 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 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 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 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故事八
领悟: 1. 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 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 牢牢的抓住顾客。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 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3.不光是 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 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 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4。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营 销人员可以借鉴,冒充别***打电话给经销商,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
质量管理小故事
故事一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 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 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 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 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 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 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 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故事七
领悟: 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 2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 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 生质量问题。 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 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 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 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 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 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 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4品质没有折扣。
故事四
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 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 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 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 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 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 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 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 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故事八
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 “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 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 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 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 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 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 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 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 好!”
故事六
领悟: 1、预防重于救防火。客人告诉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实就是告诉主人需 要预防火灾的出现,因为“直突”和“薪”是产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去除火灾的根 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出现。 2、现在很多企业高管或老板,就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不重视预防问题的出现,而 是重用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即救火之人。这是企业老板或高管的短视。作为质 量人,需要不断向老板宣贯这些道理,不防从此故事开始。 3、如果只注重救火,而不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不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那么火 灾是肯定要发生的,而且经常发生,那么你就整天忙于救火了。目前暂时的安定只是火 灾的前奏。 4、质量人要以此为戒,不仅需要提出预防措施,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跟踪改善措施的 有效完成。同时,要善于不断地向老板或高管进言,他们终究会明白“曲突徙薪”的道 理的,并且会请你去“喝酒”的。
故事七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 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 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 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 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 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 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 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 因为品质没有折扣。【找到解决的良策】后来,军方要求 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 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 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呢?
故事一
领悟:
1、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 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2、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3、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 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4、质量主管需要不断地以此事例培训和说服老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