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评定

合集下载

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与姿势控制能力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评定脑瘫患者的病情及功能障碍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

以下是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1. 格罗斯莫托函数分类系统(GMFCS):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功能最好的Level I到功能最差的Level V。

2. 曼努埃尔技能分类系统(MACS):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手部功能,根据患者的手部能力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功能最好的Level I到功能最差的Level V。

3. 爱德尔贝格瘫痪评定量表(Edinburgh Classification of Postural Control in Cerebral Palsy):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根据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平衡和协调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等级。

4. 协调和运动功能障碍评定量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该量表用于评估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平衡和精细动作等方面。

5. 北京脑瘫评定量表(Beijing Cerebral Palsy Assessment):该量表是中国的一种脑瘫评定工具,包括肌张力、运动功能、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定量表能够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全面评估脑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监测病情进展和康复效果,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智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了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二、肌肉骨骼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骨骼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

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骨骼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三、日常生活评估日常生活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了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四、言语和认知评估言语和认知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言语和认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语言不流畅、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言语和认知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脑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日常生活评估和言语和认知评估等方面,这些评估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同时,康复评定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康复措施,早期干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长期跟踪管理等都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得重要工作—--—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就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得康复评估就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得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得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得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得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得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得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得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得分型不就是得。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ﻩ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得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临床上以四肢瘫与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就是不能动而就是动得不好就是有障碍得“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得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特殊感觉障碍得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得评定、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得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得评定可以瞧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得程度与发育滞后得时间明确就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6*0.7+(月龄-6)*0。

52岁以上体重 KG=年龄*2+8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二)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 1 运动发育障碍得评定正常小儿得运动与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与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

脑瘫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86.站立:不用扶栏杆,上4级台阶,交替出足
87.站立:不用扶栏杆,下4级台阶,交替出足
88.站在15cm高的台阶:两足同时跳下
患儿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得分
得分
得分
日期
日期
日期
评估者
评估者
评估者
原始分
总百分比
原始分
总百分比
原始分
总百分比
15.俯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仰卧位
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
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
得分
得分
得分
坐位(20项)
0 1 2 3
0 1 23
0 1 2 3
18.仰卧位:检查者握婴儿双手,自行牵拉成坐位,头部能控制
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坐位
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坐位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3秒钟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10秒钟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
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
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8.右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项目
得分
第一次评估
第二次评估
第三次评估
仰卧位与俯卧位(17项)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
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
3.仰卧位:抬头45度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脑瘫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医学评估,旨在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脑瘫并确定其疾病
的种类和程度。

脑瘫是一种导致运动和姿势异常的永久性疾病,通常是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生的。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评定过程通常会开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
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脑瘫的原因和可能的诱因非常重要。

2.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运动和姿势
异常。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肌张力、协调性和姿势控制等方面。

3.功能评估:评定过程中会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包括行走、坐立、卧位等。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对患者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影响程度。

4.神经影像学检查:通过使用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
技术,医生可以检查患者的脑结构和神经电活动。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的类型和程度。

5.发育评估:对于婴儿和幼儿,医生会评估其迟缓的发育情况,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交等方面。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对他们发育的影响。

6.病情分级:根据评定结果,医生会将脑瘫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等级。

这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总之,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进行身体检查和功
能评估,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最终确定脑瘫的种类和程度。

这些评定结果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至关重要。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1、孕母感染病毒,如风疹、流感、弓形体病、巨细胞 包涵体、梅毒。
2、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有机汞、CO。
3、孕母患病及用药:母重度贫血、糖尿病、妊毒症、 服用不适宜的药物(激素等)。
4、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
羊水混浊。
㈡、围产期因素(33%)
1、早产儿:约有20~25%患儿出生体重<2500克,包括 早产、小样儿、多胎、胎龄愈小发病者愈多,出生体重在 1500克以下的极小未成熟儿及胎龄在32周以下者发生CP的 危险性最大。
出生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
龄—6)*0.5 2岁以上 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小儿运动发育
头尾发育规律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 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 由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 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 连续不断地发育规律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 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 可能性。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患儿由于反应过激 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 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 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 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 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 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 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收握拳不会抓握。 6、经常有惊厥发作。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痉挛型: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 最高,占70%。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 动运动时抵抗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 后巴氏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 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 张力↑,大腿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 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 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该表包含88个项目,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

目的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以便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评定项目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共包含88个评定项目,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步行和跑步能力
2. 跳跃和躲避能力
3. 平衡能力
4. 抓握和操作能力
5. 运动协调能力
每个评定项目都具体描述了被评估者需完成的动作,并由评定者对其表现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
评定者根据被评估者的表现,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 0分:无法完成动作
- 1分:完成动作的一部分
- 2分:完成动作但有明显困难
- 3分:完成动作且无明显困难
评定者根据被评估者的实际表现,选择最适合的评分标准。

应用范围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适用于年龄在4至21岁之间的脑瘫患者。

评定者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项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为康复训
练提供指导和依据。

评定者在评估过程中应确保独立决策,遵循简单且无法律纠纷的策略,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使用者可以使用这份文档作为参考,了解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基本情况和应用范围,但在使用时,还需要详细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导文件,并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介绍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常用工具。

该评定表共包含88个项目,旨在帮助医生和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

评定项目
以下是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中的一些评定项目:
1.坐姿平衡:患者能否保持平稳的坐姿。

2.独立行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行走。

3.步态: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是否正常。

4.远端手部功能:患者是否能够完成精细的手部动作。

5.上肢功能:患者是否能够进行自理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使用方法
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进行评估。

评定过程中,根据患者是否能够完成
每个项目,选择相应的等级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结论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工具,适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

通过使用该评定表,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为其提供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定的具体内容
(2)通过病史可收集到患儿的许多问题,分为如下4 种:①与一般健康相关的问题:食欲、生长延迟、 痉挛、视听觉障碍、牙齿、预防接种、遗传等问 题。②发育上的问题:运动、精神、语言发育缓 慢、行为异常等。③骨科问题:脊柱变形、髋关 节半脱位、X形腿、O形腿、足部畸形、先天性斜 颈、肢体瘫痪等。;④养育上的问题:疗育场所 的选择等。 关于发育阶段水平检查18个月以内的孩子可参照 Key months检查项目表进行。对容易发现异常的月 龄,通过运动发育、反射(翻译)、精神发育三 方面选择容易评定的项目。
体位:站着、步行
姿势及动作
原始性步行、阳性支持反应 半伸展位 站立时双下肢呈屈曲状 站立时可支持体重 可扶着站立 出现交替迈步 可独自站立 可独自步行 可上下楼梯(2足一阶式) 上下楼梯(上:一足一阶,下:二足一阶) 可骑自行车 可蹦跳


新生儿 1~2个月 4~5个月 6个月 9个月 11个月 12个月 14~15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48个月


分娩时 24~72小时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6个月 6个月 7个月 12个月 24个月
姿势发育表
年龄

体位:坐位
姿势及动作
支持腰部可以坐着 支持双手可以坐住 松开双手仍可坐住 身体可以转动
5个月 6个月 7个月 8个月
姿势发育表
年龄


评定的具体内容
2.一般检查
脑性瘫痪儿童的一般检查如同健康
发育儿童一样在围绕身长、体重、头围、头盖、眼、 耳、口腔、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脊柱、皮肤等 方面进行检查。
3.神经系统发育的评定
此项为小儿脑性瘫痪
评定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肌张力、姿势、反射(反 应)、上肢功能、言语发育等内容。
二、脑性瘫痪的评定方法
尽量使患儿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中,做如下观察。 1.自发运动的种类或部位、随意控制的程度; 2.活动和肌张力的左右差别; 3.有无不随意运动,有无影响因素,如激动兴奋; 4.各种姿势的特征; 5.残存的原始反射; 6.对声音和光刺激的反应; 7.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8.有无多动和自闭症倾向。
(三)姿势发育的评定

Key months常用检查项目表
月龄:18个月

问诊项目:①能不跌倒顺利走步吗?②能牵手上阶梯吗? ③能指出画册上认识的一些东西吗?④能高兴地玩自行 车或玩具吗?⑤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吗?⑥能用铅笔潦 草地写吗?⑦呼名字时能回头吗?⑧耳朵能很好地听声 音吗? 检查项目:①检查走路②Hopping反应—跨步或跳跃反 应检查③复述理解的单词④在画册上指出知道的东西
儿童手应用能力的发育表
年龄

姿势及动作,东西放入手中立即脱落 2个月 无意识伸手抓东西 2~3个月 短暂地抓握拨浪鼓、注视双手 3个月 握住拨浪鼓 4个月 用双手够东西 5~6个月 扔或丢掉东西 6个月 手握积木、视线投向目标 7个月 半卧位抓握物品、伸腕抓握 8个月 物品从一手传递另一手、笨拙握剪刀
(二)小儿脑性瘫痪评定的内容

包括生长的评定、一般体格检查、自发 运动行为的观察、视听觉检查。 另外还包括以肌张力、姿势、反射、上 肢功能、言语发育为中心的神经性检查 评定等。
评定的具体内容
1.生长的评定 脑性瘫痪儿童生长的评定可以通过问诊收集患 儿的许多问题。 (1)问诊内容:①主诉、就诊的动机(目的);②到目 前为止就诊及治疗的经历;③一般健康状况;④既往史: 如脑炎、脊髓炎、脑外伤、癫痫等;⑤家族史:发育迟 滞、神经肌肉疾病、遗传性疾病;⑥妊娠围生期的危险 因素;⑦发育状况;⑧基本生活习惯;⑨养育环境(家 庭、幼儿园环境条件);⑩家属对障碍的理解,对康复 治疗的希望。 上述的围生期危险因素的问诊中,要详细了解是否多胎、 异位胎、早产、新生儿假死、异常黄疸、呼吸暂停、痉 挛、哺乳力不足等。
保护性伸展反应
俯卧位3个月,坐立位5~6个月 5岁
(六)言语发育的评定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检查方法很多,如皮博迪图片词 汇检查(PPVT),适用于2.5岁至成年人。韦氏学龄 儿童智力检查修订版(WISC-R),适用于6~16岁儿 童。韦氏学龄儿童前智力检查量表(WPPSI),适用 于4~6.5岁儿童。CRRC版语言发育迟缓的检查法(SS),该检测较全面,使用方便。特殊需要时可选择 上述方法,进行详细评定,查找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 (详见有关资料),一般3岁以下的脑瘫患儿言语发 育检查可对照表17-7进行。
measure,GMFM)。
姿势发育表

体位:俯卧位




年龄 新生儿 8周 12周 16周 20周 24周 28周 36周 40周 44周 48周 52周
姿势及动作 头朝向一侧,臀部高于头部 头可上举45° 头可上举45°~90° 头可上举90° 用前臂支持躯干 用双手支持躯干 用单手支持躯干,对侧手可拿玩具 向后退身体 用腹部爬 用手和膝爬 偶尔用脚爬 可走蹒跚步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4-5个月
6个月 6个月
紧张性迷路反射
landau反射(抬躯反射) 阳性支持反应 颈部翻正反应 躯干翻正反应 迷路翻正反应
新生儿期
4~6个月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6个月 卧位3~5个月,坐立位6~7个 月 9个月
4-6个月
2岁 约4~8个月消退 5~6个月 4岁 5岁
视觉翻正反应
月龄:7个月

问诊项目:①能翻身吗?②能向声音的方向转头吗? ③能伸手抓住东西,再放回原处吗?④不用手支撑, 稍坐片刻吗?⑤需要什么东西时能频繁发出叫声吗? 检查项目:①坐位检查②视觉性调正反射③用布遮目

检查④伸手抓物体、观察动作⑤对声音的反应
Key months常用检查项目表
月龄:10个月

问诊项目:①用双手拿茶碗或杯子,能放到嘴边吗? ②能够扶着栏杆等站立吗?③说“不能去”并把手拉 过来,小儿看着亲人的脸吗?④能模仿“不不、拜拜、 要要”等口语吗?⑤能爬吗? 检查项目:①扶着站起来②保护性伸展反应检查③模 仿“拜拜、我要等”话语④对熟人的认识
谢谢!
仍未出现或延迟出现,提示脑部损伤的可能性(表176)。各种反射(反应)检查方法见前述章节。
反射
Babinski反射 交叉性伸展反射 吸吮反射 Moro反射
开始时间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消失时间
18个月 2个月 4个月 4-6个月
常 用 反 射 开 始 及 消 失 时 间
抓握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脑性瘫痪的评定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专科 赵秀英
一、评定的原则和内容
(一)小儿脑性瘫痪评定的原则 1.全身性的、综合性的评定。 2.患儿具有发育的未成熟性。 3.兼顾机体各系统状况的检查。 4.对姿势发育、各种反射推移的评定。 5.注意各年龄段的各种生理阈值。 6.注意鉴别发育延迟和退化的两种情况。
儿童手应用能力的发育表

(五)反射运动发育的评定

脑性瘫痪患儿的各种反射活动的异常是分析和评定功 能的重要线索或内容。原始性反射超越了消失的时间, 多认为反射发育异常,但是要与兴奋、哭泣条件下出现
原始反射相鉴别。在5~6个月以后仍可见到原始反射,
则可考虑上位运动神经元异常。原始反射消失以后可 见到翻正反射,其成为运动发育的基础。但翻正反射
1.肌张力 2.自发运动状况 3.姿势发育 4.精细运动 5.反射发育 6.言语发育 等方面评定。
(一)肌张力

主要检查安静时的肌张力,可以通过大 关节的屈伸度数,被动摆动肢体的状况 以及被摸肌肉的软硬度来做大致的判定。 另外,可采用Ashworth评定法做定量分 析。
(二)自发运动或行为的观察

(四)上肢及手的精细运动发育

可参照下述规律进行评定。 新生儿:抓握反射,无意识展开五指;3个 月:随意性抓握;4个月:能将手放在正中, 注视手;5个月:能伸展手指和抓握;6个月: 能将东西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9~10个 月:拇指与其他手指对指;11个月:用示指 触碰东西;14个月:用笔潦草地画写;15个 月:投掷东西;18个月:能够叠起2块积木; 24个月:能叠起4块积木;36个月:能叠起8 块积木;4岁:能画圆圈;5~6岁:能画正 方形。

姿势发育又称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小儿整体性动作 行为的发育。评定时可对照姿势发育的量表,对患儿 做临床检查。各量表的制定受到各国国情、民族习惯、 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各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表现略 有差异。仅供参考使用。如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EMS)、脑 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Key months常用检查项目表
月龄:4个月

问诊项目:①哄孩子会笑吗?②看见东西能追视 吗?③头稳定吗?④一边摇哗啷棒,一边用舌舔 吗?⑤母亲招呼时能回头吗?⑥能区分母亲和他 人吗? 检查项目:①头的稳定性②原始反射:Moro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的消失倾向③追视检查

Key months常用检查项目表
姿势发育表
年龄

体位:仰卧位
姿势及动作
脸转向一侧,四肢半屈曲,可举上肢 近端肢体出现紧张性颈反射 四肢出现近似对称性姿势 脸可居正面,四肢屈曲的对称性姿 势,吮吸足趾 能灵活地翻身


新生儿 1个月 3个月 4~5个月

6~7个月
姿势发育表
年龄


体位:扶起
姿势及动作
上下肢屈曲,颈伸展 下肢外展、肘伸展、颈伸展 下肢外展上肢伸展、颈半抬起,扶着躯干前屈,短时坐着 半扶着时,颈和躯干平行,颈部的稳定时间延长 颈和躯干平行成直线,有时下肢可屈曲 扶起时颈和躯干成直线,四肢屈曲状,助力下可抬起上肢 扶起时颈部可前屈 上肢屈曲,下肢半伸展 下肢伸展,但不能从床上抬起 上下肢可伸展,颈和躯干可成直线坐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