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要点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要点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要点实验一熔点的测定(萘)1.所用仪器:b型管,温度计,毛细管,酒精灯2.操作步骤:⑴封管,要求封的紧密,光滑。
⑵装样:装样2-3毫米高,注意擦净管外的样品,装实,为装实要将样品研细。
⑶温度计与毛细管的固定,样品应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间,注意乳胶圈不要浸在传热介质中。
⑷向b型管中加导热物质(传热介质),注意传热介质液面应在b型管上叉口处。
⑸装仪器,注意十字夹(铁拳)、活夹(铁夹)的使用,十字夹缺口向上。
塞子缺口、温度计刻度应朝前方,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
同时注意固定b型管的位置,不要夹在b型管的两个岔口之间。
加热的位置。
⑹粗测:找出熔点范围。
⑺精测:加热速度,开始升温5-6度/分,当低于熔点10-15度时,调整加热速度,以1-2度/分为宜,越接近熔点,升温越慢。
⑻读数,记下初熔和全熔的温度值,该化合物的熔程即:初熔——全熔,温度的读数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如81.5;81.0。
⑼重测时应注意:热浴应冷却到样品近似熔点以下30度左右;再次放熔点管时,要擦去温度计上的液体石蜡;熔点管不能重复使用,因为有些物质受热会分解,有的可能转变成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形式。
3.存在的问题:(1)样品量(2-3毫米),多数加的过多。
(2)样品管的长度要和b型管匹配,有的过长或短。
(3)橡皮圈不要浸到传热介质中,有的没入其中。
(4)温度计、样品管的位置有人放的不对。
(5)传热介质的量有放的过多。
实验二苯甲酸的重结晶1.所用仪器:布氏漏斗、吸滤瓶、循环真空泵。
2.操作步骤即重结晶的过程:①溶剂的选择:苯甲酸的重结晶用水。
②饱和溶液的制备:注意溶剂的量(应了解该化合物的溶解度),千万不能制成过饱和溶液,以防热过滤时损失。
苯甲酸3克,水加大约120毫升。
③脱色:用活性炭脱色,应注意沸腾时不能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应加粗品的1%-5%。
④热过滤:目的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热过滤时注意保温、滤纸的折法。
⑤结晶的析出:热过滤的溶液静止,自然冷却,结晶慢慢析出。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点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点一、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一化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
本文将介绍大一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制备有机化合物1. 饱和烃- 制备方法:由溴代烷和氨水反应得到相应的胺。
- 实验注意事项:反应容器要密封,避免氨气泄漏。
2. 不饱和烃- 制备方法:通过加氢反应,将烯烃转化为烷烃。
- 实验注意事项:反应器要具备一定的催化剂,反应条件要控制好。
3. 醇和醚- 制备方法:由卤代烃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相应的醇;由醇和酸反应得到相应的醚。
- 实验注意事项:要注意反应条件和原料的选择,确保安全性和反应效率。
4. 醛和酮- 制备方法:由醇氧化或氧化醛得到相应的醛;由醇缩合得到相应的酮。
- 实验注意事项: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的使用量。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测试1. 酸碱性测试- 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有机化合物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的颜色变化。
酸性溶液在加入酸碱指示剂后会呈现酸性颜色,碱性溶液则相反。
2. 溶解性测试- 使用不同溶剂,观察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可能是疏水性物质,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物质可能是亲水性物质。
3. 香味测试- 通过嗅觉判断有机化合物是否具有香味。
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1. 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合物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产生相应的氧化产物。
- 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双键被断裂,加入新的原子或官能团。
-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官能团取代。
- 消除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两个原子或官能团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新的官能团。
2. 举例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醇氧化生成醛、酮或酸。
- 加成反应:烯烃与溴水加成生成溴代烷。
- 取代反应:醇与酸反应生成酯,取代酮中的氧原子。
- 消除反应:醇脱水生成烯烃。
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策略1. 根据反应类型选择合成途径。
有机化学实验大一知识点

有机化学实验大一知识点有机化学实验是大一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并培养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研究意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有机化学实验的重点知识点。
1. 有机合成反应有机合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大一学生在实验中通常会进行一些基础的有机合成反应,如酯化反应、醇的酸碱中和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等。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反应条件的选择和调节。
2. 有机溶剂的选择在有机合成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非常重要。
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不同的有机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性和反应性质,适当选择有机溶剂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3. 操作技巧有机化学实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如配制溶液、制备试样、分离纯化产物等。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如溶液的准确称量和稀释、固液分离、真空过滤等。
这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对于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
大一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实验记录本,详细记录每一步的实验操作、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产物的纯度和收率等。
5. 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化学实验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因此安全是实验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了解每种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要求,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并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操作规程。
以上是大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通过实验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培养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研究意识。
同时,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实验 很全的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学时:36 学分:2制订者:邵苏宁金射凤审核者:陈道文1. 面向专业:农业院校农学等专业2. 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本实验课共有9个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1个,设计性实验2个,综合性实验6个。
1. 实验一:熔、沸点的测定(4学时)1、了解熔点测定的方法,明确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过程;2、掌握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意义和操作程序;3、用测熔、沸点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实验二:1-溴丁烷的制备与鉴定(4学时)1. 学习以醇为原料制备饱和一卤代烃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熟悉用常压蒸馏来纯化1-溴丁烷;3、了解卤代烷烃的鉴定方法。
实验三:色谱层析法(4学时)1、学习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 应用薄层层析法分离与鉴定绿色植物中的各种色素;2. 熟悉用柱层析法分离甲基橙和亚甲基蓝。
实验四: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纯化及光谱鉴定(4学时)1. 掌握乙酰水杨酸合成的基本原理;2. 熟悉乙酰水杨酸的制备、纯化及干燥的基本操作过程。
3. 应用红外光谱法鉴定乙酰水杨酸。
实验五:乙酸正丁酯的制备、纯化及折光率的测定(4学时)1. 了解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方法;2. 掌握萃取、洗涤、干燥和蒸馏等操作过程;3. 测定乙酸正丁酯的折光率。
实验六: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4学时)1. 学习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原理和操作;2. 掌握索氏提取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3. 熟悉简易的升华操作。
实验七:乙酰苯胺的制备、纯化及熔点测定? (4学时)1. 掌握苯胺乙酰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2. 巩固分馏操作技术;3. 熟悉纯化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重结晶;4. 使用直读式熔点仪测定乙酰苯胺的熔点。
实验八:苯甲醇与苯甲酸的制备? (4学时)1. 掌握使用Cannizzaro反应来制备苯甲醇与苯甲酸;2. 熟悉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实验九:有机化学综合性实验? (4学时)1. 熟悉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仪、直读式熔点仪和旋光仪等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程序;2. 测定糖的旋光度、定量测定有机磷农药的含量、进行苯乙酮的红外光谱分析。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C*构型的确定,从离序数最小基的最远方向 看,其余3基的序数由大到小为顺时针记作‘R’, 反时针记作‘S’
4、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 当化合物中含有多个官能团时,一般按下列顺
序,选取其中最优者为主体名,其余作取代基 (个别有例外)。
• 一些主要官能团按优先递减排序如下: —COOH,—SO3H,—COOR,—COCl, —CONH2,—CN,—CHO,=C=O(酮), —OH , —SH , —NH2 , ——C≡C— , —C=C—
• THF、NBS、TNT、DMSO、DMF等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
• 1、同分异构 • 2、构象分析 • 3、结构理论
1、同分异构
• 异构体类型: 构造异构(C架、位置、官能团) 立体异构(顺反、对映)
• 异构体书写: 一般常见物质或结构较简单物质的同
分分异异构构体体等。如写分子式为C5H10、C5H12同 • 互变异构现象: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 卤仿反应:
• R-CO-CH3 + NaOX (X2 + NaOH)
R-
COOH
• 酰胺重排:
• R-CONH2 +Br2 +OH— • 缩合逆反应:
R-NH2
• R2C=CH-CHO +OH—(H2O) + CH3CHO
R2C=O
• 成环反应
• 三元环:
•
碳 烯 插 入 C=C + CH2I2 + Cu-
•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
• 重氮化反应可使芳环氨基转换成其他 原子或原子团
• 烯加水成醇,炔加水成醛酮,烯与炔 加HX或X2成卤代物、加HOX成卤代醇、 催化加氢成烷,烯硼氢化氧化水解生成 反马氏规则的醇,炔硼氢化氧化水解成 醛(酸化水解成烯)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1、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X2的活性:F2 >Cl2 >Br2 >I2 选择性:F2 < Cl2 < Br2< I2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 R2C=CR2 > R2C=CHR>RCH=CHR > RCH=CH2 > CH2=CH2 > CH2=CHX3、烯烃环氧化反应活性 R2C=CR2 > R2C=CHR> RCH=CHR > RCH=CH2 > CH2=CH24、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活性:CH2=CH2 >RCH=CH2 >RCH=CHR > R2C=CHR > R2C=CR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N1 反应:SN2 反应:成环的SN2反应速率是:v五元环 > v六元环 > v中环,大环 > v三元环 > v四元环定位基定位效应强弱顺序:邻、对位定位基:-O->-N(CH3)2>-NH2>-OH>-OCH3>-NHCOCH3>-R >-OCOCH3>-C6H5>-F>-Cl>-Br >-I间位定位基:-+NH3>-NO2>-CN>-COOH>-SO3H>-CHO>-COCH3>-COOCH3>-CONH2 转]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终极版》找了很久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1烷烃与烯烃,炔烃的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2烷烃和芳香烃就不好说了,但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3另外,醇的话,显中性4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5可利用溴水区分醛糖与酮糖6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
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
7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具体颜色不同反应类型较多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1、烯烃、二烯、炔烃:(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有机化学大一农学知识点

有机化学大一农学知识点有机化学是农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相关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农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知识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多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包括碳链、环状结构等。
在农学中,许多重要的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可以按照它们的结构、功能和反应进行分类。
按照结构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按照功能可分为醇、醛、酮、羧酸等;按照反应可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三、有机官能团有机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结构基团。
在农学中,常见的有机官能团包括羟基、醛基、酮基、羧基等。
这些官能团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四、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包括酯化反应、醇酸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农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农药的制备和农产品的加工等。
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在农学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对于开发新型农药、肥料以及改良农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六、有机分析方法有机分析方法是用于检测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在农学中,常见的有机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农学专业人员了解农作物中存在的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七、有机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有机化合物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农药可以用于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因此,了解有机化学知识对于农学专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是农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农学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农产品的化学特性和相关应用,并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考有机实验大题知识点

高考有机实验大题知识点高考是每个中国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而在高考中,化学这门科目通常被认为是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而有机实验大题更是考察了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实验操作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是一些有机实验大题的知识点,希望对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有机实验大题常常涉及的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
这包括了反应机理、反应条件、操作步骤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常见的合成反应有酯的合成、醛的合成、酮的合成等,而鉴定方面则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氧化还原性等。
其次,在有机实验大题中,也有可能涉及到一些仪器的使用和相关实验技术。
例如,常用的仪器有旋光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有机实验时,操作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尽量避免一些常见的实验失误,例如实验仪器的烧毁、反应物的添加错误等。
除了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还有一些实验涉及到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例如,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摩尔比例、摩尔质量以及浓度等。
同时,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以及误差范围等。
此外,还有一些实验题目会考察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需要学生们能够分析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机理,从而推断实验结果和反应产物。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需要通过酯的水解合成具有特定曲线的脂肪酸时,我们可以通过酯的结构和水解反应的反应机理推断出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
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们来说,有机实验大题无疑是一项挑战,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所提到的知识点,熟悉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相信大家都能够在这个环节取得不错的成绩。
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有机实验大题这一类型的题目,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于这方面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