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区位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
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1. 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
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
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济区位‖、奥托林巴(E. Otremba)的―一般工业地理学‖、艾萨德(W. Isard)的―区域科学导论‖等著作为代表。
经济地理学之区位理论

理论前提: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 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 给定(或固定);现代区位理论考虑产品的更新、成熟、 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销售价格的 高低,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 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经济地理学》之
第二章 区位理论(1)
绵阳师范学院:冉清红副教授 岳云华教授
经济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 概述⊿
农业
工业
中心地 现代经济
区位论⊿ 区位论⊿ 理论⊿ 区位论⊿
• 什么是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政治、社 会等)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包括经 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所有人 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杜能认为,要改变普鲁士农业的 落后状况,“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不是 唯一的生产方式。为了寻求适合于普鲁士 德国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地域配置 原则,于是就开展了研究工作。
1、经营目标假说:
属于商品性农业,农业企业家以获得最大地
运距是决定农业耕作形态空间分布的唯一 要素,其他因素不变(《孤立国》与外部无联系; 自然因素均质性,内部无差异;市场唯一性,内部 中心一个大城市;运输无方向性,马车是唯一的交 通工具;理性的经营者是自由人,无技能、信息、 经验差别,能根据环境作正确决策)。
农业区位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 国(普鲁士),杜能是先驱者,土地所有 制改革(产生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和农奴 制度改革(产生大量的自由农民,农业劳 动者)为农业区位研究奠定了制度基础。
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2021最全PPT

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2.形成机制
根据上述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 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 入最大化三个隐含的条件,杜能给出了一般地租公式:
R=PQ-CQ-KtQ=(P-C-Kt)Q
其中:
R为地租收入 P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用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于周围平原; ⑥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 此外,该模型的成立,还有一个前提条件, 企业是“经济人”,经营农业以追求利益最 大化为目标。
• 在作了以上假设后,杜能就排除了一切干扰, 而只探讨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 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相互关系。 (这实质是借助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空间问题)
4. 运费指向论
运费=重量×运输距离,重量指原料与产品的重量,假定 运费率相同
① 工业原料
按原料在空间分布的状态可分为:遍在原料 局地原料
根据局地原料生产过程中的重量转换:纯原料 损重原料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原料指数
表示生产单位产品需运局地原料重量。
M
i
Wi Wp
Mi 原料指数
Wi 局地原料重量
中第心二地 节经营韦的伯商的品工与业服区后务位不论来同,的中心工地的业功能区也不位同。论和市场中心地理论上的形成给予了 极大的启发。 区内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处处便利程度一致,运费和距离呈正比
加入集聚因子,观察工业区位发生的第二次偏转。
经济地理学2第三. 章区位杜理论能用模型分析方法抽象的分析经济问题,使之成为 空间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 二是由多个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产生的集聚,利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二)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
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济区位”、奥托林巴(E。
经济地理(1)——经典区位理论

距CBD距离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
• 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花卉等的生 产以及工厂式的养殖业为主,为北京市场提供鲜奶和奶 制品、鲜菜及蛋、肉、鱼等畜产品等;
• 中部属于平原粮牧区,为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果 品等的生产基地;
• 外围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相对较少, 但林、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京郊平原粮油牧区。
——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开始重视区位论的研究, 如克鲁格曼。
——研究方向基本相同。
2. 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与区位论的研究主体大致相同,即空间问 题。但区位论是追求空间规律性的科学,而地理科学是强调 空间差异性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更多采用的是描述、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区位论更多采用的是抽象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
------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
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以运费、劳动费、集聚(分散)三个因子组成一般的 区位因子体系,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 • 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 局。 •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 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工业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从区
域的角度。 • 区位因子: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
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
二、经典区位论
(一)区位成本学派
• 区位目标: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 成本
• 单纯考虑经济因素 • 杜能的孤立国(1826年)和韦伯的工
经济地理学与高中地理第三章区位因素联系

经济地理学与高中地理第三章区位因素联系经济地理学与高中地理第三章区位因素联系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描述和解释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经济地理学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第三章主要讲解了区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区位因素的性质、核心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
本文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地理学与高中地理第三章区位因素的联系。
二、经济地理学与区位因素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研究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球上的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区位因素是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地区能够与其他地方或者地区进行经济活动和交流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
三、经济地理学与区位因素的联系1. 经济地理学对区位因素的研究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各种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通过对区位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可以指导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且效果良好的区域发展战略。
2. 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地理位置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地理位置劣势也会限制经济发展,因为它可能导致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
3. 区位因素对核心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经济地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核心地区,它是一个区域中经济发展最为先进、具有较高经济增长率和较好经济基础的地区。
核心地区的形成与发展与区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核心地区通常有更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其交通和通讯便利,可以更好地连接其他地区,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中心。
同时,核心地区的形成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政策、产业发展等。
四、经济地理学与高中地理第三章区位因素的联系1. 区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第三章讲解了区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区位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区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区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区位是指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位置和空间关系。
地理区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条件、市场接触程度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地理区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理区位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
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这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资源,从而发展渔业、海洋工程等相关产业。
而内陆地区则可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从而发展矿产开采和农业生产。
地理区位决定了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进而影响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
其次,地理区位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地理位置的远近和交通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了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如果一个地区交通不便,缺乏交通枢纽,那么它的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
相反,如果一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那么它将成为交通枢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推动经济的繁荣。
例如,中国的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心和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地理区位还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市场接触程度。
地理位置靠近其他经济体量大的地区,可以更容易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例如,欧洲的葡萄牙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方便地与欧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而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市场接触面狭窄,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不足的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
最后,地理区位还决定了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程度。
地理位置靠近其他地区,可以更容易与其进行合作和交流,促进经济的互利共赢。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与香港、澳门等地区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而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联系不畅,可能会面临合作机会有限的问题,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地理区位分析

分析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徐州经济开发区为例20100512129 五系10资源(1)路邯淞区位(location)主要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也包含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所处的空间环境极区位因素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经济活动区位方能使其达到最大和理性,获得最大发展。
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即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区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已开发45平方公里,拥有企业3000余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1993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区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已开发45平方公里,拥有企业3000余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010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辖两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0多万。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核心区”、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2010年跻身江苏省开发区前十强,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位居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的前三名。
金山桥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对金山桥开发区的蓬勃发展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省规划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临徐州市主城区东侧,距市中心5.8公里,距新城区4公里,与老城区、新城区呈“金三角”之势。
陇海铁路、京沪铁路、连霍高速、京福高速、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京杭运河贯通全区,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和即将开工的徐兰高铁客运专线在开发区交汇设站。
距中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徐州观音国际机场3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2小时车程。
到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后,从开发区到北京和上海均只需2小时,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开发区也将因此获得极富价值的商机和极具魅力的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部地区(1分) 北部地区多河流,(1分)水源 充足;(1分)城市集中,(1分)经济相对发达。(1分)
(2)经济意义:可以 解决该国南部及其沿线 地区发展经济的用水紧 张问题,(1分) 生态意义:一定程度上 缓解南部地区的土地沙 漠化问题。(1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 料丰富; 稠密的水系,连河通海有 利于原料产品的运输;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试分析图5中阴影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试分析图 中阴影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中阴影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 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 便利) 便利)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37、( 分)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 、c两地作为 )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 两地作为 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4分)(提示 提示: 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分)(提示:大型机 场占地规模大, 地需填海 地需填海。) 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 (09浙江样卷)37.(30分)读图 、11,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样卷) ( 分 读图10、 ,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样卷
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 分 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9分) 。( 铁路线基本上都沿海岸线分布(3分); 铁路线基本上都沿海岸线分布( 主要原因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 主要原因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3分), 促进沿海经济开发( 促进沿海经济开发(3分)。
图6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 (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 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地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C地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 。(交通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 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2009台州市)33、读沿海某城市示意图(图19),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海港选址在 P地而不在Q地的原因。 (4分)
• P地等深线密集,海水 较深,水域通航和停泊 条件优越; • P地有铁路、公路与之 相连,交通便利; • P地远离市区,陆域空 地面积大,海港建设费 用低。 • (每点2分,答对两点 给4分)
70º 60º 降水量(mm) 160 120 80 10º 40 0
甲
1000
H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B (4)石油、煤、铁、水能等 石油、 A 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 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 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 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 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 );政 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 策支持。 策支持。
200
4º
图 9
M 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 例 国界线 海 洋 石 油 煤 炭 铁矿石 锰 矿 首 都 河 流 等高线 /m
4)分析甲 国吸引中 国投资工 业的有利 条件。 条件。 12分 (12分
•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 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 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 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 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 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 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和气温 为地中海气候, 适中; 适中; 铁路、海运、 铁路、海运、航空等交通运 输发达; 输发达; 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科技水平高
(2009台州市)32、蒙古实施的“北水南调”计划,是 指将该国北部丰富的淡水资源调到该国南部。此举,将产 生重要的经济与生态意义。(7分)
•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 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 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 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 较高的 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 年 月双 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 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 生产等多项协议。 生产等多项协议。
•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判断依据是什么?( ?(6分 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 沿岸地区 理由: 理由: 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 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 众多河流的下游, 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 平坦
37、( 分)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地区计划在 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 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 该地区计划在 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 址的有利条件, 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 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10分 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分)